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守寡后,我靠美食随机摆摊暴富啦 > 第59章 心火两难

她轻轻一叹,手指在桌面上划了个“安”字。

香气一点点起。

千里之外。

京郊的驿道上,夜色微亮。

雨刚停,路面反着光。

马车的帘子半掀,周临安靠着车壁,手里那封信被他摩挲得起了褶。

“嫂嫂,我要来看你。”

他喃喃念着,目光一点点变亮。

风吹进车里,带着潮湿的桂香。

他仿佛看见前方有光,有火,有那个人的影子。

京中。

太子立在御花园的假山后。

那一夜的风太静,香气几乎凝着。

他低头,指间的茶凉了。

“安人……”

他轻声唤了一句,眼神深得看不出情绪。

“火若再旺,连我也要被烧了。”

翌日早朝,传旨:

“孟氏暂理圣膳,兼管内膳香房。”

春寒还没散尽,风里全是潮气。

宫墙外的柳枝都被吹歪了,细细的,像谁的心思。

孟鸢早早起了。

磨豆、滤浆、添柴——这些动作她闭着眼都能做。

可今早的火,总觉得不听话。

明明刚才还旺,这会儿又忽地暗了。

她蹲下去添柴,火光反照在她的眼底。

“怎么回事呢……”

她自言自语着,拿扇子扇火。

火苗“呼”地一声亮了,她心头那点闷气也跟着散开。

“娘子,这火旺了!”灰衣内侍探头,笑得眼睛都眯起来。

“嗯,旺就好。”

她抬头,也笑了一下。

可笑着笑着,心里又有点空。

也许是春天的风吹得太软,她总觉得今天有什么要来的。

香膳外院比往常更热闹。

太后的侍女来取膳,太监送赏,连御书堂的书吏都偷偷摸进来要一碗豆花。

“娘子——多放点糖!”

“娘子——我不要辣!”

“娘子——求您也卖我们一碗!”

她笑得温温的,一碗一碗地舀。

锅里的豆香在春风里冒,暖得连石地都带了味。

正忙着,外头忽然传来一阵马车停下的声音。

她抬头,视线穿过人群,落在门口。

那是一辆旧马车,轮子上溅着泥。

车帘掀开,一个青衣少年走下来。

背上背着书箱,眼里全是光。

孟鸢怔在原地。

手里的勺还在滴豆花。

“嫂嫂。”

那一声喊很轻,却像直接撞进了心里。

豆香都散开了。

她放下勺子,整个人都忘了该怎么呼吸。

“临安?”

“是我。”

他笑了,笑得眼角都亮。

“我说过,要来看你。”

她张了张嘴,却什么也说不出来。

那一瞬,她忽然想到很多事——

他小时候背书的样子、她揉面时他趴在灶口的样子、还有柳氏在灯下缝衣裳的背影。

那些画面一起涌上来,像被风吹开的桂香。

“你傻啊,”她终于出声,声音有点哑,“这一路多远啊。”

“我考上了秀才。”

他笑着,从怀里掏出一个小布袋。

“娘让我带的豆子。说是您做的豆花比镇上的香。”

豆子一倒,砸在桌上发出细碎的声响。

一粒粒圆润饱满,沾着春天的土气。

孟鸢的眼圈一热。

“傻孩子,你还真带来了。”

“娘说,豆子是家里的味。”

他说完,又笑了笑,声音低低的,像怕惊到她。

“我一路都在闻。到这儿,才闻见真味。”

灰衣内侍早就眼泪汪汪,悄悄退到角落。

“我去添点火……”他小声嘀咕。

其实哪用添火,灶里那火比谁都旺。

孟鸢拿起勺子,轻声道:“既然来了,就尝尝。”

她重新舀了一碗豆花。

甜汤在光下微微晃,香气轻轻地。

她端过去时,手有点抖。

“尝吧,火候刚好。”

周临安接过,手指也微烫。

他低头喝了一口,抬眼时,眼神比火还亮。

“嫂嫂,这味——比我想的还好。”

“好吃就多吃点。”她嘴角一弯,“这可是你带的豆子。”

“那我多考几回,让您一直有豆子磨。”

她被他逗笑,抬手拍了拍他肩。

“少贫嘴。记得,读书也要吃饭。”

“是。”

风吹进来,锅边的火一跳,香气又往外飘。

她忽然觉得,这一刻真像梦。

人也在,香也在,火也在。

只是,她心底仍有一点轻微的不安——

这世上所有的重逢,都有代价。

她知道自己如今的位置,也知道这孩子的路才刚起。

她在心里轻轻叹了一句:

你来的太早,也太远。

那天傍晚,天边的云全被染红。

他们坐在院门前的小凳上,喝着还温着的豆花。

周临安看着那一锅香气,说:“嫂嫂,这火跟以前一样。”

“嗯。”

“只是柴换了。”

“是啊。”她笑着应,“不过火还是火。”

他看着她,眼神有点乱,又收了回来。

“嫂嫂,你……还想回镇上吗?”

孟鸢愣了一下,笑着摇头。

“那儿有你们在,我就已经回去了。”

她说完,才发觉这话像是哄人,可又是真心。

风轻轻拂过,吹散了他们之间那点尴尬的沉默。

远处的桂树开了新芽,嫩绿得像刚生的希望。

周临安住在外院的偏房。

孟鸢收拾完锅,独自坐在灶口前。

火快灭了,只剩几星亮光。

她拿勺轻轻拨火。

心里有些乱。

“来了就来了。”她对自己低声说,“孩子大了,总要见世面。”

说完,她又笑:“真是傻,心里还怕什么。”

火光一闪,她的影子在墙上摇。

像那年冬天的自己,也坐在这样的火边,想着要不要多做一笼包子。

天还没亮,宫里就有人敲门。

那声音极轻,却一下一下地,敲得人心发颤。

孟鸢还没完全醒。

火昨夜灭得早,她靠着案睡了半宿,袖口还沾着豆浆的味。

灰衣内侍被吓得跳起来,鞋都没穿稳:“谁啊——这天没亮的……”

外头传来一声尖细的嗓音:“奉旨,宣安人孟氏入宫。”

这五个字,像一瓢冷水,浇在所有人身上。

孟鸢怔了半晌,才撑着桌子站起来。

“我知道了。”

声音稳,却有一点虚。

她转身去洗脸,水冷得刺骨。

镜铜里的自己看起来还带着睡意,发有些乱,眼底的光晕被水一打,竟显出一种不属于厨房的清冷。

“娘子……”灰衣内侍声音发抖,“是不是出了事?”

“没事。”

她把帕子拧干,动作很慢。

“入宫而已。”

心里却在反复咕哝:

入宫做什么?是太后?还是殿下?……不会是圣上罢?

越想,心越乱。

“豆浆别浪费,”她忽然低声补了一句,“煮热了给临安喝。”

天光微亮。

宣旨的太监面无表情,手里捏着黄绫卷。

“安人食坊暂闭,孟氏入内供奉。”

“暂闭?”灰衣内侍几乎要喊出声,“可娘子昨日才得太后赏……”

太监眼皮都没抬:“旨意已下。”

孟鸢没说话,只是整理衣袖,跪下接旨。

冷风灌进颈间,她的指尖一抖。

“谨遵圣命。”

周临安是被嘈杂声吵醒的。

他昨夜几乎没睡,心里还翻着那句“火候正好”。

早晨推门,院里却全是陌生侍卫。

“这位公子暂留,不得外出。”

“为什么?”他皱眉。

“宫里有变,奉令暂闭香膳外院。”

“嫂嫂呢?”

“已奉召入宫。”

那一刻,他胸口像被什么堵住,呼吸都不顺。

“她……她昨夜还在做豆花。”

他喃喃地说,像不敢信。

门外的风卷起尘,豆香已经凉了。

桌上那碗未喝完的豆花,白气散尽,表面蒙着薄薄一层皮。

他走过去,轻轻碰了一下碗,低声道:

“火不该灭这么快的。”

入宫路上。

轿帘外的风一阵一阵。

孟鸢掀开帘,看见一树桃花。

花还没谢,粉得恰好。

“娘子,”旁的宫女小声提醒,“殿下等着呢。”

“太子?”

“嗯,殿下说,要问火。”

问火?

她心里微微一惊。

火?什么火?是那夜宫前的,还是锅里的?

轿子一晃,她忍不住笑了一下。

“火到哪儿都要烧,问也没用。”

太子在御书堂。

他没穿朝服,衣袖挽着,一手执笔。

见她进来,只淡淡抬头。

“孟氏。”

“殿下。”

“宫里有人告你。”

“告?”她一怔。

“说你在豆花里掺香料,用香惑人。”

孟鸢轻轻笑了一下:“那是甜,不是惑。”

太子放下笔,起身,步子极慢。

“有人吃了你的豆花,连梦都香。”

“梦本无味。”

他盯着她,目光极深。

“那你说,该怎么分清?”

她没答。

心里却在想——

这是在试我,还是在救我?

屋里静得只能听见笔落的细声。

太子忽然开口:“从今日起,你搬进内膳房。”

“殿下这是……”

“本宫要看你做的香,到底是甜是惑。”

她一怔,低头行礼:“谨遵。”

转身的那一刻,她嘴角的笑消失了。

心底那种不安终于被放大——这不是恩,这是局。

外面风小,香气反倒更浓。

锅里煮着一碗豆花,火小得几乎看不见。

她伸手拨火,心里乱糟糟。

“火不能灭。”她小声对自己说。

“灭了,就回不去。”

与此同时,外院的门被彻底封上。

周临安靠在门边,手里那碗豆花已经凉透。

他看着碗底那一点点沉淀的桂花,喃喃道:

“嫂嫂的火,谁也抢不走。”

他说完,抬头。

夜色正浓,远处宫墙里升起一缕白烟。

那烟极淡,顺着风飘,

带着一点甜味——像是她。

太子立在廊下。

有人上前禀报:“殿下,孟氏已安置。”

他点头。

“火看着,别灭。”

“是。”

太子低声道:“她若真能靠一口豆香留名,本宫倒想看看,她能安到哪一步。”

而在内膳房,孟鸢坐在火边。

火光映着她的侧脸,神色安静。

可她的手指却在轻轻颤。

好的。

这一章就接着那股“火候刚好,却有暗味”的余韵往下写。

太子设下试香之局,宫里的暗线动了,周临安也逐渐逼近。

节奏依然保持——

外表平静、细节温柔、内心层层暗动;

孟鸢的自我对话要更鲜明,带点轻微的自嘲和克制的柔情。

第三十九章三香豆膳·火心两难

天亮得慢。

春雨打在檐角,顺着瓦滴成一串。

豆花的香还在屋里转,她坐在火边,火舌一跳一跳,照得人眼酸。

“娘子,”灰衣内侍在门口探头,“殿下那边传话——要试‘三香豆膳’。”

“三香?”

她手上一顿。

“是。”他压低声音,“殿下亲口说的,要三味豆花:甜、咸、辣,各取一意。说是要‘辨心’。”

孟鸢低低笑了。

“辨心?他倒真会取名。”

她站起身,走到窗边,手在窗框上轻轻一敲。

外头的雨刚停,湿气混着花香,一股子闷热。

她没急着做。

火在灶下呼呼地燃,她看着火光发了会儿呆。

三味豆花……甜的是梦,咸的是泪,那辣呢?辣是命。

她心里一阵发苦,却还是笑了笑。

“好,那就做。”

她磨豆时很安静。

豆浆打得雪白,泡沫细得像呼吸。

她往锅里分三碗浆,亲自调味。

第一碗——放糖、桂花、蜂蜜。甜得温顺。

第二碗——加盐、酱、葱姜水,咸得厚重。

第三碗——掺了红椒末、陈皮屑,辣意未出,香先起。

火候一一分开,炉火在她眼里成了三种颜色。

甜那锅的火柔,咸的稳,辣的快。

她抬眼看那三团火,心里忽然一阵慌。

真要被问心,哪一锅才是我?

午后,御书堂。

太子独坐主位,神情淡淡。

几名侍卫在门外候着。

孟鸢被领进来,双手托着木盘。

三碗豆花,一碗浅黄,一碗琥珀,一碗泛红。

香气不同,却和得极妙。

太子看着那三碗,唇角微挑。

“甜者安,咸者苦,辣者醒。——你做哪碗给自己吃?”

孟鸢垂眼,语气平静。

“甜。”

“为何?”

“火太久,会苦。”

太子似笑非笑:“可甜多了,会腻。”

她沉默。

他起身,走到她跟前。

那一瞬,距离近得让她闻见他身上的茶香。

“孟氏,本宫若说,你这甜不是给自己吃的,是做给别人,你信吗?”

她抬眼,目光里藏着一点光。

“甜是借火,火是借人。殿下若要尝,请挑一碗。”

太子注视她一会儿,忽然笑。

“都尝。”

他先舀甜的,轻轻一口。

“软。”

又尝咸的,眉头微皱:“重。”

最后一口辣,眼底一闪。

“这味,最真。”

他放下勺,目光如火。

“孟氏,你的手艺,不只是安人。能惑人。”

她垂眸:“臣妇不惑,只会煮。”

“那你可知——有时候,煮得太真,也能成罪。”

这一句,让她心口一凉。

她笑得更轻:“那我便淡些。”

太子看着她,半晌,低声:“淡不掉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