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青铜账簿与铁王座 > 第73章 泛黄的未来之书

青铜账簿与铁王座 第73章 泛黄的未来之书

作者:石不语者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2 16:04:25

1861年2月的都灵,深冬的寒意被初生的王国躁动所驱散。国会选举的蓝潮已然定鼎,加冕礼的喧嚣余音尚在绕梁,权力的齿轮在崭新的轨道上开始磨合运转。亚历山德罗·科斯塔,这位海军大臣兼任内政大臣、统一党无可争议的党魁、科斯塔帝国的主宰,终于从连轴转的国事、党务、商务中,短暂地抽身出来。

深夜,府邸书房。壁炉里的火焰稳定地燃烧着,驱散了窗棂透进的寒意,在镶嵌着深色胡桃木护墙板的墙壁上投下跳动的光影。亚历山德罗没有回到埃琳娜和小亚历山德罗二世所在的温暖侧翼。他独自走进了书房深处,一个亲自打理、连埃琳娜都甚少踏足的角落。这里没有华丽的装饰,只有一排嵌入墙壁的厚重乌木书架,散发着陈年木料和防蛀药草的淡淡气息。

他挥退了侍从,厚重的橡木门在身后无声合拢。书房内只剩下壁炉火焰的噼啪声和他自己的呼吸。他走到最内侧的书架前,手指在几本厚重如砖的《王国法典》和《海军年鉴》上略过,最终停留在书架最底层一个不起眼的、没有任何标记的暗格上。他蹲下身,用一把造型奇特的黄铜钥匙插入锁孔,轻轻一旋。

“咔哒。”暗格无声滑开。里面没有珠宝,没有机密文件,只有一本封面已经泛黄、边角微微卷起的普通硬皮笔记本。它安静地躺在那里,如同一个沉睡多年的秘密。

他翻开扉页。映入眼帘的,是一行行排列整齐、棱角分明、在这个时空绝对无人能识的文字——简体中文。墨迹早已干涸,颜色因时间而略显暗淡,却依旧清晰无比。这是他穿越之初,在最初的震惊与混乱过后,凭借前世模糊记忆和历史爱好者残留印象,在极度隐秘状态下,用尽心力梳理记录下的、关于这个星球未来近百年历史轨迹的“天机”。

手指划过粗糙的纸页,目光在那些熟悉的方块字间逡巡。一种奇异的疏离感与掌控感交织而生。他像一个孤独的守秘者,翻阅着唯有自己能解读的命运之书。

已实现的篇章:克里米亚战争 (1853-1856):墨迹旁,他用英文标注了简短的评语:“英法土胜俄。俄衰落加速。黑海限制。意大利窗口期开启。”这是他的起点,利用英国缺少冬装赚取第一桶金。

第二次意大利独立战争 (1859-1861):这一段的墨迹最浓,旁边的注释也最多,夹杂着英文和意大利文的速记。“法奥冲突,撒丁借力。索尔费里诺惨胜,法皇背叛(维拉弗兰卡),加里波第‘千人军’(关键棋子)。南意归并,王国成立。”每一行字背后,都对应着他呕心沥血的布局、惊心动魄的博弈、以及最终成功的加冕。红衫军的传奇,在他手中化作了统一王冠上最闪耀也最可控的宝石。看到这里,他嘴角微微上扬,是冰冷的满足。

目光下移,落在紧接其后的一行:普奥战争 (1866):墨迹清晰。他在旁边重重画了一个圈,用简体中文写着:“机会,威尼斯。铁与火的钥匙,必须抓住,联普(俾斯麦?)。”

亚历山德罗的手指在这个词上停留了很久。普奥战争…距离现在只有五年了。这是收复威尼斯、彻底将奥地利势力逐出意大利半岛的天赐良机。俾斯麦…那个铁血宰相…他需要更详尽的情报,需要开始布局与普鲁士的联系渠道。科斯塔的资本、军工产品(尤其是新式火炮和步枪)、甚至未来可能的“技术合作”(比如测距仪的雏形),都可以成为撬动柏林关系的筹码。军事上,陆军的整编、新式装备的列装必须加速;海军需要能威胁亚得里亚海的快速力量。五年,时间并不宽裕。

他继续翻阅,目光扫过那些注定将震动世界的事件:

普法战争 (1870):“法皇陨落,第二帝国崩溃,罗马机会。”这一行,他标注了双下划线。普法战争的结局,将直接决定罗马的命运。法国驻军的撤出,将是兵不血刃进入永恒之城的唯一窗口。他需要精准把握这个时机,并在此之前,在意大利国内和国际上做好充分的舆论、政治和军事准备。同时,法国的崩溃也意味着欧洲力量格局的重塑,蕴含着巨大的风险与机遇。

第十次俄土战争 (1877-1878):“巴尔干火药桶。英俄奥角力。关注黑海海峡、保加利亚。”这场战争关乎东方问题,可能牵动英法奥俄的神经,间接影响欧洲大陆的稳定。科斯塔的航运和情报网络需要密切关注,寻找可能的利益切入点或避险点。

中法战争 (1884)、甲午战争 (1894)、美西战争 (1898)……这些发生在遥远东方的战争,在他眼中不再是模糊的历史名词,而是蕴含着巨大商机与地缘变数的信号。硝石(智利)、橡胶(东南亚)、潜在的军火市场(远东)、以及美国崛起带来的全球贸易格局变化……科斯塔的商业触角需要提前布局。他提笔在笔记本空白处用中文快速记下:“远东情报网需强化。关注智利硝石、南洋橡胶。美国资本动向。”

英布战争 (1900)、八国联军侵华 (1901)、日俄战争 (1904)……这些标志着旧殖民体系巅峰与裂痕的事件,让他看到了资源掠夺的残酷与新兴力量的挑战。石油,这个词汇在关于日俄战争和中东的模糊记录旁被反复提及。“黑色黄金…未来血脉…波斯湾…”他知道石油将取代煤炭成为工业的血液和战争的命脉。科斯塔的资源勘探部门,或许现在就应该将目光投向那些尚在奥斯曼帝国或波斯统治下、荒凉却蕴藏无限财富的土地?即使只是获得勘探信息或提前布局商业关系,也价值连城。

巴尔干战争 (1911):“火药桶点燃前奏。”这是欧洲大战的预演。

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4-1918):这一行字,墨色似乎格外沉重。旁边只有一句冰冷的中文标注:“毁灭与重生。意大利的机会与陷阱。站队生死攸关。科技爆炸(飞机、坦克、毒气?)。”这是笼罩在遥远未来的巨大阴影,也是蕴含着颠覆性力量与无尽财富的熔炉。他需要更长的寿命,需要更稳固的权力基础,需要让意大利在这场浩劫中攫取最大的利益,而非沦为战场或牺牲品。科技…必须持续投入,保持敏感。

第二次世界大战 (1939-1945)、原子弹、联合国、美苏冷战、中东石油、互联网……翻到笔记本的最后几页,记录变得更为简略和跳跃,如同神话预言。这些超越时代太多的词汇,对他而言也充满了未知。但“中东石油”再次被圈出,“互联网”旁边画了个问号,标注“信息?速度?”。

合上笔记本,亚历山德罗靠在宽大的高背椅中,闭上双眼。壁炉的火光在他棱角分明的脸上明灭不定。书房内一片沉寂,只有他平稳而悠长的呼吸声。

那本用简体中文书写的“天书”,此刻安静地躺在桌面上,如同一个沉睡的潘多拉魔盒。它带来的不是恐惧,而是前所未有的清晰与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感。未来百年的惊涛骇浪,在他眼前已勾勒出大致的航道。

他睁开眼,小心地将笔记本放回黑羊皮方匣,扣好铜扣,如同封存一个世界。然后,他将其重新锁进保险柜的最深处。沉重的柜门合拢,机括咬合,发出沉闷的声响,隔绝了那个只有他能窥见的未来。

亚历山德罗站起身,走到巨大的落地窗前。都灵的夜空,稀疏的星辰点缀着深蓝的天鹅绒。雪已停,城市在月光和积雪的映衬下泛着清冷的光。远处,新王宫的轮廓在夜色中显得庄严而崭新。

他不再是那个仅凭历史先知攫取第一桶金的穿越者。他是亚历山德罗·科斯塔,意大利王国的海军大臣兼任内政大臣(掌控军事与内政)、统一党的党魁(掌控国会)、科斯塔帝国的缔造者(掌控金钱与工业)。他手握重权,洞悉天机。

五年,威尼斯。十年,罗马。更远的未来…石油,科技,霸权…他的目光穿透都灵的夜色,仿佛看到了阿尔卑斯山另一侧严阵以待的奥军,看到了台伯河畔圣彼得大教堂的穹顶,看到了美索不达米亚荒原下沸腾的黑色黄金,甚至看到了无线电波在虚空中穿梭的幻影。意大利的版图太小,科斯塔帝国的征途,才刚刚驶出港湾。未来的怒海狂涛与遍布黄金的彼岸,都清晰地标注在那本泛黄的、来自异时空的书页之上。而他,是唯一知晓航线的舵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