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白话明太祖实录 > 第4章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二

白话明太祖实录 第4章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二

作者:中天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0 08:36:49

乙未年(4052年)春季正月戊午日初一,滁州的军队缺乏粮食,各位将领谋划进军方向,郭子兴的计策常常失误,皇上多次劝谏他,郭子兴不听,皇上因此心情郁闷而生病。

一天,商议出兵之事,(郭子兴)派人召唤朱元璋,朱元璋以生病为由推辞,对方再三召唤,朱元璋才勉强支撑病体前往。

郭子兴让他谋划计策。

皇上说:“困守孤城,实在不是办法。”

如今要考虑进军方向,只有和阳可以夺取。

但和阳城虽小却很坚固,只能用计谋夺取,难以靠武力攻克。

郭子兴问:“怎么办?”

皇上说:“先前攻打民寨时,得到两块民兵号牌,牌上写着‘庐州路义兵’。”

现在计划制作三千个(同样的号牌),挑选勇士,梳成椎形发髻、衣襟向左掩,穿上青衣,前后都挂着号牌,假装成庐州的士兵,用四匹骆驼载着赏赐物品,赶着前行,派人宣称是庐州兵护送使者进入和阳,赏赐将士,和阳的守兵看到后,必定会毫无疑虑地接纳。

再派一万名穿深红色衣服的士兵跟在后面,相隔约十多里,等青衣兵逼近城墙,就点火为信号,红衣兵立即击鼓进军,这样一定能夺取和阳。

郭子兴说:“好。”

于是命令张天佑率领青衣兵,赵继祖作为使者在前,耿再成率领红衣兵殿后。

戊寅日,张天佑等人到达陡阳关。和阳人听说庐州义兵来了,父老乡亲带着牛酒出城迎接。

恰逢中午,张天佑的军队从其他道路去吃饭,耽误了之前约定的时间。

耿再成等候他们,过了约定时间没看到点火信号,猜想张天佑一定已经进城,就匆忙率领部众直抵城下。

城中人才发觉有军队到来。

元朝平章也先帖木儿急忙关闭城门,通过吊桥放下士兵出城迎战。

耿再成作战失利,中箭逃走,部众也都溃散了。

元军追击三十多里,到千秋坝时,恰逢天黑,收兵返回。

张天佑等人刚到,正好与元军相遇,立即发起攻击,追到和州小西门,城上守军急忙拉起吊桥,我军夺取吊桥登上城头,敌军争夺吊桥,总管汤和急忙用刀砍断吊桥绳索。

张天佑等人登上城墙大声呼喊,双方衣服混杂,遇到敌军点火就把火扑灭。

城北门原本用木栅栏防守,城外的元兵无法进入,就放火烧门想进城,张天佑等人又用石头堵塞城门,于是占据了和阳城。

也先帖木儿仓促之间无计可施,趁夜逃走。

耿再成的军队战败后,败兵跑回滁州报告郭子兴,说张天佑等人都已阵亡。

郭子兴十分震惊,认为朱元璋的计策失败了。

不久又报告说元兵即将到来,还派使者来招降。

郭子兴更加害怕,召来朱元璋商议对策。

当时城中士兵都已外出,防守力量薄弱,朱元璋命令把滁州三门的士兵集中到南门。

让人堵塞街市,叫元使进来,呵斥他跪着去拜见郭子兴。

郭子兴劝说元使归降,言辞多有不当。

众人想杀掉使者,朱元璋对郭子兴说:“军队出城后城中空虚,如果杀了使者,他们会认为我们胆怯,杀使者来灭口,只会促使他们更快来进攻。”

不如放他回去,故意说些大话震慑他们,他们必定会因畏惧而不敢前进。

郭子兴听从了朱元璋的话,放元使回去。

第二天,元兵果然逃走了。

郭子兴不知道张天佑等人已经攻克和州,命令朱元璋率领两千士兵前去收编残兵,顺便谋取和阳。

走到中途,遇到耿再成的败兵,他们听说朱元璋来了,又重新聚集起来,共一千多人,加上朱元璋所率的三千人,向南越过陡阳关,命令各军休息。刚到黄昏,让每人点燃十把火炬作为疑兵,然后让士兵休息。

朱元璋率领镇抚徐达、参谋李善长以及几十名勇士径直前进。

傍晚到达和阳,才知道张天佑等人已经攻破城池并占据了它,派人去叫张天佑。

张天佑等人来到后,身边的人举起火把,朱元璋摘下头盔让他们辨认,于是进入城中。

第二天,安抚平定了城中局势。

起初,张天佑等人虽然占据了城池,却担心守不住,想搜刮城中的妇女财物返回滁州。

等朱元璋到了,人心才安定下来,于是和众将领商议守城之计。

不久元兵前来进攻,从西门越过护城河,转而攻打北门,朱元璋命令打开城门迎击,元兵被护城河阻挡,大败而逃,朱元璋派人向郭子兴报捷,郭子兴于是命令朱元璋总管和阳的守卫事务。

朱元璋虽然接受了郭子兴的命令,但和众将领不在同一个公署办公,考虑到自己受命担任总兵,地位应当在众将领之上。

但众将领都是郭子兴的旧部,与自己同辈,而且年纪更长,一旦自己位居他们之上,恐怕众人心中不服,于是暗中让人撤去厅堂上的公座,只在中间放一张木榻,等第二天开会时,观察众人的反应。

到了五更时分,众将领都先到了,只有朱元璋后到。

当时以右为尊,众将领都坐下了,只空着左边末位的一个座位,朱元璋就坐了那里,没有表现出异样。

遇到处理公事,众将领只是坐着旁观像木偶一样,不能做出决断,只有朱元璋迅速处理决断,都很恰当,众人心里才渐渐服气。

当时和阳城还没有用砖砌墙,朱元璋和众将领商议分地段砌墙,按城墙的长宽分为十段,规定尺寸,限期完工。

众将领像往常一样敷衍了事。

过了三天,和众将领检查城墙修筑情况,只有朱元璋负责的部分已经完工,众将领大多没有完成,朱元璋于是脸色一变,摆好朝南的座位,拿出郭子兴的檄文放在上面,把众将领叫到面前,对他们说:“总兵之职是主帅任命的,不是我擅自专断。”

况且统领军队是大事,不能没有规矩。

如今修城墙都不按约定完成,事情怎么能成功?

从今以后,违抗命令的人。

就按军法处置。

众将领惶恐不安,都说:“是。”

从此之后,没人敢有异议。

起初,众将领攻破城池后,横暴抢掠,杀了很多人,城中百姓夫妻都不能相互保全。

朱元璋偶然外出,看见一个小孩站在门外,问他:“你在这里做什么?”

小孩说:“等我父亲。”

朱元璋问:“你父亲在哪里?”

小孩说:“在官府养马。”

又问他母亲在哪里,小孩说:“也在官府里,我父亲和母亲不敢相认,只能以兄妹相称,我不敢进去,所以偷偷在这里等他。”

朱元璋为此感到痛心,立即召集众将领说:“自从各军从滁州来,大多掳掠百姓的妻女,导致百姓夫妻离散,军队没有纪律,怎么能安抚百姓?”

军中掳掠的妇女,都应当全部送还。

第二天,把城中的男子和被掳掠的妇女聚集到州衙前,人到齐后让妇女站在里面,男子排在门外两旁,让妇女依次出来,下令说:“真是夫妻的就相认离开,不是夫妻的不要乱认。”

于是夫妻都相互搀扶着离开,家庭得以团聚,百姓非常高兴。

辛巳日,元兵十万人前来攻打和阳。朱元璋率领一万人坚守,连续交战三个月,派出奇兵袭击敌军,元兵多次战败,死伤惨重,到夏天才解围退去,城中又缺粮了。

当时元太子秃坚、枢密副使绊住马、民兵元帅陈野先各自派兵分别驻守在新塘、高望、青山、鸡笼山,阻断了交通,朱元璋率领军队前去攻打,攻下了他们旁边的营寨。

第二天早上,大军抵达鸡笼山附近,于是解鞍休息。

忽然有奇异的大风刮来,朱元璋怀疑和阳有紧急情况,分兵回防。

又闭目休息时,不久有条蛇爬上手臂,身边的人惊慌告知,朱元璋一看,蛇有脚,像龙但没有角。

朱元璋猜想它是神物,祈祷说:“如果是神物,就钻进我的帽缨里。”

蛇慢慢钻进红色的帽缨中。

朱元璋举起帽子戴上,于是前往敌营,用言辞劝说寨主,寨主请求投降,才回师。

离和阳还有三里时,有个士兵持矛赶来,说贼寇来攻打和阳。

幕官李善长督率士兵作战,击退了敌军,斩杀俘获了很多敌人。

朱元璋返回后,很高兴,忘了之前的蛇,坐了很久才想起。

摘下帽子一看,蛇在帽缨里安然待着。

于是举杯倒酒,喂给蛇喝,蛇也喝了,然后蜿蜒缠绕在神柜上,抬头四处张望,又俯身在神主牌的脖子上,像在雕刻一样。

过了很久,爬上天花板离开,没人知道去了哪里。

人们都认为这是神龙出现的征兆。

不久,敌军都渡江逃走了。

当时,濠城旧帅孙德崖等人也缺粮,率领部众到和州四周寻找食物。

孙德崖趁机请求进入城中暂住几个月。

朱元璋担心他有别的企图,没有答应。

但对方人多,己方人少,无力抵抗,不得已。

答应了他。

刚好有人在郭子兴面前说朱元璋的坏话,郭子兴很生气,就从滁州来想追究朱元璋的过失。

朱元璋听说他快来了,对众人说:“郭公如果白天不来,必定晚上到,来了就告诉我,我亲自迎接。”

不久,郭子兴果然在夜里到达,恰逢守门人也和朱元璋有嫌隙,故意不报告。

先把郭子兴迎到馆舍,才来告诉朱元璋。

朱元璋急忙去见郭子兴。

郭子兴很生气,很久不说话。

过了一会儿,说:“你是谁?”

朱元璋报上名字回答。

郭子兴说:“你的罪过怎么逃得了?”

朱元璋说:“我确实有罪,但家事无论缓急都能处理,外面的事却要赶紧谋划。”

郭子兴问:“什么外面的事?”

朱元璋说:“孙德崖在这里。”

过去您在濠梁被困受辱,我曾倾尽家产帮您脱身,如今你们相见,恐怕有旧怨,这才是令人担忧的。

郭子兴于是沉默不语。

孙德崖听说郭子兴来了,心里不安。

第二天五更,派人告诉朱元璋说:“你岳父来了,我要到别的地方去。”

朱元璋大惊,怀疑必定有变故,急忙报告郭子兴做好防备。

于是去见孙德崖说:“为什么走得这么快?”

孙德崖说:“你岳父难以相处,所以我要走。”

朱元璋观察他的言行神色没有异常,于是对他说:“如今两支军队共处城中,而一支军队要全部出发,恐怕部下有不和的,您应当留下断后,让军队先出发。”

孙德崖答应了。

军队出发后,有个为孙德崖饯行的人,邀请朱元璋一起,于是出城,走了二十多里,忽然城中有人跑来报告:郭子兴和孙德崖的军队发生争斗,死了很多人。

朱元璋急忙叫上耿炳文、吴祯骑马返回。

孙德崖的先头部队在路上听说城中有变,又看见朱元璋驰马返回,就追了上来。

朱元璋策马疾驰,追兵没能赶上。

不久,遇到孙德崖的军队,他们都拔刀拦路,朱元璋仓促间没有兵器,就单骑闯入敌军中。

军中很多人是旧识,有个人上前愤怒地说:“城中杀害我军士兵,你难道没有参与谋划?”

朱元璋说:“我因为送朋友出城,城中争斗,怎么会知道?”

众人不听,急忙抓住马嚼子簇拥着他前行。

朱元璋说:“你们人多,我们人少,何必这样!”

有个旧友说:“先松开马嚼子。”

抓马嚼子的人稍微放松,朱元璋立即策马疾驰。

追兵急忙追赶,兵器都打到了朱元璋身上。

朱元璋当时里面穿着铠甲,虽然受了伤但没伤到身体,辗转奔逃十多里,又被手持短兵器的士兵追上,从马上坠落。

回头看见路边有个骑马的人,也和朱元璋有旧交,就叫他一起乘车。

朱元璋跳上马和他一起乘坐。

又走了几里,遇到孙德崖的弟弟,他指挥士兵想要加害朱元璋。

有个姓张的人对众人说:“我们主帅孙公还在和阳,生死不知,万一没事,却先害死朱公,郭公必定会怨恨孙公,这不是两败俱伤吗?”

不如稍等,我去看看情况。

张某于是进城,见到郭子兴,郭子兴正捆着孙德崖的脖子,和他对饮,张某立即返回,告诉众人:“如果按你们的做法,差点害死两个人。”

如今双方都没事,事情不难解决。

但众人的怒气还没平息,张某极力调解。

当天晚上,和朱元璋睡在一起,悉心保护。

张某是曾经受过朱元璋恩惠的人。

第二天,又被关押到麻湖中。

又过了一天,郭子兴听说朱元璋被抓,忧愁得像失去了左右手,急忙派徐达等人去替换朱元璋。

徐达等人到后,众人不答应,张某说:“不如放了朱公,让他回去,好换回我们主帅。”

于是朱元璋得以返回。

回到和阳后,郭子兴也释放了孙德崖。

不久,徐达等人也脱身返回。

起初,郭子兴捉住孙德崖后,想杀了他报旧仇,等听说朱元璋被抓,就释放了孙德崖。

但郭子兴心里总是闷闷不乐,忧愤成疾,长期卧病不起,最终去世,归葬滁州。

郭子兴,是濠州定远县人,祖上是曹州人。

父亲郭公,年轻时喜好星象历法,壮年时还没娶妻,游学至定远,预测人的祸福寿夭大多很准,当地人都相信他。

县里有个富翁的女儿失明未嫁,郭公路过他家,富翁让他为女儿算命,郭公吃惊地说:“这是贵人啊。”

富翁说:“这个女儿失明,所以还没婚配。”

郭公于是送了聘礼。

娶了她。

结婚后没几年,家业日益兴旺,生了三个儿子一个女儿。

郭子兴是次子。

他刚出生时,父亲占卜说:“这个孩子有好兆头,将来必定大贵。”

能让我们家兴旺的,一定是这个孩子。

长大后,兄弟三人都善于经营产业,因此在乡里成为富豪。

元末,民间流传谣言,郭子兴察觉到这些谣言,知道天下必定会发生变乱,于是散尽家财,暗中结交豪杰。

至正十一年(4048年),天下起兵反元,至正十二年(4049年)二月乙亥日,郭子兴和结交的豪杰子弟一起攻克濠州城,占据该城,自称元帅。

他为人勇猛善战,但性格刚直,不能容人,最终因愤恨而死。

后来朱元璋即位,追封他为滁阳王,妻子张氏追封为夫人。

他的儿子某担任都元帅,攻打集庆路时战死。

小女儿嫁给朱元璋,封为惠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