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总裁豪门 > 重生秦建国 > 第211集:靠山屯的新篇章开启

重生秦建国 第211集:靠山屯的新篇章开启

作者:振锋 分类:总裁豪门 更新时间:2025-11-17 17:08:54

日子仿佛被夏末最后一丝暑气蒸得黏稠而缓慢,但靠山屯的日常却在按部就班中悄然涌动着变化。秦建国在老支书赵大山去公社之前,又找他深谈了几次,将那些未雨绸缪的想法细化,变成更具体的说辞和策略。沈念秋则一如既往地操持着家务,照顾着小石头,只是在夜深人静时,夫妻俩的枕边话多了许多关于屯子未来的勾勒与推演。

几天后,老支书赵大山揣着旱烟袋,穿着浆洗得发白的旧中山装,踏上了去往公社的路。他背微微佝偻,但脚步却异常坚定。这一趟,关乎靠山屯的权柄交接,更关乎屯子未来发展的“名分”与“保险”。

秦建国留在屯子里,心中不免有些悬着。他一边处理着屯里的日常事务——安排劳力秋收前的田间管理,组织人手进山进行最后一次大规模的夏末山货采集,一边留意着公社方向的动静。沈念秋看出他平静表面下的焦灼,并不多言,只是在他回家时,递上一碗晾好的绿豆汤,或者用湿毛巾给他擦擦汗,无声地传递着支持。

又过了几日,一个夕阳将天边烧成瑰丽橘红的傍晚,老支书回来了。他没有直接回家,而是让路过的小年轻把秦建国叫到了屯子东头那棵老槐树下。

秦建国赶到时,见老支书正靠着粗壮的树干,望着屯子里袅袅升起的炊烟出神。夕阳的余晖给他布满皱纹的脸镀上了一层古铜色的光晕,看不清具体表情。

“老支书,您回来了。”秦建国走上前,声音里带着不易察觉的紧张。

赵大山回过神,看到秦建国,脸上露出一丝复杂的笑意,他拍了拍身边的石墩:“建国,坐。”

秦建国依言坐下,目光探寻地看向老支书。

赵大山掏出旱烟袋,慢条斯理地塞着烟丝,却没有点燃,只是拿在手里摩挲着。“见到孙书记了。”他开口,声音带着一丝长途跋涉后的沙哑,“谈了很久。”

“孙书记他……怎么说?”秦建国忍不住问道。

“关于你接班的事,”老支书抬起眼皮,看了秦建国一眼,“孙书记起初确实有些顾虑,主要还是觉得你太年轻,资历浅,怕压不住阵脚,也怕你……心不定。”他顿了顿,话锋一转,“不过,我把你这几年在屯子里的表现,特别是你带着大家搞副业、增加收入的事,还有你扎根下来的决心,尤其是你娶了念秋,孩子都在屯子里落户口的事,都跟他掰开揉碎讲了。他听完,沉默了好一会儿。”

秦建国的心提了起来。

“后来,他问了我一个问题。”老支书模仿着孙书记的语气,“‘老赵啊,你就真这么看好这个秦建国?把靠山屯的担子交给他,你放心?’”

“我当时就跟他说,”老支书的声音陡然提高了几分,带着不容置疑的斩钉截铁,“‘孙书记,我赵大山在靠山屯干了一辈子,别的不敢说,看人的眼光还有几分!秦建国这孩子,有文化,有闯劲,更重要的是,他有良心,有担当!他把根扎在靠山屯了,心里装着屯子里的人!把屯子交给他,我放心!比我自个儿干还放心!’”

秦建国听着,只觉得一股热流涌上眼眶,喉咙有些发紧。老支书这番话,是毫无保留的信任,是沉甸甸的托付。

“孙书记看我态度这么坚决,也就没再说什么。”老支书终于点燃了旱烟,深深吸了一口,烟雾缭绕中,他的神色缓和下来,“他说,既然你老赵力荐,又这么有信心,那就按组织程序走,先让秦建国同志代理支书的工作,主持全面事务。等秋收后,公社派人下来考察,听听党员和社员代表的意见,如果确实没问题,再正式下文任命。”

这算是成功了一大半!秦建国心中一块大石落地,代理支书,主持工作,这几乎就是明确的信号了。他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激动:“谢谢老支书!我一定不辜负您的信任,也不辜负孙书记的期望!”

“先别急着谢我。”老支书摆摆手,脸色又凝重起来,“接下来要说的,才是正题,也是难点。”

秦建国立刻坐直了身体。

“我按咱们商量的,跟你孙书记提了巡山员或者护林员名分的事。”老支书吐出烟圈,眉头拧成了疙瘩,“孙书记一听,当时就皱起了眉头。”

“他怎么说?”

“他说,老赵啊,你们靠山屯现在靠着山林搞副业,改善生活,公社是支持的,也是默许的。但你要搞什么正式的‘巡山员’、‘护林员’,还要公社出证明,这性质就不一样了。”老支书学着孙书记的腔调,“‘这涉及到山林资源的管理权限问题,是国家林业部门统一管辖的,我们公社一级,没有这个权力随便任命,更不能随便发证。万一你们拿着公社的证明,以后出了什么问题,比如过度采伐、偷猎保护动物,这个责任谁来负?公社可担不起这个风险。’”

这番话,像一盆冷水,兜头浇了下来。秦建国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听到如此明确的拒绝,心里还是沉了一下。沈念秋担忧的政策壁垒,果然真实存在。

“我就跟他解释啊,”老支书叹了口气,“我们说这个名分,不是为了多砍树多打猎,恰恰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山林,合理利用。有了名分,我们巡山、制止外来人偷伐偷猎就更理直气壮,也能更好地记录资源情况,避免涸泽而渔。可孙书记……他坐在那个位置上,首先考虑的是稳妥,是不出错。”

老支书磕了磕烟灰,继续道:“我看他态度坚决,知道硬碰硬不行,就换了个说法。我说,就算不能给正式名分,那能不能以公社的名义,给我们靠山屯一个临时的、口头上的授权?比如,委托靠山屯民兵连,兼顾一下周边山林的巡视工作,防止火灾和盗伐?这样我们做事,也好有个由头。”

秦建国眼睛一亮,这是个退而求其次的好办法!虽然不如正式的证件有分量,但至少有了一个“公家”授权的影子。

“孙书记对这个提议,倒是没有一口回绝。”老支书的神色松动了些,“他琢磨了一下,说这事他一个人做不了主,需要跟公社武装部长和林业员通个气,开会研究一下。但他也说了,希望不大,让我们别抱太大期望。”

话题又转到知青回城的问题上。在这方面,孙书记的态度倒是明确了许多。

“孙书记说,知青回城是国家的政策方向,现在确实有了一些口子。只要符合政策规定,比如有城里的单位接收,或者有病退、困退的正当理由,公社这边不会故意卡着。他还特意提到了王磊和李保家,说知道他们都是表现不错的知青,如果有机会,公社愿意帮忙出具相关证明,协助他们办理手续。”老支书说道,“这一点,他答应得很痛快。我看得出来,他也希望稳妥地解决知青问题,避免留下隐患。”

夕阳彻底沉入了山脊,天色迅速暗了下来。老槐树的枝叶在晚风中发出沙沙的响声。

老支书站起身,活动了一下有些僵硬的腿脚:“建国,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接班的事,基本定了,你就放手去干。巡山证的事,碰了钉子,但也没完全堵死,咱们再慢慢想办法。知青的事,政策上是绿灯,具体怎么操作,还得咱们自己多上心。”

秦建国也站了起来,心中思绪翻腾。结果不算完美,但也在意料之中,甚至比最坏的预期还要好一些。他搀住老支书的胳膊:“老支书,您辛苦了。有您争取来的这个开局,我已经很知足了。剩下的路,我们一起慢慢走。”

“嗯,”老支书拍了拍他的手背,语重心长,“建国啊,以后这担子,就主要压在你身上了。记住,当家和干事不一样,想得要多,看得要远,步子要稳。念秋是个好帮手,有事多跟她商量。”

“我记住了。”秦建国郑重应下。

当晚,秦建国把老支书带回的消息原原本本地告诉了沈念秋。

沈念秋听完,沉吟片刻,脸上并没有太多失望的神色:“孙书记的反应,其实很正常。站在他的立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尤其是这种涉及权限模糊地带的事情。他能答应帮忙知青回城,并且对临时授权没有一口回绝,已经算是给了老支书天大的面子了。”

“那巡山证的事……”秦建国蹙眉。

“急不来。”沈念秋冷静地分析,“既然公社这条路暂时走不通,我们也不能干等着。我们可以先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做起来。”

“怎么做?”

“我们可以自己先立规矩。”沈念秋目光沉静,“比如,以屯委会或者民兵连的名义,制定一个简单的《靠山屯山林资源管护暂行规定》,把什么时候能打猎、打什么、打多少,什么季节采什么山货、怎么采才能不伤根本,都明确下来。组织屯里的人,特别是年轻人,定期巡逻,记录山林情况。哪怕没有公社的授权,我们先把自己该做的、能做的做到位。这样,一方面可以可持续地利用资源,另一方面,等将来万一有机会跟上面对话,我们手里也有实实在在的东西可以拿出来,证明我们在认真管护这片山林,而不仅仅是索取。”

秦建国听得豁然开朗:“对!我们自己先动起来!有没有名分,山都在那里,保护和管理它的责任也在我们肩上。先把内部管理规范起来,这就是我们的‘实’,将来再争取‘名’,也就有了底气!”

“还有知青回城的事,”沈念秋继续道,“既然政策允许,孙书记也点了头,我们就可以开始着手了。王磊不是一直想回城吗?他家里好像也有些关系,可以让他家里先活动着找接收单位。李保家的情况复杂些,他家里困难,回去也难安排工作……但无论如何,我们可以先把风声放出去,让有心思回城的知青看到希望,也让他们知道,屯子里是支持他们合规回城的,这样可以安定人心,避免他们因为焦虑而做出什么过激的事情。”

夫妻俩又是一番深入的商讨,直到夜阑人静。

接下来的日子,秦建国以代理支书的身份,正式挑起了靠山屯的大梁。他召开了一次屯委会扩大会议,邀请了老支书、各队队长以及像老猎户爷爷这样的有威望的老人参加。在会上,他并没有急于抛出什么新举措,而是首先认真听取了大家对屯子各项事务的意见和建议,尤其是关于秋收的准备工作。

他的沉稳和务实,赢得了不少人的好感。老支书在一旁听着,偶尔补充几句,大多数时间只是默默地抽着烟,眼神里带着欣慰。

几天后,秋收的前哨战——收割早熟作物开始了。秦建国和所有劳力一样,挥着镰刀,汗水浸透了衣衫。他不再是那个需要适应农活的知青,而是成了一个地道的、干练的庄稼把式。这无声的行动,比任何言语都更有说服力。

与此同时,关于巡山员名分受挫的消息,不知怎地在屯子里小范围传开了。有些人感到失望,觉得公社不近人情;也有些老人觉得没必要,认为祖祖辈辈都这么过来了,要什么证?但秦建国和沈念秋倡导的“自我规范”理念,也开始在屯委会内部和民兵连中悄然推行。老猎户爷爷第一个站出来支持,他带着几个年轻人,开始更系统地在山林间巡视,记录着猎物和山货的生长情况。

知青点那边,王磊在得到秦建国透露的“政策绿灯”消息后,兴奋不已,立刻开始积极写信联系家里和城里的朋友,寻找回城的机会。李保家则显得更加沉默,他既想回城,又担心回去后的生计,内心充满矛盾。秦建国找李保家谈了一次话,没有空泛的安慰,只是告诉他,无论做什么选择,屯子里都会尽力帮他,让他不要有太大压力。

夏末的最后一丝燥热终于在几场秋雨中被涤荡干净,天气真正转凉。靠山屯的秋收大幕全面拉开,田野里一片金黄,人们忙碌而充实。秦建国白天带领大家抢收,晚上还要处理屯务,协调各种事情,虽然辛苦,却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充实,他的威信也在日复一日的劳作和处事中,逐渐树立起来。

这天傍晚,秦建国刚从地里回来,满身尘土,还没来得及喝口水,老支书赵大山就找来了,脸上带着一丝神秘而又有些兴奋的神色。

“建国,快,跟我去屯部一趟!”老支书压低声音,“公社通讯员刚送来一份文件,是孙书记特意批转给咱们的!”

秦建国心中一凛,难道是巡山员的事有转机?他立刻放下水碗,跟着老支书快步走向屯部。

屯部的桌子上,放着一封盖着公社红印的信函。老支书示意秦建国自己看。

秦建国深吸一口气,拿起信函展开。信是公社党委办公室发出的,标题是《关于协助做好秋季森林防火工作的通知》。内容主要是要求各大队提高防火意识,加强火源管理,组织民兵和社员进行防火宣传和巡查。

这只是一份常规的工作通知。秦建国有些疑惑地看向老支书。

老支书指了指通知最后一段,用烟锅点着:“你看这里!”

秦建国顺着看去,只见通知最后一段写道:“……尤其靠山屯等毗邻林区的大队,要充分发挥地处前沿的优势,组织精干力量,加大对重点林区的巡查频次和力度,及时发现和消除火灾隐患。可将巡查情况定期向公社林业员报告。”

老支书眼睛闪着光:“建国,你看明白没有?‘充分发挥地处前沿的优势’,‘组织精干力量’,‘加大巡查频次和力度’,‘向公社林业员报告’!这虽然不是正式的巡山员任命,但这白纸黑字,等于是公社默认了,甚至可以说是鼓励我们靠山屯去巡山、去管护这片林子!而且有了向公社报告的渠道,我们做的事,就算是在上面挂上号了!”

秦建国反复看着这几行字,心脏砰砰跳动起来。没错!这确实不是他们最初想要的“证”,但这纸通知,无疑给了他们一个极其正当的、来自上级的“由头”!他们可以名正言顺地组织巡山,记录情况,甚至将来在合理利用资源时,也可以援引这个“协助防火、管护山林”的职责!

“太好了!”秦建国难掩激动,“老支书,这就是我们需要的‘保护伞’的雏形啊!虽然还不够结实,但至少撑开了一角!”

“是啊!”老支书感慨道,“看来咱们上次去公社,那番话没白说!孙书记虽然没直接答应,但还是把这事放在心上了,用这种方式给了我们一个交代。这就够了!有了这个开端,以后就好说话了!”

两人拿着这份通知,如获至宝。虽然秋收忙碌,秦建国还是立刻召集民兵连和屯委会的人,专门开会学习这份通知,并以此为依据,正式将之前暗中进行的巡山和自我规范行为公开化、制度化,成立了“靠山屯民兵护林防火巡查队”,由老猎户爷爷担任顾问,秦建国亲自挂帅。

这个消息在屯子里传开,先前那些觉得“要证无用”或者“公社不批很失望”的人,心态也都发生了变化。大家感觉到,新支书秦建国,是真的有办法,哪怕上面没给足政策,他也能从石头缝里找出水来,为屯子争取到实实在在的便利和保障。

秋收在忙碌和希望中接近尾声,场院上堆起了金灿灿的谷堆,空气里弥漫着新粮的香气。这天,秦建国和沈念秋带着已经会摇摇晃晃走路的小石头,在场院边上看着人们扬场、装袋。

王磊兴冲冲地跑来,脸上是压抑不住的喜悦:“建国!念秋姐!好消息!我……我的回城手续,有眉目了!我爸托人找到了一个接收单位,公社这边孙书记也答应尽快给我出证明!”

秦建国和沈念秋相视一笑,由衷地为他感到高兴:“太好了!王磊,恭喜你!”

“谢谢!谢谢你们!”王磊激动得有些语无伦次,“要不是你们在屯子里支持,帮我传递消息,我……我真不知道还要熬多久……”

看着王磊欢天喜地跑开的背影,秦建国心中感慨万千。有人要走,有人要留,时代的洪流裹挟着个人的命运,而他能做的,就是尽力让每一个靠山屯的人,无论是离开的还是留下的,都能有一个更稳妥、更有希望的未来。

夕阳下,小石头咿咿呀呀地指着远处的群山。沈念秋握住了秦建国的手,轻声道:“看,山还是那座山,但感觉不一样了,是不是?”

秦建国回握住妻子微凉而柔软的手,看着被晚霞染红的重峦叠嶂,点了点头。山,依旧是那座沉默的、蕴藏着无限生机与风险的大山。但此刻,他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力量与清晰的方向。

夏末的担忧和谋划,终于在秋天的实践中,扎下了第一缕坚韧的根须。靠山屯的新篇章,正在这片丰收的土地上,稳健地书写着它的第一行。前路依然漫长,但灯火已亮,脚步未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