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股市悟道:十年投资路 > 第30章 波浪的韵律:艾略特波浪理论入门

掌握了布林带这一能动态反映趋势、波动与支撑压力的利器后,韩风感觉自己的技术分析武器库又充实了不少。布林带如同一位冷静的工程师,用标准差精确地度量着市场的“体温”和“血压”,为价格波动构建了科学的弹性边界。

然而,在复盘历史走势时,他常常感到一种更深层次的困惑:为什么一**级别的牛市,总是看似杂乱无章,却又隐隐遵循着某种相似的节奏?为什么在经历了“恐慌性下跌”后,市场往往能走出“绝望中诞生”的行情?这些宏观的、周期性的价格运动背后,是否存在着某种普适性的内在规律?

布林带提供了空间的坐标,但他渴望一种能解读市场时间与结构韵律的“地图”。这种渴望,将他引向了技术分析领域中最富哲学色彩、也最具争议的理论——艾略特波浪理论。

当他第一次翻开拉尔夫·纳尔逊·艾略特的着作时,那些由波浪构成的复杂图表让他瞬间头大。五浪、三浪、延长浪、失败浪、交替规则……术语繁多,结构看似随意,仿佛可以事后解释一切,却难以在事前进行精确判断。这与他之前学习的那些规则清晰的指标大相径庭。

“这难道是一种‘事后诸葛亮’的玄学吗?”韩风内心充满了怀疑。但他想起了一句在交易者中广为流传的话:“在刚开始学习时,你认为波浪理论是垃圾;当你真正理解它之后,你会视其为瑰宝。”

他决定沉下心来,暂时抛开对精确预测的执念,先去理解其核心思想。

艾略特波浪理论的核心前提是:群体的情绪(市场心理)总是在乐观与悲观之间循环往复,这种集体心理的韵律,会通过价格走势呈现出可识别的模式。 这些模式具体表现为在主要趋势方向上以五浪结构推进(驱动浪),在调整趋势方向上以三浪结构回调(调整浪)。一个完整的市场循环由“五浪上升 三浪下跌”的八浪构成。

“五上三落,八浪循环……”韩风在纸上画下了这个最基本的模式。

他首先深入研究驱动浪,即与主趋势方向相同的五浪结构(在牛市中为上升五浪,在熊市中为下降五浪)。

· 第1浪:通常起源于市场最悲观、最绝望的境地。它像是黑暗中透出的第一缕微光,但大多数投资者仍沉浸在熊市的思维中,将其视为一次微不足道的反弹。成交量可能温和放大,但市场参与度不高。第1浪往往比较隐秘,其启动也最难以识别。

· 第2浪:这是对第1浪上涨的调整。由于市场信心尚未恢复,投资者会急于在第1浪的利润上兑现,或者认为下跌趋势仍未结束而进行做空。第2浪的回调幅度通常很深,常常会吃掉第1浪的大部分涨幅(例如回撤61.8%或78.6%),但绝不会跌破第1浪的起点。这一浪的特性是制造“假熊市”的恐慌,让所有人相信下跌将继续。

· 第3浪:通常是最具爆炸性、幅度最长、运行时间也最长的主升浪。在这一阶段,经济基本面开始改善,公司的利好消息逐渐增多,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意识到趋势已经改变,纷纷涌入市场。成交量急剧放大,图表上经常出现向上的“跳空缺口”,各种技术指标(如均线、mAcd)都发出强烈的买入信号。第3浪绝不允许是最短的一浪,这是波浪理论中最硬的规则之一。韩风在看到这一条时,立刻想到了许多历史上的大牛股,其主升段那几乎呈90度角的上扬,正是第3浪的典型特征。

· 第4浪:这是对强劲的第3浪的调整。由于市场已经获得了巨大的涨幅,部分投资者会选择获利了结。第4浪通常以复杂的形态出现(如三角形、平台形),其回调深度一般不会进入第1浪的价格范围(即不会与第1浪的顶点重叠)。这一浪为最后的冲刺进行蓄势和换手。

· 第5浪:这是驱动浪的最后一浪,通常由市场最后的乐观情绪和疯狂的“Fomo”(害怕错过)情绪推动。虽然价格创出新高,但技术指标如RSI、mAcd往往会出现“顶背离”信号,意味着内在的动能已经开始减弱。成交量可能低于第3浪,显示出推动力量的后继乏力。这一浪也是市场泡沫最终吹大的阶段,充满了非理性的繁荣。

画完这五浪,韩风仿佛看到了一轮完整牛市的众生相:从绝望(1浪)、怀疑(2浪)、希望与狂热(3浪)、犹豫与换手(4浪)到最后的疯狂与幻灭(5浪)。这不仅仅是价格的波动,更是一部**裸的市场心理剧。

驱动五浪结束之后,随之而来的就是调整浪,通常以A、b、c三浪的形式展开。

· A浪:这是下跌的开始,但大多数投资者仍将其视为正常的回调,是“抄底”的好机会。然而,A浪的下跌往往伴随着成交量的放大,内部结构开始显现出驱动浪的特征(可能是五浪结构),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 b浪:这是对A浪下跌的“假反弹”。它通常由尚未完全离场的多头和最后的抄底资金推动,可能会重新测试甚至略微超过第5浪的高点,形成“双头”或“头肩顶”的形态。b浪是“多头陷阱”,是给予明智的交易者最后一次逃顶的机会。此时,经济数据可能依然良好,但市场广度(上涨家数\/下跌家数)已经恶化。

· c浪:这是最具破坏性的下跌浪,通常幅度大、持续时间长。它彻底击碎了多头的幻想,恐慌性抛盘涌出。c浪内部结构同样清晰地呈现五浪下跌,其低点会显着低于A浪的终点。这是熊市情绪全面宣泄的阶段,对应着经济衰退和企业盈利的恶化。

“上升五浪是‘因’,是能量的积累和释放;下跌三浪是‘果’,是对之前过度上涨的修正和清算。”韩风在笔记上写下了自己的理解。驱动浪(五浪)决定了趋势的主方向,而调整浪(三浪)是对主趋势的休整,但不会改变其根本方向——除非这个八浪循环的级别已经结束。

理解了基本模式后,韩风开始接触波浪理论中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规则和指南。这让他明白了为何波浪理论被称为“艺术”而非“科学”。

1. 三大铁律:

· 第2浪绝不能跌破第1浪的起点。

· 第3浪永远不能是最短的一浪。

· 第4浪的回调低点不能与第1浪的顶点重叠(在期货市场此规则可适当放宽)。

2. 交替规则(Alternation):这一指南提示市场很少以相同的方式连续运行两次。例如,如果第2浪是以简单、急速的“之字形”调整完成,那么第4浪就很可能以复杂、耗时的“平台形”或“三角形”调整出现。这提醒交易者,不能期望市场会简单重复上一次的行为。

3. 通道线:连接第1浪和第3浪的终点,可以画出一条上轨(在牛市中),再通过第2浪的终点画出一条平行线,往往能有效地预测出第4浪的回调低点和第5浪的终点。这是一个非常有用的预测工具。

4. 斐波那契数列与比率关系:这是波浪理论预测功能的核心数学基础。韩风惊讶地发现,波浪的各个段落之间,存在着惊人的斐波那契比率关系。例如:

· 第3浪的长度常常是第1浪长度的1.618倍或2.618倍。

· 第5浪的长度有时会与第1浪的起点到第3浪的终点之间存在斐波那契关系。

· 第2浪的回调深度通常是第1浪的0.618或0.5。

· 第4浪的回调深度通常是第3浪的0.382或0.5。

· A-b-c调整浪中,c浪的长度常常等于A浪的长度,或者是A浪的1.618倍。

“原来如此!”韩风恍然大悟。之前学习布林带时,他理解了空间的动态边界;而现在,波浪理论结合斐波那契比率,似乎在尝试为市场运动提供一套“时空坐标”。它不仅告诉你价格可能会走到哪里(空间),还通过浪型结构告诉你现在处于趋势的哪个阶段(时间)。

为了验证,他调出了一轮完整的A股历史牛市-熊市周期图表。他尝试着去数浪,过程极其痛苦。同一个走势,他似乎能数出好几种不同的可能。他遇到了理论中描述的各种复杂情况:

· 延长浪(Extension):在驱动浪(通常是1、3、5浪)中,有时某一浪会异常延长,其内部可以再细分出完整的五浪结构。这解释了为什么有些行情会走得如此极端和持久。

· 失败浪(Failure):有时第5浪无法超越第3浪的高点,形成“双头”形态。这通常是一个强烈的反转信号,意味着市场极度虚弱。

· 锯齿形(Zigzag)、平台形(Flat)、三角形(triangle):调整浪的形态千变万化,每一种都有其特定的结构和市场含义。

数浪的数个小时里,韩风时而觉得豁然开朗,时而觉得一片混沌。他深刻地认识到,波浪理论最大的难点和魅力就在于其灵活性和多重可能性。它提供的不是一个唯一的、精确的答案,而是一个概率性的框架。交易者需要同时考虑几种最可能的浪型划分,并根据市场的实际走势,不断地进行排除和修正。

“它更像是一种思考市场整体结构和位置的语言,而不是一个精确的买卖点指示器。”韩风得出了初步的结论。

他将波浪理论与之前学到的工具进行了融合思考:

1. 与趋势工具结合:波浪理论定义的“趋势”更为宏观和结构化。当判断市场处于驱动3浪时,应坚决持有,忽略小的回调;而当市场运行至推测的第5浪时,则应结合mAcd顶背离、RSI超买等信号,提高警惕。

2. 与布林带结合:在驱动3浪中,价格往往会持续运行在布林带上轨之外,此时不应因“碰上轨”而轻易卖出。而在第4浪调整中,价格常常会回踩甚至短暂跌破布林带中轨,如果此时中轨方向依然向上,且符合波浪理论的调整幅度(如回撤0.382),这可能是一个极佳的入场点。

3. 与成交量结合:理想情况下,第3浪应伴随最大的成交量,第5浪的成交量应萎缩,而c浪的成交量应在恐慌中再次放大。成交量是验证浪型判断的重要依据。

在今天的交易日志上,他没有画出一个确定的浪型图,而是画下了那个最基本的“五升三降”八浪循环图,并在旁边写满了注释和思考。

“日期:xxxx年x月x日

今日学习主题:艾略特波浪理论——市场的结构与韵律。

核心认知:

1. 哲学内核:市场价格运动是群体心理韵律的体现,呈现为可识别的波浪模式。

2. 基本结构:一个完整循环由驱动五浪(1-2-3-4-5)和调整三浪(A-b-c)构成。

3. 驱动浪特性:

· 1浪:悄然启动,源于绝望。

· 2浪:深度回调,制造恐慌。

· 3浪:最具爆发力,成交量放大,绝不允许最短。

· 4浪:复杂调整,不与1浪顶重叠。

· 5浪:最后的疯狂,常现顶背离。

4. 调整浪特性:

· A浪:下跌开始,多头仍存幻想。

· b浪:多头陷阱,假反弹。

· c浪:毁灭性下跌,恐慌宣泄。

5. 关键工具:斐波那契比率是测量波浪空间关系的尺子;通道线可用于预测目标位。

6. 核心心法:波浪理论是概率框架和结构语言,而非精确预测工具。必须坚持三大铁律,运用交替等指南,并时刻考虑数浪的多种可能性,随市场演化而修正。

重要提醒:切忌陷入‘为了数浪而数浪’的执念。当数浪清晰时,它能提供巨大的战略优势;当数浪模糊时,应回归更基础的趋势和指标判断。它应是决策的‘战略地图’,而非束缚思维的‘牢笼’。”

合上日志,韩风走到窗前,看着窗外城市的灯火。他感到自己的视野被极大地拓宽了。之前学习的K线形态、均线、mAcd、RSI、布林带……如同一个个精密的战术武器,而波浪理论,则试图为他提供一张俯瞰整个战场的战略地图。这张地图虽然模糊,有时甚至指引方向不明,但它让他第一次开始从“结构”和“周期”的宏大视角来审视市场的起起落落。

他知道,自己离真正掌握这门“艺术”还差得很远,这需要经年累月的复盘和实战感悟。但这一扇门的打开,已经让他看到了技术分析更深、更广的天地。接下来,他需要学习更基础的战术动作——如何精确地画出支撑与阻力线,为这张战略地图标注上更清晰的坐标。

(第三十章 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