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清穿:最强舰队!老子才是列强 > 第261章 拓展生存空间!

对于德国人而言,这些区域并非负担,而是富饶之地,正是他们梦寐以求的生存空间。

同样,对于俄国人来说,他们宁可放弃整个中亚与西伯利亚,也不愿失去东欧大平原。

一旦失去这片土地,上亿俄国人将面临饥饿与生存危机。

于是,几乎没有任何犹豫,俄军高层决定将主力部队调往西线,全力对抗德军。

即便无法彻底击败德军,也要拖住其脚步,尽可能消耗其力量,使其付出惨重代价,以阻止其继续推进。

俄军的拼死抵抗让德军上下颇为不解:这群人难道不担心汉军从东面攻入首都吗?

竟把如此庞大的兵力全部压在西线战场,他们难道是疯了吗?

“继续推进,不要停歇,我们的盟军正朝着莫思科挺进。

只要我们坚持进攻,毛熊一定会退兵的!”

此时,德军已经占领了菠兰的半壁江山,距离首都华莎城仅一步之遥,即将发起全面攻击。

一旦华莎落入手中,那么整个菠兰东部的领土都将被他们收入囊中!

在这种形势下,让德军主动放弃即将吞并的土地,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历史上,小胡子曾说过一句极为着名的话:“我们要用剑为犁开辟土地!”

他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相比于其他欧洲国家,德意芷人口众多,但国土面积却十分有限。

二战初期,德意芷人口已超过七千万,但本土面积甚至连高卢都比不上。

考虑到南部多为山地,其耕地数量更是远逊于高卢。

而高卢全国人口不过四千万,比德意芷少了一半还多,这种反差使得德意芷显得人口过剩、空间紧张。

一战后的动荡时期,汉斯百姓生活困苦,粮食产量不足,加上经济崩溃无力进口粮食,导致大量民众饿死街头。

这段惨痛的历史,使德意芷人对土地和粮食产生了强烈的渴望,也促使他们在小胡子的领导下,走上了一条不断扩张的不归路。

早在1867年,虽然当时汉斯人口还没达到后来的高峰,但已经突破四千万,远远超过高卢和周边国家,拥挤程度已初现端倪。

此时,东方有一个地广物丰、拥有大片耕地的国家,几乎占据了整个东欧平原,对德意芷人来说,无疑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对他们而言,只要向东推进几百公里,就能获得大量优质耕地,不仅能够拓展生存空间,还能从根本上解决粮食短缺的问题。

更关键的是,一旦占领这些土地,并繁衍出更多人口,第二帝国的实力将大幅增强,届时,他们将拥有足够的人口基础来支撑称霸欧洲、甚至世界的野心!

天朝的崛起让他们深刻意识到,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家一旦崛起,将会形成多么强大的力量。

因此,威廉一世和俾斯麦等人早已制定计划,战争结束后将大力鼓励生育,力争让德意芷人口翻一番!

这样一来,军队动员能力将成倍增长,战争潜力也将大幅提升。

到那时,即使高卢再次挑衅,第二帝国也有能力彻底击败并吞并它!

以强大的军力为后盾,即便日不落帝国亲自出手,他们也无所畏惧!

然而,增加人口也意味着需要更多的土地来承载,否则人口密集、粮食不足,一旦依赖进口,国家的命脉就将被他人掌控!

因此,在扩充人口的同时,他们也必须积极争取更多的土地,拓展生存空间!

如果毛熊国力强盛,汉斯或许不敢轻举妄动。

但如今的毛熊,怎么看都像是一只病弱的老熊。

如果此时不趁机从它身上割下一块地,以后恐怕再难有这种机会!

“汉斯人这次是拼了命了!”

林文听完阿戴情报部门送来的报告,眉头紧锁。

“没错,他们已经开始对华莎发起全面攻势。

为了突破俄军在城外的防线,德军不顾巨大伤亡发动强攻。

短短三天内,双方伤亡惨重——德军损失超过四万人,俄军据说伤亡更是超过了七万!”

阿戴的情报局已经在全球各地安插了间谍,但由于打入欧洲的时间尚短,许多核心情报仍难以获取。

这一次的情报,是他们成功截获并破译了德军内部的电报才得以确认的。

这份电报据传是从德军前线发往柏林,呈递给威廉一世皇帝的。

既然事关前线军情,内容理应属实,毕竟德军再大胆,也不敢欺瞒本国君主。

若真被皇帝察觉有假,那可不是闹着玩的,搞不好是要掉脑袋的。

“四万多人伤亡?看来俄军给德军带来的麻烦,远比我们想象的要严重得多啊!”

听到这个数字,蒋百里在一旁皱起了眉头。

俄军兵力只有德军的一半,尽管后来从本土调来了不少增援部队,但在正面战场上,德军仍占有明显的兵力优势。

这种优势曾让他们在对抗法国时取得压倒性的胜利,怎么如今在俄军面前却显得力不从心?

“确实比我们预估的要严重。我原本以为,德军最多三个星期就能拿下整个波兰,然后继续向俄国腹地推进一段距离,再顺势提出议和条件,借撤军之名,迫使俄国人承认他们对波兰的吞并。”

德军摆出一副大举进攻莫斯科的姿态,表面看上去气势汹汹,似乎真要一路打到俄都,与俄军决一死战。

可实际上,他们根本没打算真打,这只是为了震慑俄军,让对方在心理上先崩溃,从而更容易接受德国开出的苛刻条件罢了。

但现在的情况是,德军还没完全吃掉波兰,就已经付出了如此沉重的代价。

这不禁让人怀疑,他们是否真的有能力完成吞并计划?

“华沙城内目前还有大约八万俄军,他们在城外修筑了不少防御阵地,看样子接下来会有一场硬仗。德军想轻松拿下这座城市,恐怕并不容易。”

李秀成开口道。

他有些困惑,为何曾在普法战争和普奥战争中表现优异的普鲁士军队,这次却在俄军面前折戟沉沙?

这场战争本应是一边倒的胜利才对,怎么会变成如今这副局面?

“没错,俄军虽然没有装备机枪,火炮数量也相对较少,但他们从普列文要塞战役中学到了不少防守经验,防御工事布置得井井有条。尽管缺少关键火力支撑,但整体防御能力仍然不容小觑。德军没料到会遇到这种局面,才吃了不小的亏。”

相比李秀成,蒋百里年纪更轻,又接受过现代军事教育,更能理解战壕体系在防御战中所带来的巨大优势。

德军虽强,但面对这种全新的战术形态,仍显得有些措手不及。

虽然像老毛奇等将领已经摸索出了一些应对办法,但在突破敌军防线时,仍要付出不小的代价。

这也是开战短短三周,德军就已损失超过十万人的主要原因。

“呵呵,德军伤亡越大,俄国人抵抗的意志反而会越坚定。”

“毕竟,他们是带着刚刚大败法国的气势而来的。开战前,想必俄国人内心也有些畏惧。可如今真正交手了,尽管俄军战斗力确实不如德军,但德军也并没有他们想象中那般可怕。”

“这样一来,俄国人或许会认为自己有机会击败或者拖垮德军,于是他们会不断增派援兵,和德军死磕到底。接下来,德军的伤亡恐怕还会进一步增加。”

林文微笑着说道。

他又不是德国人,自然不会心疼他们的损失。

相反,如果能让德军在这场战争中吃点苦头,也让整个欧洲见识到战壕防御战的威力,对今后战争模式的演变将大有帮助。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所以会演变成绞肉机一般的消耗战,动辄伤亡几十万甚至上百万,正是由于战壕、铁丝网和机枪的结合,极大提升了防守能力,而进攻却显得力不从心。

于是,谁先发动进攻,谁就注定要承受巨大的伤亡;而不主动出击,战争就很容易陷入僵持状态。

双方拼命挖掘战壕,躲在里面对峙,什么事都干不了。

这种无法迅速决出胜负的战争,会极大消耗参战国的国力。

而且,战争中的物资消耗需要大量资金支撑,这些资金也会不断从参战国流出,流向其他国家。

在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北美那位“鹰酱”抓住两次战争的机遇,大发横财,赚得盆满钵满。

如今,北美自己却陷入内乱,而在这场混乱之中,唯一一个既能保持稳定,又有实力提供持续物资支持、让交战双方能继续打下去的国家,除了天朝,再无他国!

因此,只要欧洲爆发一场大规模战争,最好是像世界大战这种级别的冲突,天朝便可以趁机收割整个欧洲的“庄稼”。

从大航海时代开始,欧洲人用了三、四百年时间从世界各地掠夺财富。

而天朝完全可以在短短十几年,甚至几年之内,把这些被他们抢走的财富统统夺回来!

前提是——他们必须开战!

而且,战争必须持续很久!

堑壕战的出现,恰恰为这种持久战提供了条件。

所以,天朝要做的,其实很简单:就是四处点火,激化欧洲各国之间的矛盾,促使他们大打出手!

最好是打得不可开交、血流成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