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守寡后,我靠美食随机摆摊暴富啦 > 第60章 鸡汤

守寡后,我靠美食随机摆摊暴富啦 第60章 鸡汤

作者:辣椒炒豆花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10 11:46:50

当夜,她被留在内膳房。

风从屋外吹进来,火光摇摇。

她把那三口锅的火都拨灭了,只留一盏。

锅底的热气还在往上冒,像她的心,明明想安,却安不下来。

甜太软,咸太重,辣太真……我到底是哪一种?

她靠着桌沿,指尖轻敲,笑了一下。

“我啊,是那锅辣的。命里该烫。”

外头,有人轻轻敲门。

“娘子。”是灰衣内侍的声音,“外院那位……周公子被放了。”

她愣住,喉咙一紧:“他没走?”

“他说要留两日,说要等您。”

火光一闪,她眼底的亮像被刀子削了一下。

“傻孩子……”

她抬手去拨火,火却越拨越旺。

锅底啪地一声爆开,溅了一点豆浆在她手背。

烫得她吸了口气,却忍着没叫。

“火不认人。”她喃喃,“可我偏要守它。”

几乎同一时间,

周临安正站在香膳外院的桂树下。

雨刚停,桂叶上还有水。

他抬头,看着远处那片灯火。

风里传来一股淡淡的豆香。

他闭上眼,轻声道:

“嫂嫂,你这香——又甜又辣,我都记得。”

宫墙高,风声细。

太子立在御书堂外,背着手看月。

手中握着一根桂枝,指尖沾着一点红色的豆汁。

“辣得好。”他轻声道,“辣得让人清醒。”

那夜,火没有灭。

孟鸢守着锅,坐到天亮。

她的指尖还疼,豆香却越来越浓。

“甜也罢,辣也罢,”

她轻轻说,

“火能开,我就不怕。”

风一吹,桂花落在她的发间。

香气缠着火,

一半人间,一半命数。

宫墙上的灯都早熄,只剩太后寝殿那头一盏未灭。

太监守在殿外,不敢出声。

太后这几日又犯旧疾,连膳食都淡得不像样。

殿里弥漫着药味,浓得人心烦。

药香压着火气,连桂花都不敢香。

“药太苦。”太后沙哑的声音从帘后传出来。

“宫里没有那孟氏做的甜汤么?”

近侍战战兢兢:“回太后……孟娘子近日入内供奉,殿下那边有命,不得轻调。”

帘后沉默了好一会儿。

太后叹了口气,声音极轻:“这宫里啊,火太多,香太少。”

第二日清晨。

孟鸢正在灶前磨豆。

灰衣内侍一边擦锅,一边偷看她。

“娘子,昨夜宫里传言,说太后点名要您。”

“要我?”

“说是梦里闻到您的香,说‘甜而不腻’。”

她的手顿了一下。

豆浆在指缝间滑过,冷的。

“梦也挑味。”她自嘲地笑了一下。

“娘子,殿下若听见,怕要多想。”

“他本来就多想。”她语气轻淡,“火大的时候,人都爱猜。”

果不其然,太子那日就召她。

御书堂外的花快谢了,风一吹,瓣子落得满地。

他没穿朝服,靠在窗边,手里拿着一卷折子。

“太后要你。”

孟鸢静静地应了一声:“臣妇遵命。”

太子抬眼,目光淡淡:“你不问她要你做什么?”

“问也没用。”她微微笑,“太后要的香,我梦里都知道。”

“梦?”他挑眉。

“太后的病是心病。”她低声道,“心要安,不靠药。”

太子没再说话,倒像是第一次认真看她。

那一瞬,光从窗外照进来,打在她的侧脸上——

干净、温和,又一点都不柔弱。

“去吧。”他淡淡道,“本宫会在殿外等。”

太后寝殿中,药香仍旧。

孟鸢进门行礼,抬头一看,帘后那位老人憔悴了许多。

“你就是孟氏?”

“是。”

“你做的豆花,本宫梦里闻到了。”

“那是好梦。”

太后笑了笑,笑意带着疲惫:“梦里好,醒来便苦。——做点香给我罢,别太甜。”

孟鸢答应。

她把药炉挪到旁边,自己生火。

火刚点着,油的香就被吸过去,药味反倒淡了。

“火声好听。”太后靠着枕,声音低低的。

“我年轻时最爱听灶火的噼啪声,可惜后来……火声都成了惊。”

孟鸢听着,手里的勺没停。

豆浆在锅里慢慢凝,香气一点点浮起来。

“太后。”她轻声道,“火若烧得稳,就不会吓人。”

“你这话啊,”太后笑着,“有点像劝我。”

“不是劝,是说给自己听。”

豆花出锅。

她没放糖,只用桂花末和一点蜜,轻轻一搅。

那香气极淡,却稳。

太后尝了一口,眉心的褶皱松开了一点。

“甜。”

“这是蜜的香。”

“蜜香是假的。”

“但能安人。”

太后放下匙,笑了:“你比御医还会治病。”

孟鸢垂眸:“臣妇只会煮。”

“煮也是治。”太后低声,“你啊,是火命。火太真,烧得人都暖。”

孟鸢愣了愣,忽然笑了一下。

“火命也好。总比冷强。”

出殿时,太子果然在外头等。

他看见她,没问,只淡淡说:“太后睡着了?”

“睡得安。”

他点头。

“你有一手,连梦都能安。”

孟鸢笑:“火候巧罢了。”

太子没再说,步子放慢,和她并肩走出殿。

风轻,桂香重新浮上来。

“孟氏,”他忽然低声道,“若不是在宫里,你会做什么?”

“卖吃的。”

“卖给谁?”

“谁饿,卖谁。”

他听完,笑了一声,笑意淡得近乎叹息。

“真自由。”

“可惜,梦里才有。”她小声补了一句。

太子听见了,却没回头。

那夜,太后竟然没吃药。

宫里都在传:孟娘子的豆香,比丹方还灵。

而在外院,周临安写完那首诗,正把墨吹干。

他抬头,看着京城方向。

风里似乎也带了点甜味。

他笑了笑,自言自语:

“嫂嫂,你又烧火了,是不是?”

翌日,宫中传旨:

“太后病安,封孟氏为‘膳安女’,赏银三百两,留内供奉。”

风又变了。

香膳房的女官们欢喜得不得了。

“娘子!您可要上头了!”

太后病好后,整座宫都跟着松了一口气。

御书堂、尚食局、各宫厨房,忙得锅碗叮当响。

一到午后,空气里都是炖汤的味道——牛骨的厚、笋尖的鲜、豆腐的香,一股脑往外冒。

孟鸢被太后点名入宴。

旨意上写得明白:“膳安女孟氏,制家味一席,以慰春心。”

家味。

这两个字让她一瞬间有点恍惚。

她想起清水县的屋檐下,想起柳氏端着蒸笼笑的样子。

那笑像锅边的气——热、软,又带点烟火。

“娘子,春宴的菜式都定了。”

灰衣内侍抱着菜谱跑来,气都喘不上。

“可那最后一道‘家味’没人敢碰,太后说由您定。”

“由我定?”她笑,“那就做家里吃的。”

“家里吃的?宫里能端得上桌?”

“为什么不能。”

她挽起袖子,手背上还留着一点被火烫的小痕。

“宫宴再金贵,终归也要下口。”

灰衣内侍挠挠头,小声嘀咕:“娘子这理……真硬。”

她先去豆坊要了新磨的豆腐,又去内库挑了几根春笋。

笋削得薄薄的,刀口干净利落。

豆腐切成块,轻轻一推就能晃。

“炒笋炖豆腐。”她笑着说。

“这菜家常极了。”灰衣内侍瞪眼。

“家味,就得家常。”

她起锅热油,笋片一落,滋啦一声。

那声音一响,她整个人都松了。

油香混着笋的青气、豆腐的嫩气,几乎立刻就让厨房的侍女们咽口水。

“娘子,这味……比那些金汤玉羹香多了。”

“因为是熟味。”她笑。

“新鲜的味道惊人,熟的味道安人。”

灰衣内侍偷偷咽了咽口水。

“娘子您要是再这么做下去,宫里怕都要胖一圈。”

“那才是福。”

春宴那日,御花园的花都开疯了。

太后心情极好,坐在上首,笑得眼角的褶子都开了。

御厨们忙成一团,一道道精致的菜端上。

颜色鲜得发亮,味道也怪得出奇。

最后一道,轮到孟鸢。

她托着铜盘上前。

“膳安女奉膳:春笋豆腐。”

太监低声念完,殿里一时静了。

有人忍不住小声笑:“这菜也太……寻常了。”

太后却笑了:“寻常也是味。”

她拿起筷子,夹了一块放到嘴里。

笋嫩,豆腐软。

入口的一瞬间,什么花香果味全都褪去,

只剩一口实在的“人味”。

太后眼睛微亮,嘴角一点点弯起来。

“好吃。”

她抬头看向孟鸢:“这菜,家里常吃吧?”

“是。”孟鸢行礼,“臣妇幼时,母亲每年春头都要做,说是‘一年要从笋香起’。”

太后笑得更深:“你母亲有心。”

又看向太子,“你看——这菜比那些金汤有生气。”

太子淡淡点头,眼里却藏着笑意:“果然安人。”

宴后,太后单独留下她。

“孟氏,本宫这些年吃尽山珍海味,到头来,最想的竟是这家常味。”

孟鸢笑:“人心也有味,太后。”

“你这嘴啊,比厨子的火还巧。”太后笑着摆手,“罢了,赏银五百两。——你若愿,以后宫宴常来。”

“臣妇惶恐。”

“惶恐什么?这是福分。”

孟鸢笑得温柔,心底却在说:

福与火一样,太旺都烫。

她退出御花园时,天色正好。

风暖,阳光透过枝影落在她肩上。

那种光,不烈,却让人想哭。

灰衣内侍抱着赏银,乐得合不拢嘴。

“娘子!您真要发达啦!”

“发达?”

她笑,摇头。

“能吃口热饭,比发达更实在。”

灶台旁摆着一篮竹笋,她切笋时,刀下“咔咔”作响,像是在唱歌。

锅里冒出的气混着豆香,她又往锅里滴了几滴桂花蜜——

不为香,只为甜意。

“娘子,您又做笋豆腐啊?”

“给自己吃的。”她笑。“宫里的金碗银筷都吃不出这味。”

她端起那碗汤,喝了一口。

笋嫩、汤鲜、豆软。

一口下去,心就热了。

她忽然有点想柳氏,也想周临安。

不知道那孩子如今在做什么。

“临安若吃到这一碗,准得笑。”她喃喃。

“他总说,嫂嫂的饭比书香。”

远在客栈的周临安也在吃饭。

桌上是一碗豆腐炖笋。

他喝了一口,笑了笑。

“这味儿,像嫂嫂。”

同行的书生奇怪:“你嫂嫂是谁?”

“是会做饭的人。”

春宴一过,宫里便像炸了锅。

尚食局的宫女每天抱着菜谱乱跑,

连平时最矜贵的嫔妃们都对膳食起了兴趣。

“安人那豆腐笋,可比百花羹更得太后欢心。”

“听说她用的油是自己炼的,火候还分三层。”

“这火,能教吗?”

风一传,连御书堂都热闹了。

太子看着满地的奏折,头有点疼,

抬手揉了揉眉心,语气里藏着一点无奈:“她一碗豆腐,能让宫里乱成这样。”

侍从战战兢兢:“殿下,要不要下令禁她?”

“禁?”太子轻笑,“那火越压越旺。”

他放下折子,“传令——让孟氏开一堂‘平民食课’。”

——

消息传到香膳房,灰衣内侍几乎跳了起来。

“娘子!要您教娘娘们做饭!这可是头一遭!”

孟鸢正擦刀,手上全是豆腐渣。

“娘娘们?她们也要下锅?”

“是啊!听说连德妃娘娘都要来!”

她忍不住笑出声:“宫里怕要被我这灶烟呛一整天。”

“娘子,您可得注意分寸。”

“我会的。”

她抬眼,笑意温柔——那笑里带着一点真趣味。

——

三日后,御花园临时设了大灶台。

春光正好,桃李纷飞,

几位贵妃与夫人围成一圈,

每个人的指尖都涂着胭脂,

看着手里的菜刀时,脸色比对敌还紧。

“这……这刀真要下去?”

“娘娘,这切的不是人,是葱。”

“本宫怕切到手。”

孟鸢在一旁看得心疼又想笑。

“各位娘娘,不急。”

她语气柔得像春风,“做饭,先不是手,是心。心稳了,刀才准。”

她演示着拿刀,

“看,这样——指往内收,别怕。刀下去,听声音。‘咔’,就是稳火。”

“咔”一声,葱断了。

空气里冒出葱香。

德妃忍不住惊叹:“竟真不难!”

“娘娘若敢切第二刀,就更不难了。”孟鸢笑。

众人笑成一片。

接着,她教大家做“炖鸡汤”。

“汤要香,不靠料,靠慢。”

她一边说,一边撇浮沫,动作极自然。

“鸡得老,火得稳。——太嫩的鸡,没味;太急的火,没情。”

“火有情?”有娘娘忍不住问。

“有啊。火就是人。你急,它焦;你缓,它温。”

德妃听得入迷,忽然道:“那本宫该多和太子说说火情。”

众人先是愣,继而笑得前仰后合。

孟鸢也笑,笑中带着一丝真心的欢喜。

“娘娘说得好,火要养,汤要等,人也一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