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上,朱迪钠在讲完梅殷的遭遇后,正准备按顺序盘点下一位,却突然停顿了一下,拍了拍自己的额头,对着虚空(直播镜头)露出了一个歉意的表情。
“哎呀!各位朋友,实在抱歉,我差点遗漏了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她的去世,无论是对永乐皇帝个人,还是对永乐初年的政局,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朱迪钠的语气带着一丝检讨,“这位就是永乐大帝的元配皇后——仁孝徐皇后,徐妙云。”
此言一出,天幕下的众人,尤其是徐达,心猛地一提。
“徐皇后在历史上享有贤名,被誉为‘女诸生’,才华出众,德行高尚。然而,这样一位贤后,却不幸早逝,于永乐五年(1407年)七月崩逝,享年不过四十六岁。”朱迪钠的声音带着惋惜,“关于她盛年早逝的原因,后世分析,主要有三个方面。”
画面中出现了徐达、徐辉祖等人的形象,旁边标注着他们的寿数,大多不算长寿。
“第一,可能与徐家的家族体质有关。”朱迪钠谨慎地选择着措辞,“魏国公徐达大将军,虽然战功赫赫,但也是壮年早逝(注:历史上徐达死于1385年,享年54岁)。其子徐辉祖等人,寿数亦不算长。徐皇后或许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这种……嗯,不算特别长寿的家族禀赋。”
画面转换,来到了冰天雪地的北平城头,一位身着王妃服饰、面容坚毅的女子,正在寒冷的北风中,亲自慰勉守城将士,组织防御。
“第二,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点,是在靖难之役期间,徐皇后为丈夫守住基业所付出的巨大辛劳和健康代价。”朱迪钠的语气充满了敬意,“当年燕王朱棣率精锐袭取大宁,李景隆率领的朝廷数十万大军围攻北平。是徐皇后,这位看似柔弱的王妃,展现出了惊人的勇气和魄力。她亲自登城督战,在朔风凛冽、天寒地冻的城头,与将士们同甘共苦,激励士气,最终等来了朱棣的回援,保住了北平这个根本之地。但经年累月的忧劳,加上那段时间在严寒中受损的身体,无疑为她日后的健康埋下了极大的隐患。”
画面再次变化,出现了徐辉祖闭门不出、郁郁寡欢的场景,以及宫中徐皇后听闻消息后黯然神伤的模样。
“第三,则是在永乐朝初年,她的亲弟弟,魏国公徐辉祖的遭遇,给徐皇后带来了巨大的精神打击。”朱迪钠叹息道,“徐辉祖坚决不向朱棣屈服,最终被削爵、自我幽禁。一边是自己的丈夫,一边是血脉相连、性格刚烈的亲弟弟,看着弟弟如此境况,而自己身为皇后却难以从根本上化解这份僵局,徐皇后内心的痛苦和煎熬可想而知。这种长期的郁郁寡欢,无疑也加速了她身体的衰败。也就在听到自己弟弟去世的消息没几天,病重的徐皇后也就去世了.....”
朱迪钠总结道:“家族遗传、守城积劳、亲人变故带来的忧思,这三重因素叠加,恐怕共同导致了徐皇后的早逝。一位贤德与智慧并存的皇后,最终却以‘短寿’这种方式,告别了她深爱的丈夫和正处于开拓时期的大明王朝,实在令人惋惜。”
---
天幕之下,奉天殿前。
端坐在勋贵首位的徐达,在听到“徐家天生短寿”这几个字时,身形猛地一晃,脸色瞬间苍白了几分。他下意识地握紧了拳头,仿佛要对抗那无形的命运。坐在他旁边的曹国公李文忠眼疾手快,连忙伸手扶住了这位老兄弟的肩膀,低声道:“魏公,稳住!”
然而,李文忠自己心中也是七上八下。天幕提到李景隆围攻北平时,徐皇后在城头受累受寒,这岂不是说,自己那个不成器的儿子(李景隆),间接上也成了损害徐皇后健康的“帮凶”?再想到朱元璋朱棣这对父子那“护妻狂魔”的名声,李文忠不由得为自己和儿子李景隆的未来捏了一把冷汗。朱棣若是想起这茬,能不找李家的麻烦?
朱元璋和马皇后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痛惜。这些天以来,他们对徐家这个儿媳是万分满意的,听到她未来竟如此早逝,马皇后更是感同身受,轻轻叹了口气。
---
天幕上,朱迪钠并未深入讲述徐皇后去世后的具体历史事件,但直播间的网友们却已经自发地讨论开来,几条代表性的弹幕飘过:
【爱逛景山的猫:徐皇后这一走,对永乐朝的影响,感觉就跟马皇后去世对洪武朝的影响一样,失去了最重要的贤内助和缓冲剂啊!】
【最爱方孝孺:楼上说的对,但也不完全对。朱元璋丧妻后那是磨刀霍霍向功臣,内部血流成河;你看朱棣丧妻后,他虽然也悲痛欲绝,但发泄方式“健康”多了——他带着几十万大军杀向漠北,专找蒙古人麻烦去了!某种程度上,算是把悲痛化为了开疆拓土的动力?】
【骑驴看洪武:确实,一个向内开刀,一个向外征伐,同样是丧妻之痛,表现出来的形式和对国家的影响还真不一样。】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