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时的京城驿馆,阳光透过窗棂斜照在案台上,案上摊着三册泛黄的线装书,封面上分别写着 “雪域国考”“黑羽国考”“海岛国考”—— 这是林风让史官连夜整理的邻国常识册,每页都用朱笔标注着重点,墨迹还带着淡淡的墨香。
外交天团的 5 人围案而坐,手里捧着册子,眉头却都拧成了疙瘩。周文彬翻着 “雪域国考”,手指在 “气候:常年积雪,冬季严寒” 那行字上反复摩挲:“陛下,这雪域国常年下雪,咱们谈判时提丝绸贸易,他们会不会觉得用不上?毕竟丝绸不如皮毛保暖啊。”
林风刚走进来,听到这话,笑着拿起 “雪域国考” 翻到 “习俗” 那页:“周团长,你再往下看 —— 雪域国贵族喜欢穿丝绸镶边的皮毛大衣,觉得既保暖又体面,只是他们自己不产丝绸,得从西域转卖,价格贵得很。咱们要是提‘用丝绸换皮毛’,他们肯定愿意,这就是了解常识的好处,知道对方需要啥,谈判才有的放矢。”
众人赶紧低头翻看,李通判指着 “饮食” 那页,念出声来:“雪域国:以牛羊肉为主,喜饮酥油茶,忌吃猪肉;黑羽国:以兽肉、奶制品为主,爱喝马奶酒,崇尚武力;海岛国:以海鱼、稻米为主,喜食蔗糖,擅长造船……”
他念完,抬头挠了挠头:“陛下,这三个国家的饮食、习俗太像了,俺记混了咋办?比如…… 俺总觉得雪域国靠海,应该爱吃鱼,海岛国冷,应该爱吃肉,这跟册子上写的正好反了!”
这话刚落,林风 “噗嗤” 一声笑喷,手里的茶杯都晃出了水:“李通判,你这地理常识得补补!雪域国在高原,哪来的海?海岛国在东南沿海,常年炎热,盛产海鱼,怎么会冷?你这记反了,要是谈判时跟雪域国使者说‘咱们给您送鱼’,人家怕是要以为你故意找茬!”
周围的人也跟着笑了,王小吏憋笑着说:“李大人,俺之前也记混了,后来俺想,雪域国‘雪’多,肯定冷,得吃牛羊肉补身子;海岛国‘海’多,肯定吃鱼,这样就好记了!”
“王小吏说得对,记常识得找窍门。” 林风放下茶杯,拿起毛笔在纸上写了三句口诀,“咱们编个记忆口诀,好记又不容易混:‘雪域冷吃肉,黑羽勇爱斗,海岛热吃鱼’—— 雪域国冷,主食是肉;黑羽国崇尚武力,爱比武;海岛国热,主食是鱼,这样是不是好记多了?”
众人齐声念了几遍,李通判拍着大腿:“好记!太好记了!俺现在闭着眼都能背下来:雪域冷吃肉,黑羽勇爱斗,海岛热吃鱼!以后再也不会记混了!”
张主簿也跟着补充:“陛下,俺还能在后面加几句,把需求也带上:‘雪域要丝绸,黑羽需铁器,海岛缺瓷器’—— 这样连谈判的筹码都记住了!”
“这个好!” 林风点头称赞,“张主簿这补充得妙!雪域国缺丝绸,咱们有;黑羽国擅长骑兵,需要铁器打造兵器,咱们能提供;海岛国产蔗糖,咱们缺蔗糖,正好用瓷器换,这就是互利共赢的基础,都记牢了,谈判时才能主动。”
接下来的半个时辰,林风带着众人逐页讲解常识册 —— 讲雪域国时,特意提到 “他们的贵族喜欢戴玉石首饰,咱们的和田玉可以作为谈判的添头”;讲黑羽国时,强调 “他们每年会举办‘勇士比武大会’,谈判时可以提‘派禁军将士跟他们切磋武艺’,拉近关系”;讲海岛国时,补充 “他们的蔗糖产量高,但储存技术差,咱们的糖霜制作工艺可以教他们,换他们的蔗糖长期供应”。
这些细节都被众人认真记在册子上,王小吏还在旁边画了小图标 —— 雪域国旁边画个小雪山,黑羽国旁边画把小弯刀,海岛国旁边画条小鱼,方便记忆。只有赵会计心不在焉,手里的册子翻了半天还停在第一页,眼神总往怀里的账本瞟,偶尔抬头,也只是机械地跟着念口诀,手指却悄悄摸向账本夹层。
林风看在眼里,不动声色地走到赵会计身边,拿起他的册子:“赵会计,你负责算账,得把各国的贸易成本算清楚,比如咱们的丝绸运到雪域国,加上运费,成本是多少,能换多少皮毛,这些都得靠你,可不能走神。”
赵会计身子一僵,赶紧合上账本,点头说:“臣…… 臣明白!臣这就记,这就算!” 说着,拿起笔在册子上胡乱画着,眼神却还是飘忽不定。
苏晴站在驿馆门口,将这一切看在眼里,悄悄退到院外,对督查队的人低声吩咐:“盯紧赵会计,他刚才又摸账本了,里面肯定有问题,别让他跟驿馆外的可疑人物接触。”
督查队的人点头应下,继续潜伏在驿馆周围的树荫里,目光紧紧盯着赵会计的窗口。
这边,常识教学还在继续,林风突然提出要 “实战模拟”:“现在朕当雪域国使者,周团长你跟朕谈判,要用上咱们刚学的常识,比如朕说‘大炎的丝绸太薄,不适合我们雪域国’,你该怎么回应?”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