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总裁豪门 > 浮世金钗录 > 第111章 身世浮沉雨打萍。

浮世金钗录 第111章 身世浮沉雨打萍。

作者:用户26182811 分类:总裁豪门 更新时间:2025-11-10 14:16:06

连日的阴雨将潞州城浸泡在一片湿冷之中。雨水冲刷着战火留下的焦黑痕迹,混合着泥土与未干的血迹,在街巷间流淌成一道道污浊的溪流。城东临时搭起的伤兵营里,呻吟声此起彼伏,与雨声交织成一曲乱世悲歌。

沈青岚穿梭在简陋的床榻间,为伤员换药喂食。连月的操劳使她瘦得脱了形,原本合身的衣裙如今显得空荡荡的。左肩的箭伤仍在作痛,每逢阴雨天便隐隐发作,但她从不停下脚步。

“夫人,您歇歇吧,这里交给我们就好。”一个帮忙的妇人看不下去,轻声劝道。

青岚摇了摇头,俯身查看一个年轻士兵腿上的伤口。那伤口已经化脓,散发出难闻的气味。“拿热水和剪刀来,腐肉必须清除。”

正当她准备动手时,伤兵突然抓住她的手腕,眼神惊恐:“不要截我的腿!我娘还指望我回去种地呢!”

青岚心中一痛,柔声安慰:“放心,只是清理伤口,不会截肢。你相信我。”

士兵半信半疑地松开手,青岚利落地操作起来,额上沁出细密的汗珠。当她终于处理完伤口,直起身时,一阵眩晕袭来,险些站立不稳。

“夫人!”一双手及时扶住了她。

青岚回头,见是丈夫陆文轩,勉强笑了笑:“不碍事,只是起得太急。”

文轩眉头紧锁,目光落在她苍白如纸的脸上:“你已经三天没合眼了。再这样下去,敌人没打来,你自己先倒下了。”

“那么多伤患需要照顾,我如何能休息?”青岚望着满营的伤员,声音低沉,“他们为守城付出这么多,我这点辛苦又算得了什么。”

文轩叹了口气,知道劝不动她,只好将手中的书信递上:“京城来的消息,不太好。”

青岚接过信纸,越看心越沉。京师已于十日前陷落,皇上与后宫嫔妃**殉国,北狄大军正分三路南下,所过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太子如今在何处?”她急问。

“已安全抵达金陵,正在重组朝廷。但各地军阀拥兵自重,不肯听从调遣。”文轩压低声音,“更糟的是,南方也开始乱了。”

“什么意思?”

“饥民暴动,盗匪四起,不少州县已不受朝廷管控。”文轩神色凝重,“有人趁乱招兵买马,意图割据一方。”

青岚只觉得一阵寒意从脚底升起。外患未平,内乱又起,这摇摇欲坠的江山,还能支撑多久?

雨越下越大,敲打着临时搭建的营帐,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青岚望着帐外连绵的雨丝,忽然想起多年前读过的一句诗:“身世浮沉雨打萍”。那时的她,尚是闺中少女,虽能体会诗句中的苍凉,却终究隔着一层。如今亲历乱世,方知那七个字里,包含着多少血泪与无奈。

“报告将军、夫人!”一个探马冒雨冲进营帐,“城外三十里处发现大量流民,正往潞州方向而来,估计有上万人!”

文轩与青岚对视一眼,均在对方眼中看到了忧虑。

“怎么会突然有这么多流民?”文轩问道。

“北狄军队洗劫了沿途村庄,见人就杀,他们是拼死逃出来的。”探马声音哽咽,“其中大半是妇孺老弱,状况...很不好。”

青岚立即起身:“开城门,放他们进来。”

“夫人三思!”一旁的副将急忙劝阻,“上万流民入城,粮食立刻就会告罄。何况难保其中没有混入北狄奸细。潞州刚经历大战,再也经不起任何风波了!”

“那依你之见,该当如何?”青岚静静地问。

“紧闭城门,让他们自行往南方去。”

青岚走到帐门前,掀开帘子。冰冷的雨水随风扑到她脸上,她却浑然不觉,只望着灰蒙蒙的天空。

“我记得,”她轻声说,声音却清晰地传遍整个营帐,“三个月前,我们也曾是流民中的一员。那时若没有沿途州县施以援手,我们早已曝尸荒野。”

营帐内一片寂静。

“今日我们若紧闭城门,与当日那些冷眼旁观者有何区别?”青岚转身,目光扫过每一个人,“潞州城之所以能守住,靠的不是高墙深池,而是人心。今日我们若弃这些同胞于不顾,他日谁还会来救我们?”

她走到文轩面前,坚定地说:“开城门。粮食不够,就从我的份例中扣;住处不够,就开放官衙和富户空宅;怕有奸细,就加强巡查。但绝不能见死不救。”

文轩注视妻子良久,终于点头:“就依夫人所言。”

命令传下,潞州城门缓缓打开。当第一批流民相互搀扶着走进城内时,青岚站在雨中亲自迎接。他们个个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眼神空洞,如同被暴风雨摧残后的浮萍,无根无依。

一个老妇人刚踏入城门便晕倒在地,青岚急忙上前将她扶起,喂她喝水。老妇人缓缓醒来,看见青岚,浑浊的眼中流下泪水:“菩萨...您是救苦救难的菩萨...”

青岚心中酸楚,柔声道:“老人家,到这里就安全了。”

她站起身,面对源源不断涌入的流民,高声道:“各位乡亲,潞州城小,物资匮乏,但只要我们有口吃的,就绝不会让大家饿死!请大家遵守秩序,随官兵前往安置点!”

流民中爆发出感激的哭声,许多人跪地叩拜,感谢这绝境中的一线生机。

然而,危机接踵而至。

当夜,青岚正在巡视流民安置情况,突然听到一阵骚动。她循声赶去,见几个潞州本地居民正与流民对峙。

“我们自己的粮食都不够吃,凭什么分给这些外人!”一个中年汉子激动地喊道,“我一家老小都快饿死了!”

流民中一个抱着婴儿的妇女哭道:“行行好,给孩子一口粥喝吧,他已经两天没吃东西了...”

“谁家没孩子?我儿子也饿得直哭呢!”

眼看冲突一触即发,青岚快步上前,站到两群人中间。

“大家都冷静。”她声音不大,却自有一股威严,“我理解各位的难处。粮食确实所剩无几,但正因如此,我们更要同舟共济。”

她转向那中年汉子:“王大哥,我记得你的小儿子前日发热,现在可好些了?”

汉子一愣,没想到青岚会记得这等小事,语气缓和了些:“多亏夫人送的药,已经退热了。”

青岚点点头,又转向流民妇女,轻轻抚摸她怀中婴儿的小脸:“这孩子多大了?”

“刚满六个月...”妇女哽咽道。

青岚沉默片刻,突然解下腰间玉佩,递给随从:“拿去当铺换了,买些米粮回来。”

“夫人!这可是您母亲留下的遗物啊!”锦书惊呼——她下意识地叫出了已故侍女的名字,随即意识到失言,黯然垂首。

青岚眼中闪过一丝痛楚,但很快恢复平静:“物件是死的,人是活的。若母亲在天有灵,也会赞成我这么做。”

她环视众人,朗声道:“从明日起,我与陆将军的每日餐食减为一次,省下的粮食全部分给老人和孩子。我也恳请家中有余粮的,能够伸出援手。今日我们帮人,明日人帮我们,这世道才能有希望。”

人群中一阵骚动,先前那王大哥羞愧地低下头,半晌,他抬起头:“夫人说得对!我家中还有半袋存粮,愿意拿出来!”

“我家也有!”

“算我一份!”

越来越多的人响应,紧张的气氛逐渐缓和。

青岚疲惫地笑了笑,正要说话,突然眼前一黑,晕倒在地。

“夫人!”

当她醒来时,发现自己躺在府中的床上,文轩守在床边,眼中布满血丝。

“你醒了?”文轩惊喜地握住她的手,“大夫说你是劳累过度,加上营养不良,必须卧床休养。”

青岚试图坐起,却被文轩按住。

“别动,好好休息。”他声音沙哑,“青岚,我知道你心系百姓,但你也得顾惜自己。你若倒下了,让这些人怎么办?让我...怎么办?”

青岚望着丈夫憔悴的面容,心中愧疚:“对不起,让你担心了。”

文轩摇头,从怀中取出一封密信:“在你昏睡时,京城有消息传来...关于你的身世。”

青岚一怔:“我的身世?”

她自幼父母双亡,被远房亲戚抚养长大,对自己的家世知之甚少。

文轩神色复杂:“你可知你本不姓沈?”

青岚睁大眼睛:“什么?”

“你原姓慕容,是前朝皇族的后代。”文轩缓缓道,“二十年前,慕容皇室被燕太祖所灭,你父亲将尚在襁褓中的你托付给沈家收养,隐姓埋名,只为保全性命。”

青岚如遭雷击,久久不能言语。她竟是前朝遗孤?这突如其来的身世之谜,让她一时难以接受。

“这...这怎么可能...”

“消息来源可靠。”文轩低声道,“如今有人利用你的身份做文章,拥立你为‘大燕正统’,意图推翻当今朝廷。”

青岚猛地坐起:“荒唐!如今外敌当前,岂能再起内讧?”

“但这是一个机会。”文轩注视着她,“若你愿意,可以借此机会重整河山,恢复慕容皇室...”

“不!”青岚断然拒绝,“什么慕容皇室、大燕正统,都已是过眼云烟。我自幼读的是圣贤书,学的是忠孝节义,岂能因一己私欲,置天下苍生于不顾?”

她掀被下床,走到窗前。雨已停歇,月光透过云隙洒落,照亮满目疮痍的城池。

“我的身世如何,并不重要。”她轻声道,“重要的是我现在是谁,要做什么。我是沈青岚,是你的妻子,是潞州百姓信赖的夫人。这就够了。”

文轩走到她身后,轻轻环住她:“我就知道你会这么说。”

“那些拥立我的人,必须立即制止。”青岚转身,神情严肃,“国难当头,任何分裂国家的行为都是叛国!”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通报声:“将军、夫人,流民中发生暴乱,抢夺粮食,已经伤了好几个人!”

青岚与文轩对视一眼,立即起身赶往现场。

暴乱发生在城西的临时粮仓。当他们赶到时,只见一群人正在哄抢米袋,守卫竭力阻拦,场面一片混乱。

“住手!”文轩厉声喝道。

人群稍稍安静,但仍有人不甘心地抱着米袋不放。

一个衣衫破烂的老者跪地哭诉:“将军,夫人,不是我们要抢,实在是饿得没办法了啊!我孙女已经饿得昏过去了...”

青岚心中酸楚,却强自镇定:“抢夺粮食,伤及无辜,这就是你们的办法吗?若人人都如此,这潞州城与外面的乱世有何区别?”

她走到粮仓前,对守卫说:“把所有的粮食都搬出来。”

“夫人!”守卫惊讶。

“搬出来。”青岚重复道,“当着大家的面,清点清楚,公平分配。”

粮食被一袋袋搬出,堆成一个小堆。青岚扫视众人,声音清晰:“粮食就这么多,必须优先保障老人、孩子和伤员。青壮年若想吃饱,就拿起武器,守护这座保护你们的城池!而不是在这里欺凌弱小!”

她的话如当头棒喝,让许多参与抢夺的人羞愧地低下头。

在青岚的组织下,粮食很快被公平分配下去,暴乱平息了。但青岚知道,这仅仅是开始。随着流民不断涌入,粮食危机将越来越严重。

深夜,青岚独自登上城楼。雨后的夜空清澈如洗,繁星点点,与城内零星的火光交相辉映。她想起白日的暴乱,想起自己的身世之谜,想起这风雨飘摇的江山,心中百感交集。

“夫人为何独自在此?”一个苍老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青岚回头,见是日间那个抢粮的老者。他佝偻着背,手中端着一碗热汤:“天冷,喝碗热汤暖暖身子吧。是用野菜熬的,虽然清淡,但很暖和。”

青岚接过汤碗,心中感动:“多谢老伯。”

老者在她身边坐下,望着星空:“我年轻时,也曾读过几年书。这乱世啊,就像一场暴雨,我们这些人,就是水上的浮萍,不由自主,随波逐流。”

青岚轻啜一口热汤,暖流直达心底:“是啊,身世浮沉雨打萍。”

“但浮萍也有浮萍的活法。”老者缓缓道,“它们随波逐流,却从不放弃生长;被雨水打击,却依然翠绿。只要根还在,就总有绽放的时候。”

青岚若有所思。

“夫人今日那番话,点醒了我这个老头子。”老者继续说,“乱世之中,人容易迷失本性,为了一口吃的,可以不顾廉耻。多谢夫人让我们记起,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心中有道义。”

青岚望着老者离去的背影,心中豁然开朗。

是啊,无论身世如何浮沉,无论遭遇多少风雨,只要守住心中的道义,就不失为人。个人如萍,命运如雨,但千万浮萍相连,便能形成一片绿意,覆盖整片水域。

次日,青岚召集全城百姓,宣布了一项决定:组织开荒队,在城外安全地带开垦农田;组建巡逻队,保护耕种;建立学堂,教孩子们读书识字;设立医馆,为所有人免费诊治。

“潞州城不是避难所,而是我们的新家园。”她站在高处,声音传遍全场,“我们要用自己的双手,重建生活。不靠天,不靠地,只靠自己的努力和彼此的信任!”

人群中爆发出热烈的响应。流民与本地居民之间的隔阂,在共同的生存希望面前,逐渐消融。

一个月后,第一批蔬菜成熟了。虽然只是最普通的青菜,却是众人亲手种植的成果。 蔬菜收获那天,全城如同过节,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久违的笑容。

青岚与文轩并肩站在田埂上,望着忙碌的人群。

“还记得我们刚成婚时,在京城府中的那片小菜园吗?”文轩忽然问。

青岚微笑:“记得。你总是偷偷帮我浇水,生怕下人做得不够仔细。”

“那时只觉得是情趣,如今方知,一粥一饭来之不易。”

青岚望向远方,轻声道:“文轩,我决定了。无论我的身世如何,我都只是沈青岚。前朝旧事,就让它随风而去吧。我们要面对的,是眼前的现实,是这些信赖我们的人。”

文轩握住她的手:“无论你作何选择,我都支持你。”

夕阳西下,将两人的身影拉得很长。远处,新开垦的田地里,绿油油的菜苗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如同无数浮萍,终于找到了扎根的土壤。

青岚知道,前方的路依然艰难,北狄威胁未除,内乱仍在持续。但只要人心不死,希望就永远存在。这乱世中的每一个人,都如同雨打的浮萍,身世浮沉,不由自主。但正是这千千万万的浮萍,汇聚在一起,才能形成覆盖江河的绿意,迎接雨过天晴的明天。

夜色渐深,青岚提笔写下:“身世浮沉雨打萍,乱离何处见升平。莫道萍踪随逝水,心根自在即蓬瀛。”

她放下笔,吹熄烛火,走出房门。月光如水,洒满庭院,也洒在这片多灾多难的土地上。明天,又将是一场新的战斗。但她已不再恐惧,因为她知道,只要坚守内心的光明,再深的黑夜,也终将迎来黎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