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股市悟道:十年投资路 > 第31章 寻找支点:支撑与阻力线的画法

艾略特波浪理论为韩风打开了一扇从宏观结构理解市场的大门,那种试图捕捉市场韵律与节奏的尝试,虽然艰深,却让他体验到一种近乎哲学思辨的快感。然而,当他从理论的云端回到实战的地面,他清醒地认识到,再精妙的数浪,最终也需要落实到具体的“在哪里买,在哪里卖”上。波浪理论提供了战略方位,但精确的战术点位,还需要更基础、更直观的工具来锚定。

这个工具,就是支撑与阻力线。它堪称技术分析领域最古老、最纯粹,也最至关重要的基本功。

“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动整个地球。”阿基米德的这句名言,在韩风看来,恰好能类比支撑与阻力的作用。“给我一条正确的支撑线,我能找到最佳的入场点;给我一条正确的阻力线,我能找到最安全的出场点。”它们就是交易世界里撬动风险和收益的那个“支点”。

他回想起最初学习K线形态时,那些“乌云盖顶”、“曙光初现”的反转信号,其有效性往往就依赖于它们出现在关键的支撑或阻力位附近。均线、布林带的中轨和上下轨,本质上也是动态的支撑与阻力。甚至波浪理论中,第2浪不破第1浪起点、第4浪不与第1浪重叠的规则,本身就是对关键支撑位的定义。

“一切技术分析,究其根本,都可以归结为对支撑与阻力的研究。”韩风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于是,他决定暂时放下复杂的指标和理论,回归本源,系统地打磨这项基本功。

他首先明晰了核心概念:

· 支撑(Support):指价格下跌时,可能遇到买方支撑,从而使跌势暂停甚至反转的价格水平。在这个位置,需求大于供给。可以想象成市场情绪的“地板”。

· 阻力(Resistance):指价格上涨时,可能遇到卖方压力,从而使涨势暂停甚至反转的价格水平。在这个位置,供给大于需求。可以想象成市场情绪的“天花板”。

支撑与阻力之所以存在,其背后的逻辑源于市场参与者的集体记忆和行为模式:

1. 前期密集成交区:在某个价格区间,如果曾经有过长时间的横盘整理和大量的筹码换手,那么当价格再次回到该区域时,之前买入的投资者(套牢盘)会急于解套卖出,形成阻力;而之前卖出的投资者(踏空盘)可能会后悔并选择买回,形成支撑。这里沉淀了最多的市场情绪和交易成本。

2. 显着的高点与低点:历史的前期高点是显而易见的阻力位,因为在该点位曾有很多人卖出,记忆深刻。同理,历史的前期低点是明确的支撑位。

3. 心理整数关口:像股价的100元、50元,指数的3000点、5000点等,这些整洁的整数位因其易于记忆和关注,会自然而然地聚集大量的买卖单,形成心理上的支撑或阻力。

4. 移动平均线\/布林带等指标线:这些动态的线本身就是移动的支撑与阻力。

5. 斐波那契回撤位:在一波趋势后,价格回撤至38.2%、50%、61.8%等关键比例时,往往会产生支撑或阻力作用。

理解了原理,接下来就是实战中最关键的一步——如何画线。

韩风打开交易软件,调出K线图,开始了他的“画线修行”。他发现,画线绝非简单地连接两个点,其中蕴含着对市场力学的深刻理解。

第一课:画趋势线——捕捉动态的支撑与阻力。

趋势线是捕捉趋势方向和动态边界的最直观工具。

· 上升趋势线(支撑线):在一轮上升趋势中,连接相邻的两个或多个逐步抬高的低点,形成一条向上倾斜的直线。这条线构成了上升趋势的动态支撑。价格回落触及此线时,是潜在的买入机会;一旦有效跌破(特别是收盘价跌破),则意味着上升趋势可能即将终结。

· 下降趋势线(阻力线):在一轮下降趋势中,连接相邻的两个或多个逐步降低的高点,形成一条向下倾斜的直线。这条线构成了下降趋势的动态阻力。价格反弹触及此线时,是潜在的卖出机会;一旦有效升破,则意味着下降趋势可能即将结束。

韩风在画第一条趋势线时就遇到了问题。他选择的最低点似乎有些随意,画出来的线在后续走势中毫无作用。他很快领悟到要领:

· 触点越多,效力越强:一条只连接了两个点的趋势线是脆弱的。当价格第三次、第四次触及该线并反弹时,这条趋势线的可靠性就大大增强。它代表了市场多次在该位置达成了“共识”。

· 斜率的重要性:过于陡峭的趋势线(如超过45度)容易被快速突破,难以持久;过于平缓的趋势线,则表明趋势力量微弱。一个适中的斜率通常更健康。

· 时间周期的选择:在不同时间周期(日线、周线、小时线)画出的趋势线,其重要性不同。通常,更大时间周期的趋势线更具权威性。

他尝试在一只长期牛股的周线图上,连接其历次回调的低点,画出了一条横跨数年的上升趋势线。这条线完美地诠释了该股“长牛”的生命线,数次精准地托住了价格的回调。这让他对趋势线的力量有了直观的认识。

第二课:画水平支撑阻力线——定位静态的战场防线。

与动态的趋势线不同,水平线标记的是静态的、关键的价格位置。

· 阻力线的画法:连接前期两个或多个相邻的重要高点。这些高点最好是阶段性的峰值,曾引发过明显的回调。

· 支撑线的画法:连接前期两个或多个相邻的重要低点。这些低点最好是阶段性的谷底,曾引发过明显的反弹。

韩风发现,画水平线时,“显着性” 是关键。并非所有的高点低点都值得画线。他需要寻找那些:

· 伴随巨大成交量的转折点。

· 多次试探未能突破的位置。

· 重要的前期跳空缺口的上沿或下沿。

· 与布林带上下轨、重要均线(如60日、120日线)重合的位置。

他在一只震荡股的日线图上实践。他首先标记出过去半年内最显着的三个高点和三个低点。然后,他将高点连接,得到一条水平的阻力线;将低点连接,得到一条水平的支撑线。瞬间,一个清晰的“震荡箱体”呈现在眼前。股价在过去几个月里,几乎像乒乓球一样在这个箱体内规律地弹跳。这让他瞬间理解了何为“高抛低吸”。

第三课:理解“角色转换”——-市场心理的奇妙魔术。

在学习中,最让韩风感到惊奇的概念是支撑与阻力的“角色转换原则”。这是一个充满辩证法的市场法则。

· 当阻力位被强有力的上涨(通常伴随放量)有效突破后,这个原先的阻力位,就会转变为未来回调时的新支撑位。

· 反之,当支撑位被有效跌破后,这个原先的支撑位,就会转变为未来反弹时的新阻力位。

他仔细琢磨这背后的心理逻辑:当价格突破一个重要的阻力位时,意味着所有在该位置卖出或被套的投资者都“解套”了。理论上他们应该卖出形成压力,但为什么突破后反而成了支撑呢?

因为,突破本身证明了买方的力量远强于之前的卖方。那些之前被套的人,一部分可能会因“踏空恐惧”而反手买入;而那些之前卖出的人,会后悔并等待价格跌回成本价时再次入场。更重要的是,新进场的多头会将这个突破确认的位置视为一个理想的加仓点。于是,共同的买入行为使得旧的阻力变成了新的支撑。

“太精妙了!”韩风感叹。这完美解释了为什么在强势股突破历史高点后,往往会有一个回踩确认的过程,而那个历史高点,就成为了最坚实的支撑堡垒。他立刻在图表上寻找案例,果然比比皆是。

第四课:识别“有效突破”与“假突破”——-真与假的试金石。

知道了角色转换,但核心问题在于:如何定义“有效突破”?如果每次价格一碰线就认为是突破,会陷入无尽的“假信号”陷阱。

韩风综合所学,总结了几条判断有效突破的过滤器:

1. 幅度过滤器:突破的幅度要足够大。通常要求收盘价突破阻力位(或跌破支撑位)超过一定的百分比,如3%。这是为了过滤掉市场的“噪音”。

2. 时间过滤器:突破需要时间的确认。例如,要求价格连续两天(或三根K线)站稳在阻力位之上(或支撑位之下)。

3. 成交量过滤器:这是最关键的一条。向上突破必须伴随成交量的显着放大,代表买盘力量的真实和强劲。向下突破可以放量也可以缩量,但放量跌破通常意味着恐慌,跌势更猛。

4. K线形态过滤器:突破时,如果伴随一根强有力的长阳线(对于上破)或长阴线(对于下破),则可靠性更高。如果突破时出现小的十字星或纺锤线,则需警惕。

5. 指标共振过滤器:突破时,如果mAcd产生金叉、RSI脱离超卖区等,则能增加突破的可信度。

他将这些过滤器应用于实际的突破案例中进行复盘。那些符合多条过滤器的突破,后续都走出了流畅的趋势行情;而那些仅仅是价格“毛刺”了一下便快速收回的“假突破”,往往都伴随着成交量的萎缩和指标的背离。

第五课:综合应用与心态修炼。

掌握了基本画法后,韩风开始尝试将支撑阻力线与之前学到的所有工具进行融合。

· 与波浪理论结合:他发现,波浪的各个终点(如2浪底、4浪底)往往就落在重要的支撑线上(如前期支撑、上升趋势线或斐波那契回撤位)。而第5浪的终点或b浪反弹的终点,常常受阻于前期的阻力线或下降趋势线。这为他的数浪提供了客观的验证依据。

· 与布林带结合:在横盘震荡时,布林带上下轨收口,其本身就可作为动态的支撑阻力。当价格突破布林带并引发张口时,那条被突破的布林带轨道(如上轨)就会成为一个新的支撑\/阻力参考。

· 与K线形态结合:一个“头肩顶”形态的颈线,就是一条至关重要的支撑线。一旦跌破,其测量的下跌目标位,也常常会落在更前期的某个支撑区域。这实现了形态学和支撑阻力分析的完美统一。

在不断的画图、复盘、修正中,韩风也经历着心态的修炼。他发现自己最初常犯几个错误:

· 过度画线:恨不得在图表上画满横线竖线,结果反而迷失在自我构建的“迷宫”里,找不到真正重要的那几条。

· 主观臆断:强行让市场走势去“适应”自己画出的线,当价格破位时,不是承认错误,而是去找理由重新画一条。

· 忽视时间周期:只在日线上画线,却忽略了周线级别上一条强大的趋势线正在发挥决定性作用。

他明白,画线是一门“减法艺术”。交易者需要有能力识别出当前市场上最简洁、最突出、被市场验证次数最多的那几条线。它们才是真正需要关注的“战场主线”。

在今天的交易日志上,他画下了一幅经典的图表:一条清晰的上升趋势线,一个被放量突破后转变为支撑的水平阻力位,以及一个正在被测试的斐波那契回撤位。

“日期:xxxx年x月x日

今日学习主题:支撑与阻力——技术分析的基石。

核心认知:

1. 核心逻辑:支撑\/阻力源于市场群体的记忆、成本与心理共识。

2. 两大类型:

· 动态:趋势线(连接高低点)。

· 静态:水平线(连接平行高点或低点)。

3. 黄金法则:支撑与阻力角色互换。旧顶变底,旧底变顶。

4. 有效突破的五大过滤器:

· 幅度(>3%)。

· 时间(连续站稳)。

· 成交量(上破必须放量)。

· K线形态(长阳\/长阴确认)。

· 指标共振(mAcd, RSI等)。

5. 画线心法:

· 触点越多,效力越强。

· 寻找最显着的高低点。

· 不同周期结合看(周线定方向,日线找点位)。

· 做减法,聚焦最重要的几条线。

6. 终极提醒:市场永远是对的。当价格与你的线发生冲突时,永远相信价格。线是仆人,不是主人。画的线必须得到市场的确认,否则就要勇于修正和放弃。”

放下笔,韩风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踏实感。相比波浪理论的宏大与模糊,支撑阻力分析显得如此具体和可触摸。它不需要预测未来,只是忠实地记录下市场过去和现在在“哪里”进行了激烈的战斗,并提示我们“哪里”可能是下一场战斗发生的地方。

这项基本功的锤炼,让他感觉自己的交易体系有了坚实的地基。他知道,从此以后,他看任何一张K线图,将不再是一片混沌的红绿蜡烛,而是一张布满着关键防线和战略要地的军事地图。他的任务,就是找到这些支点,然后耐心地等待市场来到支点附近,再结合其他信号,做出那一撬动乾坤的决策。

(第三十一章 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