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1937年的日子 > 第38章 暗影袭扰钢铁城,军民共筑防护墙

第三十八章:暗影袭扰钢铁城,军民共筑防护墙

一、铁轨上的“不速之客”

深秋的黎明,铁轨上结着层薄霜,轨道车司机老马裹紧棉袄,哼着小调往县城送矿石。车头的内燃机“突突”地喘着气,灯光刺破晨雾,忽然照到前方铁轨上横着根碗口粗的木头——这不是山里常见的枯枝,明显是被人锯断后特意放在这儿的。

“吁——”老马猛地拉停轨道车,跳下来查看。木头两端被削得尖尖的,死死卡在铁轨缝隙里,下面还垫着几块石头,显然是想让轨道车撞上去脱轨。他心里一紧,掏出腰间的信号枪,对着天空打了一枪。红焰在晨雾中炸开,像朵警示的花。

五分钟后,铁道队的战士们骑着自行车赶来,领头的老周蹲下身,用手套擦了擦木头切口:“是新锯的,断面还泛着白茬。”他扒开木头底下的石头,发现下面压着张纸条,上面用歪歪扭扭的汉字写着:“再往前铺一寸,下次就是炸药。”

“小鬼子的特务干的!”铁蛋攥紧扳手,指节发白。最近铁轨快铺到敌占区边缘,鬼子的巡逻队在边界晃了好几次,没想到真敢动手脚。老周没说话,指挥战士们搬开木头,又检查了前后两里地的铁轨,在一处弯道发现了松动的道钉——有十几个被人拧松了一半,轨道车高速经过肯定会脱轨。

“通知总部,今天暂停铺轨,加派岗哨!”老周对着对讲机喊,“另外,让军工厂送二十个‘防松螺母’过来,所有道钉全换成带锁扣的!”

当天下午,铁轨沿线就多了三十个岗哨,战士们背着步枪,在铁轨旁的树林里巡逻。军工厂的工人们连夜赶制出带弹簧的防松螺母,每个道钉都拧得死死的,再用铁丝把螺母和铁轨绑在一起,别说用手拧,就是用扳手都得费半天劲。

可鬼子的阴招不止这一招。三天后的夜里,两个黑影摸进了铜矿的选矿厂,想往粉碎机油箱里灌沙子。刚撬开油箱盖,就被埋伏的民兵逮了个正着——选矿厂的墙角早被李明远让人埋了“土雷达”(用空罐头盒串成的震动报警器),一有动静就“哐当”响。

“说!还有同伙吗?”赵刚审这两个特务时,他们梗着脖子不吭声。李明远却注意到其中一个人袖口沾着煤油,心里一动,对赵刚使了个眼色,转身对战士们说:“去检查仓库的煤油桶,还有炸药库的门锁!”

果然,炸药库的后墙被挖了个洞,洞口堆着几捆浸了煤油的棉花,旁边还放着个打火机。幸亏发现得早,不然一着火,半个铜矿都得炸飞。赵刚气得一脚踹翻了桌子:“这群狗娘养的,敢动炸药库,老子非扒了他们的皮!”

李明远却盯着那个挖开的洞沉思——洞挖得很专业,边缘整齐,显然是懂工程的人干的。“这不是普通特务,”他对赵刚说,“鬼子八成派了专门的破坏队,目标就是咱们的矿山和工厂。”

二、军工厂的“隐形战场”

军工厂的围墙刚加高到两丈,墙角就多了圈带刺的铁丝网,可这挡不住鬼子的“软刀子”。这天一早,化验室的王教授发现,昨天提纯的三瓶青霉素全变了色,原本透明的液体变得浑浊,还飘着絮状物。

“是有人换了试剂!”王教授拿着瓶子的手都在抖。青霉素的提纯需要严格的无菌环境,试剂更是重中之重,昨天他亲手锁了试剂柜,钥匙一直挂在身上,怎么会出问题?李明远让战士们仔细检查,终于在通风口发现了痕迹——有人从外面伸进根细管,往试剂瓶里吹了口气,空气中的细菌让青霉素彻底失效。

“这群杂碎,专挑救命的药下手!”赵刚听说后,立刻调了一个班的战士守在军工厂,每个车间门口都设了岗,进出都要查“路条”(根据地自制的通行证)。李明远则让人给所有试剂柜加了三道锁,通风口装了细铁丝网,还在化验室的窗台上撒了层滑石粉——谁爬窗,准会留下脚印。

可鬼子的破坏越来越隐蔽。有天军工厂生产的步枪突然出现“卡壳”,十支里有三支打不出子弹。铁蛋拆开枪机一看,差点没气晕过去——撞针的弹簧被人换了劣质货,弹力根本不够。这批枪原本是要送往前线的,要是在战场上卡壳,战士们得白白送命!

“查!挨个查车间的工人,还有最近来过的送货员!”赵刚发了火,连吃饭都守在车间。李明远却冷静下来,让铁蛋把所有弹簧拆下来对比,发现劣质弹簧的切口有个特殊的三角印记——这是鬼子军工厂的标记。

“是内鬼。”李明远指着印记说,“能接触到成品枪,还能神不知鬼不觉换零件,肯定是熟悉流程的人。”他让人把最近半个月接触过枪机组的人都叫来,没问弹簧的事,只让每个人用锉刀在铁片上锉个三角。

轮到一个叫“老顾”的铁匠时,他手一抖,锉刀差点掉地上。李明远盯着他的眼睛:“顾师傅,你这手艺可是咱厂里数得着的,怎么今天手抖了?”老顾脸色发白,结结巴巴说不出话。最后在战士的盘问下,他终于招了——鬼子抓了他在敌占区的儿子,逼他干的。

“把他关起来,派人去救他儿子。”李明远对赵刚说,“内鬼得清,但也得让人知道,跟着咱干,家人安全有保障。”这件事之后,军工厂搞了“互助会”,谁家有亲人在敌占区,就派人接过来;实在接不过来的,就托地下党照看着,再没人敢被鬼子要挟了。

更阴的是鬼子的“技术陷阱”。他们派人伪装成逃难的工程师,混进工厂,故意在图纸上改了个小数点——把炮管的壁厚从8.5毫米改成8.0毫米。幸亏李明远让三个技术员分别核对图纸,才发现这个“致命错误”。那个伪装的工程师被抓时,还嘴硬:“这么小的改动,打几发炮弹就炸膛,你们永远查不出是人为的。”

“你太小看我们了。”李明远冷笑,“我们的图纸,每个数据都要交叉核对三次,每个零件都要抽检,别说改小数点,就是多画条线都能找出来。”他让人把这个“工程师”带去车间,让他看着工人们怎么用游标卡尺一遍遍测量,怎么把不合格的零件砸成废铁。那家伙看着看着,头就耷拉下去了。

三、学堂里的“无声较量”

工业学堂的窗户被人用石头砸了,玻璃碎了一地,幸好那天学生们在室外上实践课。更气人的是,有人在黑板上用红漆写了“汉奸学堂”四个大字,还画了个歪歪扭扭的骷髅头。

“这群混蛋!”杏花气得眼圈发红,捡起地上的石头就要往外冲,被李明远拉住了。“别冲动。”他蹲下来,指着红漆字说,“他们就是想让咱们乱了阵脚,觉得害怕。”他转身对学生们说:“把玻璃扫干净,红漆用酒精擦了,上课!”

学生们七手八脚收拾残局,有人找来酒精擦黑板,有人去仓库搬新玻璃。小石头爬到窗户上撞玻璃,嘴里还哼着学堂教的歌:“钢是铁炼的,人是火炼的……”下面的学生跟着唱,歌声越来越响,把周围看热闹的老乡都吸引来了。

“李队长,这也太欺负人了!”老乡们看着碎玻璃,都替学堂抱不平。李明远笑着说:“没事,玻璃碎了咱再装,只要人在,学堂就在。”他让学生们把红漆擦掉的黑板重新写上公式,继续上数学课,自己则带着战士们在学堂周围布了陷阱——在墙根埋了些空罐头,拉上细线,一有人翻墙就会响。

果然,第二天夜里,陷阱响了。抓来的是两个半大的孩子,穿着鬼子的破军装,吓得直哭。“是皇军让我们来的,说砸了学堂有糖吃。”李明远看着他们冻得发紫的脸,让人给他们端了碗热粥:“你们爹妈知道你们干这个吗?”

孩子摇摇头,粥喝得太急,烫得直吐舌头。“想上学吗?”李明远问,“学堂里有暖和的屋子,有书读,还有饱饭吃。”两个孩子愣住了,其中一个小声说:“真的?我们也能上学?”

“当然。”李明远让杏花带他们去洗了脸,换了身干净衣服。第二天,这两个孩子就坐在了课堂里,虽然还有点拘谨,但握着铅笔的手却很用力。学生们没人欺负他们,铁蛋还把自己的笔记本借给他们抄。

鬼子的阴谋没得逞,又换了招——在学堂的水井里投了脏东西。幸亏打水的学生发现水里漂着油花,及时报了信。李明远让人把井水抽干,在井底发现了个破油桶,里面装着烂泥。“他们是想让咱们喝不上干净水,逼学堂关门。”赵刚咬牙切齿。

可老乡们不答应了。张家村的王大爷扛来自家的井绳,李家村的媳妇们挑来干净的泉水,连邻县的合作社都送来了几大桶过滤好的饮用水。“学堂是咱娃的指望,谁想毁了它,先过咱这关!”王大爷把井绳往井架上一绑,带头打水清洗井壁。

学生们也没闲着,跟着王教授学做“简易过滤器”——用沙子、木炭、纱布叠在一起,把浑浊的水过滤得干干净净。杏花还带着女生们在学堂周围种了圈荆棘,又在荆棘丛里插了些假人(用稻草扎的,穿着鬼子的衣服),远远看去,就像有哨兵在巡逻。

“你看,”李明远对学生们说,“鬼子越折腾,咱越要把学堂办得更好。他们怕的不是玻璃,是你们手里的笔;不是水井,是你们脑子里的知识。”那天下午,学堂的烟囱比平时更旺,学生们的读书声也更响亮,连路过的轨道车司机都探出身子,笑着对他们挥手。

四、联防区的“全民反击”

鬼子的破坏越来越频繁,铜矿的传送带被割破,纺织厂的纱锭被砸坏,连合作社的粮仓都被人挖了个洞。赵刚召开联防区会议,各村的代表坐了满满一屋,有人拍着桌子说:“不能再被动挨打了,咱得还手!”

李明远早就准备好了方案,他摊开地图,指着上面的红点说:“这些是鬼子的据点,离咱最近的是黑风口炮楼,里面有个小队的鬼子,经常派特务过来。咱先端了它,断了特务的根!”

“怎么端?那炮楼是钢筋混凝土的,硬攻肯定吃亏。”有老乡担心。李明远笑了,指着军工厂的方向:“咱有新家伙——铁蛋他们刚造的‘飞雷炮’,用汽油桶做炮筒,填上炸药包,能扔两百多米,专炸炮楼的底座!”

铁蛋立刻站起来,拍着胸脯说:“保证准头!咱试了十几次,误差不超过五米!”赵刚补充道:“咱还有民兵配合,半夜摸过去,先解决哨兵,再用飞雷炮轰,天亮前保证拿下!”

行动定在三天后的夜里。民兵们带着镰刀,悄悄割开炮楼周围的铁丝网;军工厂的战士推着飞雷炮,躲在树林里待命;学堂的学生们则负责放哨,用手电筒打暗号——三短两长是“安全”,三长两短是“有情况”。

那天夜里,月黑风高。当飞雷炮“轰隆”一声炸响,黑风口炮楼的底座应声垮了半边,鬼子还没反应过来,民兵们就冲了上去,手榴弹扔得像下雨。不到一个小时,炮楼就被端了,从里面搜出了特务名单,还有他们藏的炸药和破坏工具。

“痛快!”王大爷看着倒塌的炮楼,笑得胡子都翘起来了。可李明远知道,这只是开始。他让人把从炮楼里搜出的特务照片贴在各村的布告栏上,让老乡们认人;又组织了“护厂队”“护矿队”,每个工厂、矿山都有民兵和工人一起巡逻,手里的家伙也从锄头换成了军工厂造的长矛和土枪。

鬼子消停了半个月,又想搞偷袭——这次学聪明了,派了支小队伪装成赶集的老乡,想混进县城。可他们一进联防区,就被认出来了——这些“老乡”穿的布鞋鞋底是新的,却沾着只有黑风口炮楼周围才有的红土,而且谁赶集会带着绑腿?

“抓!”赵刚一声令下,潜伏在集市上的战士和老乡们一起动手,有的用扁担打,有的用菜篮子扣,没费一枪一弹就把小队鬼子捆了起来。那个带队的小队长还不服气,瞪着眼睛喊:“你们怎么知道我们是……”

“因为你没咱联防区的‘烟火气’。”李明远蹲在他面前,指着旁边卖豆腐脑的摊子,“你看那大爷,吆喝声里带着咱这的土话;你看那媳妇,挑着担子走路的姿势,都是咱这的规矩。你们学得了样子,学不了根。”

深秋的风里,县城的烟囱照常冒烟,铁轨上的轨道车准时往返,学堂的读书声穿透晨雾。李明远站在高地上,望着这片忙碌的土地,心里清楚——鬼子的明枪暗箭挡不住根据地的生长,就像铁轨下的基石,越是被碾压,越能扎得更深。他转身往军工厂走,铁蛋正举着新造的步枪跑来,兴奋地喊:“李队长,咱的新枪试射成功了,射程比以前远了一百米!”

阳光穿过云层,照在军工厂的屋顶上,泛着金属的光泽。远处,联防区的各村升起炊烟,像无数根纽带,把这片土地上的人和事紧紧连在一起,任谁也拆不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