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清穿:最强舰队!老子才是列强 > 第260章 建立铁塔城的武装力量!

第二军团由卡尔亲王统率,这支军队在先前的战斗中已经多次展现出非凡的战斗力,是整个德军序列中最为精锐的部队之一。

将如此精锐之师交由老毛奇调度,足见威廉一世对此战的重视程度。

当第二帝国正式对毛熊宣战的消息传出后,整个欧洲迅速为之震动。

相比之下,这场战争所引发的关注远不及普法战争那样强烈。

毕竟,普法战争爆发于西欧核心地带,影响的是整个欧洲格局,周边国家无不高度关注,尤其是比利时、荷兰与卢森堡三国,更是对战火蔓延的可能性忧心忡忡。

而德意芷与毛熊之间的战争发生在遥远的东欧,远离欧洲的政治和经济中心,波及范围相对有限,因此大多数国家对此反应较为冷淡。

所谓“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对于没有直接影响的事务,西欧诸国表现得漠不关心,也算情理之中。

当然,小国可以冷眼旁观,但大国却不能无动于衷。

当这个消息传到日不落帝国的首都雾都城时,朝野上下反而松了一口气。

此前,他们一直担忧汉斯人是否会借着高卢政局动荡之际,趁势扩张,逐步削弱甚至取代高卢,进而成为比高卢更强、甚至超过日不落的欧洲头号强国。

如今,见德军将矛头转向东方,与毛熊交战,他们心头的大石终于落地。

毛熊一直是日不落帝国高度警惕、长期遏制的对象;而汉斯人的迅速崛起,也让日不落颇为忌惮。

让这两个令人生厌的国家互相消耗,对日不落而言,简直是不费一兵一卒便坐收渔人之利的最佳局面。

因此,对于这场战争,日不落表面上虽然表达了对和平的“关切”与“遗憾”,呼吁双方尽快停战,但实际上却并未采取任何实质行动,完全放任局势发展。

当然,日不落也并非真的袖手旁观。

他们真正的重心,放在战后如何拉拢高卢的问题上。

高卢的皇帝流亡到了日不落,国内爆发了革命,成立了共和国。

但铁塔城的工人起义却演变为一场声势浩大的公社运动,导致高卢局势愈发混乱。

刚刚输掉一场战争,若再陷入一场大规模内战,恐怕高卢将彻底陷入衰退,从此一蹶不振。

一个衰弱的高卢固然对日不落有利,但过于衰弱则未必是好事。

他们的欧洲大陆政策始终围绕一个核心:扶持“老二”,以牵制“老大”,维持大陆势力均衡。

在普鲁士尚未统一德意芷、未打败高卢之前,普鲁士是欧洲的“老二”,高卢是“老大”。

如今局势逆转,普鲁士不仅统一了德意芷,还从高卢那里夺取了两块战略要地,并获得了巨额战争赔款,实力大增。

这笔因战争带来的意外之财,令普鲁士迅速崛起,称霸欧洲已只是迟早的事情。

相较之下,高卢的处境就显得格外艰难。

阿尔萨斯与洛林的煤炭与钢铁资源是其工业命脉,如今一朝失去,工业发展必然大受打击。

再加上高达六十亿法郎的战争赔款,高卢的财政几乎被彻底掏空,国力衰退已成定局。

因此,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高卢都无法再与德意志相提并论,注定只能退居欧洲第二。

既已如此,高卢自然不再是日不落帝国的敌人,而是可以拉拢的盟友。

英伦方面也开始重新调整策略,试图借助高卢的力量来牵制德意志。

恰逢第二帝国的注意力全部集中于毛熊国之际,日不落帝国趁机向高卢正府军提供了大量武器装备与军事支持,协助其镇压本国铁塔城内的公社运动。

这种工人阶级主导的社会运动,虽然眼下仅限于高卢国内,但若任其发展蔓延,势必会在全球范围内引发连锁反应。

作为最早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日不落拥有庞大的工人阶级群体,其工业实力也位居世界前列。

因此,高卢国内的工人运动对英伦而言,无疑是一记警钟。

倘若不加以控制,任由类似思潮在本国传播,恐怕也会引发本国工人的效仿与反抗。

为防止国内工人走上街头,拿起武器对抗正府,他们必须尽快扑灭铁塔城内的动荡局势。

否则,一旦局势失控,英伦本土将不得不耗费更多精力来应对可能出现的内部动荡。

然而,高卢军队的表现实在令人失望。

其精锐部队大多已被德军俘虏,至今仍关押在战俘营中,尚未释放。

更糟的是,德军似乎有意削弱高卢的军事能力,不仅迟迟不释放普通士兵,连高级军官也一并扣押。

这在以往的欧洲战争中极为罕见。

过去各国之间有种不成文的默契:战争中尽量不主动攻击敌方指挥官;一旦敌军军官尤其是贵族被俘,只需支付赎金便可将其赎回。

这一规则的形成,源于欧洲贵族阶层之间的通婚关系密切,各国贵族多有血缘联系。

正因如此,战争时彼此手下留情,也成了默认的惯例。

但这一传统并未在北美延续。

鹰酱人作战风格强硬,专挑敌军军官下手,令英军在北美吃了大亏,尤其是贵族军官伤亡惨重。

但这也不能全怪鹰酱人,毕竟他们大多是底层移民,并不认同欧洲贵族的那一套,打仗自然也无所顾忌。

而在欧洲大陆,这种传统依旧被部分保留下来。

然而,眼下德意志似乎并不打算遵循这一惯例,大批高卢军官仍被羁押未归。

若这些经验丰富的将领能重返岗位,即便部队尚未释放,他们仍可在日不落的支持下重组军队,建立一支足以应对铁塔城局势的武装力量。

但如今,这一切都已难以实现。

尽管高卢正府军得到了日不落的大力援助,但他们在战场上的表现却令人失望。

他们曾多次对铁塔城发起进攻,但屡战屡败,不仅未能取得战果,反而让城内的工人武装从他们手中缴获了大量先进武器,还借机积累了实战经验,战斗力大大增强。

结果反而是工人武装的力量日益壮大。

眼看高卢军队屡战不利,日不落终于忍无可忍,从本土派遣了一批军队和军官前往高卢,意图亲自指挥作战。

然而,这一举动却遭到高卢方面的强烈反对。

尽管日不落是出于援助之意,但在高卢人看来,让英军进入铁塔城协助作战,无疑是对民族尊严的一种伤害。

毕竟在英法百年战争期间,约翰牛对法国造成的伤害实在太过深远,以至于两国之间积下了难以化解的仇恨。

即便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约翰牛和法国曾两度并肩作战,但这段历史恩怨依然难以彻底消弭。

在民间,彼此视对方为最大敌人的现象也相当普遍。

因此,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双方再度陷入无休止的争论与推诿之中。

在东欧战场上,德军依照老毛奇的战略构想,正式展开了对俄军阵地的第二阶段攻势。

不得不说,老毛奇的战略判断力的确非凡。

他的这一战术很快便显现成效。

原本让德军一筹莫展的俄军防线,在集中兵力发起猛攻后,很快被撕开了口子。

找到应对之策后,德军士气大振,攻势如潮,接连突破俄军多道防线。

西线战场传来的坏消息令沙俄国内震动不已。

为了抵御德军的猛烈攻势,俄国人不得不将大批兵力调往西线作战。

而一直在静观其变的汉军,在得知这一动向后,终于决定全面出击。

1867年12月1日,在对叶卡捷琳堡完成将近一个半月的围困之后,汉军正式向城中俄军发起进攻。

此时,城内的俄军早已断粮多日,不仅耗尽了城中所有粮食储备,连战马也被宰杀殆尽。

由于本土未派出援军,补给断绝、突围无望,守军士气已跌至谷底。

此役,汉军集中数百门重炮,对叶卡捷琳堡城墙展开猛烈轰击。

城中俄军本已情绪低迷,再遭猛烈炮火打击,顿时伤亡惨重,军心彻底瓦解。

因此,当汉军正式发起进攻时,俄军几乎未作抵抗便纷纷投降。

12月2日,仅仅一天之内,汉军便成功占领这座西伯利亚最重要的城市,并歼灭驻守此地的约十七万沙俄顿河军团!

至此,他们通往欧洲的道路已无阻碍。

得知汉军攻陷叶卡捷琳堡的消息后,威廉一世大为振奋。

他立即下令德军全线出击,趁着俄军因西伯利亚局势陷入混乱之际,一举攻占波兰境内俄军据点,将其全部纳入德意志第二帝国的疆域。

面对德军的凌厉攻势,俄军损失惨重,几乎全线溃败。

与此同时,在西伯利亚方向,汉军虽然在攻克叶卡捷琳堡后继续向东欧推进,但其推进速度明显放缓,兵力投入也不大,似乎因距离过远而导致后勤濒临极限,无法再维持更大规模的西进作战。

根据这一情况,俄国内部迅速做出判断:

汉军可能无力跨越乌拉尔山脉,对核心区域构成长远威胁,因此不必在东部投入过多兵力。

应将主力集中于西线,优先应对德军的进攻。

毕竟,汉军目前所占领的地区多为地广人稀的荒芜地带,这些土地不仅价值不高,反而会加重后勤负担。

而东欧地区则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德军每拿下一个村庄或城市,就能获得土地、资源与人口,这无疑会进一步激发其东扩的野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