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总裁豪门 > 浮世金钗录 > 第110章 山河破碎风飘絮。

浮世金钗录 第110章 山河破碎风飘絮。

作者:用户26182811 分类:总裁豪门 更新时间:2025-11-10 14:16:06

朔风如刀,卷起漫天黄沙,刮在脸上生疼。沈青岚裹紧了身上那件早已褪色的披风,站在破败的城楼上,望着远方烽火连天。不过数月之间,曾经繁华似锦的大燕王朝,竟已到了这般田地。

“夫人,风大,还是回府吧。”贴身侍女锦书轻声劝道,声音里带着难以掩饰的疲惫。

青岚摇了摇头,目光仍牢牢锁在远处那滚滚浓烟上。“让我再看看。”

她口中的“府”,不过是这潞州城中一处勉强能够遮风挡雨的宅院。三个月前,北狄大军突破边防,连下三城,直逼京师。她与丈夫陆文轩奉命护送部分朝臣家眷撤离,辗转来到这尚未被战火波及的边陲小城。谁曾想,不过半月,连这里也岌岌可危了。

“文轩有消息传来吗?”青岚轻声问道,心里却早已知道答案。若有消息,锦书必会第一时间告知。

锦书低下头,默然不语。

青岚苦笑,伸手接住空中飘落的一片雪花。初冬刚至,雪花却已夹杂在风沙中纷纷扬扬地落下,像是上天为这破碎山河撒下的纸钱。

“我们回吧。”她最终说道,转身走下城楼。

街道上,挤满了从北方逃难而来的流民。他们衣不蔽体,面黄肌瘦,蜷缩在临时搭建的窝棚里,眼神空洞而绝望。一个约莫五六岁的女孩蹲在路边,摇晃着躺在地上的妇人:“娘,你醒醒,我饿...”

青岚驻足,心口一阵刺痛。她解下随身携带的干粮袋,将最后一块饼塞到女孩手中,又吩咐锦书:“回去后将我那件狐裘当了吧,换些米粮来施粥。”

“夫人!那可是您最后一件像样的冬衣了!”锦书急道,“何况这城中粮价飞涨,一件狐裘也换不了几石米...”

“能救一人是一人。”青岚打断她,声音平静却不容置疑,“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从前读这诗句,只觉凄美,如今方知字字血泪。”

回到暂居的宅院,管家陆忠迎了上来,面色凝重:“夫人,城中的富户大半已南逃,粮铺十有九闭,我们的存粮...只够支撑五天了。”

青岚沉默片刻,问道:“府中现住着多少人?”

“连同下人、护卫,以及老爷带回的那些朝臣家眷,共八十三人。”陆忠答道,“这还不算昨日收容的那几个孤儿。”

“从明日起,每日两餐改为一次稀粥。”青岚下令道,“我与大家一样。”

陆忠张口欲言,却被青岚抬手制止。

“非常时期,不必多言。”

夜深人静,青岚独坐灯下,就着微弱的烛光翻阅着一本诗集。那是文轩临别前赠她的,书中夹着一片早已干枯的柳叶,上面写着“待山河无恙,与卿共春色”。

泪水模糊了视线。

她与文轩成婚七载,历经朝堂风波,家族变故,多少次生死与共,却从未像这次一样,感受到如此深切的无力感。个人情爱在家国危难面前,显得如此渺小。

“夫人!夫人!”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断了她的思绪。

锦书推门而入,脸上带着罕见的喜悦:“老爷派人送信来了!”

青岚猛地起身,几乎碰到了烛台:“信使在何处?”

“在前厅,他受了伤,说是拼死才突围进来的。”

青岚快步走向前厅,见到的是一个满身血污的士兵,左臂简单包扎着,血迹仍不断渗出。

“属下参见夫人。”士兵挣扎着要行礼,被青岚拦住。

“不必多礼,文轩他怎么样了?”

“陆大人安然无恙,现正护送太子前往江南。北狄攻势太猛,京师...怕是守不住了。”士兵低声道,从怀中掏出一封染血的书信,“大人命我务必亲手交予夫人。”

青岚接过信,指尖微颤。展开信纸,那熟悉的笔迹映入眼帘:

“青岚吾妻:山河破碎,身如浮萍。今奉密旨护太子南迁,不得与卿同行,五内俱焚。忆昔卿常言,‘位卑未敢忘忧国’,今国难当头,望卿保全自身,护佑百姓,待我归来。潞州若不可守,可往南撤,至江州寻吾师周谨言。纸短情长,不尽依依。文轩手书。”

青岚将信贴在胸口,久久不语。

“夫人,大人怎么说?”锦书小心翼翼地问道。

“传令下去,明日一早,召集所有能行动的人,包括那些流民中的青壮年。”青岚抬首,眼中已没了先前的迷茫,只剩下坚定,“我们要守城。”

“守城?”陆忠吃惊道,“可城中守军不足五百,如何抵挡北狄铁骑?”

“正因为难以抵挡,才更要守。”青岚声音清晰,“若不战而逃,北狄骑兵不日便可追上。届时不仅我们难逃一死,更会危及南迁的太子与朝廷。我们必须在此拖住敌军,为南方布防争取时间。”

她环视众人,一字一句道:“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国若不在,家何以存?”

翌日清晨,潞州城头,沈青岚一身素衣,站在凛冽寒风中,面对着台下黑压压的人群。他们中有衣衫褴褛的流民,有面带惶恐的家眷,有忠心耿耿的护卫,也有犹豫不决的百姓。

“各位乡亲,”青岚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遍全场,“北狄铁骑不日将至,想必大家都已听闻。有人准备南逃,有人打算投降,更多人不知该如何是好。”

人群中传来低低的啜泣声和议论声。

“我也怕死,也想逃。”青岚坦然道,“我有挚爱的丈夫在南方等我,有年迈的父母需要奉养,我也想活着看到太平盛世。”

她停顿片刻,目光扫过众人:“可是我们能逃到哪里?北狄所过之处,屠城焚村,鸡犬不留。即便侥幸逃脱,天下之大,何处是家?国破家亡,我们不过是一群无根的飘絮,终将零落成泥。”

人群中寂静无声,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她身上。

“潞州城小,但我们有城墙可依,有人心可用。”青岚提高声音,“坚守此地,拖住敌军一日,南方就多一日准备;拖住十日,就有千万同胞得以保全。我们的父母子女,我们的兄弟姐妹,或许就能因此逃过一劫。”

她接过锦书递来的一把剑,高高举起:“我,沈青岚,在此立誓,与潞州城共存亡!城在人在,城亡人亡!”

短暂的寂静后,一个流民老者颤巍巍地举起手:“我这把老骨头,活够了!与其死在逃亡路上,不如拼一把!”

“我也留下!”一个年轻妇人喊道,“为了我的孩儿将来不必再做流民!”

“算我一个!”

“还有我!”

呼喊声此起彼伏,越来越多的人举起手臂,眼中燃起久违的火焰。

青岚眼眶湿润,深深一揖:“青岚代天下苍生,谢过各位!”

接下来的日子,潞州城变成了一座巨大的工事。在青岚的组织下,百姓们齐心协力,加固城墙,制造守城器械,收集粮草,训练青壮。妇女们负责后勤,照顾老弱,连孩童也帮忙传递消息。

青岚日夜不休,巡视城防,调配物资,安抚人心。她将府中所有值钱的物品全部变卖,换来粮食和药材;她亲自向老兵请教守城策略,向郎中学习救治伤患;她记得每一个守城士兵的名字,了解每一个困难家庭的情况。

第七日黄昏,探马来报:北狄先锋部队距城不足三十里。

该来的,终于来了。

是夜,青岚登上城楼,望着远方敌营的点点火光,想起了多年前与文轩的一段对话。

那时他们新婚不久,文轩奉命巡查边防归来,面带忧色。

“北狄厉兵秣马,恐有南下之意。而朝中诸公却仍沉溺党争,不顾边防危急。”文轩叹息道。

“既然如此,夫君为何还要屡次上书,直言强谏?岂不知已得罪了不少权贵?”青岚问道。

文轩握住她的手,目光坚定:“读书人一身傲骨,既食君禄,当分国忧。即便不能挽狂澜于既倒,也要竭尽全力,无愧于心。”

青岚当时笑答:“若有一日,夫君不在身边,我必代君守此傲骨。”

如今,誓言成真。

“夫人,敌军约五千人,皆是骑兵。”守城将领赵擎苍走到她身边,沉声汇报,“我们能战的,加上临时组织的百姓,也不过两千余人。”

“赵将军,你怕吗?”青岚轻声问。

赵擎苍沉默片刻,诚实答道:“怕。但能与夫人这样的巾帼英雄并肩作战,是赵某的荣幸。”

青岚望着城墙内星星点点的灯火,那里有无数家庭正在度过可能是最后一个平静的夜晚。

“我们不是在等待死亡,赵将军。”她缓缓道,“我们是在为更多的人争取生机。千百年后,或许无人记得我们的名字,但只要华夏文明不绝,我辈今日之牺牲,便有了意义。”

次日黎明,战鼓擂响。

北狄骑兵如黑云压境,将潞州城围得水泄不通。箭矢如雨,巨石轰隆,厮杀声震天动地。

青岚没有躲在安全的后方,而是亲临城头,指挥作战。她不会武艺,却懂得如何调配兵力,如何鼓舞士气。哪里形势危急,她的身影就出现在哪里。

“夫人!西城墙快守不住了!”一个满身是血的士兵前来报告。

青岚毫不犹豫:“带我过去!”

西城墙处,北狄士兵已借助云梯爬上城头,与守军展开白刃战。青岚见状,抽出佩剑,高呼:“潞州儿郎,随我杀敌!”

她弱指纤纤,挥剑的姿态却决绝如修罗。一个北狄士兵向她扑来,被她侧身躲过,反手一剑刺中对方手臂。锦书紧随其后,手持短刀,护在主人身边。

守城军民见夫人如此勇猛,士气大振,纷纷奋勇向前,终于将攻上城头的敌军尽数歼灭。

一日苦战,潞州城奇迹般地守住了。

夜幕降临,青岚不顾疲惫,亲自巡视伤兵营,为伤员包扎换药。一个年仅十六岁的小兵腹部中箭,奄奄一息。他抓住青岚的衣袖,气若游丝:“夫人...我守住了吗...”

青岚紧握他的手,泪如雨下:“守住了,你是个英雄。”

小兵满足地笑了,缓缓闭上眼睛:“告诉俺娘...儿子没给她丢人...”

青岚为他合上双眼,久久跪地不起。

这样的场景,一夜之间在伤兵营中上演了数十次。

第三天,敌军攻势更猛。他们调来了攻城锤,不断撞击城门;投石机日夜不停地向城内投射火球,多处民宅起火。

青岚组织百姓救火,抢救伤员,自己几乎三天三夜未曾合眼。锦书劝她休息片刻,她只是摇头:“将士们都在拼命,我如何能睡?”

第四日午后,一支冷箭射中青岚左肩。众人慌忙将她扶下城头,医官为她拔箭疗伤时,发现箭簇带毒。

“夫人必须静养,否则毒性攻心,性命难保!”医官警告道。

青岚脸色苍白,却仍强撑着:“我的性命,与这座城相比,孰轻孰重?”

她简单包扎后,再次登上城楼。守城军民见夫人负伤仍不后退,无不感动涕零,誓死守城。

深夜,青岚发起了高烧,迷迷糊糊中,她仿佛看到了文轩。他站在一片梅林中,向她伸出手,笑容温润如初。

“青岚,我回来了。”

她努力想抓住那只手,却扑了个空。

“夫人!夫人!”锦书的呼唤将她拉回现实。

“怎么了?”青岚挣扎着坐起,肩上的伤口剧痛难忍。

锦书泪流满面:“赵将军...战死了。城门即将被攻破,陆忠已备好马车,请夫人速速撤离!”

青岚静默片刻,缓缓摇头:“我说过,城在人在,城亡人亡。”

“夫人!”锦书跪地哭求,“您已经尽力了!城中粮草已尽,守军不足三百,实在是守不住了!”

青岚望向窗外,城内火光冲天,喊杀声越来越近。她艰难地起身,换上那件她与文轩成婚时穿的大红嫁衣,对镜细细梳妆。

“把我扶上城楼。”她平静地说。

“夫人!”

“这是命令。”

当沈青岚身着嫁衣,出现在残破的城楼上时,所有还活着的守城者都惊呆了。她脸色苍白如雪,唯有唇上那抹胭脂红得刺目,如同雪地里绽放的红梅。

“各位,”她声音虚弱,却异常清晰,“潞州城守不住了,你们各自逃命去吧。记住,活下去,把这里发生的一切告诉后人。”

没有人离开。

一个断了一条手臂的士兵高呼:“愿随夫人死战到底!”

“愿随夫人死战到底!”残存的守军齐声呐喊,声震云霄。

这时,城门轰然倒塌,北狄士兵如潮水般涌入。

青岚站在城楼最高处,望着南方,轻声道:“文轩,对不起,我失信了。不能等你回来了。”

她抽出佩剑,横在颈前。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南方突然传来震天的号角声。一面“燕”字大旗在远处山头出现,紧接着是千军万马奔腾而来。

“援军!是我们的援军!”一个眼尖的士兵狂喜大喊。

青岚手中的剑哐当落地,她难以置信地望着那支如天降神兵的队伍。

绝处逢生,城中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声。

然而,就在这胜利的时刻,一支冷箭从暗处射来,直指向青岚的心口。一个一直潜伏在城中的北狄奸细,在最后一刻发出了致命一击。

锦书惊呼一声,毫不犹豫地扑身挡在青岚面前。箭矢穿透了她的胸膛,鲜血瞬间染红了衣襟。

“锦书!”青岚抱住缓缓倒下的侍女,失声痛哭。

锦书艰难地扯出一丝笑容:“夫人...活下去...告诉后人...我们曾经...这样守护过...”

她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青岚紧紧抱着锦书尚有余温的身体,泪如雨下。城楼之下,援军与北狄军队厮杀在一起,血肉横飞;城内,幸存的人们相拥而泣。

山河破碎,人命如絮。在这一刻,沈青岚深深懂得了这句话的含义。

一个月后,伤势初愈的青岚站在潞州城外的新坟前。这里埋葬着赵擎苍、锦书和所有为守城而牺牲的将士百姓。墓碑如林,无声诉说着那场惨烈的战事。

“夫人,北狄已退兵百里,朝廷特使已到城中,要为您请功。”陆忠轻声禀报。

青岚摇了摇头:“功臣不是我,是这些长眠于此的英雄。”

她俯身,将一束野花放在锦书墓前,轻声道:“你放心,我会活下去,会把你们的故事讲给每一个愿意听的人。”

远处,一骑快马飞奔而来。马上之人身着青袍,风尘仆仆,却掩不住那清雅的气质。

青岚愣在原地,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陆文轩跳下马,快步走到她面前,看着她消瘦的面容和仍未痊愈的肩伤,眼眶通红:“青岚,我来接你了。”

夫妻重逢,恍如隔世。青岚投入丈夫怀中,数月来的坚强在这一刻土崩瓦解,化作无声的泪水。

“对不起,让你独自承受这么多。”文轩紧紧抱着她,声音哽咽。

青岚摇摇头,抬头望着丈夫:“不,我应该感谢这命运。它让我明白,个人的情爱再深,也深不过对家国的责任;生命再珍贵,也珍贵不过守护的信念。”

她转头望向那一片新坟,声音坚定:“文轩,这场战争还没有结束,我要留下来,继续守护这座城,这些人。”

陆文轩凝视着妻子,发现她眼中多了一些他从未见过的东西——那是一种历经生死、看透浮沉后的坚毅与平静。

“好。”他握住她的手,“这一次,我们并肩而战。”

残阳如血,映照在这对重逢的夫妻身上,也映照在那无数墓碑之上。山河依旧破碎,风中的飘絮却找到了扎根的土壤。

青岚知道,这场劫难远未结束,更多的考验还在前方。但此刻她坚信,只要人心不死,希望便永存。而这潞州城下的万千忠魂,将永远警示后人:和平来之不易,家国情怀,当永存于心。

暮色四合,风中传来她低低的吟诵声:“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一首《过零丁洋》,道尽了乱世中人的渺小与伟大。而她,选择以渺小之躯,行伟大之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