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时分,天边的云霞如火烧般绚烂,层层叠叠铺展开来,染红了半边苍穹,连带着将青石板路也映出一片暖融的橘红。空气中弥漫着白日里被晒干的尘土味,混杂着从四面八方升起的、稀薄的炊烟气息,带着一丝柴火的焦香。萧玦才拖着沉重的脚步回到客栈,每一步都似踩在绵软无力的棉花上,步履维艰。夕阳的余晖斜斜地照在门廊上,将他的身影拉得瘦长而孤独,那影子清晰地映在斑驳褪色的木板上,边缘微微晃动,仿佛一幅被岁月侵蚀、已然褪色的古旧画卷。他身上的衣衫略显破旧,袖口处磨损得泛白起毛,脸上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疲惫,额角渗着细密的汗珠,汗水顺着鬓角滑落,浸湿了衣领,留下几道深色的汗渍。然而,他那双深陷的眼眸中,此刻却有几分不易察觉的轻松,仿佛终于卸下了千斤重担,紧抿的嘴角甚至挂着一抹若有若无的释然,那长久紧绷如弓弦的肩膀,也微微松弛了下来。
“运气尚可。”萧玦低低说了一句,声音带着干涩。他从怀里摸索着掏出一个小布包,那布包用最粗糙的土布缝制,边缘早已磨损得发白起毛,针脚也有些散乱。解开布包,里面是几十文铜钱,随着他的动作叮当作响,铜币在布包中碰撞出清脆的、如同雨滴敲打瓦片般的声响。他轻叹一声,气息低沉而沙哑,对井生解释道:“接了几份抄书的活计。东街书坊的掌柜看我字迹还算工整端正,允了我长期替他抄写书卷,按量计酬。”他顿了顿,眼前似乎又浮现出书坊里的景象,“那书坊里墨香弥漫,浓得化不开,只有纸页沙沙作响的声音。我伏案一日,手腕酸痛得几乎抬不起来,指尖也染了墨色,却不敢有丝毫怠慢,生怕一笔一画出错,辜负了这份工钱。虽收入微薄,每日所得不过数文铜板,但暂且可维持你我生计,至少能撑过这几日了,不至于饿死街头。”他语气中带着一丝劫后余生般的庆幸,却又隐隐透着对前路茫茫的忧虑,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布包上粗糙的纹理,仿佛在指尖掂量、计算着每一文钱的重量,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向了那吉凶未卜的明日。
井生见状,心头一直悬着的大石终于一松,忙不迭地将下午看到那可疑管家的事告诉了萧玦,声音压得极低,带着十二分的警惕,眼神闪烁不定,如同受惊的鹿:“那管家在客栈门口徘徊了许久,眼神鬼祟,四下里乱瞟,时而探头探脑地向里张望,时而假装整理衣襟,分明是专程打探的模样。我躲在窗后缝隙里偷偷观察,见他与掌柜凑近了耳语了几句,才匆匆离去,脚步放得极轻,如同猫爪落地,几乎听不见声响。”萧玦听完,眉头微蹙,形成一个深深的川字,手指无意识地轻轻敲击着桌面,发出沉闷而规律的哒哒声,沉吟片刻后道:“未必是冲我们而来,但谨慎些总无大错。这客栈掌柜开门迎客,迎来送往,三教九流皆可接触,暗中替人打探些消息亦是常事。我们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更需加倍小心,免得惹火烧身,招致无妄之灾。这几日,我们需尽量低调行事,减少外出,静观其变,免得引人注目,徒增麻烦。”他将那布包里的铜钱仔细数出几枚,交给井生收好,郑重嘱咐道:“明日我需照旧去书坊抄书。你留在客栈里,若觉烦闷气短,可在这猫耳巷附近小范围走走,熟悉一下周围环境,但绝不可走远,更不可与人发生口角冲突,免得节外生枝,横生变故。记住,一切以安全为重,平安归来才是根本。”
井生用力点头应下,眼中飞快地闪过一丝不安,却未敢多言,只是默默地将那几枚带着体温的铜钱仔细藏入怀中衣袋深处,手指几不可察地微颤了一下,仿佛那钱币带着灼人的温度,烫手一般。第二天清晨,薄雾如纱,笼罩着刚刚苏醒的清泉县,街道上行人稀少,只有几个早起的摊贩在空旷的街头零星地吆喝着,声音在雾气中显得有些飘渺。萧玦一早便收拾了笔墨纸砚,步履匆匆地去了书坊,他的背影很快便融入了灰白的晨雾中,只留下清冷的空气和一丝若有若无的墨香余韵。井生独自留在狭小昏暗的客栈房间里,仅有一扇窄小的木窗透入微弱的晨光。他谨记萧玦的吩咐,只在猫耳巷附近转了转。这小巷狭窄而阴暗,两侧墙壁斑驳陆离,爬满了深绿的青苔,住户多是些贫苦人家和小手工业者,门前堆满了各种杂物,破败的木桶、废弃的竹篓散落一地,散发出一股潮湿的霉味。巷子里,有叮叮当当打铁的汉子,赤膊挥动着沉重的铁锤,古铜色的脊背上汗珠滚落,火星四溅,蒸腾起灼人的热浪;有吱呀作响的纺车旁,坐着佝偻着腰的老妇,枯瘦如柴的手指在纺车前舞动,纱线如流水般从她指间滑过;空气中混杂着刺鼻的煤烟味、污水的腥臊气、还有不知何处飘来的食物气味,复杂而浓烈,如一张无形又黏腻的网,沉沉地笼罩着整条巷子。几个穿着破旧、打着补丁的孩子在巷子里的杂物间追逐打闹,衣衫褴褛,脸上沾满灰尘和汗渍,看到井生这个陌生的面孔,都好奇地停下脚步打量他,凑在一起窃窃私语,发出清脆却带着几分排外疏离的笑声,那目光如同细密的针尖,刺得井生浑身不自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