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连坞县,清晨还带着一丝凉意。县委大院里的香樟树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叶片上的露珠折射着初升的阳光。
叶辰比平时早了半小时来到办公室。他推开窗户,深深吸了一口带着草木清香的空气。今天是他正式主持县委工作的第一天,虽然只是临时主持,但他知道这九十天对自己、对连坞县都至关重要。
“叶县长,早上好。”办公室主任李伟轻轻敲门进来,将一杯刚泡好的绿茶放在桌上,“今天有几个部门的负责同志想向您汇报工作,您看……”
叶辰点点头:“安排吧。不过要注意,汇报要简明扼要,重点谈问题和解决方案。”
“明白。”李伟恭敬地退了出去。
不出所料,从八点半开始,办公室外就排起了队。各部门负责人的态度明显比往常更加恭敬谨慎,甚至连几位平时很少露面的老干部,也借各种理由前来拜访。
“叶县长,您主持县委工作,我们都放心啊!”县政协前副主席握着叶辰的手久久不放,“连坞县就需要您这样年轻有为的干部。”
叶辰保持着谦和的微笑,心里却明镜似的。这些突如其来的热情和尊敬,不是冲着他叶辰个人,而是冲着他此刻手中的权力。罗建明虽然暂时离开,但他在连坞县经营多年形成的影响力网,不会因此消失。
十点钟,叶辰召开了第一次县委常委会。会议室里的气氛微妙而紧张。
李建军率先发言,他是罗建明的老部下,在县里深耕多年:“叶县长主持县委工作,我们都全力支持。不过有些重大事项,是不是等罗书记学习回来再定?这样比较稳妥。”这话看似客气,实则暗含制约。
叶辰平静地回应:“建军书记考虑周到。不过工作不等人,该推进的还是要推进。当然,特别重大的事情我会及时向罗书记汇报的。”
这时,纪委书记陆亦可紧接着表态:“纪委坚决支持叶县长的工作。当前正值灾后重建关键期,我们必须提高效率,不能耽误。”
常务副县长刘国栋推了推眼镜,沉稳地说:“政府这边会确保各项工作平稳推进,请叶县长放心。”作为县政府的“大管家”,他的支持对叶辰至关重要。
政法委书记王梓涵微笑着说:“几位领导说得都有道理。常规工作按部就班,重大事项及时沟通,这样最好。”作为叶辰的大学同学,王梓涵的表态虽然谨慎,但立场明确。
首次交锋,叶辰勉强稳住阵脚。但他明白,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
下午,叶辰决定到县政务服务中心进行调研。他没有提前通知,只带了秘书小张悄然前往。
政务服务中心设在一栋老旧的办公楼里,各个部门的办事窗口分散在不同楼层。前来办事的群众不得不上下奔波,重复提交材料。
叶辰在一楼大厅站了十分钟,就看到一位老人因为找不到工商局的窗口而急得团团转;一位年轻妈妈抱着孩子,为了办一个证明已经跑了三趟。
“为什么简单的审批要跑这么多部门?”叶辰问随行的中心主任赵明。
赵明面露难色:“叶县长,各个部门都有规定,我们协调不动啊。有的审批事项甚至要跑五个不同的部门,群众意见很大,但我们也没有办法。”
叶辰皱起眉头:“带我去看看各个办事窗口。”
他们从一楼到四楼,叶辰注意到不少工作人员在玩手机、聊天,对前来办事的群众爱理不理。一个住建局的窗口前排着长队,工作人员却慢条斯理地喝着茶。
“这种情况持续多久了?”叶辰的声音冷了下来。
赵明擦擦额头的汗:“一直是这样。我们提过多次改革建议,但各部门都有自己的理由,谁也不愿意改变。”
叶辰当即现场办公,让赵明立即召集相关部门负责人到中心开会。
半小时后,财政、住建、工商、税务等十几个部门的负责人都匆匆赶到。看到叶辰阴沉的脸色,大家心里都打起了鼓。
“我从没想过,在我们连坞县办个事这么难!”叶辰开门见山,声音不大却掷地有声,“一个简单的审批要跑五个部门,盖七八个章,耗时一两个月!这就是我们说的‘为人民服务’吗?”
会场鸦雀无声,各部门负责人低着头不敢直视叶辰的目光。
“从今天起,我们要推行‘一窗受理、并联审批’改革。”叶辰斩钉截铁地说,“我提议,建设集中的县政务服务大厅,所有审批部门全部入驻,实行一站式服务。”
底下开始有小声议论,显然这个决定触动了不少人的神经。
“叶县长,这个想法很好,但是实施起来困难很大啊。”财政局局长首先发言,“首先场地就是问题,建设新大厅需要资金,今年财政预算已经...”
“是啊,各部门人员编制不同,管理起来也很麻烦。”人社局局长接话。
“有些审批需要现场勘查,集中办公反而不方便。”住建局局长补充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