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白话明太祖实录 > 第66章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六十二

洪武四年(4068年)三月初一乙酉日,在奉天殿策问进士,考中的有一百二十人,赐吴伯宗等三名进士及第。

第二甲的十七个人被赐予进士出身;第三甲的一百个人,被赐予同进士出身。

皇帝下诏书赐给吴伯宗朝服、帽子和腰带,授予他礼部员外郎的官职。

高丽来参加科举考试的有三个人,只有金涛考中,被授予东昌府安丘县县丞之职。

朴实、柳伯儒都没有考中进士。

三个人都因为不精通汉语,请求回到自己的国家。

皇帝下令多给路费,派船送他回去。

把泗州隶属于临濠府。

命令中书省,凡是镇守安抚的地方屡次作战有功的人,不经过比试就升任千户。

那些按年资长短顺序升为千户的百户,照例要进行比试。

比试的方法是,每两个人组成一对,手持木棍比试胜负,获胜的人才能得到提升。

丙戌日,皇帝下诏重新修筑圜丘和方丘坛。圜丘坛有两层,上层坛面直径是四丈五尺,高度是五尺二寸。

下城的周围,坛面都是宽一丈六尺五寸,高四尺九寸。

上下两层,贯通的直径为七丈八尺,高度为一丈一寸。

天坛的坛址到内部矮墙,南北和东西的距离各是九丈八尺五寸。

从里面的矮墙到外面的矮墙,南边长十三丈九尺四寸,北边长十一丈,东西两边各长十一丈七尺。

内??墙高五尺,外??墙高三尺六寸。

方丘坛也有两层,上层台面直径三丈九尺四寸,高度为三尺九寸。

下城的周长,每面长一丈五尺五寸,高三尺八寸。

上下两层,直径总共七丈零四寸,高度为七尺七寸。

从下砌成坛的基址一直到内矮墙,南北东西各长八丈九尺五寸。

从内??墙到外??墙,南北和东西的距离各为八丈二尺,内??墙高四尺三寸,外??墙高三尺三寸。

戊子日,武靖卫指挥同知卜纳剌率领原来所统领的官员下属入朝进献马匹,(朝廷)赏赐给(卜纳剌)三十匹华丽的丝织品,官员下属们也各自得到不同等级的赏赐。

当时原来元朝的宗王子任八隔巴也跟着入朝,皇帝命令礼部每天给他提供粮食,给他的马提供草料和豆子,以优厚的礼节对待他。

庚寅日,确定孳牧所官员的品级:司象为从七品,司象副使为从八品,典牧大使为正八品,典牧副使为从八品。

癸巳日,广西卫指挥佥事左君弼等人平定溪洞蛮獠有功,皇帝下令赏赐左君弼绸缎二十匹,千户蔡天禄以下的将士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赏赐。

明太祖朱元璋命令中书省的大臣说:“山北口外的东胜、蔚、朔、武、丰、云、应等州,都处在极远的边疆沙漠之地,应该各自设置十户长、百户长,率领士兵,安抚边疆的百姓。”

没有战事的时候就耕种田地,有战事的时候就出去战斗。

所储备的粮草,交给当地官府管理,不必再设立专门机构,以免给当地百姓增加负担。

赐给韩国公李善长等六个国公、延安侯唐胜宗等二十五位侯爵以及丞相、左右丞、参政等人临濠的山地六百五十八顷多。

丙申日,设置濠梁后卫、南阳卫两个指挥使司。

丁酉日,撤销司农司。命令工部置办作战用的棉袄,供给征讨蜀地的军士。

戊戌日,太阳当中有黑子。

己亥日,皇帝命令故元宗王子任八隔巴跟随卜纳剌西行返回,赐给他一袭文绮衣。

中书省大臣上奏说:“高丽国的郎将李英等人在入朝进贡时,多带了些物品出境,请求加以禁止。”

皇帝下诏不要禁止。

庚子日,皇上命令皇太子观看《元史》中世祖(忽必烈)时期的事迹,并且告诉他说:世祖虽然能够建立国家,但是制度非常粗疏不精密,也听不到有关礼和乐方面的举措,所以他处理政事比不上汉朝、唐朝,更何况能够恢复古代(的制度)呢?

辛丑日。中书省的大臣进言说:山东、山西、陕西等地方每年办理盐税(事务),请求在本地交易棉布,用来预备军队的装备,希望能省去转运(物资)的劳役。

听从了他的建议。

壬寅日,皇帝的第十一个儿子椿出生,是惠妃郭氏所生。

陕西延安府肤施县因旱灾上报,皇帝下令免去田租二万八千二百多石。

将北平平滦府改名为永平府。

皇上认为战乱之后,中原地区的百姓大多流离失所,临濠地区有很多土地闲置荒废,于是被有权势的人兼并了。

于是他晓谕中书省大臣说:“古代的井田法,是按照人口授予田地的,所以百姓没有不被授予田地的。

现在临濠的土地,彼此相连,耕种的农民也应该根据他们的劳动力,计算亩数分给他们,让贫穷的人有依靠,富裕的人不能兼并。

如果有兼并土地的人,大量占有田地作为自己的产业,而反过来让贫苦百姓租种(这些田地)的,就给他们定罪。

癸卯日,吏部上奏说:“钦天监司历杨野、俞钧的职责是主管天文历法,与一般的选官不同,应该让他们长期担任这个职位,除非有皇帝的特别旨意,否则不能升职调任。”

听从了他(她、它)。

大同卫都指挥使耿忠请求用山东、山西的盐税来折收绵布、白金,然后运到大同换米,来预备军饷。

皇帝听从了他的建议。

任命太医院同知葛景先担任太医院使。

乙巳日,确定命妇的封号。一品、二品官员的妻子封为夫人,三品官员的妻子封为淑人,四品官员的妻子封为德人,五品官员的妻子封为宜人,六品官员的妻子封为安人,七品官员的妻子封为儒人。公、侯、伯、子、男(这些爵位的妇人)各自依照她们丈夫的爵位(受封)。

命令湖广武昌等十个府征发民夫三万人,征调船只八千艘,运输粮食十四万石,从襄阳转运到汉中,仍然命令当地卫所的军士沿江护送。

中书省右丞相、魏国公徐达上奏说:‘山后、顺宁等州的百姓,距离敌人的边境很近,虽然已经被招抚聚集归来,却没有看到他们安心于本土、乐于生计,担心时间长了他们会离散。’

已经下令让都指挥使潘敬、左军都督府都督佥事高显把顺宁、宜兴州沿边的百姓,全部迁到北平的州县戍守,还让原来的部将安抚百姓。

统计户数为一万七千二百七十四户,人口为九万三千八百七十八人。

皇上批准了他的奏请。

在临濠设置怀远卫亲军指挥使司。

丁未日,皇帝下诏令:凡是大大小小的武官去世,都让他们的嫡长子或嫡长孙承袭职位。

如果有变故,就由嫡次子继承,如果没有嫡次子,就由庶长子的子孙继承;如果没有庶长子的子孙,就由弟弟、侄子中应该继承的人继承官职。

如果没有可以继承的弟弟侄子,但是有妻子、女儿和家属,就把他的俸禄按月给他们。

那些应该世袭职位的人,一定要通过骑马射箭的技艺来选拔。

如果(继承人)年幼,就优厚地给予一半俸禄;(如果是)为朝廷的公事而死的(官员),就给予全额俸禄,等到(继承人)长大就承袭职位。

写成法令。

(皇帝)派遣使者祭祀历代皇帝。

帝王陵寝。(明太祖)对中书省的大臣下旨说:“天下的城邑都有三皇庙,前代的帝王大臣都不亲自祭祀,只是把(祭祀之事)交给从事医药的人,而且让郡县普遍祭祀,难道不是亵渎(神灵)吗?”

至于尧、舜、禹,他们都是圣人,对天下有大功,后世却不为他们立庙,我不知道这是为什么。

应该让礼部召集众多儒士详细考察后上报。

于是礼部与翰林院、太常司的官员一同考证前代圣明的帝王,自唐代以来,都在陵墓祭祀。

唐玄宗曾经在京城设立三皇庙、五帝庙,到元成宗的时候,就在府、州、县设立三皇庙,春秋两季进行常规祭祀,并且让主管医药的人来主持(祭祀之事),这是很不合礼仪的。

皇帝说:‘三皇继承天命树立准则,开启了万世教化的源头,却与医师混淆,这怎么可以呢?’

从今以后命令天下郡县不要亵渎祭祀,只命令相关官员到陵寝祭祀。

礼部回复商议(此事):三皇、五帝、三王,以及汉代以后创立帝业的英明君主、保持前人成就的贤明君主,每年都应该统一在他们的陵墓宗庙进行祭祀。

皇上说:“古代圣明的皇帝、贤明的君王,以及历代帝王,曾经主宰中原、安定人民的,都要在春秋两季举行祭祀。

处在偏远地区的君主即使贤能也不主持祭祀(大典)。

统治中原但昏庸愚昧的君主也不能祭祀。

于是礼部重新商议决定合祭帝王。

三十五(处祭祀场所),在河南的有十处:在陈州祭祀伏羲、商高宗,在孟津县祭祀汉光武帝,在洛阳县祭祀汉明帝、汉章帝;在郑州祭祀周世宗,在巩县祭祀宋太祖、宋太宗、宋真宗、宋仁宗。

在山西的有一处,荣河祭祀商汤;在山东的有两处,须成县祭祀唐尧,曲阜县祭祀少昊;在北平的有三处,内黄县祭祀商中宗。

滑州祭祀颛顼、高辛;在湖广地区的有两处,酃县祭祀神农氏。

宁远县祭祀虞舜,在浙江祭祀的有两处,会稽县祭祀夏禹、宋孝宗。

在陕西的有十五个(祭祀之处),在中部县祭祀黄帝。

咸阳县祭祀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周康王、周宣王、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

兴平县祭祀汉武帝,长安县祭祀汉宣帝。

三原县祭祀唐高祖,醴泉县祭祀唐太宗,蒲城县祭祀唐宪宗,泾阳县祭祀唐宣宗。

每年的祭祀在仲春、仲秋的初一,祭器用笾、豆各八个,登一个、铏一个、簠一个、簋一个,俎一个、爵三个,尊三个,篚一个,用太牢作为祭品。

皇帝下制书表示同意。

于是派遣使者前往各个皇陵进行祭祀。

又下令明确皇陵所在的位置,禁止百姓砍柴采摘,在碑牌上刻下祭祀的日期、牲畜和布帛的数量,让当地的官员看守,作为常规制度。

戊申日,赣州有百姓收留了逃跑的囚犯,开始时并不知道他是囚犯,刑部逮捕审问,判处了他们的罪。

皇帝说:“刑罚,是圣人在天下设置的防范措施,使用严刑峻法,仁者是不会做的。”

所以大凡判决案件,贵在能获得其中的实情,依据实情来论定罪行,那么刑罚就会得当,民众就会信服。

他既然不知道对方是囚犯而留宿他,这是人之常情,为什么要给他定罪呢?

如果按照你们的意见去做,赶路的人就没有地方住宿了。

于是下令释放了他,给了他路费,让他回家。

庚戌日。吏部上奏说:‘天下各级官府的官员到任不久,贤能与否还不清楚,今后历任三年,考核称职,没有私下的过错,然后才颁发诰命。’

于是同意了。

癸丑日,中书省的大臣上奏列举各级官员的日常朝见礼仪以及进餐时使用音乐的情况。

皇上不答应。

这个月,原来的元朝院判刘原利、副枢张时用、平章郭伯通等人投降后,听说四大王在岢岚山中聚集部众,准备攻打太原,于是谋划响应他发动叛乱。

郭伯通偷偷潜入城中做内应,刘原利等人率领众人从城外发起进攻。

士兵林旺等人察觉了他们的阴谋,秘密告诉了指挥桑桂,桑桂带兵抓捕了郭伯通,又逮捕了刘原利等人并将他们斩首。

大明太祖圣神文武钦明启运俊德成功统天大孝高皇帝实录卷之六十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