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知不可忽骤得 > 第130章 师门论道(上)

知不可忽骤得 第130章 师门论道(上)

作者:信玄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0 05:57:32

曾子厚的深夜造访如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苏明远心中层层涟漪。那段关于会试内幕的对话,如毒蛇般在他脑海中盘桓不去。三日来,他食不甘味,夜不能寐,脑中反复思量着曾子厚那句话:这件事关系到我们所有人的前途。

晨光透过窗棂洒在案头,苏明远看着桌上那封尚未寄出的家书,心中五味杂陈。他提笔想要向家中报告举人及第的喜讯,却发现无从下笔。这份荣耀的背后,究竟隐藏着多少他不愿面对的真相?

正当他犹豫不决之时,门外传来轻柔的叩门声。

明远在否?一个苍老而温和的声音响起,苏明远心中一惊,连忙起身开门。

门外站着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身着青灰色道袍,手持一根竹杖,正是他的恩师周先生。老人虽已年逾古稀,但精神矍铄,眼中仍有读书人特有的清明之光。

师父!苏明远大喜过望,连忙深深一拜,弟子不知师父驾临,有失远迎,还请恕罪。

周先生含笑扶起苏明远,上下打量着他:好,好!果然是一表人才,不负为师当年的期望。

师父的到来让苏明远倍感亲切,这种感觉就像在异乡遇到了家人一般温暖。他连忙请师父入内,亲自烹茶奉上。

师父,您怎么来汴梁了?苏明远边泡茶边问道。

周先生接过茶盏,细细品了一口,满意地点点头:听闻你高中举人,老夫心中甚慰,特来看看你这小子。他顿了顿,眼神变得深邃起来,更重要的是,老夫听说了一些风声,担心你在这汴梁城中迷失方向。

苏明远心中一跳,难道师父已经察觉到了什么?他试探性地问道:师父所说的风声是指?

周先生放下茶盏,深深地看着苏明远:为师在这汴梁城中也有几个老友,自然会听到一些传言。你这几日是不是遇到了什么困扰?

面对师父慈祥而锐利的目光,苏明远再也无法掩饰内心的纠结。他将这几日的经历一一道来——从李元德的主动拜访,到同窗宴席上的种种微妙,再到曾子厚深夜透露的惊人消息。

周先生静静听完,沉默良久,才缓缓开口:明远,你觉得这个世界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这个突如其来的问题让苏明远愣住了。他想起了自己现代社会的经历,想起了那个理想中公平正义的世界,也想起了现实中无处不在的潜规则和权力游戏。

弟子以为,苏明远谨慎地说道,这个世界应该是公平的,至少科举这条路应该是公平的。

应该?周先生轻笑一声,明远啊,你说的是应该,而不是事实。这就是你困扰的根源所在。

苏明远若有所思。师父这句话仿佛一道闪电,照亮了他内心深处的迷茫。

师父,那您的意思是?

周先生起身走到窗前,望着窗外熙攘的街市:明远,你知道为师为什么要在乡下教书,而不来这繁华的汴梁城吗?

苏明远摇摇头。

因为为师年轻的时候,也和你现在一样,满怀理想地来到这里。周先生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淡淡的苦涩,那时的为师,以为凭借一身才学就能改变世界,以为这朝堂之上都是正人君子。

后来呢?苏明远屏息等待。

后来啊,周先生转过身来,眼中有着复杂的神色,为师发现这个世界远比想象的复杂。这里有光明,也有阴暗;有正义,也有不公;有理想,也有现实。关键不在于这个世界是什么样子,而在于你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苏明远细细咀嚼着师父的话,感觉心中有什么东西在慢慢发生变化。

师父,您是说我们要适应这个世界的规则?

周先生摇摇头,为师是说,你要学会在这个世界的规则中坚持自己的原则。

这有什么区别吗?

周先生重新坐下,拿起茶盏又抿了一口:区别很大。适应规则意味着你会被规则改变,最终失去自己。而在规则中坚持原则,意味着你要在复杂的环境中保持初心,这需要更大的智慧和勇气。

苏明远沉思片刻,忽然想起了曾子厚在宴席上的激烈反应:师父,如果遇到明显违背原则的事情,我们应该如何应对?比如说...他犹豫了一下,比如说科举中的不公正现象。

周先生的眼神变得严肃起来:明远,你是不是听到了什么?

苏明远将曾子厚透露的消息简略说了一遍,当然隐去了一些细节。

听完后,周先生长叹一声:果然如此。为师就知道,以你的性格,遇到这种事情必然会纠结。

师父也知道这些事情?苏明远惊讶地问道。

知道又如何?不知道又如何?周先生反问道,明远,为师问你,如果这些传言都是真的,你打算怎么办?

这个问题苏明远已经思考了三天三夜,但仍然没有答案。他诚实地摇摇头:弟子不知道。

不知道就对了,周先生意外地点点头,如果你轻易就有了答案,为师反而要担心了。

为什么?

因为这个世界上,最复杂的问题往往没有标准答案。周先生站起身来,在房间里踱了几步,明远,为师当年也遇到过类似的困境。你知道为师是怎么处理的吗?

苏明远摇摇头,全神贯注地等待师父的答案。

为师选择了一条最难走的路——既不同流合污,也不激烈对抗。周先生的声音变得深沉起来,为师学会了在浊流中保持清醒,在黑暗中寻找光明,在不完美的制度中寻找完善的可能。

可是师父,这样做有用吗?苏明远忍不住问道,如果制度本身就有问题,我们个人的坚持又能改变什么?

周先生停下脚步,深深地看着苏明远:明远,你这个问题问得很好。为师年轻的时候也有过同样的疑问。

他重新坐下,语气变得温和而坚定:个人的力量确实微小,但不是没有意义。就像黑夜中的一盏灯,虽然不能照亮整个世界,但至少能照亮脚下的路。而且,如果每个人都点亮自己的那盏灯,黑夜就不再是黑夜了。

这个比喻让苏明远心中一震。他想起了现代社会中那些坚持理想的人们,想起了那些在困境中依然不放弃的普通人。也许,改变世界确实需要从改变自己开始。

师父,那您觉得我现在应该怎么做?

周先生沉吟片刻:首先,你要搞清楚事实。传言终究只是传言,在没有确凿证据之前,不要轻易下结论。

其次,他继续说道,即使传言是真的,你也要想清楚自己的立场。是要做一个愤世嫉俗的批判者,还是要做一个在现实中寻求改变的实践者?

苏明远若有所思:师父倾向于后者?

为师倾向于你自己做出选择。周先生微微一笑,因为这个选择关系到你将成为什么样的人,走什么样的路。为师不能替你决定,只能给你一些建议。

请师父明示。苏明远恭敬地说道。

周先生从怀中取出一个包裹,递给苏明远:这里面是为师年轻时的一些心得,还有几本古籍。你拿回去慢慢研读,或许能找到答案。

苏明远接过包裹,感觉沉甸甸的,不仅是重量,更是师父的期望。

另外,周先生起身准备告辞,为师建议你去拜访一个人。

文正书院的院长范仲淹范老先生。周先生的眼中闪过一丝敬佩之色,他虽然在朝中屡遭贬谪,但从未改变初心。与他交谈,或许能让你明白什么叫做在浊流中保持清醒

苏明远心中一动。范仲淹的大名他当然知道,那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更是传颂千古。如果能得到这位大儒的指点,确实是难得的机会。

只是,苏明远有些犹豫,弟子一个小小举人,怎么有资格拜见范老先生?

周先生神秘地一笑:为师自有安排。明日午时,你到文正书院门外等候,自会有人接引。

说完,周先生便要告辞。苏明远连忙挽留:师父何不在此多住几日?弟子好尽孝道。

不了,周先生摆摆手,为师还要赶回乡里。那边还有一班学生等着呢。

他走到门口,忽然回头:明远,记住为师今日的话。无论这个世界多么复杂,都不要失去心中的那片净土。那是你作为一个读书人最宝贵的财富。

送走师父后,苏明远回到房中,小心地打开那个包裹。里面有几本手抄的古籍,还有一本周先生亲笔写的《心学札记》。

他翻开札记,第一页就看到了师父亲笔写的一句话:知行合一,内圣外王。在世俗中修身,在功业中立德。

这句话如醍醐灌顶,让苏明远豁然开朗。他忽然明白了师父今日的用意——不是要他选择逃避现实,也不是要他盲目对抗,而是要他学会在复杂的现实中找到自己的道路。

夜深了,苏明远仍在灯下苦读师父留下的典籍。这些文字虽然简朴,但每一句话都蕴含着深刻的人生智慧。他越读越觉得受益匪浅,心中的困惑和纠结也在慢慢消散。

天将破晓时,苏明远终于合上书卷。他望着窗外渐亮的天空,心中前所未有的平静。明日去拜见范仲淹,或许能让他对这个世界有更深的理解。

但他没有注意到的是,在他专心读书的时候,窗外的屋檐上,一个黑影静静地观察了他整整一夜。直到天亮,那个身影才悄然消失,仿佛从未存在过。

而在城市的另一端,曾子厚正坐在自己的房中,手里拿着一封信,脸上的表情复杂而痛苦。信纸上只有简短的几行字,但足以让他的世界天翻地覆。

风暴,即将来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