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1937年的日子 > 第4章 月光下的利刃与灶台边的药方

1937年的日子 第4章 月光下的利刃与灶台边的药方

作者:打卡小达人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10 08:36:54

第四章 月光下的利刃与灶台边的药方

秋露重的时候,操场边的野菊开得正盛,白的紫的挤满了石缝。李明远蹲在花丛旁,手里捏着根芦苇杆,杆头削得尖尖的,里面塞着团晒干的蓖麻籽。他对着十米外的稻草人比划了半天,突然猛一吹——蓖麻籽“嗖”地飞出去,正扎在稻草人的“咽喉”处。

“成了!”他拍了拍手,草屑沾在军裤上也不在意。这是他琢磨了好几天的“吹箭”,前世在纪录片里见过少数民族用这法子打猎,悄无声息的,正好适合摸哨。

身后传来脚步声,是刘和尚抱着捆细竹过来,竹节被削得光滑,末端还缠着防滑的布条。“连长,你要的竹管弄好了。”他把竹子往地上一放,拿起根芦苇杆端详,“这玩意能比子弹管用?”

“各有各的用处。”李明远拿起根竹管,比量着裁成两尺长,用砂纸打磨内壁,“子弹会响,这玩意不会。摸哨的时候,三十步内打中要害,比开枪靠谱。”他想起队里不少人有夜盲症,黑夜里开枪容易暴露,冷兵器反倒成了稳妥的选择。

正说着,周小满抱着账本过来,远远就喊:“连长,赵师傅让问,铁镖打造成啥样式?是尖的还是带棱的?”他走近了才看见地上的竹管,好奇地拿起一根,“这是做啥用的?吹火筒?”

“吹箭。”李明远示范着往竹管里塞蓖麻籽,“回头教你们用,准头练好了,比飞刀还隐蔽。”他转向周小满,“铁镖要三棱的,头尖尾钝,尾端钻个孔,穿上红布条,扔出去好回收。”

周小满赶紧在本子上画下来,笔尖在纸上沙沙响:“三棱镖、红布条、竹管吹箭……对了,昨天查岗,发现王铁蛋又摸黑撞了树,眼瞅着天越来越冷,夜盲症怕是要加重。”

这话戳中了李明远的心事。入秋以来,队里有近半人犯了夜盲,白天还好,一到晚上就跟睁眼瞎似的,走路撞墙是常事,更别说摸黑打仗。他去过炊事班,灶台边总堆着红薯土豆,偶尔能见点白菜,荤腥更是稀罕物——缺营养,尤其是缺维生素,这是夜盲的根由。

“走,去炊事班看看。”李明远把竹管往腰里一别,大步往伙房走。

伙房里飘着股红薯味,老张头正蹲在灶前添柴,火光把他的影子拉得老长。见李明远进来,他赶紧站起来:“连长,今晚熬了红薯粥,还蒸了窝窝头。”

“老张头,咱粮仓里还有啥?”李明远掀开米缸,里面只剩小半缸糙米,缸底沉着几粒老鼠屎。旁边的筐里装着红薯和萝卜,绿油油的青菜只有小半筐,蔫得打了卷。

“就这些了。”老张头叹口气,“赵政委说军分区的补给在路上,可这山路难走,谁知道啥时候能到。前两天去各村收粮,老乡们自己都快不够吃了,哪有多余的给咱。”

李明远摸着下巴琢磨。夜盲得靠动物肝脏、胡萝卜这些东西补,可队里连肉星都见不着,更别说肝脏。他突然想起陈老实说过,陈家沟后坡有种野胡萝卜,叶子像香菜,根是黄的,就是有点苦。

“周小满,记一下。”他转身往外走,“让陈小二带几个村民去后山挖野胡萝卜,越多越好。再问问老乡,谁家有养兔子、鸡的,咱用钱买,或者用子弹换。”

周小满愣了愣:“买这些干啥?野胡萝卜苦得咽不下去,兔子肉还不够塞牙缝的。”

“治夜盲症。”李明远脚步没停,“这病是缺了东西,得靠吃的补回来。野胡萝卜煮水喝,兔子肝煮成汤,比啥药都管用。”他前世在书上看过,维生素A能治夜盲,动物肝脏和胡萝卜里就有这东西。

这话传到队里,不少人犯嘀咕。张石头咧着嘴笑:“连长这是咋了?放着正经粮食不吃,偏要啃野菜?俺娘说那野胡萝卜是喂猪的。”

王铁蛋却动了心——他的夜盲最严重,昨晚起夜差点掉进茅坑。“俺试试,”他挠着头说,“只要能瞅见道,猪食俺也咽。”

当天下午,陈小二就带着村民背回半麻袋野胡萝卜,黄澄澄的根上还沾着泥。春杏听说这东西能治病,主动带着妇女队来帮忙,坐在伙房门口削萝卜,刀子起落间,萝卜皮堆成了小山。

“这玩意真能治眼?”春杏边削边问,指尖被萝卜汁染得黄黄的。她弟弟也有夜盲,每到冬天就不敢出门。

“连长说能就能。”周小满蹲在旁边记账,看着春杏削得飞快的手,突然说,“你削萝卜像写字,一笔一划的。”

春杏脸一红,手里的刀子差点削到指头:“胡说啥,俺这是瞎削。”

傍晚的伙房飘着股奇怪的味道,野胡萝卜煮水的苦涩混着兔子肝的腥气,熏得人直皱眉。老张头端着个粗瓷盆出来,里面是切成小块的兔肝,上面撒着点盐:“每人一块,都得吃,连长说了,不吃的去站夜岗。”

张石头捏着兔肝,闭着眼往嘴里塞,刚嚼两下就龇牙咧嘴:“这啥味啊,比中药还难咽!”

“咽下去!”李明远自己先拿起一块,面不改色地嚼着,“现在嫌难吃,等夜里摸哨掉沟里,就知道这玩意金贵了。”

王铁蛋吃得最认真,他把兔肝切成小块,就着胡萝卜水一口口咽,吃完还舔了舔碗边:“没啥怪味,比生红薯强。”

刘和尚边吃边琢磨:“这胡萝卜水要是冻成冰,能不能当武器?砸在鬼子头上,又硬又冰。”

大家被他逗笑了,伙房里的怪味似乎也没那么难闻了。

除了改善伙食,李明远没忘了冷兵器的事。赵铁匠的铺子叮叮当当地忙了三天,打出二十把三棱镖,镖身闪着寒光,尾端的红布条在风里飘得像火苗。刘和尚拿着镖在院子里练习,他手腕子巧,镖出去总能扎在树干上,就是准头差了点。

“得练腕力。”李明远扔给他个沙袋,“每天攥着这玩意甩胳膊,半个月准能练出来。”他自己则带着队员练吹箭,竹管里塞的蓖麻籽换成了小石子,对着稻草人练瞄准。

周小满最开始总吹偏,要么打在稻草人的“肚子”上,要么直接飞过头。他急得满头汗,李明远却让他别急:“你眼神好,就是呼气太急。试试慢慢吹,让石子顺着竹管走。”

练了三天,周小满终于能在二十步外打中稻草人的“眼睛”。他举着竹管嘿嘿笑:“这玩意比枪省力气,就是吹多了腮帮子酸。”

张石头练飞镖最费劲,他总用扔手榴弹的力气扔镖,镖出去不是扎在地上,就是撞在树干上弹回来。刘和尚看不下去,蹲在他旁边教:“手腕得松,像甩鞭子似的,镖尖朝前……”

月光好的夜里,李明远会带着队员去河滩练夜袭。他让人在芦苇丛里扎了十几个草人,有的挂着铃铛,有的绑着鞭炮,谁碰响了就得罚跑圈。王铁蛋吃了几天兔肝,夜里居然能看清草人的轮廓了,虽然还是模模糊糊的,却不再是睁眼瞎。

“俺瞅见了!”他兴奋地喊,手里的三棱镖飞出去,虽然没扎中草人,却擦着草叶过去了,“俺真瞅见了!”

李明远拍着他的肩膀笑:“再吃几天,保管你能看清鬼子的眉毛。”

这天深夜,轮到张石头和周小满站哨。两人缩在哨棚里,听着远处的狼嚎,张石头突然说:“学生娃,你说连长咋懂这么多?又是吹箭又是治眼的,他以前是不是干过郎中?”

周小满往火堆里添了根柴,火苗“噼啪”响:“我觉得连长像书里的诸葛亮,啥都懂。你看他弄的那些法子,看着怪,用起来都管用。”他想起白天练吹箭时,李明远说“打仗就得不拘一格,能用的都得用上”,突然觉得这话比戏文里的“兵不厌诈”实在多了。

哨棚外,刘和尚悄无声息地走过去,手里的三棱镖在月光下泛着冷光。他是来换岗的,脚步轻得像猫,连火堆里的火星都没惊动——这是他新练的本事,踩着特制的软底鞋,走在落叶上都没声音。

伙房的方向飘来淡淡的药味,是老张头在给野胡萝卜焯水,据说焯过的萝卜不那么苦了。李明远蹲在灶台边,看着锅里翻滚的萝卜块,心里盘算着下一步的训练:得找些硫磺和硝石,做些烟雾弹;还得教大家认野菜,万一断了粮也能充饥……

窗外的月光落在锅沿上,像铺了层银子。李明远想起前世超市里琳琅满目的食品,再看看锅里的野胡萝卜,突然觉得这苦涩的味道里,藏着比山珍海味更金贵的东西——那是活下去的法子,是打胜仗的底气,是这群灰布军装的汉子们,在苦日子里熬出来的韧劲儿。

“老张头,”他喊了一声,“明天多煮点兔肝汤,让刘和尚也多喝点,他夜里摸哨最多。”

灶膛里的火“腾”地旺了起来,映得两人的脸通红。远处的操场上传来竹管吹气的声音,“嗖”“嗖”的,像夜风穿过竹林,又像无数把藏在暗处的利刃,正悄悄磨得发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