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同窗宴席》
三日后的黄昏,苏明远按约来到城中着名的聚贤楼。这座酒楼专为达官贵人设宴之用,飞檐翘角,雕梁画栋,门前车马如龙,显示着主人的不凡财力。
今夜的宴席由同榜中的高举人做东,邀请十余位新科举人聚会庆贺。苏明远踏进门槛的那一刻,就感受到了与往日截然不同的氛围——这里没有寻常酒肆的喧嚣,只有丝竹之音袅袅,以及觥筹交错间的雅致谈笑。
明远兄来了!赵德迎上前来,今日他换了一身崭新的紫色直裰,神采飞扬,快来,诸位兄台都在等你呢。
雅间中已坐了**人,皆是同榜举人,苏明远一一见礼。为首的便是今夜东道主高文轩,此人面如冠玉,举止倨傲,一身锦袍绣服显示着世家子弟的矜贵。他的父亲高季昌乃是当朝工部侍郎,家族在汴梁城中根基深厚。
苏兄大名,在下久仰了。高文轩举杯相敬,语气中带着几分居高临下的客套,听闻苏兄文章惊艳,连主考大人都赞不绝口,真是后生可畏啊。
苏明远连忙谦逊回礼:高兄过奖了,在下不过是运气稍佳罢了。
哪里哪里,苏兄太过谦虚。高文轩眼中闪过一丝意味深长的光芒,我等既为同榜,便是生死之交。今后在这官场之中,还需相互照应才是。
席间众人纷纷附和,觥筹交错间,气氛渐趋热烈。苏明远暗中观察,发现这些同窗的表现颇为有趣——
坐在高文轩右手边的是江南才子顾慎行,出身苏州望族,说话温文尔雅,但眼神机敏,时常在关键话题上巧妙转移,显然深谙官场词令。他与高文轩的交谈看似随意,实则处处试探,两人都在暗中较劲。
左侧的钱塘人马元龙则截然不同,此人豪爽健谈,酒量惊人,专拣有趣的轶事来说,引得众人哄堂大笑。但苏明远留意到,他的笑话往往暗含讽刺,话语间不时提及某某官员的糗事,显然消息灵通。
最引人注目的是角落里那位瘦削青年——曾子厚,河北人氏,家境贫寒,全靠苦读才中了举人。他很少主动说话,只是静静地听着众人谈论,偶尔眼中会闪过一丝难以名状的神色。
诸位兄台,高文轩忽然放下酒杯,神情变得严肃起来,我等虽然乡试得中,但会试在即,不知各位作何打算?
这个话题一出,席间的气氛微妙地变化了。众人的笑容仍在,但眼神都变得深沉起来。
顾慎行率先开口:会试不比乡试,考的不仅是文章,更是见识。依在下愚见,咱们这些地方举人,到了京师,还需多多向前辈请教才是。
慎行兄所言极是。马元龙接过话头,听说今年的主考官乃是翰林学士王安国,此人素来喜好新学,咱们若能投其所好...
慎言!高文轩连忙制止,但眼中却闪过一丝玩味,马兄这话可不能乱说。科举乃是朝廷选才的正途,岂能言及投机取巧?
马元龙讪讪一笑:文轩兄教训得是,是在下失言了。
但苏明远敏锐地感觉到,这个话题并没有就此结束。果然,高文轩环视众人,压低声音说道:不过,了解主考官的喜好确实无可厚非。毕竟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嘛。
那依高兄之见?有人试探性地问道。
高文轩神秘一笑:家父在朝中多年,对这些情况略有耳闻。改日若有机会,不妨与诸位兄台详谈。
苏明远心中一震。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学术探讨,而是在暗示利用内部消息来应对考试。他想起了现代社会中的各种内幕消息关系网络,没想到在这个时代,同样的游戏规则在科举考试中就已经存在。
文轩兄真是义薄云天!马元龙举杯敬酒,眼中精光闪烁,若能得高兄指点,我等必当铭记于心。
众人纷纷附和,纷纷举杯向高文轩敬酒。唯独曾子厚默然不语,只是机械地饮酒,眼神有些空洞。
苏明远注意到了这个细节,心中暗暗同情。像曾子厚这样的寒门子弟,没有家族背景,没有人脉关系,在这样的环境中必然感到格格不入。
酒过三巡,话题又转向了其他方面。
听说朝中最近颇不宁静?顾慎行故作随意地说道。
此话怎讲?众人立刻竖起耳朵。
顾慎行左右看看,压低声音:听家中长辈说,近来边关有警,西夏屡次犯境。朝中对于应对之策颇有争议。
争议?高文轩来了兴趣。
顾慎行点点头,有主战派,有主和派,还有主抚派。各派各执己见,争论激烈。
马元龙插口道:那皇上的意思呢?
这个...顾慎行摇摇头,非我等所能揣测。不过听说,这次会试的策论题目,很可能与时政有关。
这个消息让在座众人都精神一振。策论是会试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能提前知道题目方向,无疑是巨大的优势。
慎行兄消息灵通,不知还有何见教?高文轩客气地问道,但语气中带着一丝急切。
顾慎行笑而不答,只是举杯饮酒。这种欲言又止的态度,反而让众人更加好奇。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