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开局附身袁绍:我的五虎将不对劲 > 第218章 襄阳抉择,琮璮归附

汉水之南,襄阳城仿佛被一只无形巨手扼住咽喉,连呼吸都变得艰难。北岸连绵的晋王军营旗帜鲜明,刀枪映寒光,如同悬顶之剑;东南方向,江夏易主、周瑜陈兵的消息更似跗骨之蛆,啃噬着城中残存的最后一丝侥幸。恐慌如同瘟疫,在街巷间无声蔓延,市井萧条,人心惶惶,昔日“荆襄之冠”的繁华盛景,如今只剩下末世将至的仓皇。

州牧府内,灵幡未撤,白烛犹燃,刘表的棺椁仍停放在正堂,然而哀戚的气氛早已被一种更尖锐、更现实的紧张感所取代。年仅十四岁的继任者刘琮,身着不合体的孝服,坐在原本属于他父亲的宽大主位上,面色苍白,眼神躲闪,如同惊弓之鸟。他只是一个被骤然推上风尖浪口的少年,根本无法理解也无法掌控眼前这错综复杂、危如累卵的局面。

真正掌控襄阳命运的,是分坐两侧的蔡瑁与蒯越。蔡瑁全身甲胄,手按剑柄,眉宇间混杂着焦躁与决绝,目光不时扫向殿外,仿佛在等待着什么,又像是在防备着什么。蒯越则是一身素服,看似平静,但不断摩挲着玉圭的手指,暴露了他内心的波澜。在他的身侧,坐着其兄蒯良,他面色略显苍白,似有不足之症,但眼神清明,偶尔与蒯越交换一个心照不宣的眼神。殿内还有张允等核心党羽,以及……一些新近“归附”的面孔。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两位刚刚从长沙败退至此的将领。一人年近五旬,鬓角微霜,但身形挺拔,目光开阖间精光内敛,正是原长沙校尉黄忠,黄汉升。另一人则年轻许多,约三十上下,面容棱角分明,眼神桀骜,透着一股不甘人下的锐气,乃是魏延,魏文长。他二人随韩玄退至襄阳,韩玄惊惧交加,一病不起,其部众便被蔡瑁顺势接管,黄忠、魏延也因此被编入蔡瑁军中。此刻,他们肃立武将班末,黄忠沉默如磐石,魏延的目光则带着审视,悄然观察着这决定荆州命运的时刻。

“德珪,异度,子柔(蒯良字),”刘琮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打破了令人窒息的沉默,“北岸……晋王大军,还有江东……我们……我们该如何是好?”

蔡瑁与蒯越、蒯良交换了一个眼神。蒯越微微颔首,蔡瑁随即上前一步,声音洪亮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定调:“主公!今北有晋王虎狼之师,挟大胜之威,陈兵汉水;东有孙策周瑜,鹰视狼顾,已据江夏。我荆州内部,精锐尽丧于樊城,文聘将军生死未卜,江夏黄祖已然殉城!刘备客军,屡战屡败,自身难保,更兼其人心怀叵测,不可倚仗!”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殿内众人,特别是那些面带忧色的非核心官员,继续道:“当此生死存亡之际,若执意抵抗,无异于以卵击石!届时城破之日,玉石俱焚,主公性命难保,荆襄百万生灵亦遭涂炭!此岂仁主所为耶?”

蒯越适时接口,语气沉痛而“恳切”:“主公,晋王袁绍,乃当世雄主,奉天子以令不臣,扫平河北中原,兵锋所指,无不臣服。今我荆州若顺天应人,归附朝廷,非但可免刀兵之祸,保全宗庙百姓,主公亦不失封侯之位,蔡都督、我等及荆州士族,皆可保全禄位,继续为朝廷效力,安抚地方。此乃存续之道,唯一生路!望主公明断!”

这时,一直沉默的蒯良轻轻咳嗽了一声,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主公,德珪、异度所言,乃老成谋国之道。夫争天下者,必先审时度势。昔日光武中兴,亦曾屈身更始。今晋王势大,非独力可抗。若能保全荆州,使百姓免于战火,使主公得享宗庙,纵暂屈其下,亦不失为权宜之智,以待天时。” 他的话语引经据典,将投降之举粉饰得更加冠冕堂皇,也彻底堵住了那些尚存一丝忠义之心的官员之口。

三人一唱一和,将“抵抗必亡,投降可存”的论调抛了出来,根本不给刘琮,也不给殿内其他人任何反驳或讨论的余地。殿内一片寂静,唯有刘琮粗重的喘息声和蜡烛燃烧的噼啪声。一些原本还对北岸抱有疑虑或忠心的官员,见蔡、蒯兄弟态度如此坚决,兵权在握,又思及家族存续,也只能黯然垂首,不敢多言。

刘琮看着蔡瑁那近乎逼视的目光,又望向蒯越那“忧国忧民”的表情,再听听蒯良那“引经据典”的劝说,稚嫩的脸上最后一丝挣扎也消失了,只剩下认命般的苍白。他蠕动着嘴唇,几乎听不见声音:“既……既如此,一切……一切便仰仗舅父与二位蒯先生了……”

就在州牧府内上演着“劝降”戏码的同时,被软禁在馆驿中的刘备,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煎熬。他与关羽、简雍、孙乾等人困守小楼,门外是蔡瑁派来的重重甲士,消息隔绝,如同笼中困兽。

“云长,宪和,公佑……”刘备的声音嘶哑,眼中布满血丝,“蔡瑁、蒯越卖主求荣,其心已昭然若揭!琮儿年幼,被其操控,荆州……危矣!我等坐困于此,唯有死路一条!”

关羽凤目含煞,手按刀柄:“大哥,不如拼死一搏!趁夜杀出,或可有一线生机!”

简雍连忙劝阻:“云长不可!馆外守卫森严,我等兵力寡弱,强行突围,无异自寻死路!需得另想他法。”

孙乾沉吟道:“如今之势,唯有外援或可解困。新野令伊籍,伊机伯,向来心向主公,且与刘琦公子有旧。若能设法联络于他,或可里应外合,即便不能扭转乾坤,也可助主公脱得樊笼,前往江夏与刘琦公子汇合,再图后举!”

“伊机伯……”刘备眼中闪过一丝希望,但随即又被忧虑覆盖,“然则如何联络?馆驿内外,皆蔡瑁耳目,书信如何送出?”

关羽沉声道:“此事需万分谨慎。可遣一心腹,扮作送柴杂役,混出馆驿,寻机将密信交与伊籍。”

这无疑是一次冒险,但也是目前唯一的希望。刘备思索良久,终于下定决心,亲笔写下一封密信,言辞恳切,陈述蔡、蒯之奸,请求伊籍设法联系刘琦,并寻找机会接应他们离开襄阳。他将信交给一名最为机警忠心的老卒,令其依计行事。

然而,刘备低估了蔡瑁、蒯越对襄阳城的掌控力度,尤其是对馆驿和他本人的监视之严密。那名老卒虽侥幸混出了馆驿,但其行踪早已落入蒯越布下的暗哨眼中。密信尚未送到伊籍手中,消息便已传到了蒯越耳中。

蒯越闻报,并未动怒,反而露出一丝冰冷的笑意,立刻招来蔡瑁与蒯良商议。“刘备果然不死心……伊籍?哼,正好,借此机会,将城内这些不安分的因素,一并清除!”

蔡瑁勃然大怒:“刘备匹夫,安敢如此!我这就派兵去馆驿,将他……”

“德珪且慢!”蒯越摆手制止,“此刻动刘备,恐狗急跳墙,关羽骁勇,难免伤亡,且易授人口实。不如……釜底抽薪。”他眼中寒光一闪,“伊籍不过一文吏,擒之易如反掌。正好,也让新近归附的那两位‘猛将’立些功劳,表表忠心。”

蔡瑁立刻明白了蒯越的意图:“你是说……黄忠、魏延?”

“正是。”蒯良在一旁缓缓开口,声音带着病弱的沙哑,却异常清晰,“此二人新附,其心难测,正好借此机会试之。令他们率兵去‘请’伊机伯过来‘议事’,若他们遵令,便是可用之才;若有不从……哼,正可借机除之,以绝后患。” 他的话语比蒯越更为直接冷酷。

命令迅速下达至黄忠、魏延处。当听到要去擒拿与新野刘备、大公子刘琦有牵连的伊籍时,魏延眉头一挑,看向黄忠,眼神中带着询问。黄忠面色沉静,看不出喜怒,只是默默握紧了手中的大刀,沉声道:“军令已下,遵令行事便是。”

是夜,伊籍正在府中忧心忡忡,思索着襄阳局势与刘备安危,忽闻府外一阵甲胄铿锵与喧哗之声。他还未及反应,府门已被轰然撞开!只见黄忠与魏延率领一队精锐甲士,径直闯入。

伊籍大惊失色:“黄将军,魏将军!尔等这是何意?”

魏延上前一步,语气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强硬:“伊令君,蔡都督与蒯别驾有请,商议要事,请随我等走一趟吧!” 他目光锐利,手按刀柄,大有一言不合便动手之势。

黄忠则立于魏延身侧,虽未言语,但那渊渟岳峙的气势,已然封死了伊籍所有退路。

伊籍心知事败,长叹一声,知道反抗无用,只能束手就擒。他被黄忠、魏延“护送”着,离开了府邸,很快便被投入大牢。整个过程干净利落,显示出黄忠、魏延高超的执行力和不容反抗的实力。

消息传回,蔡瑁、蒯越对黄忠、魏延的表现颇为满意。蒯良微微颔首:“此二人,可用。” 蒯越则冷笑道:“刘备失此臂助,看他还如何兴风作浪!” 他随即下令,加强对馆驿的看守,同时开始着手准备正式的投降事宜。伊籍的被擒,如同掐灭了襄阳城内最后一点可能燃起的反抗火苗,也彻底断绝了刘备与外界的联系,将他最后的希望碾碎。

伊籍被擒的消息,如同最后一记丧钟,敲响在刘备心头。馆驿之内,气氛降到了冰点。关羽面沉如水,周身散发出的寒气几乎能冻结空气;简雍、孙乾唉声叹气,面露绝望。

“天亡我也……”刘备跌坐席上,双目失神,喃喃自语。他回想起自己半生颠沛,从涿郡起兵,辗转公孙瓒、曹操、袁绍、刘表麾下,始终未能真正拥有一块稳固的基业。好不容易在汝南稍有起色,转眼灰飞烟灭。如今困守襄阳,内无粮草,外无援兵,连最后一丝挣扎的机会也被无情掐灭。一种深入骨髓的疲惫与无力感,几乎要将他吞噬。

“大哥!”关羽见状,心中大恸,上前一步,声音铿锵,“胜败乃兵家常事!昔日高祖屡败于项羽,终有垓下之围!只要兄长在,汉室希望便在!此地不留人,自有留人处!云长必护兄长,杀出重围!”

刘备抬起头,看着关羽那坚毅无比的面容,眼中重新燃起一丝微光。是啊,只要还活着,就还有希望……但他看着窗外那密密麻麻的守军,又看了看身边这寥寥数十人,突围?谈何容易!

就在刘备于馆驿中品尝绝望之际,州牧府内的“大计”已定。在蔡瑁、蒯越、蒯良的全力推动下,无人再敢反对。一份言辞恭顺、恳请“归附朝廷,以安黎庶”的降表,被精心撰写出来,盖上了荆州牧刘琮的大印。同时,荆州的户籍、图册、府库清单也被整理完毕。

蔡瑁、张允亲自挑选了能言善辩的心腹,组成了一支规格极高的请降使团,携带降表、图册以及大量的金银珠宝,乘船北渡汉水,前往樊城曹仁大营。

樊城,宛城兵团主帅曹仁,以及谋士董昭,接待了这支来自襄阳的请降使团。当那份代表着荆襄九郡统治合法性的降表呈上时,即便是沉稳如曹仁,眼中也闪过一丝激动。董昭仔细查验了降表与图册,确认无误后,向曹仁微微颔首。

曹仁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澎湃,对使者正色道:“刘琮深明大义,蔡都督、蒯别驾识时务,保境安民,此乃荆州之福,天下之幸!本将即刻派人,六百里加急,将降表呈送晋王殿下!在殿下钧旨抵达之前,还请贵使回报,令襄阳上下,各安其位,维持秩序,静候王师接管!我军绝不南下一步!”

使者唯唯诺诺,恭敬退下。消息传回襄阳,蔡瑁、蒯越、蒯良等人心中一块大石落地,弹冠相庆,仿佛已经看到了在晋王新朝中继续享受荣华富贵的未来。襄阳城内,一种诡异的“平静”降临了,那是放弃了所有抵抗后,听天由命的麻木。

而馆驿中的刘备,也通过守卫态度的细微变化和城内隐隐传来的异样气氛,猜到了那最终的结果。

“他们……已经北向了……”刘备站在窗前,望着汉水方向,声音平静,却带着无尽的苍凉。他知道,荆州,这片他寄予厚望的土地,已经彻底抛弃了他。前有晋王大军即将正式接管,后有江东周瑜虎视眈眈,他刘备,这个自诩的汉室宗亲,如今竟真的到了山穷水尽、无立锥之地的绝境。

关羽默默走到他身后,低声道:“大哥,无论如何,需得设法离开襄阳。琮璮既降,晋军不日便将渡江,届时我等便是阶下之囚!”

刘备缓缓转身,脸上已是一片决然:“云长所言极是。备,尚不能死于此地!” 他的目光重新变得坚定,扫过关羽、简雍、孙乾,“纵是龙潭虎穴,也要闯上一闯!寻找机会,哪怕只有一线生机!”

荆襄九郡,就在这冠盖北向的归附声中,悄然易主。而一代枭雄刘备,则在这片即将彻底归属于袁绍的土地上,陷入了起兵以来最黑暗、最绝望的时刻。他的下一步,是束手就擒,还是能在绝境中,觅得那微乎其微的逃生之路?襄阳的抉择已然落下帷幕,但属于刘备的磨难,才刚刚开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