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1937年的日子 > 第3章 洋法子练出的“尖刀”

1937年的日子 第3章 洋法子练出的“尖刀”

作者:打卡小达人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10 08:36:54

第三章 洋法子练出的“尖刀”

鸡叫二遍时,操场东边的空地上已经响起了奇怪的动静。张石头趴在地上,用胳膊肘撑着身体往前挪,粗布军装磨在碎石子上,发出“沙沙”的声响,他的脸憋得通红,额头上的汗珠子像断了线的珠子,砸在地上洇出一小片湿痕。

“快点!再快点!”李明远站在旁边,手里拿着根细竹竿,却不打人,只是在地上敲出节奏,“想象一下,前面就是鬼子的岗楼,爬慢了就得挨枪子!”

这是他琢磨了三天的新练法。前世在电视里看特种兵训练,那些泥潭匍匐、障碍穿越的法子总在脑子里打转——虽然没当过兵,但他知道,光靠拼力气打不过装备精良的鬼子,得练出点别人没有的本事。

“连长,这到底是啥练法?”张石头爬完五十米,瘫在地上像条脱水的鱼,粗重地喘着气,“俺们以前打仗,要么冲锋要么埋伏,哪用得着这么往泥里钻?”

李明远没直接回答,而是看向旁边的周小满。这书生模样的年轻人正卡在矮墙下,他得手脚并用翻过那道不足一米五的土墙,可裤腿被钉子勾住了,挣扎了半天也没过去,脸上沾着的泥点子让他看起来像只受惊的花狸猫。

“周小满,别拽裤子!”李明远喊,“先解扣子,爬过去再系上!实战的时候,命比体面重要!”

周小满脸一红,赶紧解开裤腰扣,狼狈地滚过矮墙,落地时还崴了下脚。他一瘸一拐地往回走,帆布包里的本子露了出来,封面上沾着块泥,把他昨天画的战术图糊了一半。

“这叫‘特种训练’。”李明远等大家都歇过来,才开口解释,“鬼子有炮有枪,咱硬碰硬肯定吃亏。得练出能钻能爬、能跑能藏的本事,像刀子似的扎进他们软肋,打完就跑,让他们摸不着头脑。”

刘和尚蹲在地上擦匕首,刃口映出他光溜溜的脑袋:“俺懂,就像庙里的刺客,悄无声息取人性命。”他以前在戏文里听过“荆轲刺秦”,觉得这练法跟刺客的路数差不多。

李明远笑了:“差不多这意思。但光靠悄无声息还不够,得练体力、练反应、练配合。”他指着刚搭好的障碍场,“那边有矮墙、独木桥、铁丝网,每天早晚各练一趟,谁要是跟不上,就去给炊事班劈柴。”

张石头一听劈柴就急了——他最怵的就是抡斧头,总把柴火劈得歪歪扭扭。“俺练!俺肯定能跟上!”他拍着胸脯保证,胸口的灰布军装被拍得扑扑掉灰。

接下来的日子,操场变成了“炼狱场”。天不亮,李明远就吹起哨子,队员们穿着单衣在寒风里跑步,张石头总跑在最前面,粗嗓门喊着不成调的号子;周小满体力最差,跑两圈就掉队,李明远就让他背着沙袋跑,说是“负重训练”,气得他背地里骂“这洋法子简直不是人练的”。

过独木桥时最热闹。那是根碗口粗的木头,架在两米高的土坡上,底下垫着碎石子。张石头走上去像踩平地,三步两步就跨过去;王铁蛋恐高,刚踩上去就腿软,抱着木头往下滑,摔得屁股生疼,却咬着牙爬起来再试;刘和尚最绝,他能闭着眼睛走过去,说是“凭感觉,跟走庙里的独木桥一个道理”。

爬铁丝网是最遭罪的。李明远让人把废弃的铁丝网拉在离地半米的地方,底下撒了层碎玻璃。队员们得趴在地上,像蛇一样往前挪,稍不注意就被铁丝勾破衣服,扎出血来。周小满第一天就被划了道口子,血顺着胳膊肘往下淌,他咬着牙没吭声,爬完后才找春杏要了块布条缠上。

“这铁丝网就像鬼子的封锁线,”李明远蹲在旁边,给大家示范如何避开铁丝的尖刺,“身子贴紧地面,用胳膊肘和膝盖发力,别抬头,一抬头就容易被勾住。”他边说边比划,袖子卷起来,露出胳膊上的旧伤——那是上次攻城时被弹片划的,“你们看,这伤就是因为躲慢了,实战里,慢一秒就可能没命。”

张石头看着那道疤,突然觉得浑身的疼都不算啥了。他重新趴下,动作比刚才标准了不少,虽然裤腿还是被勾破了,却没再抱怨一句。

除了体能,李明远还琢磨着练“脑子”。他把鬼子的军服找出来,让两个队员穿上当“靶子”,藏在树林里或草垛后,让其他人去搜。规定不能用枪,只能用木棍或石头“击杀”,还得记准“靶子”的位置和数量。

第一次玩这“游戏”时,张石头莽莽撞撞地冲进树林,被“鬼子”从背后用木棍敲了脑袋,气得他嗷嗷叫;周小满却不一样,他先趴在地上观察脚印,再顺着树枝的晃动找线索,居然准确找出了三个“鬼子”,让大家刮目相看。

“看见没?”李明远拍着周小满的肩膀,“打仗不光靠力气,得动脑子。周小满这法子,就是‘侦查’,能少走冤枉路,少流血。”

周小满红着脸,从包里掏出本子:“我是从《三国演义》里看来的,诸葛亮打仗前总派探子侦查,咱这跟那差不多。”

刘和尚也凑过来:“俺也有个法子,能听出脚步声是自己人还是鬼子。咱的鞋是布鞋,鬼子是皮鞋,声音不一样。”他闭上眼睛,果然听出了远处走来的是王铁蛋——那货的鞋底子磨偏了,走路总往左边歪。

李明远眼睛一亮:“这是好本事!得教给大家!”他突然想起前世电视剧里的“密码联络”,赶紧说,“咱还得定个暗号,比如敲三声代表安全,敲两声代表有情况,遇到危险就吹口哨,不同的哨声代表不同的意思。”

周小满立刻掏出本子记:“短哨是集合,长哨是撤退,一短一长是发现鬼子……”他写着写着,突然笑了,“这跟戏文里的‘飞鸽传书’差不多,就是咱用声音当鸽子。”

日子一天天过去,队员们的变化越来越明显。张石头的胳膊粗了一圈,爬铁丝网时像只灵活的豹子;周小满不再是那个弱不禁风的书生,能背着沙袋跑完全程,还能在黑暗里准确辨认方向;刘和尚的听力更敏锐了,能听出百米外的动静是野兽还是人。

这天傍晚,李明远让大家集合,说要搞个“实战演练”。他把队伍分成两组,一组扮“鬼子”守着仓库,一组扮“八路军”去偷袭,用真木头枪,赢了的组能多吃两个白面馒头。

张石头自告奋勇当“八路军”组长,周小满给他当参谋;刘和尚扮“鬼子”小队长,王铁蛋跟着他守仓库。

演练开始后,张石头想硬冲,被周小满拉住:“咱绕到后面,仓库后墙有个小窗户,能钻进去。”两人带着队员,借着夜色摸到后墙,果然有个半开的窗户。张石头刚要钻,周小满又拽住他:“等等,刘和尚肯定在里面设了埋伏,咱先扔个‘手榴弹’(其实是捆着布的石头)试探一下。”

石头扔进去,里面果然传来“鬼子”的吆喝声,脚步声都往窗户这边来。张石头趁机带着人从正门冲进去,大喊着“缴枪不杀”,把“鬼子”堵了个正着。

“赢了!”张石头举着木头枪欢呼,周小满却指着仓库角落:“那里还有个‘鬼子’没被发现,是王铁蛋,他躲在柴火堆后面。”

大家跑过去一看,王铁蛋果然缩在柴火堆里,脸红得像关公——他忘了自己是“鬼子”,光顾着看前面的热闹了。

李明远笑着拍手:“这演练没白搞!周小满的侦查、张石头的冲锋都不错,但忘了搜残敌,这在实战里是要吃亏的。”他看向刘和尚,“你们守仓库时,火力太集中,没留预备队,被抄了后路就完了。”

刘和尚挠着头笑:“下次俺让王铁蛋当预备队,他最会躲了。”

晚饭时,赢了的组果然多了白面馒头。张石头把自己的馒头掰了一半给周小满:“要不是你,俺们赢不了。这书生脑瓜就是好使。”

周小满红着脸接过来:“还是你冲得猛,不然咱也拿不下仓库。”

刘和尚啃着窝头,突然说:“连长,俺觉得咱这队,比以前厉害多了,像把磨快的刀。”

李明远看着大家,心里热乎乎的。操场上的障碍还在,铁丝网在月光下泛着冷光,但队员们的眼神里,已经没有了当初的迷茫和胆怯,多了些亮晶晶的东西——那是自信,是底气,是能打胜仗的狠劲。

“这还不够。”他说,“明天开始,咱练夜间射击,再学看地图、辨方向。要让鬼子知道,咱槐叶队不光能钻能爬,还能在黑夜里打准枪,在野地里找着路。”

远处的铁匠铺传来叮叮当当的声音,赵师傅和陈默大概又在赶制新武器。李明远想起前世那些关于特种兵的故事,突然觉得,这些穿着灰布军装的汉子,虽然没听过“特种兵”三个字,却正在一点点变成那样的人——他们或许没有先进的装备,却有着最硬的骨头,最活的脑子,和最想打胜仗的心。

夜风掠过操场,吹起墙角的红旗,红布条在月光下轻轻摆动。周小满在本子上写下今天的总结,最后加了一句:“槐叶队,如利刃初开,待斩豺狼。”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