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我在东瀛打拼的日子 > 第244章 中国人的正道暖阳

我在他对面坐下,接过茶杯。茶是抹茶,入口微苦,却带着回甘。我看着杯底的残叶,犹豫了半天,才慢慢开口:“大师,我好像……走不出自己的困局了。我记着该记的历史,却管不住自己的情感,一边牵挂着人,一边又在眼前的温柔里沉沦,这样的我,是不是太荒唐了?”

灵觉大师听完我的话,没有立刻开口,只是抬手将茶壶里的热汤缓缓注入我的空杯,抹茶的绿在热水里舒展,氤氲出淡淡的雾。他垂着眼,指腹摩挲着杯沿,声音像寺外落雪般轻缓,却带着穿透人心的力量:“曹君,你看这雪。落在浅草寺的瓦上是白,落在东京的街道上也是白,落在中国的土地上,依旧是白。雪从不管脚下是哪国的土地,它只是顺应时节落下——天道亦如此,从没有‘偏向’,只有‘映照’。”

他抬眼望我,目光里没有半分辩解,只有通透的平和:“你说日本脱亚入欧后成了嗜血的国度,这话没错。可你有没有想过,‘脱亚入欧’本是条选择的路,路本身没有错,错的是走在路上的人,把‘强大’和‘掠夺’画了等号。就像刀可以用来砍柴,也可以用来伤人,刀的本质从不变,变的是握刀人的心思。100年前的日本人,选了用刀伤人的路,那是他们的‘因’;如今你看到的‘富足’,不是天道的偏袒,是他们后来又选了‘造屋种田’的路,结下的‘果’——只是这果里,还藏着当年伤人的余味,你看他们街头的秩序里藏着拘谨,看他们的精致里藏着紧绷,那都是过往的‘因’在悄悄发酵。”

我攥着茶杯的手紧了紧,喉结动了动:“可就算是这样,那些被他们伤害过的人,那些在中国土地上留下的伤疤,难道就不算数了吗?为什么作恶的人,反而能更快过上安稳日子?”

灵觉大师轻轻摇了摇头,指尖指向窗外飘落的雪:“曹君,你觉得雪落下来,是为了掩盖地上的泥污吗?不是的。它只是落下,让泥污暂时看不见,等春天来了,雪化了,泥污还在,可地里也会冒出新的芽。天道的‘报应’,从不是立刻的‘以牙还牙’,而是让每个选择都留下痕迹。100年前的日本,用刀劈出了路,也劈断了自己和邻邦的根;如今他们种稻子、盖房子,日子是好了,可那根上的伤还在——你看他们总在强调‘传承’,却不敢直面那段历史,这难道不是一种报应?就像一个人伤了人,后来再富有,夜里也会梦到自己沾血的手。”

他顿了顿,声音放得更柔:“你说中国如今还在追赶,可你忘了,中国走的路,本就比日本难。日本像棵长在石缝里的树,为了阳光,只能拼命往一个方向长;中国像棵老槐树,根扎得深,枝桠也多,要长直,就得先把盘在地下的乱根慢慢理清楚。这不是‘慢’,是‘稳’。100年前日本抢来的‘快’,是用别人的血喂大的;如今中国的‘慢’,是用自己的土养出来的——土虽然慢,却能让根扎得更牢,等春天来了,枝桠会比石缝里的树更茂盛。”

我看着他手里的茶杯,忽然想起雪子说的“想种樱花树”,想起沈清禾的牵挂,心里的乱好像慢慢松了些。灵觉大师似乎看穿了我的心思,继续说道:“你总纠结‘国家’‘民族’的界限,可佛陀看众生,从不管他是日本人还是中国人。就像你眼前的雪子,她是在歌舞伎町待过十年的女人,可她给你的温柔,和沈清禾给你的牵挂,本质上都是‘人’的真心。日本有值得学习的地方,比如他们对细节的坚持,对传承的珍视;可他们也丢了最重要的东西——比如直面过错的勇气,比如和邻邦共生的智慧。”

他抬手拍了拍我的肩:“曹君,你有慧根,所以才会痛苦。这痛苦不是因为你看到了‘不公’,是因为你还没看清‘本质’。本质是什么?是每个国家、每个人,都在自己的选择里走,有的快,有的慢,有的对,有的错。你不用急着去比较‘谁过得好’,你要做的,是守住自己的选择——记住历史,是为了不重复过错;珍惜眼前的人,是为了不辜负真心。等你想通了,就会明白,中国的‘强’,从不是要和日本比谁更富,是要让自己的根扎得更稳,让自己的人民,既能记住过去,也能笑着走向未来。”

窗外的雪还在落,禅房里的茶香混着雪的清冽,让我混沌的心慢慢清明起来。我看着灵觉大师平静的眼睛,忽然懂了——我之前的痛苦,不是因为情感的混乱,是因为我把“个人的牵挂”和“国家的对比”缠在了一起。就像他说的,雪只是雪,人只是人,选择只是选择,看清了这些,心里的困局,好像也就没那么难走了。

灵觉大师的话像落在雪地里的暖阳,慢慢化开我心里积了许久的冰。我捧着那杯早已凉透的抹茶,指腹蹭过杯沿的细纹,忽然想起小时候在老家祠堂里,爷爷指着族谱上的字念“自强不息,厚德载物”——那时候只当是寻常的老话,此刻在这异国的禅房里,却像惊雷似的撞进心里。

“大师,”我声音有些发哑,却比刚才清明了许多,“您是说,中国的根,从来都在这些传承里?”

灵觉大师微微颔首,目光望向窗外飘落的雪,眼神里带着几分敬重:“曹君,你可知为何佛陀说‘众生皆有佛性’?因为每个民族的文化里,都藏着走向光明的种子。只是有的种子,生在沃土,长得快些;有的种子,经了风霜,发得晚些。日本的文化里,有精致的美学,有严谨的秩序,可这些像浮在水面的莲,少了深扎土里的根——那根,就是你们中国人讲的‘正念’‘正觉’‘正道’。”

他抬手给我续上热茶,蒸汽模糊了他的眉眼,却让他的声音更显通透:“你看日本脱亚入欧时,只学了西方的‘强’,却丢了东方的‘仁’;后来犯了错,又不敢直面,只把历史藏在纸后面——这样的路,走得再快,也是偏的。可中国不一样,你们的文化里,从来都有‘浴火重生’的劲。百年前受了那么重的伤,没有垮,反而把那些痛苦都揉进根里,慢慢养着,等着时机。”

“时机?”我追问。

“对,时机。”灵觉大师的语气里多了几分赞叹,“这世界上的事,从来不是‘快’就好,是‘准’才好。中国等了百年,终于踩在了向上的节点上——你们懂得在发展里守着本心,在强大时带着包容,这就是‘厚德载物’;你们能从历史的教训里爬起来,一步一步往前走,这就是‘自强不息’。这种底蕴,不是靠几十年的发达就能比的,是靠千年的沉淀,靠一代又一代人的坚守,慢慢攒下来的。”

他顿了顿,指尖轻轻敲了敲桌面:“日本总想着在世界里争个‘快’,却忘了‘稳’;总想着藏起过去,却忘了唯有直面,才能轻装前行。他们的路,看似光鲜,实则越走越窄——因为少了‘正道’的指引,再精致的秩序,也藏着裂痕;再富足的日子,也填不满心里的空。可中国不一样,你们的大度,你们的远略,是把‘正道’刻在骨子里的。就像这雪后的浅草寺,再好看,也只是一方小小的天地;而你们中国,走的是能容下更多人的路,是能带着更多人走向光明的路。”

我低头看着杯里的抹茶,忽然想起雪子说“想种樱花树”,想起沈清禾在电话里说“家里的梅花开了”,想起千鹤川子弹三味线时眼底的落寞——原来我之前的混乱,从来不是因为情感太多,是因为我忘了自己的根在哪里。我是中国人,我的心里,本就装着“自强不息”的劲,装着“厚德载物”的暖,这些,从来都比眼前的声色更重。

“大师,”我抬眼望他,心里的迷茫散了大半,“我好像懂了。之前总纠结日本过得比中国好,却忘了,我们走的路不一样,要的未来也不一样。中国的强,从来不是为了和谁比,是为了守住自己的根,护着自己的人。”

灵觉大师笑了,眼角的皱纹里盛着暖意,忽然话锋一转,指尖轻轻点了点桌面:“曹君,若你还想看清这‘根’的不同,不妨看看两国的‘姓氏’。你是中国人,该知道自己的姓从何而来吧?或许是祖上的封地,或许是先人的官职,哪怕过了千百年,翻开族谱,哪一支迁自何处,哪一辈与哪家联姻,脉络都清清楚楚——这哪里是简单的一个符号?是把‘人’的来处、‘家’的联结,刻在血脉里啊。”

他端起茶杯,却没喝,目光里多了几分通透的锐利:“中国人重姓氏,本质是重人伦、重传承。‘姓’是根,‘名’是枝,哪怕走得再远,只要记得姓,就知道自己从哪里来,该往哪里去。就像你们常说的‘认祖归宗’,不是封建的执念,是把个体放进千年的脉络里,知道自己不是孤零零的一个人,是无数先辈的延续,也是后代的开端——这种对‘人’的珍视,对‘情’的看重,才是人类文化里最宝贵的‘正念’。”

说到这里,他忽然低低笑了一声,那笑声里没有恶意,却带着几分对现实的通透:“可日本呢?女人嫁了人,就得冠夫姓,把自己的‘根’轻轻抹掉;过个几代,子孙后代连曾祖母原本姓什么、来自哪个家族,都记不清了。看似是‘融入’,实则是把‘人’的来处给断了。你们儒家讲‘慎终追远’,日本学了儒家的形,却没学里子——他们的姓氏传承像散在雪地里的碎纸,风一吹就乱了,连自己的根都抓不住,又怎么能懂‘厚德载物’的真意?”

灵觉大师放下茶杯,目光望向禅房外的五重塔,塔尖积着雪,在微光里泛着冷光:“你们中国的儒家文化,能在三教九流里立住‘正位’,不是因为它强势,是因为它把‘人’放在了核心——讲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说到底,是让人在伦常里找到自己的位置,在传承里找到自己的价值。这种文化,像一棵老槐树,根扎得深,哪怕经了风雨,也能重新发新芽。可日本的文化,更像精心修剪的盆栽,看着精致,却少了自然生长的劲,连最基本的‘人伦脉络’都守不住,又怎么能走得长远?”

我坐在那里,听着灵觉大师的话,忽然想起爷爷临终前,攥着我的手说“别忘了自己是‘曹’家人”——那时候不懂,此刻才明白,那个“曹”字,藏着的是千年的血脉,是中国人对“人”的尊重,对“家”的坚守,对“传承”的敬畏。这不是日本那些精致的美学、严谨的秩序能比的,因为这是刻在骨子里的“正道”,是无论过多少年,都能让中国人在风雨里站稳脚跟的根。

禅房外的雪还在落,可我心里却亮堂得很。我起身向灵觉大师躬身行礼,指尖触到门帘的棉线时,忽然觉得脚步轻了许多——原来我之前的痛苦,从来不是因为看不清别人,是因为忘了自己的根。此刻再想起雪子、沈清禾、千鹤川子,想起东京的雪景、浅草寺的香火,心里的乱麻好像都被理清楚了:我是中国人,我的根在中国,我的魂在那些“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传承里,这份底色,永远都不会变。

推开门,冷风裹着雪沫子扑过来,却吹得人清醒。我沿着来时的路往回走,雪地里的脚印一步比一步稳,沿途的樱花树虽还积着雪,可我好像已经能闻到春天的花香——就像中国的路,此刻虽有风雪,可只要守住自己的根,守住那份“正道”,终会迎来属于自己的暖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