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救命!老扁把我逼成战国医学卷王 > 第109章 挖战壕?我在埋医疗垃圾

第一节 坑战之争

秦军的炮击刚停,长平战场的土地还在发烫,像被烧红的铁板。炮弹炸开的焦土冒着青烟,混着血腥味和火药味,呛得人睁不开眼,鼻腔里全是铁锈般的腥气。赵军校尉李敢提着血淋淋的剑,剑刃上还挂着碎布和血珠,正指挥士兵挖战壕:“都给我快点!秦军的炮说不准什么时候又飞过来!挖深点!能藏住半个人就行,多一分深,多一分活!”

士兵们挥着锄头,动作机械,没人敢偷懒。炮弹的轰鸣还在耳朵里嗡嗡响,像有无数只蜜蜂在钻,谁都怕下一轮炮击来得更快,把自己炸成碎末。

“李校尉!等一下!”林越的声音突然从医疗帐篷方向传来,带着急劲,像块石头投进滚水里。

李敢回头,额角的青筋突突直跳。见林越正蹲在一堆带血的布条和断骨旁,手里拿着根树枝比划,眉头拧得像打了死结的绳子。“又怎么了?”李敢没好气,这几天林越净干些“没用的事”,又是捣草药又是搞什么“分层包扎”,现在居然要拦着挖战壕,“没看见忙着呢?秦军的炮弹可不等人!”

“这些东西不能随便埋!”林越站起身,拍掉手上的土,掌心沾着草屑和暗红色的血渍,目光扫过那些散发着腐臭的垃圾——血浸透的麻布、被截肢的断骨(骨头上还挂着肉丝)、沾着黄绿色脓液的布条,“得挖专门的坑,分层埋,还得用石灰消毒,不然会生瘟疫!比炮弹还厉害!”

“你说什么?”李敢的嗓门陡然拔高,手里的剑往地上一戳,火星四溅,剑刃插进土里约莫半寸,“挖战壕保命要紧!哪有功夫给垃圾挖坑?你是不是被炮弹震糊涂了?脑子烧坏了?”

“挖战壕是防炮弹,埋好这些是防瘟疫!”林越往前走了两步,几乎和李敢脸对脸,鼻尖快撞上对方的胸膛,“上次王二柱他们就是因为伤口感染没处理好……”

“那是他命不好!战场哪有不死人的!”李敢猛地打断他,不耐烦地挥手,袖子带起的风扫过林越的脸,“埋深点不就行了?几抔土盖住,哪来那么多穷讲究!你当这是在你家药圃?”

“不一样!”林越的声音也高了些,眼睛里透着执拗,“这些东西上有脓有血,天热,那些看不见的‘秽气’繁殖得快,渗到地下污染水源,到时候死的就不是一个两个,是一片!”他知道“细菌”这词李敢听不懂,又补了句,“就是会生‘瘴气’,去年秋天那场瘟疫,死了多少弟兄你忘了?比秦军的炮弹还狠!”

李敢愣住了,握着剑柄的手紧了紧。他不怕炮弹,炮弹来了能躲,可瘟疫这东西,无影无踪,沾上就死,防都没法防。去年秋天那场瘟疫,半个营的人都没了,比打一场硬仗死的还多,尸体堆得像小山,烧了三天三夜。但他还是觉得林越小题大做:“哪那么容易生瘴气?我埋尸埋了十几年,也没见怎么样。”

“埋尸和埋这个不一样!”林越往前走了半步,几乎贴到李敢面前,目光像淬了火的针,“这些是新鲜的病灶,比尸体的腐臭更毒!必须分层埋,底层铺石灰,中层埋垃圾,上层盖净土,不然……”

“够了!”李敢突然骂了一句,把剑扔给旁边的士兵,剑“当啷”一声砸在石头上,“留一半人挖战壕,另一半跟我来!我倒要看看这小子到底要搞什么鬼!要是敢耽误事,我劈了你!”

林越听到身后的脚步声,嘴角悄悄扬了一下,快得像错觉。他知道,说服李敢这样的务实派,光靠嘴没用,得让他看见实实在在的东西。扁鹊先生说过“医道如治水,堵不如疏,疏不如导”,现在他要做的,就是给这些“秽气”找个正确的“导”的地方。

医疗帐篷后面的空地,被炮弹炸得坑坑洼洼,地里还嵌着碎弹片,闪着冷光。林越抡起锄头,第一下就挖出了黑褐色的土,混着碎弹片和干枯的草叶。他要挖一个长方形的坑,不深,但要严格分层——这是他能想到的,对抗看不见的“敌人”的最好办法。

士兵们拿着锄头,面无表情地跟着挖。李敢叉着腰站在旁边,像个监工,眼神里还是不信,但至少没再反对。远处的战壕里,锄头撞击石头的声音传来,“哐当哐当”,和这里的挖掘声“咚咚”交织在一起,像两支对抗死亡的进行曲,一支防炮弹,一支防瘟疫。

林越挖得专注,汗水顺着额角往下淌,滴在土里,洇出一小片湿痕。他想起扁鹊先生当年逼他清理药圃的排水沟,说“沟渠不通,秽气自生,药苗难活”,当时他觉得没必要那么讲究,现在才明白,道理都是相通的,身体的沟渠要通,营地的沟渠也要通,连垃圾的处理,都得有“沟渠”。

第二节 分层埋秽

坑挖到三尺深,土色变成了深褐色,带着潮气。林越喊停,声音有些沙哑,喉咙被尘土呛得发紧。他让人抬来几筐石灰,白花花的,像堆雪,散发着刺鼻的气味,闻着眼睛发酸。

“把石灰撒到底层,铺匀,一寸厚!”林越抓起一把石灰,指缝漏下的粉末落在地上,腾起细小的白烟,像一群受惊的小虫子。

“这玩意儿能顶什么用?”一个士兵嘟囔着,捏着鼻子撒石灰,“呛死人了!还不如多挖两锄头战壕!”

“能杀‘秽气’。”林越蹲下身,用树枝把石灰拨匀,确保每个角落都覆盖到,连坑壁的缝隙都没放过,“石灰碰着血和脓,能把那些脏东西烧死,就像用开水烫臭肉,能去味。”他没说化学反应杀菌,只用“烧死”两个字,简单直接,符合士兵们的认知。

李敢在旁边看着,抱臂的手松了些。石灰遇着土里渗出的血珠,发出“滋滋”的声响,冒起白色的烟雾,像在煮什么东西,把血腥味压下去不少。他皱了皱眉,这场景有点诡异,但确实不像瞎折腾,至少那股腐臭味淡了些。

底层铺好石灰,林越让人把医疗垃圾分好类。红色布条捆着的是沾了脓液的布和溃烂的组织,最“毒”;黄色布条捆的是带血的麻布和药渣,次之;白色布条捆的是没接触过伤口的废料,比如熬药的渣子、烧焦的药锅碎片。

“先埋红色的!”林越指挥着,声音不大却有力量,“扔到中间,别碰着坑壁!沾了石灰的壁能挡挡秽气!”

两个士兵拎着红色布包,小心翼翼地扔进坑中央,动作像在扔炸弹。石灰遇到更多的血,白烟冒得更浓,滋滋声像无数只虫子在叫,把布包里的腐臭味彻底盖住了。

“盖一层薄土,五寸厚!”林越又喊。土盖上去,白烟从土缝里钻出来,像群受惊的蛇,扭曲着往上窜。他用锄头把土拍实,确保和底层的石灰隔开,形成一道坚实的屏障,“这层土是墙,把最毒的挡在下面。”

“这又是干嘛?”李敢忍不住问,脚无意识地往坑边挪了挪,“直接埋了不就完了?还分这么多层,唱戏呢?”

“不同的脏东西,毒不一样,得用不同的法子埋。”林越拿起黄色布包,掂量了一下,“这些带血的,毒比脓水轻些,埋在中间,上面再盖一层土,隔开最毒的,也别让雨水把脏东西冲到别处去。就像打仗,不同的敌人,用不同的兵挡。”他用李敢熟悉的战争打比方,对方果然更容易理解。

李敢没再问,只是看着。他发现林越干活特别“较真”,土盖多厚,石灰撒多少,都有讲究,不像他们埋尸体,随便挖个坑扔进去就行。红色、黄色、白色,分类分得清清楚楚,比军需官点物资还仔细,连哪个包先扔哪个包后扔,都有顺序。

黄色布包盖好,又铺了一层土,拍得结结实实。林越让人把白色布包扔进去,这次没盖石灰,只在上面堆了厚厚的净土,拍得像块平地,和周围的地面齐平,看不出来下面埋了东西。

“插牌子!”林越从帐篷里拿出块木牌,上面用炭笔写着“此坑禁挖”,四个大字歪歪扭扭,却很醒目,笔画里还透着股狠劲。他把木牌插在坑边,用脚踩实,深深砸进土里,“这牌子是哨兵,提醒大家别碰。”

“至于吗?”有士兵笑,露出黄黑的牙,“谁会挖这破地方?里面又没金银。”

“下雨会把土冲松,万一有人误挖,把东西翻出来,前功尽弃。”林越盯着木牌,像在立军令状,“这下面埋的是‘瘟神’,放出来,大家都得倒霉。”他故意说得严重,好让士兵们记牢。

李敢看着那方方正正的坑,被分层埋得整整齐齐,边缘插着木牌,像座小型的“禁地”。和旁边乱糟糟的埋尸坑比,简直像两个世界——一个像被随意丢弃的垃圾,一个像被精心安放的秘密。

“还有,”林越转向负责埋尸的士兵,指着旁边的草木灰堆,那是烧火剩下的,堆得像个小坟包,“以后埋完垃圾、埋完尸体,必须用草木灰洗手,搓三遍,直到手上的灰发黑,再用凉水冲净,才能碰食物和水!”

“洗什么手?哪来那么多水!”士兵们炸了锅,脸上的表情像被踩了尾巴的猫,“战场上水比金子还贵,洗手?还不如喝进肚子里!”

“用不了多少水!”林越拿起一把草木灰,往自己手上搓,灰白色的粉末沾满手掌,像戴了副手套,“草木灰能去‘秽气’,不洗手,吃了东西会拉肚子,跟瘟疫一个样!到时候别说喝水,命都保不住!”他想起扁鹊先生逼他给病人换药后必须用艾草水洗手,说“医者的手,是救人的,不是传病的”,当时觉得麻烦,现在才知道这是最简单也最有效的防护。

李敢突然开口:“照他说的做!”声音不大,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士兵们愣了一下,见校尉都发话了,赶紧拿起草木灰洗手,虽然不情愿,动作却不敢含糊,手指在灰里使劲搓,发出沙沙的声响。

林越看着他们笨拙地搓手,心里松了口气。这些看似“浪费体力”的细节,是切断传播链的关键,像战场上的岗哨,不起眼,却能挡住致命的偷袭。他知道,李敢虽然嘴上不说,但已经开始相信他的话了——务实的人,只看有用没用,不管有没有道理。

夕阳把坑边的木牌影子拉得很长,像把剑守护着这片土地。远处的战壕已经挖好,士兵们躲在里面,警惕地望着秦军阵地,像一群蛰伏的狼。而这里,一个不起眼的垃圾坑,正用它的方式,守护着另一种安全,一种看不见却更致命的安全。

林越捡起一块沾了石灰的土块,捏碎,粉末从指缝漏下,带着刺鼻的气味。他知道,这只是开始,战场上的医疗垃圾会越来越多,他得挖更多这样的坑,做更多这样的“小事”。就像扁鹊先生说的“医道无小事,事事关生死”,以前不懂,现在懂了——有时候,挖对一个坑,比杀对一个敌人更重要。

第三节 三日无疫

三天后,秦军的炮击停了,战场陷入一种诡异的平静,静得能听见风吹过焦草的呜咽声。赵军营地却开始出现恐慌——不是因为秦军,而是因为瘟疫。

西边的步兵营传来消息,有人上吐下泻,高烧不退,嘴唇发紫,已经死了三个。军医查不出原因,只说是“瘴气犯营”,吓得士兵们不敢喝水,不敢靠近埋尸的地方,连吃饭都哆哆嗦嗦,像嘴里含着毒药。

“妈的!真让那小子说中了!”李敢把探报揉成一团,扔在地上,脚狠狠地碾了碾,像在碾一只虫子。他站在营门口,望着西边的方向,那里的炊烟稀稀拉拉,像濒死者的呼吸,透着死气。

“校尉,我们营……好像没事。”旁边的亲兵小声说,声音里带着侥幸,“没听说谁拉肚子发烧,伤兵们虽然疼,但精神头还行。”

李敢一愣,眉头皱得更紧。他仔细回想,这三天,医疗帐篷里的伤兵虽然多,呻吟声没断过,但都是刀箭伤的疼,没人喊肚子疼,没人说胡话,连平时常见的风寒咳嗽都少了。他猛地想起林越挖的垃圾坑,想起那些被分层埋掉的血布和断骨,想起士兵们用草木灰洗手时龇牙咧嘴的样子——那些被他认为“浪费体力”的事,像一张无形的网,把“瘴气”挡在了外面。

“去看看那坑!”李敢大步往医疗帐篷后面走,靴子踩在地上的声音像打鼓,亲兵赶紧跟上,脚步有些踉跄。

垃圾坑还在,土没被翻动过,上面甚至落了几片枯叶,像天然的伪装。木牌依旧插在那里,上面的“此坑禁挖”四个字被雨水打湿,墨迹晕开,更醒目了,像四只眼睛瞪着。周围的地面很干净,没有乱扔的布条,连平时常见的死老鼠都没看见,只有几只麻雀在旁边啄食,蹦蹦跳跳,不怕人。

“林越呢?”李敢问守帐篷的士兵,那士兵正用草木灰洗手,动作熟练得像在搓泥巴。

“在给伤兵换药呢!”士兵指着帐篷,声音里带着佩服,“这三天他没闲着,又挖了两个新坑,把昨天换下的垃圾都分类埋了,还教我们怎么分红色黄色白色,说得可清楚了!”

李敢走进医疗帐篷,一股草药味扑面而来,是艾草和黄连的混合味,比平时清爽,少了那种令人作呕的腐臭。林越正蹲在一个伤兵面前,给他换绷带,动作熟练得像在做一件平常事。伤兵的脸色虽然苍白,但眼神清亮,看见李敢进来,还能咧嘴笑一下,露出缺了颗牙的嘴。

“林越!”李敢喊了一声,声音有些干涩,像被砂纸磨过。

林越回头,手里还拿着沾了药的麻布,上面的药汁是深绿色的,像浓稠的胆汁:“怎么了?”

“西边营闹瘟疫了。”李敢的声音很低,带着一种他自己都没察觉的沉重,“上吐下泻,死了三个,军医没辙。”

林越的手顿了一下,随即继续换药,动作没停:“是水源被污染了?还是尸体没处理好,烂在水里了?”他的语气很平静,像在说一件预料之中的事。

“不知道,军医查不出来,只说是‘天谴’。”李敢走到帐篷角落,那里堆着分类好的垃圾,红色、黄色、白色的布包叠得整整齐齐,像三堆不同颜色的砖,“我们营……没事。”

“嗯,”林越应了一声,好像早就料到,“垃圾都埋了,手也洗了,‘秽气’没地方传,应该没事。”他用绷带把伤兵的腿缠好,打了个漂亮的结,和先生教他的一模一样。

李敢看着那些布包,突然觉得它们不再是肮脏的废物,而是被驯服的“敌人”,乖乖地待在自己的“牢房”里。他想起自己以前怎么处理这些东西——随便扔在炮弹坑里,或者干脆烧了,黑烟飘得到处都是,落在锅里、水里,现在想来,简直是在给“瘴气”搭梯子,让它顺着烟、顺着水,爬进弟兄们的嘴里、肚子里。

“你怎么知道这么多?”李敢问,语气里少了之前的怀疑,多了些好奇,甚至带着点敬畏,“这些法子,真是扁鹊先生教的?”

林越点头,手里的动作没停,正在收拾用过的药布,准备扔进红色布包里:“先生说,‘病从口入,秽从土生’,埋好脏东西,比喝多少药都管用。他还说,‘防祸于先,不致于后伤情’,战场上,能提前挡住的危险,就别等它来了再动手。”他没说现代的流行病学,只用老人的话解释,简单又有说服力,像在转述一句真理。

这时,一个士兵跑进来,手里拿着个陶罐,罐口用布塞着,跑得太急,布掉了,露出里面深褐色的药汤,晃出不少:“林越兄弟!西边营的军医来求药了!说我们营没闹瘟疫,肯定有秘方!让你行行好,给点能治拉肚子的药!”

林越看向李敢,眼神里带着询问。李敢立刻说:“给他点黄连和马齿苋,按2:1的比例配,让他熬水喝!但别说是秘方,就说……就说我们运气好,没撞上瘴气!”他不想让秦军知道赵军有这么个“宝贝”医者,万一被盯上,麻烦更大。

士兵拿着药跑了,脚步轻快得像阵风。帐篷里安静下来,只有伤兵轻微的咳嗽声和林越整理药材的窸窣声。李敢看着林越给伤兵包扎,动作轻柔得不像个男人,手指在伤口周围移动,精准得像在绣花——和他挖垃圾坑时的“较真”判若两人,却又殊途同归,都是在救命。

“那些坑……还得挖?”李敢问,声音有些不自然,像在认错。

“嗯,”林越把换下来的血布扔进红色布包,打了个死结,“越多越好,最好每个营都挖,按我们的法子来。先生说,‘众人拾柴火焰高’,防瘟疫也一样,一个坑挡不住,得一群坑一起挡。”

李敢没说话,转身走出帐篷。他对着亲兵喊:“传我命令!各营都给我挖防疫坑!按林越的法子,分层埋,撒石灰,分类别!谁要是偷懒,军法处置!出了岔子,我第一个劈了他!”

亲兵愣了一下,赶紧应声:“是!”声音响亮,带着兴奋——他们营没事,这比打胜仗还让人高兴。

夕阳把坑边的木牌影子拉得很长,像把剑守护着这片土地。远处的炮声又响了,闷闷的,像在打雷,而这里,安静得只有风吹过的声音,像在守护一个秘密——关于如何用“退一步”的智慧,对抗看不见的死亡。林越知道,这只是开始,但至少,他们已经迈出了第一步,一步看似微小,却可能拯救无数生命的一步。

第四节 防胜于治

一周后,秦军的进攻被打退了,代价是赵军伤亡过半,营地像被啃过的骨头,残缺不全。但更让人后怕的是西边营的瘟疫,已经死了二十多个人,被将军下令隔离起来,像块毒瘤,用绳子圈着,谁也不准靠近。而其他按林越的法子挖了防疫坑的营地,虽然也有伤员,呻吟声不断,却没一人染上瘟疫,连咳嗽都少得可怜。

李敢在军议上,把林越的做法原原本本地说了。将军一开始不信,眉头皱得像块老树皮,觉得“埋垃圾防瘟疫”是天方夜谭,是李敢为了给这个年轻医者邀功编的瞎话。但看着各营的伤亡报告——一边是伤兵加瘟疫,死得更快;一边是只有伤兵,活得更久——不得不承认这法子管用,像一把钝刀,虽然慢,却能实实在在地保命。

“让那个林越……来见我。”将军的声音透过帐篷传来,带着久经沙场的威严,像一块沉甸甸的石头压在人心上。

林越跟着李敢走进主帐,帐里弥漫着皮革、汗水和墨汁的味道。里面站满了校尉和参谋,个个面色凝重,像乌云罩着。将军坐在案前,案上摊着地图,地图边缘卷了角,上面用朱砂画着密密麻麻的记号。将军头发花白,像落了层雪,眼神却锐利,像鹰隼,扫过林越时,带着审视。

“你就是林越?”将军头也没抬,手指在地图上移动,像在指挥千军万马。

“是。”林越站得笔直,双手贴在裤缝,像棵刚栽的树,不算高大,却很挺拔。

“那些防疫坑,是你想出来的?”

“是,按扁鹊先生的教导做的。”林越没贪功,把功劳推给老人,语气平静,像在陈述一个事实。

将军放下地图,抬起头,目光像刀子,刮过林越的脸:“说说,为什么埋垃圾能防瘟疫?别跟我说什么扁鹊先生,用你自己的话讲。”

林越深吸一口气,胸腔里像塞了块石头。他组织了一下语言,用最简单的话解释:“垃圾里有血和脓,藏着‘秽气’,这东西像看不见的虫子,会钻进水里、土里、食物里。把垃圾埋深了,用石灰烧死这些‘虫子’,它们就爬不出来,人就不会生病。”他避开专业术语,只说“秽气”和“虫子”,符合古人的认知,也更容易让人理解。

“听起来简单,”一个留着山羊胡的参谋冷笑,声音像破了的风箱,“怎么别人想不到?”

“因为觉得麻烦,觉得浪费体力。”林越看着他,眼神平静,没有丝毫畏惧,“大家都想着挖战壕、杀敌人,觉得这些埋垃圾、洗手的小事没用。但战场上,死在瘟疫手里的,不比死在敌人刀下的少,甚至更多——敌人的刀能挡,瘟疫的‘刀’看不见,挡不住。”

将军点点头,花白的眉毛动了动,像是认同。他打了一辈子仗,见过太多因为瘟疫而溃败的军队——不是被敌人打垮的,是自己把自己折腾垮的,死的死,病的病,剩下的吓破了胆,敌人一来,不战自溃。瘟疫这东西,比任何强敌都可怕,因为它专捡虚弱的时候下手,专挑人多的地方蔓延。

“你说得对,”将军站起身,身上的铠甲发出“咔哒”声,像骨骼摩擦,“防胜于治。挖战壕是防敌人,埋垃圾是防瘟疫,都是保命的事,不分大小,不分贵贱。”他对周围的人说,“传令下去,全军推广防疫坑!按林越的法子,分层埋,撒石灰,分类别!谁敢违抗,军法从事!”

帐里的人都应了声“是”,声音参差不齐,却没人再质疑。看向林越的眼神变了,有佩服,有惊讶,还有些复杂——这个年轻的医者,没斩过将,没夺过旗,却用一个不起眼的垃圾坑,赢得了将军的认可,比打一场小胜仗还管用。

走出主帐,李敢拍了拍林越的肩膀,力道比平时轻了些:“行啊你,这下发了,将军都认可你了。”

林越笑了,阳光照在他脸上,带着点疲惫,却很干净:“不是我发了,是弟兄们能多活几个了。”他想起扁鹊先生的药圃,那些被精心照料的药草,长得比野地里的壮实,活得更久——原来,无论是药草还是人,想活得久一点,都得花点心思,都得防着那些看不见的“虫子”。

接下来的日子,防疫坑成了赵军营地的标配,像一颗颗沉默的钉子,钉在各个角落。每个坑边都插着“防疫坑”的木牌,士兵们熟练地分类垃圾,撒石灰,洗手,动作从一开始的不情愿,变成了习惯,甚至带着点自豪——他们营没有瘟疫,这比打了胜仗还值得骄傲。林越成了“专家”,各营的军医都来向他请教,他耐心地教他们如何分层,如何控制石灰用量,如何划分污染区,像在传播一门新的学问,一门关于“活着”的学问。

他还画了图,用不同颜色的矿石粉末标注污染区和安全区:红色区放医疗垃圾,黄色区埋尸体,白色区是饮水和做饭的地方,三区严格分开,中间留着宽宽的隔离带,像三条平行线,永远不相交。这些图被抄了很多份,贴在各个营地的帐篷上,像一张张护身符,保佑着弟兄们的平安。

李敢有时会来看他画图,看着那些复杂的标记,忍不住问:“你以前在扁鹊先生那里,是不是专门学过这个?”

“先生教的是医道,”林越一边画,一边说,“但医道不只是看病,更是让人少生病。就像打仗,不只是冲锋,更是要守住自己的阵地,不让敌人进来——防疫坑,就是我们的阵地,守住它,就守住了命。”

李敢懂了。林越做的,其实和他们挖战壕一样,都是在守住阵地,只不过他守的,是看不见的防线,防的是看不见的敌人。这防线虽然不起眼,却比任何城墙都坚固,因为它护的是人心,是活下去的希望。

一天,林越正在指导新兵挖防疫坑,一个士兵跑来,手里拿着块布,上面沾着绿色的脓液,像块发霉的肉:“林越兄弟!这算哪类?红色还是黄色?”

“红色!最毒的那种!”林越喊道,声音在风里有些飘,“单独埋,多撒石灰,盖土的时候拍得实实的,别让它透气!”

士兵跑开了,脚步轻快。林越看着他的背影,又看向远处连绵的防疫坑,心里很踏实。他知道,这些坑不会像战壕那样挡住炮弹,不会像刀剑那样杀死敌人,但它们能挡住更可怕的敌人——看不见的瘟疫,看不见的“虫子”。

夕阳西下,把防疫坑的影子拉得很长,像无数只手,温柔地守护着营地。远处的秦军阵地传来号角声,呜呜咽咽的,像在哭。而这里,士兵们在防疫坑边忙碌,动作熟练,脸上带着平静,像在做一件神圣的事。

林越捡起一块石灰,扔进新挖的坑里,白烟冒起,滋滋作响,像在和土地对话。他想起扁鹊先生说过的话:“医者,上工治未病,下工治已病。”以前他觉得“治未病”是虚的,是医者为了显得高深说的空话,现在才明白,这才是最实在的智慧——用一点点“麻烦”,换一条条人命;用退一步的细致,赢一场场看不见的战争。

防疫坑的木牌在晚风中轻轻摇晃,像在诉说一个道理:战场上的胜利,不只是靠勇猛向前,有时,退一步的守护,多一点的耐心,比任何冲锋都更能保住真正的战斗力。而林越,用他的垃圾坑,证明了这个简单又深刻的真理,像一颗种子,在这片焦土上,长出了希望的芽。

夜色渐浓,营地的篝火亮了起来,映着防疫坑边的木牌,像无数颗星星,照亮了对抗死亡的另一条路——一条更慢,却更稳的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