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大明:二十八部绝世武功助我君临 > 第178章 增设体育课

白天,当朱棣在京营挥斥方遒,朱高炽在东宫焦头烂额地处理如山政务之时,朱瞻基的身影,则频繁出现在顺天府乃至更远一些的京畿重地。

他不再参与核心决策,却化身为大明这台高速运转机器最敏锐的“巡检官”。

朱瞻基走进一座座冒着浓烟与热浪的匠作学堂、军工作坊、军工厂等地,看着学徒们挥汗如雨地打造着新式农具、军械构件。

巨大的焦炭高炉日夜不息,流淌的铁水映红了一张张年轻而充满希望的脸庞。

他拿起一把新打制的曲辕犁,指尖在锋利的刃口上轻轻一弹,清越的铮鸣声让旁边的工部官员心头一紧,直到看到太孙殿下微微颔首才松了口气。

朱瞻基踏入窗明几净的“明德学堂”,听着孩童们用清脆的童音齐诵:“仓廪实而知礼节,先天下之忧而忧……”

教书先生正指着墙上的工笔彩图,讲解着《农桑辑要》中的节气与农事。

朱瞻基站在窗外,看着那些小脸上专注的神情,嘴角噙着一丝满意的笑意。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

“他们将来会是大明的根基。”

他负手而立,目光缓缓扫过这一排排书声琅琅的学堂。

不过短短两年光景,这“一村一塾”的新政已如春雨般浸润了京畿乃至更远的州县。青砖黛瓦的学堂取代了破败的庙宇或简陋的草棚,成了乡村最体面也最富生气的所在。

百姓们不再视入学为负担,反而争相将子弟送来开蒙。

那些曾经郁郁不得志的寒门士子,如今站在三尺讲台上传授经世致用之学,眼中重新燃起了光彩,赢得了乡邻发自内心的尊重。

民心所向,教化之功,莫过于此。这份成功,让朱瞻基胸中涌动着难以言喻的欣慰与自豪。

然而,看着那些虽然精神饱满但身形仍显单薄的学子,一个念头在他心中愈发清晰。

文教已兴,武备亦不可废!

强健的体魄、坚韧的意志,同样是支撑一个强盛帝国、抵御未来风浪的基石。

大明未来的栋梁,当是文武并重之才!

念及此,朱瞻基心中已有决断。

他沉声对陪同的工部主事徐谦,也是学堂督造负责人吩咐道。

“传我谕令:自下月起,所有官办学堂,增设‘体育’一门课程,每日不得少于一个时辰。”

“此课分作三部分。”

“其一,传授一套强身健体的基础拳法。”

“此拳法由我亲自创编,动作简明,舒展筋骨,调和气血,长期习练可固本培元,祛病强身,不管男女老少,皆可学习。”

“其二,传授一套基础内功心法。”

“此心法亦是我专为蒙童所创,中正平和,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修习数年,天赋尚可者当能蕴养出些许内力根基。”

若是有此等内力根基,日后无论改修何等进阶内功,皆可事半功倍,厚积薄发!

“其三,传授一些简单实用的拳脚功夫、基础兵械之法,以及射箭之术。不求沙场搏杀之能,但求强健体魄,通晓武艺之要,培养尚武精神与临危不惧之胆气。”

“务必将此三门功课,与经义、农算、孝道诸科并重!”

朱瞻基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股沛然之势。

“此外,孤会将此基础拳法与内功心法之要诀,刊载于《大明周报》,使我大明百姓,人人皆可习练!”

他目光扫过徐谦,仿佛穿透了墙壁,望向整个大明疆域。

“我要让我大明未来的子弟百姓,不仅腹有诗书,更要筋骨强健,气血充盈!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方是立国长久之本!”

朱瞻基没有敝帚自珍,反而可以说是异常大方。

哪怕是在武侠世界,这种基础拳法、基础内功,对于一般人来说也弥足珍贵。但他却一点都不吝啬,免费拿了出来。

因为他知道,唯有将强身健体、蕴养根基之法广传天下,方能真正培育起举国尚武之风。

天下英才,终归是为大明所用,这根基打得越牢,未来的栋梁之材便越多。

况且,他授出的这基础拳法与内功心法,虽能强身健体、蕴养一丝内力,但终究是入门根基。其效果重在调养与奠基,论及实战之威,远不如军中悍卒常年苦练的搏杀之术。

寻常人习练有成,不过身康体健、精神健旺罢了,绝难依仗此等根基为非作歹。

于国于民,皆是百利而无一害。

朱瞻基掷地有声的话语在学堂略显空旷的庭院中回荡,那“立国长久之本”的余音仿佛还萦绕在梁柱之间。

工部主事徐谦听到这话,立刻深深躬下身去,脸上带着混合了震撼与恭谨的神情。

“殿下仁德浩荡,远见卓识,实乃社稷之福,黎民之幸!臣谨遵谕令!定当竭尽全力,督办好学堂增科之事,使殿下培育英才、强健国本的宏图得行!”

他的声音因为激动而微微发颤,眼中闪烁着真心实意的钦佩。

徐谦并非敷衍,他深知这份旨意背后沉甸甸的分量。广传武道,这是要改变整个大明子孙根基的大事!

一旁的几名随行官员,多是詹事府和工部的属员,此刻也早已回过神来,纷纷躬身附和:

“殿下胸襟,光照日月!此策一出,我大明国祚必更添千年根基!”

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臣声音洪亮,捻须感慨。

他亲眼目睹了皇帝、太子这两年精神矍铄、旧疾消退的变化,深知这“强身健体”四字的分量绝不简单。

另一位官员抢着说道。

“殿下英明!此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不仅于国有大利,更是于民有天大的恩典啊!”

语气充满热忱。

他脑子里飞快地转着念头。

自己那体弱的幼子,还有家族里那些不成器的纨绔,这下有救了!

只要能学到太孙殿下的法门,哪怕只是殿下的“基础”,那也是了不得的造化!

“正是正是!”

众人一片应和之声。

此刻,绝没有任何一个官员敢对这些“基础拳法”、“基础内功”心存轻视。

虽然他们本身不通武学,不明其中的精深奥妙,但官场上那个越来越真切的传闻,早已如春风般传遍了。

那支由太孙殿下亲手训练的新军,其恐怖的战力、令行禁止的纪律、远超常人的耐力,据说秘密全在于殿下所传授的独特武功!

更令人心惊的是,当今圣上陛下,年逾花甲却越发精神健旺,处理繁重政务仍面不改色。

太子爷近来也是容光焕发,连几位日日案牍劳形的内阁阁老,据说也是步履轻快,精力充沛得让年轻人汗颜。

宫内隐隐有风声流出,这一切的源头,正是太孙殿下进献或者赐下的修身养性、固本培元之法!

这些“基础”功法,就是那神奇力量的源泉!

虽然殿下亲口说了重在调养奠基,实战有限,但光是能“蕴养一丝内力”、“固本培元,祛病强身”、“使筋骨强健,气血充盈”。

这对他们这些身体逐渐走下坡路,或者家里有体弱子嗣的官员们来说,无异于仙丹妙药!

尤其是殿下还要将其刊载于《大明周报》,这是何等的大公无私,何等的气魄!

徐谦再次躬身,语气诚恳坚定。

“殿下放心,臣等必视此体育新科与经义、农算等诸科同等重要,选拔良师,严加督导,务使我大明学子个个文武兼修,不负殿下拳拳爱民之心、兴国之志!”

其余官员也齐声道:“臣等谨记,必不负殿下重托!”

朱瞻基笑着点点头,然后继续巡视“大明皇家银行”设在顺天府的总号。

宽敞明亮的大堂内,存取银钱、兑换宝钞、办理异地汇兑的商人百姓秩序井然。账房先生拨打算盘的清脆声响汇成一片独特的乐章。

他随机抽查了几份账目,目光锐利如电,任何一丝异常的墨迹都逃不过他的眼睛。

朱瞻基视察了规模日益扩大的养殖场,看着膘肥体壮的猪羊鸡鸭。

他走进御膳楼的后厨,了解新菜品的研发与食材供应链;他翻阅最新一期的《大明周报》,关注着舆论的动向和朝廷政令的传达效果。

他更关心新粮种的推广。深入田间地头,查看土豆、红薯、玉米的长势,与老农攀谈,询问新作物对土地、肥力的要求和实际产量。

对于各地报上来的水旱灾情和扶贫济困的奏报,他尤为重视,常会亲自调阅案卷,甚至派身边得力的宦官或侍卫持他的手令前往实地暗访核查。

而这一切巡查的核心,便是“吏治”。

朱瞻基那双突破后愈发深邃锐利的眼睛,仿佛能洞穿人心。

他利用自己超然的地位和无人敢质疑的权威,在巡查过程中“现场办公”。

若发现地方官吏有胆敢侵占百姓田产、克扣赈灾钱粮、勒索商贾、或是侵吞大明产业(如匠作学堂产出、银行资金、工厂利润)者。

无论官职大小,背景深浅,他当场便令随行的听风卫或亲兵亲卫拿下。

证据确凿者,直接以“侵夺国本、祸害黎庶”之名就地严惩,轻则革职查办,抄没家产,重则立斩不赦!

其雷厉风行、铁腕无情的手段,令沿途官吏无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对于那些只是违反一般大明律令,如小范围贪墨、程序疏漏、行政效率低下等,未触及“侵占国本民生”这条红线的官员。

他则视情节轻重,或当面申饬,或限期整改,或罚俸降职,给予了相对“温和”但也足够警醒的处置。

他虽不在朝堂中枢参与最高决策,但这种无处不在、高效务实、赏罚分明的“巡察”,却像一股强劲的旋风,自上而下地席卷着整个官僚体系。

所有官员都清楚地意识到,太孙殿下虽在奉旨“安心造娃”,但他那双洞察一切的眼睛从未离开,他那把悬在贪官污吏头上的利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锋利和迅捷!

整个大明的行政效率,在这种无形的压力与示范下,竟也悄然提升了几分。

白天巡视四方,查漏补缺,挥斥方遒。夜晚耕耘后宫,播撒希望,不辍“正业”。

倒也没有把时间白白浪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