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仙侠 > 剑起万里 > 第410章 麦香满青萍,秋收话传承

剑起万里 第410章 麦香满青萍,秋收话传承

作者:海王山 分类:仙侠 更新时间:2025-11-11 14:52:23

入夏后,青萍镇外的麦田已抽穗扬花,淡淡的麦香随风飘满整个镇子。清晨的露水滴在麦穗上,折射出细碎的光,林惊尘戴着草帽,沿着田埂慢慢走,手里拿着一根细棍,轻轻拨弄着麦穗,查看灌浆情况。

“惊尘哥,你看这麦穗,颗粒多饱满!今年肯定是个大丰收!”阿青蹦蹦跳跳地跑过来,手里捧着一束刚摘的麦穗,兴奋地说道。他胸前的幽冥花瓷瓶依旧被布包得严实,随着他的动作轻轻晃动。

林惊尘接过麦穗,用手搓了搓,吹去麦壳,露出饱满的麦粒,放在嘴里嚼了嚼,笑着道:“嗯,麦粒很饱满,再过一个月,就能收割了。你去跟张老丈说一声,让乡亲们提前把镰刀磨好,把晒粮的场地清理出来,再准备些麻袋,免得收割时手忙脚乱。”

“好!我这就去!”阿青答应一声,转身就往镇里跑,脚步轻快。

柳轻烟提着药篮,从田埂另一头走来,里面装着防治麦田病虫害的草药。“惊尘,最近雨水多,容易滋生蚜虫,我和乡亲们采了些艾草和苦参,熬成药水,等会儿给麦田喷一喷,防止蚜虫啃食麦穗。”

林惊尘点头:“好,辛苦你了。喷药水的时候,记得让乡亲们穿长袖衣服,戴口罩,别把药水溅到皮肤上。”

“放心吧,我都跟乡亲们交代好了。”柳轻烟笑着道,又从药篮里拿出一个布包,递给林惊尘,“这是我给你做的绿豆糕,你在田里跑了一上午,肯定饿了,快吃两块垫垫肚子。”

林惊尘接过布包,打开一看,里面是一块块金黄的绿豆糕,散发着淡淡的绿豆香。他拿起一块,咬了一口,甜而不腻,心里满是暖意:“还是你做的绿豆糕好吃。”

接下来的一个月,青萍镇的乡亲们都在为秋收做准备——张老丈带着乡亲们磨镰刀、修打谷机、清理晒粮场;柳轻烟带着乡亲们给麦田喷药水、除草,防治病虫害;林惊尘和林啸天则在铁匠铺里,给乡亲们修理农具,还打造了几台改良后的打谷机,比往年的更轻便,脱粒也更快;苏慕言则带着分舵的侠客,去镇外的水渠旁,把水渠清理干净,防止秋收时雨水过多,淹了麦田。

七月中旬,青萍镇的麦田终于成熟了。金灿灿的麦穗压弯了麦秆,随风起伏,像一片金色的海洋。乡亲们戴着草帽,握着镰刀,在田里忙碌着,镰刀挥舞间,一茬茬麦穗被割下,捆成整齐的麦捆,堆在田埂上。林惊尘也跟着乡亲们一起收割,动作熟练,额头上的汗水顺着脸颊往下淌,却笑得格外灿烂。

“惊尘,歇会儿!喝口水!”苏慕言提着水壶,扛着一捆麦捆走过来,把水壶递给林惊尘,“你都割了半亩地了,再这么干下去,身体该吃不消了。”

林惊尘接过水壶,喝了几口,擦了擦脸上的汗水:“没事,今年的麦子长得好,多割点,早点收完,免得遇到暴雨。”

正说着,远处的官道上,来了一队人马,为首的是武当派的陈风,身后跟着十名武当弟子,还有来自江南、北方各城镇的百姓代表,手里拿着镰刀和麻袋,笑着道:“林副盟主!我们奉玄机子掌门之命,来帮你们秋收!另外,各城镇的百姓们按你们教的方法种地,今年也都丰收了,特意让我们来跟你们学习秋收经验,还想跟你们交流一下粮种。”

林惊尘大喜,赶紧迎上去:“多谢诸位同道!有了你们的帮忙,咱们的秋收肯定能更快完成。你们来得正好,明日咱们就办‘秋收交流会’,把秋收的经验分享给大家,再把粮种好好交流一下。”

“太好了!”陈风笑着道,“我们还带来了江南的水稻种和北方的高粱种,想跟你们的麦种和玉米种换一换,明年咱们就能多种些不同的庄稼,百姓们的粮食也能更丰富。”

众人立刻行动起来,武当弟子和百姓代表们也拿起镰刀,跟着乡亲们一起收割麦子;林啸天则带着几名木匠,去调试改良后的打谷机,准备明日在交流会上展示;柳轻烟则带着阿青,在晒粮场旁搭起棚子,煮了绿豆汤,给干活的人送水;张老丈则带着乡亲们,把割好的麦捆运到晒粮场,准备晾晒。

有了众人的帮忙,青萍镇的秋收进度快了不少,短短五日,就把所有的麦子都收割完毕,运到晒粮场晾晒。晒粮场上,金灿灿的麦粒摊在竹席上,像铺了一层金色的地毯,乡亲们拿着木耙,时不时翻动麦粒,让麦粒晒得更均匀。

七月二十日,秋收交流会如期举行。青萍镇的晒粮场旁,搭起了一个个棚子,有的展示收割的粮食,有的展示改良后的农具,有的展示不同的粮种,热闹非凡。来自各城镇的百姓代表、七宗的弟子都来了,还有不少江湖侠客特意赶来,想看看青萍镇的秋收盛况。

林惊尘率先走上高台,给大家讲解秋收的经验:“咱们收割麦子,要在麦穗发黄、麦粒饱满的时候动手,太早收割,麦粒不成熟,产量低;太晚收割,麦穗容易脱落,还容易被暴雨淋坏。收割下来的麦捆,要先在田里晾晒半日,再运到晒粮场,这样脱粒更容易。脱粒的时候,要用咱们改良后的打谷机,既省力,脱粒又干净,脱粒后的麦秆,不要扔掉,可以用来喂牛,或者编成草绳,用来捆粮食。”

说着,林惊尘让人把改良后的打谷机推上来,现场演示脱粒的过程。打谷机启动后,麦捆放进去,很快就脱粒完毕,麦粒从出口流出,麦秆从另一头排出,干净又整齐。台下的百姓代表们都看得眼睛发亮,纷纷举手,想要学习打谷机的制作方法。

林啸天笑着道:“大家放心,打谷机的图纸我们已经画好了,等会儿发给大家,大家照着做就行,要是有不懂的,随时来青萍镇问我和惊尘。”

张老丈则带着乡亲们,给大家展示不同的粮种——青萍镇的麦种、玉米种,江南的水稻种,北方的高粱种,摆了满满一桌子。“咱们把这些粮种互相换一换,明年就能多种些不同的庄稼,这样就算遇到灾害,也不会颗粒无收。比如江南多雨,就多种水稻;北方干旱,就多种高粱;咱们青萍镇,就麦、玉米、水稻都种些,保证粮食充足。”

百姓代表们都纷纷上前,交换粮种,还互相交流种地的经验,场面热闹非凡。一名来自北方的百姓代表,拿着青萍镇的麦种,激动地说道:“去年我们受了蝗灾,今年按你们教的方法防治蝗虫,又种了你们的麦种,今年的麦子长得比往年好太多了!明年我们还要种你们的麦种,再跟你们学种玉米!”

柳轻烟则带着阿青,在棚子里给大家讲解秋收防疫的方法:“秋收时天气热,乡亲们在田里干活,容易中暑,大家要记得带足水,别在正午太阳最毒的时候干活;脱粒的时候,灰尘大,大家要戴口罩,别把灰尘吸进肺里;另外,粮食晒干后,要及时装进麻袋,放在干燥的粮库里,防止发霉,粮库里还要放些艾草,防止虫子啃食粮食。”

阿青手里拿着一小束艾草,给大家演示如何放在粮库里,还教大家如何辨识发霉的粮食:“发霉的粮食会发黑、发苦,还有霉味,不能吃,吃了会生病,要赶紧扔掉。”

台下的众人都笑着夸赞阿青能干,阿青的脸一下子红了,却更认真地给大家讲解。

秋收交流会办了三日,各城镇的百姓代表都收获满满,不仅学到了秋收的经验,还交换了粮种,不少百姓代表还表示,明年春耕时,要再派人来青萍镇学习,把青萍镇的好方法都学回去。

交流会结束后,武当弟子和百姓代表们纷纷告辞。陈风握着林惊尘的手,笑着道:“林副盟主,这次秋收交流会太成功了!各城镇的百姓们都受益匪浅,掌门说,明年咱们还要在青萍镇办交流会,让更多百姓来学习。”

林惊尘点头:“好!咱们明年再办,不仅办春耕、秋收交流会,还要办医馆、分舵交流会,让各城镇的医馆、分舵也互相学习,更好地为百姓服务。”

送走众人后,青萍镇的乡亲们开始忙着把晒干的粮食装进麻袋,运进粮库。粮库里,一袋袋金黄的麦子、玉米堆得满满当当,张老丈看着这些粮食,笑着道:“今年的粮食,比往年多收了三成,足够咱们青萍镇的乡亲们吃,还能存下不少余粮,明年就算遇到灾害,也不怕了。”

林啸天点头:“咱们再把余粮分一些给镇里的孤寡老人,再留一些,明年春耕时,送给有需要的城镇,让大家一起有好收成。”

接下来的日子,青萍镇依旧热闹而安稳。林惊尘和林啸天在铁匠铺里,给乡亲们修理农具,还帮着周边城镇的百姓制作打谷机;柳轻烟在医馆里给乡亲们治病,还把秋收防疫的方法写成手册,寄给其他城镇;苏慕言则带着分舵的侠客,守护着青萍镇的治安,还帮着乡亲们把粮食运进粮库;阿青则跟着张老丈,在粮库里整理粮食,还学着辨认不同的粮种,准备明年帮着乡亲们选种。

秋日的阳光洒在青萍镇,晒粮场上的竹席已收起来,粮库里的粮食散发着淡淡的麦香,镇口的老槐树下,乡亲们坐在长椅上,聊着今年的收成,笑着规划明年的种地计划。林惊尘坐在铁匠铺门口,看着眼前的景象,又看了看副盟主府门口的“护世安邦”匾额,心里满是踏实。

他知道,青萍镇的传承,从来不是护世剑的传承,也不是盟主之位的传承,而是“为民”初心的传承——是春耕时的一把锄头,是秋收时的一把镰刀,是百姓饿时的一袋粮,是百姓难时的一双手。这份传承,从他父亲开始,到他,到阿青,到青萍镇的每一个乡亲,再到江湖的每一个人,会永远延续下去。

护世剑依旧挂在副盟主府的墙上,剑鞘的蓝光温润如初。它见证着青萍镇的每一次丰收,见证着百姓们的每一张笑脸,见证着“护世安邦,共守太平”的誓言,从青萍镇的麦田里,传遍江湖的每一个角落,温暖着一代又一代的百姓,直到永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