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的苦读让苏明远的眼中布满了血丝,但当他踏出客栈,看到晨光中的汴京城时,精神不由得为之一振。今日不同往常,他要去做一件从未想过的事情——近距离瞻仰皇城的威仪。
这个机会来得颇为突然。昨夜三更时分,有人悄悄在他房门外留下了一张纸条:明日卯时,宣德门外,有要事相商。——一位朋友。纸条上的字迹清秀工整,显然出自读书人之手,但苏明远却想不出是谁留下的。
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苏明远按时来到了宣德门外。宣德门是皇城的正门,雄伟壮观,红墙黄瓦,在晨光中显得格外庄严。门前的御道宽阔平坦,两侧植有参天古槐,枝叶繁茂,投下浓密的阴影。
此时尚早,街上行人不多,但已有不少官员陆续赶来上朝。他们身着各色官服,有的骑马,有的乘轿,井然有序地向宫门汇聚。苏明远远远地观察着这些朝廷命官,心中既有羡慕,又有一丝敬畏。
苏贤弟?
一个温和的声音在身后响起。苏明远转身一看,见是一位四十许的中年人,身着五品官服,面容清癯,眉宇间透着一股书卷气。
在下苏明远,敢问长者是......
老夫李维岳,在翰林院任侍读学士。中年人微笑着自我介绍,昨夜是老夫留的纸条,贤弟莫要见怪。
苏明远连忙行礼:原来是李学士,晚生失礼了。只是不知学士找晚生有何指教?
李维岳看了看四周,压低声音道:张文渊兄提及贤弟即将参加殿试,老夫想着,与其让贤弟在书房里闭门造车,不如带贤弟亲眼看看皇城威仪,对殿试或有裨益。
苏明远心中一动,原来是张文渊安排的。他感激地道:多谢学士厚爱,只是晚生一介布衣,如何能入皇城?
贤弟多虑了。李维岳笑道,老夫在宫中任职多年,带一位即将殿试的贡士参观外围,并无不妥。走吧,老夫先带你看看这宣德门的气势。
两人缓缓走向宣德门。越是靠近,苏明远越是感受到这座宫门的雄伟。门楼高耸,飞檐翘角,雕梁画栋,每一个细节都透着皇家的威严和富贵。门前的石狮威武雄壮,仿佛在宣示着帝王的权威。
贤弟看,这宣德门的建制如何?李维岳指着门楼介绍道。
苏明远仔细观察,只见门楼分为三层,最上层悬挂着宣德门三个鎏金大字,笔力雄健,气势磅礴。中层绘有各种祥瑞图案,五爪金龙在云端翱翔,凤凰在花间起舞。最下层则是厚重的朱红色大门,门上镶嵌着铜制的门钉,排列整齐,金光闪闪。
壮哉!苏明远由衷地赞叹道,此门之威,足以震慑四方,彰显我朝国威。
李维岳点头道:贤弟所言甚是。这宣德门不仅是皇城的门户,更是大宋王朝威严的象征。历朝历代,多少英雄豪杰从这里进出,多少重大决策从这里传出。
说话间,一队禁军从门内走出,他们身着统一的甲胄,手持长矛,步伐整齐,威武雄壮。为首的将官扫视四周,目光如鹰隼般锐利。苏明远感受到那种慑人的气势,不由得退后几步。
这是皇城司的巡逻队,李维岳低声解释道,皇城安全全靠他们维护。贤弟记住,在皇城附近,一举一动都要格外小心,切不可有任何不当举止。
苏明远郑重地点头。他开始真切地感受到,自己即将面对的不仅仅是一场考试,而是整个大宋王朝最核心的权力中心。
走,老夫带你沿着皇城墙走一圈,让你感受一下皇城的规模。李维岳领着苏明远向东而行。
皇城的城墙高大厚重,用青砖砌成,墙头上有垛口和烽火台,戒备森严。城墙外是一条宽阔的御河,河水清澈,波光粼粼。河上架有几座石桥,造型优美,工艺精湛。
这御河不仅有防御功能,还有风水考量。李维岳边走边介绍,水能聚财,河流环绕皇城,寓意着国运绵长,财源广进。
苏明远若有所思地点头。作为一个现代人,他当然知道这些说法都是迷信,但在这个时代,风水学说却是政治决策的重要考量因素。如果在殿试中涉及到建设规划等问题,适当提及风水考量,或许能得到认可。
走了大约一里路,李维岳指着前方一座更加雄伟的门楼说道:贤弟看,那就是德昌门,是皇城的侧门之一。平时大臣们多从此门进出。
德昌门虽然比宣德门稍小,但依然气势非凡。门前同样有禁军把守,森严壁垒。苏明远注意到,有不少官员正从此门进出,他们的神态都很庄重,步履匆匆,显然对这个地方有着深深的敬畏。
学士,晚生有一事不明。苏明远边走边问,殿试时,晚生等贡士是从哪个门进入?
殿试在大庆殿举行,贡士们要从德昌门进入,然后经过数道宫门,最后到达大庆殿。李维岳详细解释道,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仪式,让你们感受到皇权的威严,明白自己即将面对的是什么。
苏明远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光是想象那个场面,他就感到紧张。数百名贡士穿过层层宫门,最终在金銮殿上面见天子,那将是何等的庄严肃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