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大明:二十八部绝世武功助我君临 > 第179章 朱棣凯旋

大明:二十八部绝世武功助我君临 第179章 朱棣凯旋

作者:晶晶晶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12 14:52:29

战争的齿轮在朱棣的意志下疯狂转动,而朱瞻基,这位名义上的监国辅佐者,却将更多精力投入了更深层次的布局。

他利用突破后更为敏锐的感知和强大的精神力,配合听风卫,不动声色地梳理着朝堂脉络,将《紫霞神功》、《混元功》的修炼成果与官员考评、升迁更紧密地绑定,进一步巩固着无形的忠诚之网。

《混元功》是朱瞻基根据《紫霞神功》删减精简所创,虽然算不得一流上乘内功,但却也算是中正平和的中流内功了。

三个月的光阴,在帝国机器的轰鸣与朱瞻基的静水深流中倏忽而过。

捷报如同雪片般飞入顺天,其频率和内容之震撼,让久经战阵的朱高炽和内阁诸老都时常感到恍惚。

安南。

“报!成山侯王通急报!我军入安南,如汤沃雪!叛酋黎利负隅顽抗于升龙城,我龙象新军一日破城!

黎利授首,余孽尽数伏诛!王侯爷已奏请设立交趾承宣布政使司、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选派干吏,安抚流民,推行汉化!安南全境,不足一月,尽入版图!”

阁老们看着奏报,上面还附着王通特意描述的细节。

龙象军士卒力大无穷,身披重甲在湿热的丛林中奔袭如飞,手持改良火铳(燧发枪)的明军阵列,火力连绵不绝,叛军所谓的象兵、藤牌兵在绝对的力量与科技面前,如同纸糊。

更令人心折的是,明军所到之处,大量散发传单,详述成为大明子民可减免赋税、分田落户、受律法保护等种种权利,许多安南底层百姓箪食壶浆,主动带路。反抗的,往往只是少数既得利益者。

西域。

“报!新城侯张辅八百里加急!神兵天降,吐鲁番汗闻风遁逃!我三千营龙象铁骑出阳关,横扫戈壁,连破七城!”

“哈密卫周边诸部望风归附!张侯爷已勒石记功于天山脚下,奏请设西域都护府,重建关西七卫,打通河西走廊至河中商路!西域诸胡,已定!”

奏报中,张辅描绘了龙象骑兵那恐怖的冲击力和耐力,连续数日奔袭作战,人马依旧精力充沛。

吐鲁番引以为傲的轻骑兵在明军密集的燧发枪阵和龙象骑兵的碾压式冲锋下,一触即溃。同样,传单所载的“归附大明,同享太平”的承诺,瓦解了许多部落首领的抵抗意志。

南洋。

“报!平江伯陈瑄捷报!水师扬威南海,巨舰所至,万邦慑服!爪哇、苏门答腊、吕宋等岛国酋长,皆奉表称臣,献上户籍图册!

陈伯爷已择要地设水师卫所、市舶分司,南洋诸岛,尽为大明藩篱海疆!”

陈瑄的奏章则详细描述了新式宝船如海上堡垒,水师官兵在龙象功加持下,无惧风浪颠簸,近战勇猛非凡,火器更是犀利。

那些岛国所谓的“战船”,在宝船面前如同舢板。大明水师一边展示武力,一边宣扬归附后的通商便利与安全保障,效果斐然。

帖木儿帝国。

相较于其他三路的摧枯拉朽,来自万里之外的朱棣军报,则显得更为厚重,充满了铁血征伐与宏大叙事的气息,但结果同样令人振奋。

“吾儿高炽:朕已抵撒马尔罕城下。此獠巢穴,果然雄壮,然于我大明铁蹄前,亦不过冢中枯骨!”

“帖木儿诸子相争,内耗甚剧。朕大军西来,其势如破竹。遇小股抵抗,龙象军士摧锋折锐,火器轰鸣,破城拔寨只在旦夕之间。偶有坚城,亦难挡我神威大将军炮(重型红夷炮)之威。”

“更可喜者,沿途各部族,见我天兵神威,又闻传单所述‘归附者,视同大明赤子,田亩、商路、律法皆受保护’,多有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者。

顽抗者,朕已令大军犁庭扫穴,寸草不留!降者,妥善安置,选派干吏随军治理,教化归心。”

“帖木儿伪帝沙哈鲁(Shah Rukh,帖木儿第四子,此时为帝国苏丹)困守孤城,遣使求和,愿去帝号,永为藩属。

朕岂容此反复无常之辈?

拒之!

破城在即,待朕踏平此城,献俘阙下!帝国万里疆土,当归华夏!此间政务繁巨,速遣能吏西来,勿误!”

朱棣的信件,字里行间充满了睥睨天下的豪情,也透露着稳扎稳打的策略。

他并非一味蛮攻,而是打下一地,便迅速建立统治机构,移民实边(利用之前迁移的朝鲜、东瀛贵族及部属),并不断催促后方派遣文官接手治理。

龙象军的恐怖战力、先进火器的绝对压制,以及“归附大明,共享太平”的宣传策略,极大地瓦解了抵抗意志,使得这场看似艰难的远征,在三个月内便尘埃落定。

当最后一封来自撒马尔罕的捷报抵达顺天,宣告帖木儿帝国彻底成为历史,其广袤疆域尽归大明版图时,整个顺天府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沸腾!

街头巷尾,张灯结彩,鞭炮声日夜不息,百姓自发涌上街头欢呼雀跃,“万岁”之声直冲云霄。

四路开疆,同时告捷,疆域之广,亘古未有!大明国威,如日中天!

朱棣凯旋的仪仗,其盛况远超漠北归来。

大军绵延数十里,旌旗蔽日,甲胄鲜明。被俘的帖木儿帝国王室、贵族以及象征性的“万国来朝”使团(实为被征服地区的代表),在龙骧铁骑的押送下,行走在队伍前列,成为这场旷世武功最直观的注脚。

紫禁城,奉天殿前广场。

盛大的凯旋献俘大典正在进行。

朱棣身着十二章衮服,头戴十二旒冕冠,立于丹陛之上,接受着山呼海啸般的朝贺。

他身形依旧挺拔,但眉宇间长途征战的疲惫,以及一丝难以言喻的、心愿已了的释然,却难以完全掩饰。

朱高炽、朱瞻基率文武百官,身着最隆重的朝服,跪拜于下。

朱瞻基的目光平静地扫过老爷子,敏锐的先天灵觉让他捕捉到了,朱棣精神深处那缕难以察觉的暮气与满足后的疲惫。

“虽然《长春功》让老爷子强身健体、寿命延缓,但效果终究是不如原版《天长地久不老长春功》那么强。或许,我可以把原版传给老爷子了。”

冗长的仪式终于接近尾声。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皇帝将发表一番慷慨激昂的胜利宣言时,朱棣却做了一件出人意料的事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