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开局附身袁绍:我的五虎将不对劲 > 第66章 工坊林立,甲兵已足

秋日的阳光透过窗棂,映照在大将军府兵曹衙署内陈列的几副铠甲上。袁绍的手指缓缓拂过一副皮甲的边缘,那里有一道明显的、被利刃劈开的旧痕;他又掂了掂一柄环首刀,刀身黯淡,刃口甚至有些卷曲。这些都是从北疆前线轮换下来的武备,无声地诉说着战争的残酷与装备的局限。

“主公,”陪同视察的军师中郎将荀攸沉声道,“去岁北疆、并州两战,我军虽胜,然将士浴血,损伤亦不小。胡骑弓马娴熟,甲胄或不如我,然其来去如风,冲击力极强。我军现有军械,守成有余,若欲主动出击,横扫中原,则……尤需利器。”

袁绍沉默不语。他深知,冷兵器时代的战争,装备的代差足以决定胜负。历史上的官渡之战,曹操能以弱胜强,固然有计谋因素,但袁绍军队的装备是否真的具有压倒性优势,本就存疑。如今他既然来了,就绝不能让历史重演。他要的不是势均力敌,而是碾压性的优势。

他的目光投向窗外,远处,邺城官营匠作监的方向,隐约有黑烟升起。那里,汇聚了来自河北四州最优秀的工匠,但他们目前的生产方式,仍是各自为战,效率低下,标准不一。

“公达所言极是。”袁绍收回目光,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光有良将精兵、充足粮草还不够,还需有能破坚甲、摧敌锋的利器!是时候,让我们的工坊,真正‘林立’起来了。传令,召大匠作马钧,及兵曹、匠作监主事,即刻议事!”

一场旨在打造这个时代最强大战争兵器的变革,在袁绍对现有装备的不满与对未来霸业的野心中,悄然启动。

大将军府的意志,迅速转化为行动。在袁绍的亲自督导下,在总揽全局的监军沮授的协调下,一场对河北军工体系的深度改造轰轰烈烈地展开。核心负责人,正是被授予全权的大匠作马钧。

1. 改组与集中:三大匠城

首先进行的是资源整合。袁绍采纳马钧与沮授的建议,不再满足于各郡国零散的工坊,而是确立了以邺城、晋阳、蓟城为核心的三大军工生产基地。将分散在各处的优秀工匠、关键原材料(如幽州的优质铁矿石、并州的煤炭、各地的皮革、木材)向这三处集中。

邺城匠作监规模最大,技术力量最强,主要负责研发、定型以及生产最精良的铠甲、强弓、弩机以及马钧主导的各种新式器械。晋阳匠作监依托并州煤铁之利和边境战事经验,重点生产制式刀矛、箭簇以及骑兵装备。蓟城匠作监则兼顾幽州边防需求,生产皮甲、骑弓以及适应北方气候的军需品。

三大匠作监由大将军府直辖,其主官由马栋推荐、袁绍亲自任命,直接对沮授和马钧负责。此举打破了地方豪强对军工资源的潜在影响,形成了高度集中的生产体系。

2. 技术革新:大匠作的神工

马钧的作用在此刻发挥得淋漓尽致。他几乎住在了邺城匠作监,带领着他直属的“技研坊”工匠,日夜攻关。

水力之力:马钧首先瞄准了动力源。他在漳水支流选址,设计并督建了数座水排(水力鼓风机)和水碓(水力锤打设备)。当清澈的河水驱动巨大的木轮,通过复杂的连杆机构带动皮囊鼓风、重锤起落时,所有的工匠都惊呆了。强劲而稳定的水力,使得冶铁炉温更高更稳定,锻打铁料的效率和质量提升了数倍不止!以往需要数名壮汉轮番锤打半天的铁胚,在水碓的连续锤击下,很快就能成型。

灌钢之法:马钧并不满足于此。他根据古籍记载和自己的理解,开始试验并推广灌钢法。将生铁和熟铁按一定比例配合,在高温下熔合,使生铁中的碳份向熟铁扩散,从而得到性能优于普通锻铁、材质更加均匀的钢。以此法打造的刀剑刃口,更加坚硬锋利,韧性也更好。虽然良品率初期不高,但已显露出革命性的潜力。

标准化与流水作业:在袁绍的提示下,马钧极力推行“标准化”。他制作了标准的弩机望山(刻度)、箭簇范模、甲片冲压模具。要求所有同类部件必须尺寸统一,可以互换。同时,将复杂的兵器制作过程分解为数十道工序,工匠各司其职,有的专司锻打甲片,有的专司钻孔,有的专司编缀,形成了早期流水线作业的雏形。效率再次飙升。

3. 甲兵之威:从图纸到成列

在新工坊、新技术、新模式的合力下,成果开始井喷。

玄甲营:邺城匠作监出产的新型铁札甲,采用灌钢法制出的甲片,经过水力反复锻打,更加坚韧。甲片之间以熟牛皮绳精密编缀,防护面积更大,重量却比旧甲更轻。当首批三千副新甲交付袁绍亲卫“玄甲营”时,黝黑的甲叶在阳光下泛着冷冽的光泽,移动间铿锵作响,宛如移动的钢铁丛林。

破军弩:马钧改进了汉弩的结构,设计了新的腰引上弦装置,并配备了标准化的望山,使得弩箭射程更远,穿透力更强,且瞄准更加便捷。这种被命名为“破军弩”的强弩开始批量生产,优先装备先登营及各部精锐。

制式环首刀:晋阳匠作监生产的制式环首刀,采用统一的“三十炼”灌钢工艺,刀身修长,刃口锋锐,刀背厚实,兼具劈砍与刺杀之利。数以万计的新刀被生产出来,替换着军中那些参差不齐的旧兵刃。

箭雨:标准化箭簇范模的使用,使得箭矢的生产速度惊人。三大匠作监日夜不停,库房中堆积的箭矢,很快便以“百万”为单位计算。

数月之后,邺城西郊大型校场。一场非同寻常的演武在此举行。观武台上,袁绍端坐中央,文武重臣分列两侧,甚至连刘备、关羽、张飞也被邀请在列。

首先出场的是装备旧式皮甲和兵器的五千步卒,他们演练了基础的阵型进退,虽也算整齐,却总让人觉得少了些什么。

紧接着,鼓声一变,号角长鸣。地平线上,出现了一片移动的“黑云”。那是三千完全装备了新式铁札甲、手持制式环首刀和大型橹盾的“玄甲营”重步兵。他们迈着整齐划一、沉重无比的步伐向前推进,甲叶摩擦之声汇成一股低沉的金属风暴,一股令人窒息的压迫感扑面而来。阳光照射在那片黑色的甲胄上,竟反射不出多少光亮,仿佛光线都被那深邃的黑色吞噬了。

观武台上,文官们面露惊容,武将们则眼神炽热。关羽微阖的丹凤眼猛然睁开,闪过一丝精光;张飞环眼圆瞪,忍不住低声嘟囔:“好家伙,这铁罐头,看着就结实!”

接下来是弩兵展示。一千名手持“破军弩”的弩兵出列,对着三百步外的包铁木盾进行齐射。只听一阵令人牙酸的机括震响,一片乌云般的弩矢呼啸而出,瞬间便将那些木盾射得千疮百孔,甚至有不少弩矢深深钉入了后面的土墙!

最后,则由一队轻骑兵演示新式马刀和骑弓。马蹄如雷,刀光如雪,冲击之间,凌厉无比。

为了直观对比,袁绍甚至下令,让一队穿着旧皮甲的士卒,使用旧式兵刃,与一队同样人数、装备新式铠甲的士卒进行“对抗演练”(使用未开刃的武器和包裹枪头的长杆)。结果毫无悬念,“旧军”的劈砍突刺很难对新甲造成有效伤害,而“新军”的反击则轻易地将“旧军”打得“溃不成军”。

校场之上,一片寂静。唯有秋风卷动旗帜的猎猎之声。

袁绍缓缓起身,走到观武台边缘,目光扫过台下肃立的钢铁之师,声音透过初冬的寒风,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此,便是我河北今日之甲兵!此,便是我等未来扫平群雄、澄清玉宇之依仗!工坊林立,乃为甲兵已足!甲兵已足,乃为天下安宁!”

他顿了顿,声音陡然提高:“诸君!可愿随我,以此雷霆之势,创不世之功?!”

“愿随主公!扫平群雄!澄清玉宇!”山呼海啸般的呐喊声瞬间爆发出来,声震四野,连天上的浮云似乎都被驱散。

刘备站在人群中,面带惯有的温和笑容,鼓掌赞叹,但袖中的手却不自觉地握紧。他身后的关羽、张飞,亦是面色凝重。他们比任何人都更清楚地感受到,袁绍麾下的这支军队,与昔日他们见过的任何诸侯的军队都不同,它更加庞大,更加正规,而现在,它正在变得前所未有的……锋利和致命。

校场演武的消息,如同长了翅膀,迅速传遍河北,也必然通过各种渠道,流向南方的曹操、吕布耳中。

袁绍并未因此自满。他在大将军府内,对沮授、田丰、荀攸等人说道:“工坊之效,已显峥嵘。然,此非终点。马德衡正在研制的‘投石机’、‘攻城车’,需加紧进行。我要的,是一支无论野战、攻城、守险,皆能碾压对手的天下强军!”

他走到地图前,手指轻轻点在中原的位置:“我们的刀已经磨得足够快,现在,需要的是一个最佳的下刀之处。继续密切关注曹操与吕布的动向,同时,青州麴义部,并州张合部,需加紧整合换装,以备不时之需。”

河北的战争机器,在完成了内政梳理、人才储备、粮食积累之后,终于在最关键的武器装备环节,完成了质的飞跃。工坊林立的背后,是冷兵器时代巅峰的工业实力。这股庞大的力量已然成型,如同蓄势待发的洪流,只待袁绍一声令下,便将汹涌南下,重塑整个天下的格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