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簿的嘲弄是真的。
现在天下间,洛阳势力范围里,内部自有一套教育体系和筛选机构,大家也都知道上面需要什么人才,考大学的教育他们自己也一直都在接受。
试题是不需要担心了,需要担心的只是自己和家里人的能力。
纵使洛阳没有太提倡读书人的地位,但洛阳推崇知识。
现在洛阳的一切,都是洛阳最聪明的人,跟着洛阳的先生学习,创造出来的。他们越来越多的食物,这些最珍贵之物,也是这些聪明人跟着先生学习知识培育、养殖出的。
劳动在洛阳没有高低之分,知识,在洛阳是被所有人推崇、尊敬的伟大存在。
洛阳人不担心自己和孩子以后没有工作,没有生计,但也还是会希望自己和孩子,可以通过考试证明自己的能力,去学习更高级的知识,用知识给洛阳带来全新的发展。
在全体洛阳人开始卷的时候,距离洛阳最近的长安也在开始卷。
之前那些反对铁路小学的人,被马篙和韦喆带着一起上门给洛新赔罪,就为了要个入学名额。
他们不要按部就班的学习,希望铁路学校给他们开个考试冲刺班,让他们有一定基础教育的家族子弟可以来转为考洛阳大学而冲刺。
洛新疑惑的眼神看向韦喆、马篙。
他办事情都走规矩走流程,勉强算个好说话的人。但他们就这点人,这点能耐,怎么敢让洛阳给他们开小灶的啊?
他们自己人才够多,那就不需要这个小灶。
人才不够,家里也不见得有马家、韦家有钱,不会比他们给的更多,还想吃小灶,把家里档次不够的子弟丢去他们洛阳占据有用人才的位置……
怎么敢的?
韦喆和马篙也脸都黑了。
他们是收了这些长安故交的礼,但当时说好的,他们只是牵线,让这些人和洛新、和洛阳好好道歉,给一个能去学习的名额罢了。
来之前,他们完全没说过,自己居然还想要个小班单独教学的事。
他们韦家和马家,那么多家族子弟都在洛阳,那都得老实工作老实学习,这些个没眼色的二三流家族,也敢给洛阳提这种要求?
洛新茶杯一放,径直起身,“韦公、马公,铁路事情多,我先走了。”
“铁路事多,你先忙、先忙。”韦喆和马篙也赶紧起身送人。
走的时候,洛新都没给那些长安士族一个眼神。
等到洛新走后,韦喆和马篙对视一眼,两个人坐下,慢悠悠地端起茶杯开始聊天,你一言我一句挤兑在场其他人,一直到把人家骂的恼羞成怒甩袖离开。
凉州,等待洛阳铁路修过来的时候,张骏和一些还在凉州的人,也都收到了来自洛阳亲人、师兄弟寄来的学习资料。
考虑到和外面人的教育不对等,洛阳内部单独出卷考试,外面所有考生会统一考试。
到洛阳的人也都想让家里人能出来见见世面,多学多看,就选择给他们寄学习资料。
除了逃来的百姓,在老家还有人们的士人里,凉州人最多,因此收到的资料也最多。
张骏干脆去拜访他们凉州的几大学者和家族,问问大家,要不要门子弟去凉州考试,去的话,咱们干脆建个临时学堂,把收到的学习资料拿出来,一起考前冲刺。
没有凉州这样条件的益州、蓟州、并州、辽东和南方,大家想尽办法找洛阳报纸上曾经出的题,来揣摩明年的考试到底都会考些什么。
北边还好,士族们还依然坚守家族教育,还有范阳卢氏这样的大士族在,大家伙依旧保持好学。
而只需要靠家世门第就能做官的南方士族们,大家懈怠已久。老爷们自己已经年纪在这,不可能去洛阳,就只能敦促小一辈的子弟了。
因此最近在南边,家庭教育一下子严格不少,不少人还没去洛阳考试,就已经开始对洛阳有了些许恨意。
也有人心生一计,认为得赶紧把孩子送去洛阳,就算不能上洛阳的学校,也得让孩子去看看人家都学什么,大概也就知道要考什么了。
石勒和东晋,两边有自己的内部斗争,刘曜这边已经成为了洛阳事实属地,跟着洛阳的节奏来就是了。
在天下所有能读得起书的人都在翻书备考之际,开了春,一波接一波的人从天下到洛阳。
殷芪是凉州殷氏子弟,现在名满天下的洛阳殷簿,是他的族叔。
有张骏这么一位不算昏聩的凉州一把手,他们凉州考生都是在凉州统一学习,到了时间,张骏打点好的邮局队伍,给他们所有考生都安排了马匹,统一出发。
从凉州到长安,他们就花了近一个月。
从西边进入这汉家旧都的路上,他们看到了路边正在埋头干活的铁路工人。
戴着特殊帽子,穿着一样衣服的工人们,有男有女,有胡有汉。而工人工作的地方,就有铁路局搭建的临时房屋,供他们休息、吃饭。
围绕着他们,还有各种来做买卖的小商贩,热闹至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