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总裁豪门 > 重生秦建国 > 第212集:倒卖山货被抓

重生秦建国 第212集:倒卖山货被抓

作者:振锋 分类:总裁豪门 更新时间:2025-11-17 17:08:54

秋收的繁忙与喜悦渐渐沉淀,金黄的谷粒入了仓,垛起的秸秆像一座座小山,预示着寒冬的燃料与耕牛的饲料都有了着落。靠山屯弥漫着一种饱足后的慵懒与安宁。然而,正如山间的天气,看似平静的表面下,总有暗流涌动。

秦建国正式代理支书的职务后,越发忙碌。他不仅要统筹屯子里冬前的各项准备——修缮房屋、积肥、组织妇女编织草席、准备过冬的菜蔬,还要将“民兵护林防火巡查队”的工作落到实处。有了公社那份通知作为“尚方宝剑”,巡山队的工作名正言顺了许多。老猎户爷爷带着几个年轻人,定期深入山林,不仅记录动植物情况,也真正开始防范火灾隐患和偷伐偷猎行为。秦建国甚至组织人手,在一些进山的关键小道上,用木头做了简易的警示牌,上面用烧红的铁条烙上“靠山屯护林防火区,严禁私自盗伐、狩猎”的字样。这小小的举措,让屯里人感觉这片山林似乎真的与过去不同了,多了一层无形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但总有人会被眼前的利益蒙蔽双眼,尤其是当外界的需求与屯子内部的规矩产生冲突的时候。

屯子里有个叫赵老四的汉子,四十出头,是个干活的好手,但脑筋活络,也有些爱占小便宜。他家里劳力多,工分挣得足,秋收分的粮食也不少,可总觉得光靠土里刨食和屯里统一分配的那点山货,来钱太慢。他媳妇儿身体不好,常年需要吃些补药,儿子也到了说亲的年纪,处处都要用钱。看着山里那些品相好的山蘑、木耳、野山参,还有偶尔套到的野物皮毛,他的心就活泛了起来。

以前老支书管得严,加上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大家也就熄了这份心。可现在,他听说邻屯有人偷偷把东西弄到几十里外的县集上卖,价钱比公社收购站高出一大截,甚至还能换到紧俏的工业券。这心思就像春天的野草,再也抑制不住。

赵老四知道屯里新立的规矩,巡山队看得紧,明目张胆地大规模采摘、狩猎肯定不行。他就利用早晚空闲时间,借口捡柴火、挖野菜,偷偷摸摸地进山,专挑那些不易被巡山队发现的偏僻角落,零敲碎打地积攒了一些上好的山货——几朵品相极佳的猴头菇,一小包晾干的顶级椴木木耳,还有两张处理好的灰鼠皮。

他不敢在公社的集市上卖,那里熟人多,容易走漏风声。他打听到,在离靠山屯更远、靠近县城的红旗乡,有个自发形成的“露水集”,天不亮开市,太阳出来就散,很多城里人会偷偷来这里买些乡下特产,价格给得高,而且管理相对松散,风险小。

这天凌晨,鸡刚叫过头遍,赵老四就揣着用旧布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山货,悄悄溜出了家门,顶着凛冽的寒风,深一脚浅一脚地往红旗乡赶去。

与此同时,靠山屯还沉浸在黎明前的沉睡中。秦建国习惯性地早起,正准备去屯部看看,民兵连长、也是巡山队骨干的柱子就急匆匆地找来,脸上带着一丝不安。

“建国哥,有点情况。”柱子压低声音,“昨天傍晚,我巡山回来晚了,好像看见赵老四鬼鬼祟祟地从西边那个小山沟里出来,背篓里看着不像柴火。我喊了他一声,他支支吾吾的,说是挖了点野菜,然后就急匆匆走了。我越想越不对劲,那山沟里这时候哪还有什么像样的野菜?”

秦建国眉头一皱:“赵老四?他家里是有什么急用吗?”

柱子摇摇头:“没听说啊。就是他平时总念叨钱不够用……我怕他动了歪心思,把东西弄出去卖。”

秦建国的心沉了一下。他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立规矩容易,让所有人都从心底认同并遵守却难。尤其是在现实的贫困和外界诱惑面前,总有人会铤而走险。他立刻对柱子说:“你今天多留意一下赵老四家的动静,看他是不是出门了。另外,这事先别声张。”

柱子点头应下。

果然,没过多久,柱子就回来报告,赵老四天没亮就出门了,家里人说是去走亲戚。这个借口在农闲时节本也寻常,但结合昨晚的异常,就显得格外可疑。

秦建国预感不妙,一整天都有些心神不宁。他处理完屯里的日常事务,又和沈念秋商量了一下屯里准备组织学习扫盲班的事情,但赵老四的事像根刺扎在心里。沈念秋看出他的焦虑,轻声安慰:“事情未必有那么糟,就算他真去了,也不一定就被抓住。等回来,找个机会私下里狠狠批评教育一顿,让他把东西交公,下不为例也就罢了。”

秦建国叹了口气:“但愿如此。就怕……”

怕什么来什么。下午日头偏西的时候,屯部那部老旧的摇把电话突然刺耳地响了起来。秦建国心头一跳,接过电话,那头传来公社孙书记严肃的声音,带着明显的怒气:

“秦建国吗?你们靠山屯是怎么搞的!三令五申要遵守政策,遵守纪律!你们屯的社员赵老四,在红旗乡的黑市上卖山货,被县里来的市管会(市场管理委员会)联合执法队抓了个正着!人赃并获!现在人被扣在红旗乡公社,人家电话都打到我这里来了!说是‘投机倒把’!性质很恶劣!”

秦建国只觉得脑袋“嗡”的一声,最坏的情况还是发生了。他强迫自己冷静下来,连忙道歉:“孙书记,对不起,是我们工作没做到位,给您添麻烦了!我马上过去处理!”

“赶紧去把人领回来!好好教育!”孙书记语气严厉,“秦建国,我告诉你,你们靠山屯现在搞的那个巡山队,公社是默认了,支持你们护林防火。但这不是让你们纵容社员把国家资源拿去搞资本主义尾巴!这件事你必须严肃处理,给我,也给公社一个交代!否则,你们那个巡山队,也别想再搞下去了!”

“是是是,孙书记,我明白,我一定处理好!”秦建国连声应承,额头渗出了冷汗。

放下电话,秦建国脸色铁青。柱子和其他几个在屯部的干部围上来,关切地问怎么回事。秦建国简单说了情况,众人都愣住了,随即议论纷纷。有人气愤赵老四不听招呼,给屯子抹黑;有人担心会连累屯子好不容易争取来的局面;也有人觉得赵老四家里确实困难,情有可原。

“都别吵了!”秦建国沉声道,“柱子,你去套车,跟我去一趟红旗乡公社。其他人,该干什么干什么,这事暂时保密,别闹得满城风雨,尤其别让老支书操心,他身体刚好了点。”

安排妥当,秦建国回家跟沈念秋简单交代了几句。沈念秋也是脸色一白,深知此事可大可小,关系到秦建国的威信和屯子的发展策略。“路上小心,好好跟人家说,该认错认错,该保证保证。”她帮秦建国拿了件厚外套,叮嘱道。

秦建国和柱子赶着马车,在苍茫的暮色中急匆匆赶往红旗乡。一路上,秦建国心绪难平。他既恼火赵老四的莽撞和自私,也反思自己工作上的疏漏。立了规矩,宣传了政策,但对于个别社员的具体困难和思想动态,确实关注不够深入。而且,如何将山货资源合法合规地转化为社员的收入,这个问题并没有真正解决,光靠“堵”,显然是堵不住的。

到了红旗乡公社,已经是晚上八点多。经过一番交涉和赔礼道歉,又在孙书记电话的“协调”下,秦建国终于见到了垂头丧气的赵老四。赵老四头发凌乱,脸上带着惊惶和羞愧,看到秦建国,嘴唇哆嗦着,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他那些宝贝山货和两张皮子,自然是被没收了。

处理此事的市管会干部是个面色严肃的中年人,他把秦建国叫到一边,训诫道:“秦代支书,你们靠山屯的情况,我们也有所耳闻。发展副业,改善生活是好事,但必须要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这种私自上山采集、狩猎,并拿到黑市交易的行为,就是典型的投机倒把,扰乱社会主义市场秩序!这次看在孙书记和你们屯里积极来处理的态度上,对赵老四本人进行批评教育,不予拘留了。但下不为例!如果再有类似情况,连你们屯干部也要追究责任!”

“是是是,领导,我们一定加强教育,绝不再犯!”秦建国态度诚恳地保证,“回去我们就开社员大会,深刻检讨,完善制度。”

办好手续,将失魂落魄的赵老四领出来,三人沉默地坐上马车,踏上了返回靠山屯的夜路。寒冷的夜风吹着,赵老四终于忍不住,呜呜地哭了起来:“建国……我对不住你,对不住屯子……我就是鬼迷心窍了……想着弄点钱,给孩他娘抓药,给小子说媳妇……我没想给屯子惹这么大祸啊……”

秦建国看着他冻得瑟瑟发抖、满脸悔恨的样子,心里的火气消了一半,剩下的更多是沉重和思索。他脱下自己的厚外套,递给赵老四:“穿上吧,四哥。事已至此,哭也没用。回去好好想想,跟大家说清楚。有困难,大家可以一起想办法,但不能走这歪门邪道。”

回到靠山屯,已是深夜。秦建国让柱子送赵老四回家,并叮嘱他明天一早通知全体社员,晚饭后在大场院开会。

第二天晚上,靠山屯的大场院上,汽灯雪亮。全体社员几乎都到齐了,气氛凝重。老支书赵大山也被扶来了,坐在前面,脸色不太好看。

秦建国站在汽灯下,目光扫过台下黑压压的人群,看到了好奇、担忧、不满、还有事不关己等各种眼神。他没有先批评赵老四,而是将昨天去红旗乡领人的经过,原原本本地讲了一遍,包括市管会干部的严厉警告,以及孙书记在电话里的震怒。

“……同志们,乡亲们!”秦建国声音沉重而有力,“赵老四同志私自贩卖山货,违反政策,被定为‘投机倒把’,这件事,给我们靠山屯敲响了一记警钟!它告诉我们,光靠我们自己立规矩还不行,外面的政策红线碰不得!孙书记说了,如果我们管不好,那巡山队就别搞了!咱们好不容易争取来的这点‘名分’,可能就因为这一次事件,彻底断送!”

台下鸦雀无声,众人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巡山队的存在,不仅关乎山林保护,也隐隐关系到大家对这片山林未来收益的期待。如果取消了,岂不是又回到了过去?

赵老四被叫到台前,他满脸通红,结结巴巴地承认了自己的错误,痛哭流涕地表示后悔,愿意接受屯里的任何处罚。

这时,老支书赵大山颤巍巍地站了起来,他拿起旱烟袋,却没有点,用力敲了敲面前的桌子,发出“梆梆”的响声,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都听见了吧!看见了吧!”老支书声音沙哑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眼皮子浅!为了几个钱,就把全屯子的前程往火坑里推!我赵大山在靠山屯几十年,再难的时候,也没让咱们屯背上这种名声!建国带着大家,好不容易看到点盼头,想着怎么把咱们这靠山吃山的路子走正、走稳当,你们倒好,在后面捅娄子!”

他顿了顿,喘了口气,继续道:“老四家里有困难,我知道。可你有困难,能不能说出来?屯子里是摆设吗?建国是摆设吗?咱们就不能一起想法子?非要去钻那资本主义的裤裆,让人家揪住,丢人现眼!”

老支书的话糙理不糙,说得赵老四头都快埋到裤裆里了,也说得台下不少心有同样想法的人暗自心惊。

秦建国接过话头:“老支书说得对!有困难,找组织,找集体!从今天起,屯委会会详细统计各家各户的实际困难,我们能解决的,一定想办法解决。比如老四家,他媳妇的药费,屯里可以先从公益金里借支一部分,以后从他家工分里慢慢扣。至于说亲的事,咱们屯子小伙子一个个都不差,只要咱们把生产搞上去,日子过红火了,还愁说不到好媳妇吗?”

这话说到了人们心坎里,场下的气氛缓和了一些。

“但是,”秦建国话锋一转,语气再次变得严肃,“规矩就是规矩,错了就要罚!经过屯委会讨论决定:第一,赵老四此次行为,严重违反屯规,罚款五十个工分,计入屯集体账目,用于公益支出。第二,赵老四必须在本月内,义务参加巡山队的所有巡逻任务,深刻认识保护山林的重要性。第三,今后再有人私自采摘、狩猎并外出贩卖,一经发现,加倍处罚,并取消其当年所有集体福利和分配资格!”

处罚决定宣布后,没有人提出异议。赵老四也心甘情愿地接受了惩罚。

秦建国并没有就此结束,他提高了声音:“另外,借着今天这个机会,我还要跟大家说一个想法。赵老四这件事,也暴露了咱们现在的一个问题——咱们的山货,品质好,但只能在公社收购站卖个低价,或者就像赵老四这样,冒着风险去黑市。这样不行!我们要想办法,给咱们的山货,找一个合法合规、又能卖上价钱的门路!”

这话一下子引起了所有人的兴趣。连老支书都抬眼专注地看着他。

“我打算,”秦建国环视众人,掷地有声,“以咱们靠山屯生产队的名义,去跟公社收购站,甚至是县里的土产公司谈!我们把山货统一采集、统一加工、统一交售,争取一个更好的收购价格!我们有了巡山队,可以更科学地规划采集区域和数量,保证资源不枯竭;我们统一交售,数量大,品质有保证,就有了谈判的资本!这样,既避免了个人冒险,又能让全屯子的人都受益,把‘靠山吃山’这条路,走成一条光明正大的集体致富路!”

这个想法,像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千层浪。场院里顿时议论开来,人们交头接耳,脸上露出了兴奋和期待的神色。如果真能谈成,那岂不是家家户户都能增加收入?而且是以集体的名义,合理合法!

“当然,这事不容易,需要时间,也需要公社和县里的支持。”秦建国坦诚道,“但只要我们心齐,把咱们自己的事情做好,把山林保护好,把山货的品质提上去,我就有信心去谈!前提是,不能再出现赵老四这样的事,给我们靠山屯抹黑,给我们的努力拆台!”

“对!建国说得对!”

“我们支持!”

“以后再谁干这种蠢事,第一个不答应!”

台下响起了此起彼伏的附和声。经过这次风波,秦建国不仅妥善处理了危机,树立了威信,更趁机提出了一个更具前瞻性和凝聚力的发展方向。赵老四事件,从一个负面典型,意外地成为了凝聚人心、推动靠山屯走向更规范集体化经营的一个契机。

会议在群情振奋中结束。人们散去时,议论的不再是赵老四的丑事,而是秦建国描绘的那个“统一交售、提高价格”的蓝图。

夜色深沉,秦建国和沈念秋并肩往家走。沈念秋轻声说:“你今天处理得很好,恩威并施,而且抓住了机会,提出了更远的想法。”

秦建国握紧了她的手,望着远处黑暗中巍峨的山影,缓声道:“念秋,你说得对,光是防守不行,还得想办法进攻。给山货找销路,就是我们的进攻。只是,这条路恐怕比立规矩、搞巡山还要难走。”

“难走不怕,只要方向对,一步一步总能走过去。”沈念秋的声音温和而坚定,“就像这山里的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