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救命!老扁把我逼成战国医学卷王 > 第110章 敌军来了!先救指挥官还是伤兵?

第一节 突袭惊魂

秦军的呐喊声像涨潮的海水,漫过赵军营地的黎明。

林越刚给最后一个伤兵换完药,指尖还沾着黄连和马齿苋混合的药泥——按2:1的比例配的,抑菌效果最好。突然,“嗤啦”一声,帐篷的帆布被一支流矢射穿,带着呼啸的风声钉在对面的木柱上,箭尾的羽毛还在嗡嗡震颤,像只垂死的蝴蝶。

“秦军摸过来了!快撤!”一个士兵连滚带爬地冲进来,头盔歪在一边,额角的血顺着脸颊往下淌,在下巴汇成小水珠,滴在发霉的草席上,洇出深色的点。

帐篷里瞬间炸了锅。能走的伤兵拄着断矛往外冲,不能动的趴在草堆上挣扎,呻吟声、哭喊声混着外面的厮杀声,像被踩翻的蚁穴。林越抓起药箱,刚要指挥转移,就听见帐篷外传来一声闷哼——是李敢的声音,低沉而痛苦。

他冲出去,心脏像被一只冰冷的手攥住。

李敢倒在帐篷门口,左腿插着一支秦弩箭,黑铁箭头从膝盖穿过去,带着倒钩的箭尾卡在骨缝里,血像被砸破的酒坛里的酒,汩汩往外涌,把粗麻裤腿浸成了黑红色,在地上积成一滩小小的血泊。他手里还攥着剑,青铜剑刃上凝着血丝,想撑着站起来,刚一用力,又“咚”地跪倒在地,额头上的青筋暴起,咬着牙骂:“妈的……偷袭老子……”

不远处,三个重伤兵蜷缩在被炸塌的掩体后。最小的那个叫狗剩,才十五岁,脸上还带着稚气,昨天被炮弹碎片削断了右腿,此刻脸色惨白如纸,断腿处的布条早就被血浸透,变成深褐色,嘴唇哆嗦着喊“娘”,声音细得像蛛丝,风一吹就散。旁边两个伤兵,一个断了胳膊,骨头茬子戳出来,另一个被箭射穿了肩膀,箭头还露在外面,都在痛苦地呻吟,根本挪不动地方。

“林越!快救校尉!”李敢的亲兵举着盾牌护在他身前,盾牌上已经插了三支箭,木头裂开蛛网般的纹路,“他不能死!他死了我们就完了!没人指挥,秦军一来就是屠杀!”

“救……救救我……”狗剩的声音飘过来,带着哭腔,小手死死抓着地上的草,指节白得像骨头,草叶被攥得流出绿色的汁液。

林越的目光在李敢和狗剩之间来回扫动,像被两股力量拉扯。

他蹲下身,左手摸向李敢的大腿根,指尖能摸到股动脉的搏动——虽然微弱,但还算规律(不像大动脉破裂那样喷射不止),血是鲜红色的,流速在减慢,说明不是致命伤,只要及时止血,还有救。更重要的是,他是校尉,能指挥士兵抵抗,他活着,就能组织防线,保住更多人。

右手不自觉地探向狗剩的鼻息,很微弱,像风中摇曳的烛火,但还算平稳。孩子的嘴唇干裂出血,断腿处的血已经浸透了三层布条,地上的血洼在慢慢扩大,像一朵绝望的花。

“快啊!秦军快到了!”亲兵嘶吼着,用盾牌挡开一支飞来的箭,“再不走就来不及了!”

林越的指甲深深掐进掌心,疼得他清醒了几分。他想起扁鹊先生在药圃里处理那窝被蛇咬伤的小鸡时说的话:“救一只而弃一窝,非仁也;保一窝而舍一只,虽痛,亦是仁。”当时他觉得老人冷血,现在才明白,那是资源匮乏时最无奈的选择。

“王三!赵四!”他冲两个胳膊受了轻伤的士兵喊,他们一个被弹片划伤了胳膊,一个被流矢擦破了皮,都还能走,“你们俩,把狗剩和那两个重伤兵抬到后面的弹药库!那里有石墙,暂时安全!用这个!”他把药箱里的两块木板扔过去,是之前准备给伤兵固定骨头用的,“垫在底下当担架!快!”

“那你呢?”王三急吼吼地问,已经和赵四架起了木板,木板上还沾着草药汁。

“我带校尉走!”林越蹲下身,一把撕开李敢的裤腿,露出狰狞的伤口。箭头的倒钩卡在骨头上,根本拔不出来,只能先止血。他抓起止血带——是用撕成条的牛皮制成的,之前试验过,拉力最强——在伤口上方两寸处勒紧,又从药箱里掏出块干净的麻布,死死按住出血点。

李敢疼得浑身发抖,冷汗浸透了铠甲,却硬是没再哼一声,只是盯着林越:“你……你不该管我……救他们……”

“少废话!”林越的声音有点抖,不知道是累的还是急的,“你活着能杀十个秦军,抵得上十个伤兵!这是账,必须算!”他知道这话残酷,却不得不说。

狗剩被王三他们抬起来时,又看了林越一眼,那眼神里没有怨恨,只有一种近乎麻木的恐惧,像只被遗弃的小猫。林越别过头,不敢再看,双手用力勒紧止血带,直到李敢的腿不再喷血,只剩下缓慢的渗血。

“能走吗?”林越架住李敢的胳膊。

李敢试了试,左腿一沾地就疼得闷哼一声,额头上的青筋像蚯蚓一样跳动:“不行……动不了……”

秦军的呐喊声更近了,已经能听见他们的脚步声踏在泥地上的“咚咚”声,像敲在每个人的心脏上。林越咬了咬牙,蹲下身:“上来!我背你!”

“你疯了?”李敢挣扎着,他比林越高大半个头,体重也沉得多,“我比你重……你背不动……”

“再废话我们都得死!”林越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狠劲,硬是把李敢拽到背上。李敢的体重压得他一个趔趄,膝盖差点跪在地上,但他死死咬住牙,挺直了腰。

李敢的血顺着林越的后背往下流,温热黏腻,像一条蛇钻进衣领,贴着皮肤滑下去。林越能感觉到那重量越来越沉,不仅是身体的,还有一种无形的压力——他选择了救一个能指挥作战的校尉,放弃了一群需要更多时间的重伤兵,这个选择像块烙铁,烫在他的脊梁上。

“狗剩他们……”李敢趴在他耳边,声音虚弱得像叹息。

“王三他们会照顾好的!”林越深吸一口气,背着李敢往营地深处的掩体跑。脚下的泥地被血浸透,又滑又黏,每一步都像踩在棉花上。他能听见身后传来秦军的喊杀声,能听见弓箭破空的呼啸,却不敢回头,只能死死盯着前方那处用石头垒成的掩体——那里是目前唯一的安全区。

阳光刚爬上地平线,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像两个挣扎求生的剪影。林越的后背已经被汗水和血水浸透,分不清哪是自己的哪是李敢的,只觉得每一步都耗尽了全身的力气,而那道选择题,才刚刚开始。

第二节 两难抉择

掩体是个半地下的石屋,以前是放军械的,墙壁是用厚石板砌的,能挡住箭和弹片。林越把李敢背进去时,里面已经挤了十几个士兵,有带伤的,有没伤的,都举着武器对着门口,大气不敢喘,只有粗重的呼吸声在石屋里回荡。

“关上门!”林越喊道。两个士兵赶紧合力推沉重的石门,石门和地面摩擦发出刺耳的“嘎吱”声,最后只留下一道巴掌宽的缝隙观察外面。石屋里瞬间暗下来,只剩下火把跳动的光,把每个人的脸照得忽明忽暗,像鬼画符。

林越把李敢放在地上,刚要处理伤口,就听见石门缝隙外传来王三的惨叫,短促而凄厉。他心里一紧,冲到门边,透过缝隙往外看——王三和赵四倒在离掩体不远的地方,身上插了好几支箭,像两只刺猬,而狗剩他们,连人带木板滚在泥地里,一个秦军正举着刀朝狗剩的脖子砍下去,刀光在阳光下闪得刺眼。

“住手!”林越几乎是吼出来的,伸手就要去推石门。

“别开门!”一个满脸刀疤的老兵死死拉住他,老兵的胳膊被箭射穿了,还在流血,“开门我们都得死!他们已经没救了!”

林越的手僵在门上,指节因为用力而发白,手背的青筋暴起。他眼睁睁看着那把刀落下,却什么也做不了,只能听见石门隔绝的、模糊的惨叫声,像钝刀子割在心上。石屋里死一般的静,只有火把噼啪作响,映着每个人脸上的恐惧和麻木,像一幅地狱图。

“你救不了所有人。”李敢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带着喘息,每说一个字都像扯动了伤口,“这就是战场,不是你家药圃。”

林越猛地回头,眼睛红得像要滴血:“那是个孩子!才十五岁!他还没长大!”

“我知道。”李敢的脸色比纸还白,嘴唇却抿成了一条直线,“可你救了他,我们这一屋子人都得死。到时候,死的就不是一个孩子,是几十个,几百个。账,你算得过来吗?”

“这是什么狗屁道理!”林越的声音在石屋里回荡,带着绝望的嘶吼,“难道他的命就不值钱?”

“不是不值钱,是不够‘有用’。”李敢看着他,眼神里没有嘲讽,只有一种经历过太多死亡的平静,“我能指挥弟兄们抵抗,能杀秦军,能守住这个掩体。他呢?他现在连自己都保不住,救了他,就是拖累更多人。你是医生,该懂‘取舍’二字。”

“取舍?”林越笑了,笑得比哭还难看,“先生教我‘医者仁心’,没教我‘见死不救’!”

“先生也教过你‘权衡’!”李敢的声音陡然拔高,伤口的疼痛让他说话更用力,“你忘了他怎么教你分药的?药不够时,是不是先给还有救的,再给……没救的?”

林越愣住了。他想起去年冬天,营里爆发风寒,草药不够,扁鹊先生就是这么做的,先救那些症状轻、有希望的,再顾那些重症的。当时他不解,先生只说“药尽其用,方为仁”。原来,这就是先生没说出口的残酷真相——资源有限时,“公平”是最奢侈的东西。

他蹲下身,双手插进头发里,脑子里像有两个声音在打架。一个声音说“你是医生,见死不救就是失职”,另一个声音说“你是赵军的一员,保全更多人是责任”。这两个声音吵得他头疼欲裂,像要炸开。

“处理伤口吧。”李敢拍了拍他的胳膊,声音很轻,像怕惊走什么,“再流血,我真成废物了,你的选择就白做了。”

林越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他拿出骨锯——是用野山羊的腿骨磨的,锋利得很,之前给伤兵截肢用过——又找了块干净的麻布咬在嘴里,对李敢说:“会很疼,忍着点。”

李敢点点头,抓起身边的剑,死死咬着剑柄,剑鞘上的花纹硌进了他的肉里。林越的手有些抖,但动作很稳——他先在箭头周围划开皮肉,露出倒钩,然后用骨锯小心翼翼地锯断箭杆,再用钳子(从铁匠那借的,平时用来夹烧红的铁块)夹住箭头,猛地一拽!

“呃!”李敢闷哼一声,浑身剧烈地抽搐了一下,额头上的冷汗像水一样往下淌,顺着脸颊滴在地上,和血混在一起。手里的剑“哐当”一声掉在地上,震得石屋都发颤。血再次涌出来,但这次林越早有准备,立刻用浸了草药(黄连和马齿苋按2:1配的,之前实验证明抑菌效果最好)的麻布按住伤口,又用止血带勒紧,勒得比之前更用力。

“好了。”林越的声音有些沙哑,看着李敢苍白的脸,“暂时止了血,等突围出去再找军医彻底处理。”

李敢点了点头,喘着粗气说:“谢了。”

石门外的厮杀声渐渐远了些,大概是秦军暂时撤退了,去搜别的地方了。一个年轻士兵透过缝隙看了看,说:“好像……好像走了?外面没人了。”

林越走到门边,心里还惦记着狗剩。他知道那孩子大概率活不成了,但还是想确认一下。刚推开一条缝,就看见几个轻伤兵互相搀扶着往掩体这边跑,身上都带着伤,有的瘸着腿,有的捂着胳膊,后面还有秦军在追,秦军的呐喊声像狼嚎。

“快开门!”林越喊道。士兵们赶紧拉开石门,把那几个轻伤兵拉进来,又迅速关上,动作快得像一阵风。

“后面还有十几个弟兄!都受了点伤,能走!”一个轻伤兵急吼吼地说,他的耳朵被削掉了一块,还在流血,“秦军在搜山,我们得赶紧想办法转移!不然迟早被搜到!”

林越看向李敢。李敢挣扎着想要站起来,却因为失血过多,刚直起一半又跌坐回去,重重地撞在石壁上,发出“咚”的一声。他咬了咬牙:“我指挥不了……林越,你来吧。”

石屋里的目光都集中在林越身上。他愣了一下,随即明白过来——李敢把指挥权交给他了。这意味着,接下来的每一个选择,都得由他来做,包括救谁,不救谁,包括可能再次面对像狗剩那样的情况。

“我们不能待在这。”林越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胸腔里的怒火和悲痛被他死死压住,“秦军迟早会搜到这里。轻伤兵互相搀扶,能走的帮不能走的,我们往东边的密林撤,那里树密,秦军不好搜。”

“那校尉怎么办?”有人问,声音里带着犹豫。

“我背他。”林越的语气很坚定,目光扫过每个人,像一把刀,“记住,我们是一个整体,能多带一个是一个,但前提是,不能拖累整个队伍。如果有人实在走不动……”他顿了顿,没再说下去,但每个人都明白他的意思——只能留下。

这就是战争,没有绝对的公平,只有尽可能多的生存。林越想起扁鹊先生说过的“医道如兵法,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以前觉得是说看病要了解病情,现在才明白,在战场上,看病和打仗是一回事,都得权衡利弊,都得有取舍。

他背起李敢,感觉比之前更沉了些,不仅是体重,还有那份沉甸甸的责任。石门再次打开,阳光照进来,有些刺眼。林越深吸一口气,迈出了第一步——前方是未知的密林,是可能再次出现的秦军,是更多需要做出的选择,但他知道,必须走下去,为了那些还活着的人,也为了那些没能活下来的人。

第三节 轻兵互助

密林里的阳光被树叶切割成碎片,落在地上像撒了一地碎金。

林越背着李敢走在最前面,脚下的落叶很厚,踩上去沙沙作响,像在给他们的脚步声伴奏。后面跟着十几个轻伤兵,互相搀扶着,脚步踉跄,却没人掉队。偶尔有鸟叫声从头顶传来,清脆得像银铃,打破短暂的宁静,让人想起这里曾经不是战场,只是一片普通的森林,有松鼠,有野兔,没有鲜血和死亡。

“歇会儿吧。”李敢在他背上说,声音还有些虚弱,呼吸比之前平稳了些,“我能走了,放我下来。”

林越确实累坏了,后背的伤口被汗水浸得生疼(之前挖防疫坑时被石头硌破的,还没好利索),双腿像灌了铅,每走一步都觉得膝盖在响。他找了块相对平坦的地方,把李敢放下来,自己也一屁股坐在地上,大口喘着气,胸口起伏得像风箱。

轻伤兵们也散开休息,有的靠在树上,有的直接躺在落叶堆里,发出疲惫的呻吟。林越看着他们,忽然想起扁鹊先生教他的“互助疗法”——让轻症病人照顾重症病人,既能减轻医者的负担,又能让轻症病人活动,加速恢复。

“都过来一下。”林越站起身,拍了拍手,拍掉手上的泥土和落叶。

轻伤兵们都看向他,眼神里带着疑惑,像一群不知道要做什么的孩子。

“我们得订个规矩,才能活着走出这片林子。”林越的声音不大,却带着一种让人信服的力量,“能自己走的,两两一组,互相照应。他帮你处理伤口,你扶着他走,谁也别掉队。”

“我们哪会处理伤口啊?”一个士兵挠了挠头,他的胳膊被箭擦伤了,伤口红肿,还在渗血,“弄不好感染了怎么办?”

“我教你们。”林越从药箱里拿出草药和麻布,“很简单,就用这个——”他举起黄连和马齿苋的混合药泥,是他在路上重新调配的,比例严格按2:1,“这两种草药,黄连杀菌,马齿苋消炎,按这比例配,效果最好。记住,先用干净的布把血擦干净,再涂药,最后用麻布包紧,别太松也别太紧,刚好能止血就行。”

他一边说一边示范,拿起一个士兵的胳膊,先用清水(刚在小溪边接的)冲洗伤口,再用麻布擦干,然后涂上药泥,最后用麻布包扎,动作熟练得像做过千百遍。士兵们看得很认真,虽然还是有点笨拙,但眼神里有了些信心。

“就像给庄稼除草,”林越比喻道,“及时除了,庄稼才能长;及时处理伤口,才能好得快。”

很快,轻伤兵们就互相帮着处理起伤口来。有的龇牙咧嘴地给同伴涂药,有的小心翼翼地包扎,虽然手法生疏,却比之前没人管强多了。石屋里那个刀疤老兵,被一个年轻士兵包扎伤口时,疼得直抽抽,却没骂人,只是咧着嘴说:“小子,轻点,别把老子的胳膊拧下来。”

“这样好。”李敢靠在树上,看着这一幕,嘴角露出一丝难得的笑容,像冰雪初融,“既不耽误赶路,又能处理伤口,还能让他们互相有个盼头,不容易掉队。”

林越笑了笑:“先生说过,‘众人拾柴火焰高’,一个人走不远,一群人才能走得远。”他说的先生,自然是扁鹊,语气里带着怀念。

休息了大概一刻钟,林越让大家继续赶路。这次,队伍的速度明显快了些,因为轻伤兵们两两一组,互相扶持,没人再掉队。走得快的会等走得慢的,走得慢的也努力跟上,没人抱怨,只有粗重的呼吸声和脚步声,在林子里汇成一股向前的力量。

走到一处小溪边,林越让大家停下来喝水。溪水清澈见底,能看见水底的鹅卵石,阳光照在水面上,闪闪烁烁的像碎银子。他自己也喝了几口,冰凉的溪水滑过喉咙,稍微缓解了些疲惫。他看着溪水倒映出的自己,脸上沾着泥和血,头发乱得像鸡窝,眼神却比之前坚定了些,像被打磨过的石头。

“你好像……变了点。”李敢的声音从旁边传来,他正用溪水清洗脸上的血污。

林越转过头:“变什么了?”

“以前你总想着救所有人,”李敢看着他,目光很认真,像在审视一块璞玉,“现在知道,有时候放弃也是一种责任。这不是冷血,是成长。”

林越沉默了。他想起狗剩,心里还是像被针扎一样疼,但不再像之前那么绝望。他知道,自己做的选择或许残酷,但在当时的情况下,可能是损失最小的。这不是为自己辩解,是战争教给他的、最无奈的道理。

“走吧。”林越背起李敢,“争取天黑前走出这片林子,到了主营地,就安全了。”

夕阳西下时,他们终于走出了密林,眼前是一片开阔的草地,远处能看见赵军的主营地,虽然城墙有些破损,旗帜也歪了,但至少是安全的,像一个等待游子归来的家。

“到了!”一个轻伤兵兴奋地喊道,声音里带着哭腔。大家都松了口气,脚步也轻快了些,像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林越把李敢放下来,看着远处的营地,又回头看了看跟着他一路走来的轻伤兵们,心里忽然有种说不出的成就感。他们失去了一些人,包括狗剩,包括王三和赵四,但也保住了更多人,包括李敢,包括这些能互相扶持的轻伤兵。

这或许就是战争中的生存法则——不是完美的选择,而是在绝境中,尽最大可能把损失降到最低。

第四节 抉择之重

赵军主营地的篝火亮起来时,林越终于把李敢交到了军医手里。

军医是个留着山羊胡的老头,脾气不太好,但医术不错。他检查了李敢的伤口,用手指按了按周围的皮肤,又看了看包扎的麻布,说:“处理得很及时,没感染,药也用得对路(黄连和马齿苋的配比刚好),只要好好休养,不出十天就能拄拐,一个月就能打仗。”他看林越的眼神里多了些赞许,“小子,有两下子,比那些只会放血的半吊子强。”

李敢拍了拍林越的肩膀,力气不大,却很真诚:“等我好了,请你喝最好的酒,赵地的烈酒。”

林越笑了笑,没说话。他累坏了,只想找个地方躺会儿,闭上眼睛,脑子里却全是狗剩的脸。

他走到主营地边缘的一个帐篷里,里面都是些轻伤兵,有的在睡觉,有的在聊天,有的在互相检查伤口。他找了个角落,刚要坐下,就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是那个之前被他安排和别人一组的轻伤兵,耳朵少了一块的那个,正帮另一个伤兵换药,手法虽然生疏,却很认真,用的正是林越教的方法,黄连和马齿苋按2:1配的药泥,涂得均匀,包扎得也紧实。

“林越兄弟!”那轻伤兵看见他,高兴地喊了一声,声音有点漏风(因为少了块耳朵),“多亏了你教我们的法子,他的伤口好多了,不疼了!”

林越走过去,看了看那个伤兵的伤口,确实比之前好多了,红肿消退了不少,没有流脓,边缘开始结痂,像春天土地上的新绿。他点了点头:“不错,继续保持,每天换一次药,别碰水。”

“哎!好!”轻伤兵应着,又低头认真地帮同伴包扎,动作比之前熟练多了。

林越看着他们,心里忽然很踏实。他想起自己做的那些选择:救李敢,放弃狗剩,组织轻伤兵互助……每一个都很艰难,每一个都带着沉重的代价,但最终,这些选择让更多人活了下来,甚至形成了一种可以延续的模式(轻伤兵互助)。

这或许就是战争中的生存法则——不是完美的选择,而是在绝境中,尽最大可能把损失降到最低。

他走出帐篷,坐在篝火旁,看着跳跃的火苗,火苗把他的影子投在地上,忽大忽小,像他此刻的心情。他想起狗剩,心里还是疼,但不再像之前那么绝望。他知道,自己做的选择或许残酷,但在当时的情况下,可能是损失最小的。这不是冷血,是战争教给他的、最无奈的成长。

“在想什么?”一个声音传来,是李敢,不知道什么时候拄着拐杖走了过来,军医给他的腿做了简单的固定,用两根木棍绑着,像个简易的夹板。

“在想那个孩子。”林越说,声音很轻,像怕被风吹走。

“狗剩?”李敢在他身边坐下,拿起一根树枝拨了拨篝火,火星溅起来,像烟花,“我知道你不好受。我第一次放弃弟兄的时候,三天没睡着觉,总觉得是自己杀了他们,梦里都是他们的脸。”

“后来呢?”林越问,眼睛盯着火苗。

“后来习惯了。”李敢的声音很平静,像一潭深水,“不是麻木,是明白,战争里没有绝对的对和错,只有能不能活下去。你救了我,不是因为我比狗剩重要,是因为我能让更多人活下去。这不是你的错,是战争的错。”

林越沉默了。他想起扁鹊先生说过的“医者,不仅要会救人,还要会权衡。权衡不是放弃,是为了更多的生命”,以前他不懂,现在终于懂了。先生或许早就知道,他会遇到这样的选择,才会在教他医术的同时,也教他“取舍”和“责任”。

“对了,”李敢忽然说,“你组织的那个轻伤兵互助,将军听说了,觉得很好,说要在全军推广。以后每个营都要培训轻伤兵简单的包扎和处理伤口的方法,还要两两一组,互相照应。你这个法子,能救不少人。”

林越有些意外,随即笑了笑:“能帮上忙就好。”他想起那些互相扶持着走出密林的轻伤兵,他们的笑容,比篝火更暖。

“这不是帮忙,是救命。”李敢看着他,眼神很认真,“你用你的方式,救了很多人,比你想象的多。那个孩子……他没白死,他的死,让你明白了战场的规矩,让更多人活了下来。这或许是他能做的、最后的贡献。”

林越没说话,只是拿起一根树枝,扔进篝火里。树枝“噼啪”作响,很快就燃尽了,变成灰烬,被风吹走。

夜深了,篝火渐渐小了些,变成一堆红火炭。林越躺在草地上,看着天上的星星,星星很多,很亮,像无数双眼睛。他知道,未来还会有更多艰难的选择,还会有更多无奈的放弃,但他不会再像以前那样迷茫。因为他明白,成长不仅是学会救人,更是学会在救不了所有人的时候,带着那份愧疚和责任,继续救下一个,再救下一个。

这或许就是战争教给他的、最沉重也最深刻的一课。而他,带着这堂课的重量,会在这条医者的路上,继续走下去,一步一步,坚定而踏实。

远处的秦军营地也有篝火,像鬼火。但赵军营地的篝火更亮,更暖,因为这里不仅有活下去的人,还有活下去的希望,和那些在绝境中,用选择和责任点燃的、不灭的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