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标会前夜,连坞县下起了瓢泼大雨。叶辰站在办公室窗前,望着雨幕中模糊的城市灯火,心中忐忑不安。
明天就是老城区改造项目开标的日子,虽然做了充分准备,但那股无形的阻力仍让他感到不安。
手机响起,是陆亦可:“叶县长,气象局发布暴雨红色预警,今晚到明天有特大暴雨。我已经安排纪委同志加强巡查,特别是地质灾害点。”
叶辰心头一紧:“民生项目工地情况怎么样?青龙镇那边尤其要注意。”
“已经通知各乡镇做好防范了。不过...”陆亦可犹豫了一下,“我听说老城区有些危旧房屋可能经不起这么大的雨。”
挂掉电话,叶辰立即召集应急管理、住建等部门负责人开紧急会议,部署防汛工作。会议结束时已是深夜十一点,雨越下越大。
回到宿舍,叶辰辗转难眠。凌晨三点,手机突然响起,是县委值班室紧急报告:老城区桂花巷发生房屋倒塌,有群众被困!
叶辰立即起床,一边穿衣一边打电话:“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我马上到现场!”
雨夜中的老城区一片混乱。倒塌的是一栋百年老宅,住了三户人家。救援人员已经赶到,但巷道狭窄,大型机械进不去,只能徒手挖掘。
叶辰冒雨指挥救援,浑身湿透也顾不上。陆亦可也赶到现场,组织纪委干部参与救援。
“叶县长,这里太危险,您到指挥车去吧!”现场救援负责人劝道。
“群众生命安全最重要,我就在这里!”叶辰坚定地说,继续帮忙转移群众。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紧急救援,被困群众全部找到,但有一对老夫妇不幸遇难。
站在雨中的废墟前,叶辰心情沉重。如果老城区改造早日推进,如果危房排查更彻底,这场悲剧或许可以避免。
天亮时分,雨势稍小。叶辰立即召开现场会,部署全面排查老城区危房,转移危险区域群众。
然而,一个难题摆在面前:大量群众需要安置,但县里应急安置点不足。
这时,赵宏出人意料地来到现场:“叶县长,我们宏达建设有闲置工棚,可以立即改造为临时安置点,还能提供人员和物资支持。”
叶辰有些意外,但此刻救人要紧:“感谢赵总支持!请立即安排,但要确保安全。”
赵宏达迅速行动,三小时内就搭建起可容纳200人的临时安置点。这一举动让叶辰对他的看法稍有改观。
安置群众时,叶辰注意到一个细节:赵宏达对老城区居民格外熟悉,许多老人他都叫得上名字,关系似乎很融洽。
“我从小在这里长大,”赵宏达解释,“后来做生意发了财,但街坊邻居都还记得。”
暴雨持续了整整一天。叶辰奔波在各个险情点,指挥抢险救灾。陆亦可则带领纪委干部,既参与救灾,又监督物资发放,防止有人趁火打劫。
傍晚,叶辰回到指挥部,浑身泥泞,疲惫不堪。这时,罗建明赶来视察灾情。
看着老城区的惨状,罗建明神色凝重:“叶县长,老城区改造不能再拖了。这次灾害说明,这项工作刻不容缓!”
叶辰这次没有反驳:“确实刻不容缓,但必须确保质量和安全。”
令人意外的是,赵宏达主动提出:“罗书记、叶县长,我建议老城区改造项目重新招标,我们宏达愿意公平竞争,绝不搞小动作。”
这个转变让叶辰疑惑,但救灾要紧,无暇深思。
暴雨过后,连坞县满目疮痍。据统计,全县共有47处房屋倒塌,3000多人转移安置,直接经济损失达数千万元。
救灾和重建成为头等大事。原定的开标会推迟举行,所有力量投入到灾后重建中。
叶辰提出“救灾 重建”一体化方案,将专项资金部分用于应急抢险和灾后重建。这个提议得到常委会一致通过。
在救灾过程中,叶辰发现一个奇怪现象:宏达建设不仅积极参与抢险,还主动垫资购买救灾物资,赵宏达甚至整天泡在救灾一线,亲自指挥。
“赵总像是变了一个人。”刘国栋私下对叶辰说。
陆亦可调查后告诉叶辰:“听说赵宏达的一个远房亲戚在这次灾害中受伤,对他触动很大。也可能是看到老城区的真实状况,良心发现了。”
救灾工作稍告段落后,叶辰开始思考老城区改造的新思路。他邀请省城市规划设计院的专家前来考察,重新规划老城区改造方案。
专家考察后提出建议:老城区改造不能简单推倒重建,要注重历史风貌保护,同时加强基础设施和防灾能力建设。
这个思路得到多方认同。叶辰顺势提出:“既然如此,我们何不聘请专业机构重新编制规划,公开招标选择最有实力的企业?”
令人意外的是,赵宏达公开表示支持:“专家说得对!老城区改造不能急功近利,我建议全面重新规划,宏达愿意参与公平竞争。”
这一转变让罗建明也有些措手不及,但在大势所趋下,只得同意重新规划。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