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三十七年深秋的南京,晨雾如纱,却掩不住这座都城日渐溃烂的脓疮。寒意透骨,连带着保密局大楼走廊里回荡的脚步声,也显得格外清脆而冰冷。
郑耀先身着挺括的上校军服,肩章在昏暗的光线下泛着冷硬的光泽。他站在行动处宽敞的办公室中央,目光扫过面前整装待发的十余名行动队员。这些人都是他亲自挑选、一手栽培的老班底,眼神锐利,动作干练,周身散发着久经沙场的煞气。
“处座,人员集合完毕,请指示!”马奎低声报告。
郑耀先微微颔首,声音不高,却透着不容置疑的权威:“目标,下关码头B区,联美货运公司仓库。接到密报,查扣走私违禁物资。记住,眼睛都给我放亮一点,这家公司背景不简单,任何角落都不要放过,但手脚也给我干净点,没有确凿证据,不要主动挑起冲突。明白吗?”
“明白!”众人低声应和,眼神中却闪烁着猎犬嗅到猎物气息时的兴奋。
郑耀先转身,大步向外走去,黑色风衣下摆在空气中划出一道凌厉的弧线。他需要亲自去一趟。不仅仅是因为刘铭章传递出的情报价值巨大,更因为一种直觉——那个隐藏在“联美货运”背后的“黄蜂”巢穴,及其所牵连的“铁血救国会”与美方OSS的勾连,危险程度可能超乎想象。他必须亲眼去看,亲手去碰,才能准确评估这股暗流的强度,以及它可能对刘铭章,乃至他自己造成的冲击。
车队如同沉默的箭簇,刺破清晨稀薄的雾气,向下关码头疾驰而去。
几乎在郑耀先车队驶离保密局大院的同一时刻,电讯处副处长的办公室内,刘铭章接到了行动处外出执行任务的内部通报。当他的目光扫过“下关码头”、“联美货运”这几个关键字眼时,心脏骤然一沉。
郑耀先行动了!而且如此迅速、果断!
这不仅验证了他情报的准确性,也将郑耀先直接置于风口浪尖。那里是“黄蜂”的核心巢穴,守卫必然森严,手段必定狠辣。郑耀先此行,无异于闯入龙潭虎穴。更重要的是,郑耀先此举是否会彻底激怒“铁血救国会”那帮骄横的少壮派?是否会打草惊蛇,导致“黄蜂”网络提前发动更疯狂的报复?
各种念头在刘铭章脑中电光石火般闪过,最终化作掌心一层细密的冷汗。他强迫自己冷静下来,现在他能做的,就是严密监控所有可能与“黄蜂”相关的通讯频道,尽可能为郑耀先提供信息支援,同时做好最坏的打算。
下关码头,江风凛冽,带着长江特有的腥湿气息和水面的薄寒。联美货运的仓库外观气派,砖石结构,占地面积颇大,门口挂着中英文对照的招牌,偶尔有穿着工装的人员进出,看起来与码头上其他忙碌的仓库并无二致。
但郑耀先锐利的目光,第一时间就捕捉到了异常。仓库周围的明哨、暗岗布置得极为专业,角度刁钻,彼此呼应,绝非普通商业仓库的保安水准。那些看似随意走动或忙碌的工人,步伐沉稳,眼神警惕,扫视过来的目光带着审视的意味。
车队在仓库大门前停下,行动队员迅速下车,呈战术队形散开,隐隐控制了出入口及周边制高点。
仓库负责人很快被“请”了出来。这是一个年约四十岁的中年男子,穿着考究的西装,头发梳得一丝不苟,鼻梁上架着一副金丝眼镜,脸上挂着商业化的热情笑容,眼神却锐利如鹰隼。他身后跟着两名身材魁梧、穿着美式夹克的随从,神态倨傲。
“各位长官,鄙人韦约翰,是联美货运的经理。不知各位兴师动众,光临鄙公司,有何指教?”韦约翰操着一口略带江浙口音的官话,语气看似客气,但那句“兴师动众”却隐含着不易察觉的抵触。
郑耀先上前一步,目光平静地与韦约翰对视,强大的气场自然而然地散发开来:“保密局行动处郑耀先。接到线报,贵公司仓库内可能藏有未申报的违禁物资,依据《戡乱时期危害国家紧急治罪条例》,现依法进行搜查。请韦经理配合。”他亮出盖有保密局大印的搜查令,动作从容,却带着不容抗拒的压迫感。
韦约翰脸上的笑容微微一僵,眼底闪过一丝阴鸷,但很快恢复如常:“郑处长说笑了,我们联美货运是合法注册、正规经营的公司,所有货物往来均有完备手续,且与美军顾问团也有合作关系,怎么可能会有违禁物资?这其中怕是有什么误会吧?”他特意提及“美军顾问团”,威胁意味不言而喻。
“是否有误会,查过便知。”郑耀先丝毫不为所动,轻轻一摆手,“搜!”
行动队员如虎狼般涌入仓库。韦约翰脸色阴沉下来,却并未强行阻拦,只是冷眼旁观,嘴角挂着一丝若有若无的冷笑。
仓库内部空间巨大,堆放着各式各样的木箱、货柜,分门别类,看似井然有序。空气中弥漫着木材、机油和某种淡淡的电子元件气味。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