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厚的深夜造访如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苏明远心中层层涟漪。那段关于会试内幕的对话,如毒蛇般在他脑海中盘桓不去。三日来,他食不甘味,夜不能寐,脑中反复思量着曾子厚那句话:这件事关系到我们所有人的前途。
晨光透过窗棂洒在案头,苏明远看着桌上那封尚未寄出的家书,心中五味杂陈。他提笔想要向家中报告举人及第的喜讯,却发现无从下笔。这份荣耀的背后,究竟隐藏着多少他不愿面对的真相?
正当他犹豫不决之时,门外传来轻柔的叩门声。
明远在否?一个苍老而温和的声音响起,苏明远心中一惊,连忙起身开门。
门外站着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身着青灰色道袍,手持一根竹杖,正是他的恩师周先生。老人虽已年逾古稀,但精神矍铄,眼中仍有读书人特有的清明之光。
师父!苏明远大喜过望,连忙深深一拜,弟子不知师父驾临,有失远迎,还请恕罪。
周先生含笑扶起苏明远,上下打量着他:好,好!果然是一表人才,不负为师当年的期望。
师父的到来让苏明远倍感亲切,这种感觉就像在异乡遇到了家人一般温暖。他连忙请师父入内,亲自烹茶奉上。
师父,您怎么来汴梁了?苏明远边泡茶边问道。
周先生接过茶盏,细细品了一口,满意地点点头:听闻你高中举人,老夫心中甚慰,特来看看你这小子。他顿了顿,眼神变得深邃起来,更重要的是,老夫听说了一些风声,担心你在这汴梁城中迷失方向。
苏明远心中一跳,难道师父已经察觉到了什么?他试探性地问道:师父所说的风声是指?
周先生放下茶盏,深深地看着苏明远:为师在这汴梁城中也有几个老友,自然会听到一些传言。你这几日是不是遇到了什么困扰?
面对师父慈祥而锐利的目光,苏明远再也无法掩饰内心的纠结。他将这几日的经历一一道来——从李元德的主动拜访,到同窗宴席上的种种微妙,再到曾子厚深夜透露的惊人消息。
周先生静静听完,沉默良久,才缓缓开口:明远,你觉得这个世界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这个突如其来的问题让苏明远愣住了。他想起了自己现代社会的经历,想起了那个理想中公平正义的世界,也想起了现实中无处不在的潜规则和权力游戏。
弟子以为,苏明远谨慎地说道,这个世界应该是公平的,至少科举这条路应该是公平的。
应该?周先生轻笑一声,明远啊,你说的是应该,而不是事实。这就是你困扰的根源所在。
苏明远若有所思。师父这句话仿佛一道闪电,照亮了他内心深处的迷茫。
师父,那您的意思是?
周先生起身走到窗前,望着窗外熙攘的街市:明远,你知道为师为什么要在乡下教书,而不来这繁华的汴梁城吗?
苏明远摇摇头。
因为为师年轻的时候,也和你现在一样,满怀理想地来到这里。周先生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淡淡的苦涩,那时的为师,以为凭借一身才学就能改变世界,以为这朝堂之上都是正人君子。
后来呢?苏明远屏息等待。
后来啊,周先生转过身来,眼中有着复杂的神色,为师发现这个世界远比想象的复杂。这里有光明,也有阴暗;有正义,也有不公;有理想,也有现实。关键不在于这个世界是什么样子,而在于你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苏明远细细咀嚼着师父的话,感觉心中有什么东西在慢慢发生变化。
师父,您是说我们要适应这个世界的规则?
周先生摇摇头,为师是说,你要学会在这个世界的规则中坚持自己的原则。
这有什么区别吗?
周先生重新坐下,拿起茶盏又抿了一口:区别很大。适应规则意味着你会被规则改变,最终失去自己。而在规则中坚持原则,意味着你要在复杂的环境中保持初心,这需要更大的智慧和勇气。
苏明远沉思片刻,忽然想起了曾子厚在宴席上的激烈反应:师父,如果遇到明显违背原则的事情,我们应该如何应对?比如说...他犹豫了一下,比如说科举中的不公正现象。
周先生的眼神变得严肃起来:明远,你是不是听到了什么?
苏明远将曾子厚透露的消息简略说了一遍,当然隐去了一些细节。
听完后,周先生长叹一声:果然如此。为师就知道,以你的性格,遇到这种事情必然会纠结。
师父也知道这些事情?苏明远惊讶地问道。
知道又如何?不知道又如何?周先生反问道,明远,为师问你,如果这些传言都是真的,你打算怎么办?
这个问题苏明远已经思考了三天三夜,但仍然没有答案。他诚实地摇摇头:弟子不知道。
不知道就对了,周先生意外地点点头,如果你轻易就有了答案,为师反而要担心了。
为什么?
因为这个世界上,最复杂的问题往往没有标准答案。周先生站起身来,在房间里踱了几步,明远,为师当年也遇到过类似的困境。你知道为师是怎么处理的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