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救命!老扁把我逼成战国医学卷王 > 第108章 孙子兵法救不了败血症

第一节 高热噬生

长平战场的秋老虎比盛夏还毒,晒得临时医疗帐篷像个密不透风的蒸笼。帆布被晒得滚烫,用手一碰就能烫起水泡,空气里弥漫着汗臭、药味和若有若无的腐臭味,混杂成一股令人窒息的气息,吸进肺里像吞了团火。

林越刚给一个箭伤士兵换完药,指尖还沾着草药的绿汁,就听见帐篷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像雨点砸在铁皮上。伴随着粗重的喘息,一个士兵连滚带爬地冲进来,膝盖在地上磕出闷响:“林越!林越!快!二柱他……他快不行了!”

林越心里咯噔一下,王二柱?是那个在101章里被他用t恤包扎止血的士兵。当时腹部被秦军的戈划了道深口子,血流不止,他情急之下撕了t恤当止血带,又连夜缝合,本来恢复得不错,前天还能扶着墙走路,怎么突然就不行了?

他三步并作两步冲出去,只见两个士兵抬着一副断矛担架,王二柱躺在上面,身体蜷缩成一团,像只被煮熟的虾米。他的脸烧得通红,像块刚从火里捞出来的烙铁,嘴唇却紫得发黑,像涂了层墨,呼吸急促得像破旧的风箱,胸口剧烈起伏,每一次吸气都带着痛苦的呻吟,喉咙里发出“嗬嗬”的声响,像被堵住了的烟囱。

“怎么回事?”林越蹲下身,伸手摸向王二柱的额头,指尖像触到了火炭,烫得他猛地缩回手。这热度,至少三十九度以上,是典型的高热。

“不知道啊!”抬担架的士兵急得满头大汗,汗水顺着下巴往下滴,砸在担架的木板上,“昨天还好好的,能吃半碗糙米粥,今天一早突然就烧起来了,说胡话,喊着冷,盖了三床破毯子还发抖!刚才伤口突然裂开,流脓了,臭得厉害!”

林越掀开王二柱的破烂战袍,缝合的伤口果然裂开了一道狰狞的小口,里面渗出黄绿色的脓液,像烂掉的菜叶,散发着一股令人作呕的腐臭,比战场上的尸臭味更刺鼻。他用干净的麻布轻轻按压伤口周围,皮肤硬邦邦的,像块烧透的砖,还滚烫,明显是感染扩散了。

“坏了。”林越的心沉到了谷底,这不是普通的伤口感染。看王二柱的症状——高热、紫绀、呼吸急促、意识模糊,很可能是败血症,是细菌突破伤口防线进入血液引起的全身感染。在没有抗生素的年代,这几乎是绝症,像一把无形的刀,能轻易割断生命的绳索。

“还有救吗?林越兄弟?”一个年轻士兵颤声问,眼里满是期盼,手指紧张地绞着衣角。

林越没说话,他抓起王二柱的手腕切脉,指尖下的脉搏细速如丝,微弱得几乎摸不到,像风中摇曳的蛛丝,随时可能断裂。在他的脑海里,这脉搏自动转化成了波形图——不再是之前处理外伤时相对规律的锯齿线,而是变成了杂乱无章的毛刺,忽高忽低,毫无规律,像被强电流干扰的信号,预示着身体机能的全面崩溃。

“去打盆凉水来,再找几块干净的麻布。”林越的声音很稳,稳得像块石头,心里却乱得像团麻。他知道败血症的凶险,但不能放弃,哪怕只有一丝希望,也要抓住。

凉水很快端来了,盆底还沉着几粒泥沙。林越把麻布蘸湿,轻轻敷在王二柱的额头、腋窝和大腿根——这些地方血管丰富,能通过物理降温带走热量,是目前唯一能做的应急措施。麻布刚贴上皮肤,就“滋”地一声冒起白烟,很快就被体温焐热。

“二柱!二柱你醒醒!”一个同乡士兵趴在担架边,哭喊着王二柱的名字,声音嘶哑。

王二柱迷迷糊糊地睁开眼,眼球浑浊得像蒙了层雾,嘴唇哆嗦着,想说什么,却只发出含混的呓语:“水……娘……我想回家……”

“有水!马上就给你喝!”林越一边给他擦身降温,一边让人端来凉盐水,用小勺一点点喂进他嘴里,补充水分和电解质。每喂一勺,王二柱的喉结都要艰难地滚动半天,像卡住了的齿轮。

这时候,一个穿着破旧铠甲的老兵走了过来,是李敢,在赵军里混了十几年,脸上刻满了刀疤,眼神像淬了火的铁。他瞥了一眼王二柱,又看了看林越忙碌的身影,嘴角撇了撇,吐出一口唾沫:“别费劲了,这是‘血里生了毒’,我见多了,烧得这么厉害,神仙也救不活。”

林越没理他,继续给王二柱擦身,动作一丝不苟。他知道李敢说的是实话,但他不甘心,不甘心就这么看着一个生命在自己面前流逝。他想起扁鹊处理感染伤口时说的“毒入血,如燎原之火,需釜底抽薪,然薪火难寻,只能杯水车薪,尽人事听天命”,当时他还觉得老人过于悲观,现在才明白,那是无数次失败后总结出的无奈。

帐篷外的太阳越来越毒,晒得地面发烫,连风都带着热浪。林越的后背已经被汗水浸透,贴在身上像层湿泥,可他顾不上擦,只有一个念头:再降点温,再撑一会儿,说不定会有奇迹。

但奇迹没有发生。王二柱的体温还在升高,呼吸越来越急促,脸色红得发紫,像块烧透的猪肝。林越知道,自己面对的是一个无法战胜的对手——不是看得见的敌人,是看不见的细菌,是这个时代医学无法跨越的边界。

第二节 药石难支

黄连和马齿苋被捣成了泥,绿色的汁液混着药渣,散发着苦涩的气味,像胆汁一样难闻,呛得人直皱眉。林越用干净的麻布蘸着药泥,小心翼翼地敷在王二柱裂开的伤口上,动作轻柔得像在呵护一件易碎的瓷器。

药泥刚贴上,王二柱就猛地抽搐了一下,喉咙里发出痛苦的嘶吼,大概是药的刺激性太强。

“忍一忍,二柱,这能杀毒!”林越按住他的肩膀,轻声安慰,指尖能感觉到他肌肉的剧烈颤抖。

“这玩意儿管用吗?”一个年轻士兵看着绿乎乎的药泥,满脸怀疑,“闻着就苦,能杀得了肚子里的‘毒’?”

“黄连能抑菌,马齿苋能消炎,试试才知道。”林越的声音有点沙哑,他用麻布把伤口包扎好,又给王二柱喂了点凉盐水,“以前扁鹊先生处理类似的感染,常用这两味药配伍,只是比例不同,效果也不同。”

他嘴上这么说,心里却没底。败血症是细菌进入血液引起的全身感染,局部用药效果有限,必须全身给药才能起效,可他手里没有抗生素,只有这些作用有限的草药,像用鸡蛋碰石头。

“林越兄弟,你这是把战场当药圃了?”李敢靠在帐篷杆上,抱着胳膊,冷眼看着,嘴角挂着一丝嘲讽,“打仗哪有那么多讲究?伤口烂了就剜掉,发烧了就灌凉水,活不活得下来,看命。”

林越没理他,他从药箱里拿出剩下的黄连和马齿苋,又找了块干净的石板,开始做实验。他把两种草药按不同比例混合:1:1、2:1、3:1,分别捣成泥,然后在自己手臂上划了个小口子(之前不小心被树枝刮的,刚结痂),把不同比例的药泥分别涂在伤口周围,想看看哪种配比抑菌效果最好。

“你疯了?”李敢瞪大了眼睛,声音陡然拔高,“拿自己做实验?不要命了?这要是也生了毒,谁救你?”

“不试试怎么知道哪种管用?”林越的语气很平静,他用炭笔在石板上画了三个格子,分别标上比例,“等会儿看红肿消退的速度,就知道哪种效果好了。”他想起扁鹊教他试药时说的“医者用药,如将用兵,不知药性,何以克敌?”此刻,他就是在用最原始的方法,探索这些草药的“兵力”。

年轻士兵们都看呆了,没人敢说话,只有王二柱痛苦的呻吟和外面呼啸的风声。李敢张了张嘴,想说什么,最终还是没说,只是眼神复杂地看着林越,像在看一个疯子,又像在看一个勇士。他从军这么多年,见过怕死的,见过贪功的,却没见过拿自己试药的。

时间一点点过去,帐篷里的空气越来越闷,药泥的苦涩味和王二柱伤口的腐臭味混在一起,让人头晕目眩。林越时不时观察王二柱的情况,他的体温还是没降下来,脸色依旧通红,嘴唇发紫得更厉害了,呼吸也越来越微弱,像风中残烛,每一次起伏都可能是最后一次。

“不行,得全身用药。”林越突然站起身,把剩下的黄连和马齿苋捣成粉,按2:1的比例混合(他直觉这个比例可能更有效),用水冲成药汤,想给王二柱灌下去。

“别费劲了。”李敢拦住他,伸手探了探王二柱的鼻息,“他现在连咽水的力气都没有,灌进去也是呛着,白费功夫。”

林越的手顿在半空,看着王二柱紧闭的嘴和微弱的呼吸,心里像被什么东西堵住了,闷得发疼。他知道李敢说得对,可他不甘心,不甘心就这么放弃。他想起自己穿越前在医学院学到的知识,想起那些精密的仪器和有效的药物,再看看眼前的困境,一种深深的无力感像潮水般将他淹没。

他的目光落在自己手臂的实验伤口上——涂2:1比例药泥的地方,红肿消退得最快,比1:1和3:1的效果都好。他在心里记下:黄连和马齿苋2:1配比效果最佳。可这个发现现在对王二柱来说,已经没什么意义了,局部用药根本无法阻止败血症的进展。

“为什么……为什么没用……”林越攥着手里的草药渣,指甲深深掐进掌心,疼得他龇牙咧嘴,却感觉不到,只有心里那股撕心裂肺的痛苦,像要把他撕裂。那些他引以为傲的现代医学理论,那些他努力实践的“卷王”方法,在没有抗生素的现实面前,显得如此苍白无力,像纸糊的盔甲。

“因为病不一样。”李敢的声音突然变得低沉,不像之前那么刻薄,“伤口感染是‘小毒’,在皮肤外面;他这是‘大毒’,钻进血里了,流遍全身,就像野草长满了田地,除不尽的。”

林越愣住了,李敢的话虽然粗糙,却点出了问题的本质——败血症是全身性的感染,不是局部处理能解决的。他想起扁鹊医案里写的“毒入血络,如鱼入大海,难以捕捉,药石难及”,当时他还不太理解,现在才明白,那是古人对败血症最精准的描述。

王二柱突然剧烈地咳嗽起来,咳出一口带血的痰,溅在林越的脸上,滚烫而粘稠。然后,他的身体猛地抽搐了一下,像被电击了一样,接着,彻底不动了。

林越僵在原地,脸上的血痰还在发烫,他呆呆地看着王二柱,看着他不再起伏的胸口,心里一片空白。

第三节 脉绝灯灭

王二柱的体温还在升高,皮肤烫得像块烙铁,连呼出的气都是热的,带着一股腐臭。林越把所有能找到的麻布都浸湿了,敷在他的额头、腋窝、大腿根,试图用物理降温的方法留住他最后一丝生机,可凉水很快就被体温焐热,换了一盆又一盆,地上的水洼都被蒸干了,泛出白花花的盐渍。

“他……他好像不行了……”一个年轻士兵颤声说,声音里带着哭腔,眼圈通红。王二柱的呼吸已经微弱得像游丝,胸口几乎不起伏了,嘴唇紫得发黑,像涂了墨,指甲盖也变成了青紫色。

林越抓起他的手腕切脉,指尖下的脉搏细得像头发丝,时断时续,微弱得几乎摸不到,像风中摇曳的蛛丝,随时可能断裂。在他的脑海里,这脉搏自动转化成了波形图——不再是之前相对规律的锯齿线,而是变成了杂乱无章的毛刺,忽高忽低,毫无规律,像被干扰的信号,预示着身体机能的全面崩溃。

“还有气!”林越不甘心,他俯下身,用嘴对着王二柱的嘴,想做人工呼吸(虽然他知道在古代这方法可能不被接受,但他顾不上了)。他记得现代急救课上老师说过,只要还有一丝希望,就不能放弃。

“你干什么?”李敢一把拉住他,力气大得像头熊,“人都快死了,别折腾了!让他走得安详点!战场上的规矩,死也得有个体面!”

“他还有气!还有气就能救!”林越猛地甩开李敢的手,眼睛通红,像疯了一样,“我上次能救他,这次也能!”他的声音嘶哑,带着绝望的嘶吼。

他再次俯下身,刚要吹气,王二柱突然剧烈地咳嗽起来,咳出一口带血的痰,溅在林越的脸上,滚烫而粘稠。然后,他的身体猛地抽搐了一下,像被电击了一样,四肢僵直,接着,彻底不动了。

林越僵在原地,脸上的血痰还在发烫,他呆呆地看着王二柱,看着他不再起伏的胸口,看着他圆睁的眼睛,里面没有了任何神采,像两颗熄灭的星星。

“没……没气了……”年轻士兵的声音抖得不成样子,几乎要哭出来。

林越缓缓伸出手,探向王二柱的鼻孔,没有气息;再摸他的颈动脉,脉搏彻底停了,那根在他脑海里跳动的波形图,最终拉成了一条直线,冰冷而决绝,像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

“啊——”林越猛地低吼一声,一拳砸在地上的干草上,拳头被碎石硌得生疼,渗出血来,他却感觉不到,只有心里那股撕心裂肺的痛苦,像要把他撕裂。

他救了王二柱一次,却没能救他第二次。败血症,这个在现代医学里可以通过抗生素轻松治疗的疾病,在这个时代,却成了无法逾越的鸿沟,像一堵墙,挡住了他所有的努力和知识。他所有的理论、所有的方法、所有的坚持,在这一刻,都碎得像地上的药碗。

帐篷里一片死寂,没人敢说话,只有林越粗重的喘息声和外面呜咽的风声。年轻士兵们都低着头,有人偷偷抹眼泪,王二柱是他们的同乡,一起从老家出来当兵,现在却阴阳两隔,连个全尸都未必能留下。

李敢看着林越痛苦的样子,眼神复杂,他走过来,捡起地上的麻布,递给林越:“擦擦吧,血干了就不好擦了。”他的声音低沉,没有了之前的嘲讽。

林越没接,他就那么跪在地上,看着王二柱的尸体,像一尊石像,脸上的血痰干了,结成了硬块,像块丑陋的伤疤。他想起自己做的草药配比实验,想起自己手臂上那个正在愈合的小伤口,想起王二柱上次被救后感激的笑容……这一切,都成了刺向他心脏的尖刀。

“打仗就是这样。”李敢的声音低沉而沙哑,像磨砂纸擦过木头,“今天活,明天死,谁也不知道自己能活到什么时候。你救了他一次,已经仁至义尽了,别太自责。我见过太多像你这样的医者,总想救所有人,最后把自己逼疯。”

“是我没用……”林越的声音嘶哑得像破锣,“我学了那么多知识,却连个败血症都治不好……我连他都救不了……”他觉得自己像个骗子,空有现代医学的理论,却连最基本的感染都控制不了。

“不是你没用,是这病太厉害。”李敢叹了口气,蹲下身,拍了拍林越的肩膀,“在这战场上,死个人太正常了,比吃饭还平常。你救了那么多人,已经很了不起了,别跟自己较劲。”

林越没说话,他慢慢站起身,走到帐篷外,外面的太阳已经落山了,天边只剩下一抹残红,像血一样。秋风呼啸着,卷起地上的尘土和落叶,打在他的脸上,冰冷刺骨。他看着远处连绵的军营,看着那些帐篷里透出的微弱灯光,突然觉得自己之前的努力很可笑。他以为自己掌握了现代医学知识,就能改变一切,就能救所有人,可面对败血症这种疾病,他和那些只会用草药的古代军医,没什么区别,都只能眼睁睁看着病人死去。

《孙子兵法》能指导战争,能赢取胜利,却挡不住细菌的进攻;他的医学知识能处理伤口,能缝合,却治不了败血症。这就是古代医学的边界,是他必须面对的现实,残酷而冰冷。

第四节 直面边界

王二柱的尸体被抬走了,两个同乡士兵用破军毯裹着他,抬向营地后面的乱葬岗。那里已经埋了很多人,新坟叠着旧坟,没有墓碑,没有仪式,只有一个个小小的土堆,很快就会被风沙掩盖,像他们从未存在过一样。

林越坐在帐篷前的石头上,手里还攥着那两块按2:1比例混合的黄连和马齿苋药泥,已经干硬了,像块土疙瘩,硌得手心生疼。他看着自己手臂上那个小伤口,已经结痂了,红肿完全消退,证明这种配比确实有效,可这又有什么用呢?救不了王二柱,救不了那些死于败血症的士兵,甚至连他自己,都保护不了。

“还在琢磨呢?”李敢走过来,手里拿着个烤红薯,用破布包着,递给他一半,“热乎的,吃点吧,人死不能复生,日子还得过,仗还得打。”红薯的焦香混着泥土的气息,在冷风中格外诱人。

林越接过红薯,没吃,只是看着它冒出来的热气,在冷风中很快消散,像生命一样短暂。“李大哥,你说得对,战场不是课堂,不是什么病都能治的。”他的声音很平静,没有了之前的激动和痛苦,像一潭死水。

李敢愣了一下,随即笑了,脸上的刀疤挤在一起,显得有点狰狞:“你总算想通了?别把自己逼太紧,你不是神仙,救不了所有人。就算是扁鹊再世,也有治不了的病。”

“我不是想通了,是明白了。”林越咬了一口红薯,滚烫的甜意在嘴里散开,稍微驱散了些心里的寒意,“我以前总觉得,有现代医学知识,就能克服一切,就能救下所有人,现在才知道,我错了。”

他想起扁鹊先生说过的话,那是他刚学医时,老人在药圃里说的:“医道有边界,人力有穷尽,知可为而为之,知不可为而安之,是为医者。”以前他不懂,总觉得“不可为”是懦弱的借口,现在才明白,这不是懦弱,是清醒,是知道自己的极限,然后在极限内做到最好。

“败血症在我们那个时代,用抗生素就能治,可这里没有,所以我救不了王二柱。”林越看着远处的乱葬岗,那里的土堆在暮色中若隐若现,“这不是我的错,也不是医学的错,是时代的局限,是我们必须面对的边界。”

李敢没听懂“抗生素”是什么,但他明白林越的意思:“就是说,有些病,现在的法子治不了?”

“对。”林越点头,红薯的甜味在嘴里慢慢变淡,“但我们能做的,是在这个边界内,做到最好。比如,做好伤口清创,用煮沸的布包扎,减少感染;比如,找到更好的抑菌草药,像这黄连和马齿苋按2:1配,治疗轻度感染;比如,学会识别败血症的早期症状,高热、发紫、脉细,一旦发现,提前处理,或许能多救几个。”

他站起身,把手里的干药泥扔进火里,看着它燃烧起来,变成灰烬,随风飘散。“我不能因为救不了败血症,就放弃那些能救的人。王二柱虽然死了,但我从他身上学到了东西,知道了哪些草药配比更有效,知道了败血症的凶险,下次遇到类似的情况,我能做得更好,能救下更多的人。”

李敢看着林越,眼神里的敬佩多了几分:“你这小子,跟别的书生不一样,不钻牛角尖。战场上,认死理的人活不长。”

“钻牛角尖没用。”林越笑了笑,这是王二柱死后他第一次笑,虽然有点苦涩,却带着一种释然,像卸下了千斤重担,“成长不是学会救所有人,是学会接受救不了的遗憾,然后继续救下一个。扁鹊先生说过,‘医者如渡人,舟小难载万客,能渡一个是一个’,以前不懂,现在懂了。”

他转身走进帐篷,开始整理药箱,把黄连和马齿苋按2:1的比例混合好,装在小布袋里,写上“抑菌药泥”;又把败血症的症状——高热、紫绀、脉搏细速、伤口流脓发臭——用炭笔写在帐篷布上,让所有士兵都能看到,一旦发现类似症状,立刻报告。他要把自己的经验传递下去,让更多人知道如何预防,如何应对。

年轻士兵们看着林越忙碌的身影,看着他脸上虽然还有悲伤却不再绝望的表情,心里的恐慌也渐渐消散了。他们开始帮忙整理药材,帮忙把那些注意事项念给不识字的士兵听,帐篷里的气氛不再压抑,有了一种劫后余生的平静和韧性。

林越看着这一切,心里忽然踏实了。他知道,自己永远无法用《孙子兵法》打败细菌,无法用古代的草药治好败血症,但他可以做自己能做的事:用更有效的药泥处理伤口,用更细致的观察预防感染,用更务实的态度面对医学的边界。

夕阳的余晖洒在帐篷上,给那块写着败血症症状的帆布镀上了一层金色,像一块警示牌,也像一块里程碑。林越知道,未来还会有更多的“败血症”等着他,还会有更多救不了的人,但他不会再像今天这样痛苦和绝望。

他会记住王二柱,记住这次的失败,然后带着这些教训,继续走下去,救下一个,再救下一个,在医学的边界内,拼尽全力,做到最好。这或许就是成长,是每个医者都必须经历的蜕变——从相信自己无所不能,到接受自己的局限,然后在局限中,绽放出最强大的力量,让医道的火种,在这片残酷的土地上,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帐篷外的风还在吹,但林越觉得心里不再寒冷。他知道,只要不放弃,只要直面边界,就总有能做到的事,总有能救下的人,这就够了,这就是他作为医者的使命,无论在哪个时代,都不会改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