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1937年的日子 > 第27章 血火孤城与一线生机

1937年的日子 第27章 血火孤城与一线生机

作者:打卡小达人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10 08:36:54

血火孤城与一线生机

一、绝境

民国三十三年冬,雪下了整整三天,把县城裹成了一座白坟。东门的缺口用冻住的沙袋堵着,上面结着暗红的冰碴——那是昨天激战中士兵的血,冻成了冰,又被新的血浸透,层层叠叠,像块丑陋的玛瑙。

陈峰靠在天主教堂的断墙上,步枪枪管冻得贴在脸上,生疼。他的左臂还吊在胸前,石膏上布满弹孔,那是昨天日军轰炸时,一块弹片擦着石膏飞过留下的痕迹。身边的士兵缩成一团,每个人都像从冰水里捞出来的,嘴唇发紫,呼出的白气在睫毛上凝成霜。

“师座的电报。”通讯兵的声音抖得像风中的树叶,他捧着电台,手指冻得几乎按不动电键,“22师……22师在城外被日军的装甲联队拦住了,伤亡过半,冲不进来。”

陈峰的心沉到了谷底。三天前22师突破日军第一道防线时,他们还以为得救了——援军的枪声像春雷,震得城墙都在颤。可日军很快调来了重炮和飞机,22师的冲锋成了自杀式进攻,尸体在城外的开阔地上堆了一层又一层,雪地里的血把白皑皑的雪染成了肮脏的红。

“还有多少弹药?”陈峰哑着嗓子问,他的喉咙干得像要裂开,咽口唾沫都带着铁锈味。

三团的军需官哭丧着脸报数:“重机枪子弹剩不到两百发,步枪弹平均每人三颗,手榴弹……还有十七颗。”他顿了顿,声音更低了,“吃的也没了,最后半袋压缩饼干,早上分完了。”

教堂外,日军的炮火又开始了。“咻——轰!”炮弹落在教堂的尖顶上,碎玻璃和木屑像暴雨般砸下来,一个蜷缩在角落的伤兵没来得及哼一声,就被埋在了瓦砾下。

“妈的!”陈峰一拳砸在墙上,石膏裂开一道缝,疼得他眼前发黑。他看向窗外,日军的坦克正在碾过护城河的冰层,履带下的冰面发出不堪重负的咯吱声,很快就要压垮最后一道天然屏障。

“团长,鬼子的飞机!”一个士兵指着天空,声音里带着绝望。三架九七式轰炸机正低空掠过,机翼下的炸弹像熟透的果子,摇摇欲坠。

“快进地下室!”陈峰嘶吼着,拽起身边的伤兵往教堂的地窖跑。可炸弹落下的速度比他们更快——“轰隆!轰隆!”两声巨响,教堂的屋顶被炸塌了一半,阳光从破洞里灌进来,照亮了漫天飞舞的灰尘和血雾。

陈峰被气浪掀翻在地,额头撞在石阶上,鲜血顺着眉骨流进眼睛里,红得刺眼。他挣扎着爬起来,看见地窖的门已经被落石堵死,十几个没能跑进去的士兵倒在血泊里,其中一个还在微弱地抽搐,胸口插着半块木梁。

“守不住了……”有人喃喃自语,声音像风中残烛,“真的守不住了……”

陈峰抹了把脸上的血,抓起身边的步枪——枪托已经被炸得变形,却还能扣动扳机。他望着涌到教堂门口的日军,他们穿着黄色军装,端着上了刺刀的步枪,脸上带着狰狞的笑,像一群饿狼。

“弟兄们,”陈峰的声音异常平静,他把变形的步枪举起来,枪口对准日军,“咱17师的兵,死也得站着死!”

士兵们互相搀扶着站起来,有人捡起地上的刺刀,有人攥着石块,没人说话,但眼里的光,比外面的雪还亮。

二、暗线

县城西北角的密林里,李明远正用望远镜观察着日军的布防。他的部队穿着和山林同色的伪装服,趴在雪地里,连呼吸都压到了最低——他们是八路军冀中军区的一支游击队,三天前接到命令:渗透县城外围,伺机接应被困的**17师残部。

“队长,日军的主力都在东门和南门,西北角只留了一个小队看守铁丝网。”通讯员小李趴在他身边,指着远处的铁丝网,“不过铁丝网后面埋了地雷,还有两挺歪把子机枪架在碉堡里。”

李明远放下望远镜,镜片上的雪化成了水,模糊了视线。他用冻得通红的手指擦了擦,低声道:“鬼子把精锐都调到正面了,这是他们的软肋。”他从怀里掏出地图,用树枝在雪地上画着路线,“看到那片松树林了吗?从那里穿过去,能绕到铁丝网的侧面,那里是机枪的射击死角。”

“可是队长,”小李有些犹豫,“咱帮**……合适吗?上面说过,他们跟咱不是一路人。”

李明远看了他一眼,眼神很淡:“都是中国人。”他顿了顿,想起出发前首长的话——“眼下抗日是头等大事,不管是**还是咱,能多保存一份抗日的力量,就多一分胜算。给他们留个情分,将来未必不是好事。”

他拍了拍小李的肩膀:“让爆破组准备炸药,三分钟后炸掉碉堡。机枪班跟我从侧面突,动作要快,给**撕开缺口就撤,别恋战。”

“是!”

三分钟后,一声闷响从铁丝网方向传来——爆破组成功了!碉堡的顶部被炸飞,机枪的嘶吼戛然而止。李明远一挥手,二十多个游击队员像离弦的箭,踩着没膝的积雪冲了出去。他们的动作快得像雪地里的狐狸,步枪精准地击倒铁丝网旁的日军哨兵,刺刀划破铁丝网的声音在炮声中几乎听不见。

“快!打开缺口!”李明远低吼着,手里的驳壳枪连续开火,子弹打在日军的钢盔上,迸出火星。一个日军军官举着指挥刀冲过来,他侧身躲过,反手一刀刺进对方的腰腹,动作干净利落。

不到五分钟,西北角的缺口被撕开了一道丈宽的口子。李明远让人在缺口两侧架起机枪,对着赶来增援的日军扫射,同时让通讯员用信号枪打出三发绿色信号弹——这是跟城内潜伏的地下党约定的信号,告诉他们“缺口已开,速从西北突围”。

三、突围

陈峰正准备拉响最后一颗手榴弹,突然看见窗外升起三道绿色的光,像三颗流星,在灰暗的天空中格外醒目。他愣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是地下党!三天前那个送情报的小贩说过,危急时刻会有信号,西北方向有突围的机会!

“跟我走!”陈峰拽起身边还能动弹的士兵,“西北方向!快!”

他们冲出教堂时,正遇上日军的冲锋队。陈峰举枪打死最前面的日军,却被后面的刺刀划破了后背,疼得他踉跄了一下。一个伤兵扑过来替他挡了一刀,自己却倒在了血泊里。

“别管我!快走!”伤兵嘶吼着,拉响了怀里的手榴弹,与围上来的日军同归于尽。

陈峰咬着牙,带着剩下的三十多人往西北冲。街道上到处是交火的痕迹,尸体叠着尸体,有的穿着**军装,有的是百姓的棉袄,还有的是日军的黄军装。一个抱着孩子的女人倒在路边,孩子的哭声已经微弱得听不见,女人的手还死死护着孩子,指甲抠进了冻土里。

“快点!”陈峰回头吼道,眼泪和血混在一起往下流。他看见一个年轻的士兵被日军的子弹打中了腿,正拖着腿往前爬,后面的日军已经追上来了。他想回去救,却被身边的士兵死死拉住:“团长!不能回头!他……他救不了了!”

士兵的哭喊声和日军的狞笑声从身后传来,像鞭子一样抽在陈峰的心上。他猛地回头,开枪打死了那个日军,却没能救回士兵。

“走!”他转过身,不敢再回头,只是拼命往前跑。

快到西北角时,他们听见了熟悉的枪声——不是日军的三八式,而是中正式!还有……驳壳枪?陈峰愣住了,只见铁丝网被撕开了一个大口子,几个穿着灰布军装的士兵正架着机枪扫射,掩护他们突围。

“是……是八路军?”一个士兵不敢相信地揉了揉眼睛。

陈峰没时间多想,他挥了挥手:“快!从缺口出去!”

他们冲进缺口时,一个灰布军装的士兵跑过来,塞给陈峰一张纸条,声音压得很低:“沿这条小路往南,三十里有我们的联络点,能暂时落脚。”说完,他转身又投入了战斗,背影很快消失在硝烟里。

陈峰攥着纸条,看着那些灰布军装的士兵在缺口处拼死抵抗,为他们争取时间。日军的炮弹落在他们身边,炸起的雪和土埋住了好几个身影,可剩下的人依旧没有后退,机枪的嘶吼声一直持续到他们跑出很远,才渐渐消失在风雪里。

四、余温

跑出县城十里后,陈峰才让队伍停下来休息。他们躲在一个废弃的山神庙里,庙里的神像被砸得只剩半截,却能挡住风雪。

陈峰靠在神像的断手上,后背的伤口冻成了硬块,一动就钻心地疼。他掏出那张纸条,上面的字迹很潦草,却写得清楚:“前路艰险,保重。——友军”

“友军……”陈峰喃喃着,想起刚才那些灰布军装的士兵,他们的脸被硝烟熏得发黑,却在看见他们时,眼神里没有敌意,只有默契的掩护。

一个伤兵捧着水壶递过来:“团长,你说……他们为啥要帮咱?”

陈峰喝了口热水,水顺着嘴角流进脖子里,暖烘烘的。他想起出发前师长说的“国共合作,一致抗日”,以前总觉得是官样文章,此刻却突然懂了——在亡国灭种的威胁面前,那些党派之争、理念之异,都该往后退。

“因为,”陈峰看着庙外漫天的大雪,声音很轻,却异常坚定,“咱们都不想做亡国奴。”

远处传来日军的炮声,县城方向火光冲天,那是他们守了七天的城,终究还是丢了。可陈峰心里没有太多失落,只有一种复杂的滋味——有牺牲的痛,有突围的庆幸,还有一丝……对那些素不相识的“友军”的感激。

他把纸条小心翼翼地折好,放进贴身的口袋里。这张纸条,像一粒种子,落在了他心里。他不知道将来会怎样,但他记住了今天,记住了那三道绿色的信号弹,记住了在缺口处为他们挡住子弹的灰布军装。

雪还在下,山神庙里的火堆噼啪作响,映着士兵们疲惫却活下来的脸。陈峰望着跳动的火苗,突然笑了——这座城丢了,但人还在,希望就还在。而那些在绝境中伸出的援手,像寒冬里的一点余温,足以支撑他们走下去,直到把鬼子彻底赶出国土的那一天。

或许,这就是首长说的“惊喜”吧——在最黑暗的时刻,总能看到来自不同阵营,却同样滚烫的,中国人的热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