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调研组到来的那天,连坞县笼罩在一片紧张而忙碌的气氛中。
县委大院被打扫得一尘不染,每个细节都经过精心安排,彰显着对上级领导的高度重视。
上午九点,三辆黑色轿车缓缓驶入县委大院。以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郑志强为首的调研组成员陆续下车。
罗建明率领四套班子领导上前迎接,场面正式而庄重。
叶辰注意到调研组阵容强大,除了郑副市长外,还有市发改委、财政局、审计局等部门负责人,以及——令他稍感意外的——市纪委的一位副书记。
欢迎仪式后,调研组立即召开座谈会。罗建明代表连坞县作工作汇报,重点介绍了老城区改造项目的规划和意义。
汇报名为全面汇报,实则明显偏向于展示这个项目。
叶辰不动声色地听着,等待着自己的发言机会。
轮到叶辰汇报时,他话锋一转:“除了老城区改造,我县还将专项资金重点投向民生领域。”
“特别是教育、医疗和农村基础设施方面,解决了一批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
他展示了青龙镇中心小学重建前后的对比照片,讲述了孩子们在临时活动板房里坚持上课的感人故事。
调研组成员纷纷动容,郑副市长特意让秘书要了详细材料。
汇报结束后,调研组决定实地考察。按原计划只考察老城区,但郑副市长临时提出:“去青龙镇看看那个小学吧。”
这个决定让罗建明有些措手不及,但只能安排。
去青龙镇的山路崎岖不平,调研组车辆颠簸前行。郑副市长看着窗外的景象,若有所思:“连坞县的发展确实不平衡啊。”
到达青龙镇,眼前的景象让调研组成员深受震撼。
孩子们在简陋的活动板房里上课,但目光中充满对知识的渴望;老师们在艰苦条件下坚持教学,无怨无悔。
老校长拉着郑副市长的手,老泪纵横:“感谢领导关心,孩子们终于盼来了新校舍!”
郑副市长动情地说:“老人家放心,孩子们的教育问题一定要解决。”
回县城的路上,郑副市长沉默良久,突然问叶辰:“叶县长,像青龙镇这样的情况,连坞县还有多少?”
叶辰如实汇报:“类似情况的学校还有七所,卫生院需要改造的有五所,还有近百公里农村道路需要硬化。”
郑副市长点点头,没再说话,但表情严肃。
下午的反馈会上,郑副市长的讲话出乎许多人意料:“连坞县对专项资金的监管很有创新,特别是廉政风险评估机制,值得总结推广。资金使用要坚持民生优先,把有限的资源用在刀刃上。”
他特别强调:“老城区改造要量力而行,不能因为形象工程影响民生投入。”
罗建明的脸色不太好看,但还是表态:“坚决落实郑市长的指示,调整资金使用方向,优先保障民生项目。”
调研结束后,叶辰感到一丝欣慰。上级的支持为他坚持原则提供了有力保障。
然而,就在调研组离开的第二天,一个意外发生了。
上午,叶辰正在开会,突然接到陆亦可紧急电话:“叶县长,出事了!青龙镇中心小学重建项目的施工方涉嫌违规转包,现在工地停工了!”
叶辰立即赶往青龙镇。现场一片混乱,施工队已经撤离,只留下半截墙体和一堆建材。
镇党委书记焦急地汇报:“今天早上突然来了几个人,说我们找的施工队没有资质,是转包来的,要求立即停工。”
“谁说的?哪个部门的?”叶辰问。
“说是县住建局的,但没见过那几个人。”
叶辰立即打电话给住建局长,对方却表示不知情:“我们没有派人去青龙镇检查啊!”
叶辰意识到事情不简单。这时,陆亦可也赶到了,她调查后发现:那几个“检查人员”身份可疑,而施工队确实存在转包问题,但情况复杂。
“施工队是县建筑公司的,资质没有问题,但他们把部分工程转包给了一个乡镇施工队,而这个施工队资质不全。”陆亦可汇报。
叶辰皱眉:“既然如此,为什么要偷偷摸摸冒充住建局的人?直接正式检查不行吗?”
“这就是问题所在。”陆亦可压低声音,“我怀疑有人故意制造事端,既打击你的威信,又拖延民生项目进度。”
回到县城,叶辰立即召开紧急会议。会上,各种声音此起彼伏。
有人借题发挥:“民生项目匆忙上马,就容易出这种问题!” 有人落井下石:“监管那么严,还是出纰漏,说明什么?” 也有人支持叶辰:“当务之急是解决问题,不是追责。”
正在争论时,罗建明来到会场:“事情我已经知道了。叶县长,你看是不是先暂停所有民生项目,全面检查一下?”
叶辰坚决反对:“不能因噎废食。有问题解决问题,但不能全面暂停。孩子们等不起!”
会议不欢而散。叶辰知道,必须尽快查清真相,否则民生项目可能真的会被借机拖延。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