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开局附身袁绍:我的五虎将不对劲 > 第217章 荆襄惊变,周郎西进

樊城陷落的消息,如同腊月里最凛冽的寒风,瞬间席卷了整个汉水南岸的襄阳城。这座被誉为“荆襄之心”的繁华都会,往日车水马龙的景象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山雨欲来的压抑与恐慌。市井之间,流言蜚语如同瘟疫般蔓延——北军如何悍勇,文聘如何苦战不支,曹仁大军如何陈兵汉水北岸,随时可能搭设浮桥,挥师南渡……每一则消息都像重锤,敲打着襄阳本已脆弱的神经。

然而,与外部的军事压力相比,襄阳城内部,州牧府深处,正在酝酿着一场更为致命的风暴。

荆州牧刘表的寝殿内,药石的气味浓郁得化不开。曾经坐镇荆襄九郡、与北方豪强分庭抗礼的“八俊”之一刘景升,此刻已是形销骨立,面色蜡黄,唯有偶尔睁开的浑浊双眼,还残留着一丝昔日的威仪。他的病情,在得知樊城失守、文聘被俘的消息后,急转直下,如今已是弥留之际,仅凭参汤吊着一口气。

殿外,以蔡瑁、张允为首的军方将领,和以蒯越、蒯良兄弟为首的文官谋士,分立两侧,气氛凝重而微妙。蔡瑁,作为刘表妻弟、荆州水军都督,面容看似沉痛,眼神深处却闪烁着难以掩饰的焦虑与盘算。蒯越,荆州大族的代表,号称“足智多谋”,此刻也是眉头紧锁,手指无意识地捻动着衣角。

“异度,”蔡瑁压低声音,将蒯越引至一旁僻静处,声音急促,“景升公怕是……就在旦夕之间了。北岸晋王大军虎视眈眈,江东孙策狼子野心,近日又闻其麾下周瑜调动频繁,意欲何为,不言自明!当此危局,荆州该当如何?是战,是降?”

蒯越目光闪烁,沉吟片刻,声音更低:“德珪,大势已去,岂不见文仲业之鉴乎?晋王袁绍,已非昔日渤海太守,其势如日中天,挟天子以令诸侯,扫平中原,今又得樊城,汉水天堑已不足恃。我荆州内部,能战之兵几何?主战者谁?刘备新败,如同丧家之犬,自身难保;大公子(刘琦)虽在江夏,然其性柔弱,且与黄祖不睦,岂能力挽狂澜?若战,必是玉石俱焚,徒使荆襄百姓遭殃,吾等身家性命亦难保。”

蔡瑁眼中精光一闪:“依你之见……”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蒯越语气斩钉截铁,“为荆州百万生灵计,为吾等身家爵禄计,唯有……顺天应人,归附晋王!况且,晋王已遣密使,许以高官厚禄,保全吾等家族。此时不决,更待何时?唯需顾虑者,乃是名分与大公子……”

蔡瑁会意,重重一点头:“我明白了。名分之事,需速决!必须赶在……其他人有所动作之前!” 他的目光不自觉地瞥向了殿外另一个方向,那里站着面容忧戚、却显得势单力孤的刘表长子刘琦,以及刚刚狼狈南逃至襄阳、暂居馆驿的刘备一行人。刘备的存在,尤其是他身边那个虽然沉默却令人不敢小觑的红脸汉子关羽,让蔡瑁感到如芒在背。

襄阳的天空,阴云密布,一场决定荆州命运的权力更迭与阴谋,正在这垂危的州牧榻前,悄然上演。

发展:权柄暗易与枭雄悲歌

建安八年冬月末,荆州牧、成武侯刘表,在忧惧交加中,病逝于襄阳。蔡瑁、蒯越等人遵循“遗命”(实则为二人与部分心腹伪造或强行解读),立刻拥立刘表次子、年仅十四岁的刘琮继任荆州牧。此举完全违背了宗法长幼之序,但因蔡瑁手握襄阳军权,蒯越等人控制州郡行政,反对的声音被迅速压制下去。

紧接着,一系列雷厉风行的举措出台,彻底堵死了主战派和刘备等人的道路:

封锁消息:严密封锁刘表病逝及刘琮继位的具体细节,尤其是对驻扎在江夏的刘琦及残部,更是断绝往来,以防其兴师问罪。

控制刘备:以“保护”为名,派遣重兵“护卫”刘备所在的馆驿,实则软禁,限制其随从出入,切断其与外界联系。关羽、张飞(若在)虽怒,但身处虎穴,兵力悬殊,只得暂时隐忍。

清除异己:迅速撤换各地可能倾向于刘琦或主张抵抗的将领、官吏,安插蔡、蒯亲信。襄阳城内,稍有异议者,皆遭贬斥或监视。

秘密联络:蔡瑁、蒯越派出心腹使者,携带刘琮的降表及荆州户籍图册,秘密北渡汉水,前往曹仁大营,接洽归降事宜。他们提出的条件,核心便是保障自身及家族的权势与安全。

襄阳的剧变,如同巨石投入死水,激起的波澜迅速向外扩散。

最先感受到寒意的是刘琦。驻守江夏的他,原本就因父亲病重而心忧,突然发现与襄阳的联络完全中断,派去的使者皆有去无回,身边又不断有蔡瑁系将领被安插进来,他再愚钝也知大事不妙。一种被抛弃、被背叛的愤怒与绝望笼罩着他。然而,他性格懦弱,手中兵权大半被黄祖及其部将把持(黄祖虽与蔡瑁并非一心,但更看不起刘琦),自身缺乏魄力与决断,面对如此危局,竟惶惶不可终日,除了与寥寥几名心腹相对垂泪,竟拿不出任何有效的应对之策。

而被软禁在襄阳馆驿中的刘备,处境更为艰难。他失去了军师徐庶,如同失去了耳目与大脑;身边兵马在汝南突围后所剩无几,仅有关羽、简雍、孙乾等寥寥数十人相伴;张飞自汝南断后,至今生死不明,更让他心头滴血。如今身陷囹圄,外界消息隔绝,但他从守卫日渐倨傲的态度和襄阳城内诡异的气氛中,已然嗅到了末日的气息。

“云长……”深夜,刘备望着窗外襄阳冰冷的月色,声音沙哑而疲惫,“景升公恐怕……已然不在了。蔡瑁、蒯越之辈,欲卖荆州以求富贵。我等……怕是已成瓮中之鳖。”

关羽默然立于其身后,丹凤眼中寒芒如星,手按青龙偃月刀柄,沉声道:“大哥勿忧。但有云长一口气在,必护大哥周全!蔡瑁鼠辈,若敢加害,关某必取其首级!”

话虽如此,但二人都清楚,在这重重包围之下,想要杀出襄阳,难如登天。一种英雄末路的悲凉,在小小的馆驿中弥漫。刘备回想起自己半生漂泊,屡败屡战,好不容易在汝南稍有根基,转眼又成泡影,如今竟可能葬身于此,不禁悲从中来,却又强行压下,唯恐影响身边仅存的兄弟士气。

然而,就在蔡瑁、蒯越等人自以为掌控全局,专心与北岸讨价还价之时,他们忽略了,或者说无力顾及的另一股力量,正以惊人的速度,利用荆州这场内乱,狠狠地撕咬着荆州的躯体。

江东,吴郡。讨虏将军、吴侯孙策的府邸内,气氛与襄阳的阴郁压抑截然不同,充满了锐意进取的激荡。文武济济一堂,武有程普、黄盖、韩当、蒋钦、周泰、陈武、董袭、凌统、徐盛、潘璋、丁奉等一众虎臣,文有张昭、顾雍、张纮、诸葛瑾、步骘、阚泽、虞翻、严畯等谋士良臣,可谓人才鼎盛,气势如虹。

孙策高踞主位,一身劲装,顾盼自雄,其霸烈之气丝毫不减当年。下首,周瑜姿质风流,仪容秀丽,身着儒将服饰,正凝视着巨大的荆州地图。

“公瑾!”孙策的声音洪亮,“刘表一死,荆州果乱!蔡瑁、蒯越欲降北,正是我辈取江夏,报父仇,立根基之时!诸位,且听公瑾调遣!”

周瑜起身,从容自信,目光锐利:“伯符,诸位!机不可失!我军当以雷霆之势,直取江夏!吕范、蒋钦为先锋,率轻舟快船,精兵五千,沿江西进,不顾沿途小城,直插夏口!韩当、周泰、陈武、董袭、徐盛、潘璋、丁奉,随我水陆并进,扫荡沿岸,合围夏口!程公、黄公坐镇后方,督运粮草。凌统、董袭所部为预备,随时策应!” 他目光扫过张昭、顾雍等人,“后方政务,劳烦张公、顾公等费心。”

“谨遵都督将令!”众将轰然应诺,士气高昂。

江东大军如同蛰伏已久的猛虎,骤然出柙!吕范、蒋钦先锋舰队势如破竹,沿江守军望风而遁,迅速逼近夏口。周瑜亲率主力,韩当、周泰等将陆路推进,连克数城,兵锋直指沙羡,对夏口形成夹击之势。

坐镇夏口的黄祖,仓促集结水军出战,在夏口外的江面上与吕范、蒋钦遭遇。初战,荆州水军不敌江东锐气,败退回水寨。然而,当周瑜主力抵达,准备一鼓作气拿下夏口时,却遇到了意想不到的麻烦。

这麻烦来自黄祖军中一员并不十分受重用的将领——甘宁,甘兴霸。

甘宁早年纵横长江,以锦帆为号,劫富济贫(亦或劫掠商旅),人称“锦帆贼”,后投效刘表,因出身和旧事,并未得到真正重用,仅在黄祖麾下担任一部小将,其好友苏飞屡次向黄祖举荐,皆未获采纳。然而,甘宁勇猛善战,尤擅水战,对长江水道了如指掌,其麾下亦有一批忠心耿耿的旧部。

面对江东大军压境,黄祖麾下诸将或多畏惧,或欲投降,唯甘宁力主抵抗。他利用对夏口水文地势的熟悉,趁夜率领敢死之士,乘坐轻舟,突袭江东水军外围。甘宁身手矫健,勇不可当,亲自斩杀了江东数名低级将领,焚毁了几艘巡逻的快船,虽未造成重大损失,却成功骚扰了周瑜的部署,延缓了其进攻节奏,并小挫其锐气。

随后,在江东军一次试探性的攻城战中,甘宁又于城头现身,张弓搭箭,箭无虚发,接连射倒数名试图攀城的江东勇士,其中一箭更是险些射中亲自督战的蒋钦,其悍勇与精准的箭术,给攻城部队留下了深刻印象。

接连受挫,让心高气傲的周瑜颇为恼火。尤其当他得知制造这些麻烦的,竟然是昔日声名狼藉的“锦帆贼”甘宁时,心中更添几分鄙夷。

这时,年轻气盛的凌统站了出来。凌统之父凌操,昔日征讨黄祖时,正是被甘宁一箭射杀。凌统对甘宁有杀父之仇,一直切齿痛恨。他听闻甘宁竟还敢抵抗,怒不可遏,当即向周瑜请命:“都督!甘宁贼子,昔日为寇,今为国贼,更兼杀我父亲,罪不容诛!末将请令,必斩此獠首级,献于帐下!此等出身卑贱、反复无常之徒,留之必为后患,不如及早除去!”

周瑜本就因战事稍遇阻滞而不悦,又素重出身气节,对甘宁的过往颇为不齿,再听凌统悲愤陈词,杀心顿起。他沉吟片刻,便欲下令,破城之后,首要便是擒杀甘宁。

“都督,且慢!”一个声音响起,乃是黄祖麾下的都督苏飞。苏飞与甘宁交好,深知其才,见周瑜有杀甘宁之意,心中大急,也顾不得自身处境,急忙出声劝阻。

周瑜冷冷看向苏飞:“苏都督有何见教?莫非欲为旧友求情?”

苏飞躬身一礼,不卑不亢道:“都督明鉴。甘兴霸虽出身草莽,然其勇略,实乃万人敌也!今荆州将倾,良禽择木而栖。都督欲图荆襄,乃至天下,岂能因出身旧恶而弃此猛将?甘宁之所以力战,非为黄祖,实因未遇明主,且与凌将军有私怨,恐投降亦难容耳。若都督能示以宽宏,不计前嫌,甘宁必感念恩义,倾心投效,为江东效力,其功岂不胜斩杀一勇夫百倍?望都督三思!”

周瑜闻言,蹙眉沉思。他虽傲,却非不识才之人。苏飞之言,确实点醒了他。如今孙策势力虽大,但欲与北方袁绍争衡,正是需要广纳人才之时。杀一甘宁容易,但若因此寒了潜在投效者之心,得不偿失。且甘宁之勇,他也亲眼所见(间接),若能收服,确是一大助力。

权衡利弊之后,周瑜压下心中对出身的不喜和凌统的复仇之念,缓缓道:“苏都督所言,不无道理。既如此……传令下去,破城之后,生擒甘宁,押解至我军中,听候发落!凌将军,杀父之仇,不共戴天,孤知之。然大局为重,且待孤审问之后,再行定夺,必给你一个交代。” 他并未立刻承诺招降,而是选择了暂且收押,既保留了招揽的可能,也安抚了凌统的情绪,更显其作为统帅的权衡与掌控力。

凌统虽心有不甘,但周瑜已发话,只得愤愤领命。

解决了甘宁的问题,周瑜不再犹豫,全力攻城。失去了甘宁这类悍将的殊死抵抗(甘宁被苏飞劝说,知抵抗无益,又闻周瑜有生擒之令,遂不再拼死作战),本就士气低落的夏口守军更是无力回天。在周瑜水陆大军的猛攻之下,城防迅速瓦解。

乱军之中,老将黄祖虽奋力抵抗,终因寡不敌众,被周泰率敢死队突入府衙,当场格杀!主帅既死,夏口守军瞬间土崩瓦解,开城投降。甘宁亦在乱军中被江东军士拿下,捆缚押往周瑜大营,投入监牢。

周瑜迅速肃清残敌,安抚百姓,分兵掠地,很快便控制了江夏大部重要城邑。飘扬了数十年的“黄”字将旗,在夏口城头落下,取而代之的是猎猎作响的“孙”字大旗和“周”字帅旗。

消息传开,荆州震动!襄阳的蔡瑁、蒯越闻讯,惊怒交加,却无力他顾,只能加紧与北方的投降谈判。馆驿中的刘备,得知江夏陷落、黄祖身死、最后退路已断的消息后,面色惨白,久久无言。而刚刚接收蔡瑁降表的晋王方面,也再次将凝重的目光投向了东南——那位以雷霆之势拿下江夏,并意外收获一员被困牢笼的荆楚悍将的江东美周郎。荆襄的棋局,因周瑜的西进与甘宁的意外出现,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