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弃砖窑内,油灯如豆。
史偃惊魂未定,看着眼前沉静如渊的林辞,仿佛第一次真正认识到这位“异人”所拥有的力量。挥手间,令那些令人闻风丧胆的罗网杀手灰飞烟灭,这是何等手段?
“义士……不,阁下……”史偃的声音依旧带着颤抖,“罗网既已现身,此地绝非久留之所。他们如同附骨之疽,一次不成,必有后续,且手段将更为酷烈。”
林辞颔首,他自然明白。方才虽以雷霆手段震慑,并抹去了那首领的部分记忆,但罗网组织严密,人员失踪本身就会引来更高级别的调查。他初来乍到,根基全无,与这个庞大的帝国机器正面对抗,绝非明智之举。
他取出得自墨者庚的陶罐,先将那卷《墨守残卷》快速浏览。竹简(特殊材质,似革似帛)上记载的并非仅仅是具体的机关图纸,更蕴含着一种独特的能量引导与结构力学思想,许多理念与玉玺蕴含的“守护”、“创造”之意隐隐契合,甚至提供了一些如何更高效利用有限源质,制造防御性或功能性器具的思路。
【解析《墨守残卷》……信息录入中……“基础机关术”知识库完善……“低耗能防御矩阵”蓝图(简化版)已生成,可消耗文明积分与材料进行构建。】
系统提示让林辞心中稍安。在这力量受到压制的时代,若能善用墨家机关术,或许能弥补自身的一些短板。
接着,他拿起那块“九州山河图(残片·雍州)”。玉质温润,触手生温,其上山川走向、河流脉络以一种极其古老的方式勾勒,一些关键节点标注着无法辨认、却与玉玺内部纹路共鸣的符文。当他将心神沉入玉玺,试图与之共鸣时,脑海中仿佛出现了一幅模糊的立体图景——以咸阳为中心,数条或明或暗、承载着地脉能量的“龙脉”如同大地的血管延伸向远方,其中一条主脉的某个节点,正与他手中残片标注的一个位置隐隐对应!
【九州山河图(雍州残片)解析中……确认其为上古“地脉堪舆图”部分。持有此图,可小幅提升对龙脉地气的感知能力,并有机会定位其他残片或与之关联的文明遗迹。】
【检测到当前区域(咸阳)龙脉节点(微弱共鸣):渭水祭坛(已标记)。】
渭水祭坛?林辞目光一闪。那是秦国祭祀渭水之神、祈求风调雨顺的重要场所,亦是秦朝巩固自身“受命于天”合法性的礼法重地之一。龙脉节点在此,意味着那里地气汇聚,或许隐藏着某些秘密。
“我们不能留在咸阳城内了。”林辞收起两件物品,对史偃道,“罗网的注意力暂时会被吸引在城南区域,我们必须趁夜离开,另寻落脚点。”
“去往何处?”史偃问道,如今他已将林辞视作唯一的依靠。
林辞略一沉吟,指向系统地图上新标记的,位于咸阳城郊外、渭水之畔的那个光点:“去渭水之滨。那里,或许有我们需要的东西。”
夜色是最好的掩护。林辞带着史偃,凭借超凡的身手和对气机的敏锐感知,避开了数波加强了巡逻的城防军和暗哨,悄无声息地潜出咸阳城,沿着渭水河岸向下游而去。
渭水滔滔,在月色下泛着粼粼波光,水汽弥漫。远离了咸阳城的肃杀,河岸边的空气似乎也清新了几分。行了约莫一个时辰,一处建于高坡之上、由青石垒砌的古老祭坛出现在眼前。祭坛规模不大,但形制古朴,坛上摆放着青铜祭器,坛周立着象征四方与星辰的石柱,在月光下显得庄严肃穆。
然而,在林辞的【气运观测】中,这处祭坛上空汇聚的,并非纯粹的、自然的龙脉地气,而是被强行引导、束缚在此的玄黑秦朝气运!这股气运如同一个漩涡,汲取着地脉能量,加固着自身,同时也将那“律法僵化”的暗红枷锁之力,渗透到了地脉之中!
“果然如此……”林辞心中明了。秦朝不仅在人间推行绝对秩序,更试图将这种秩序烙印在天地自然之上,将这滋养万物的龙脉地气,也变成其统治的工具。这固然能短时间内增强王朝气运,长远来看,却是在扼杀地脉的活性,如同给活水套上枷锁,最终会导致源头枯竭。
他走近祭坛,能更清晰地感受到玉玺与脚下地脉那被压抑的、微弱的共鸣。他尝试将一缕玉玺的守护星火,小心翼翼地探入祭坛基底,接触那被束缚的地脉。
“嗡……”
地脉传来一丝极其微弱的、如同久困囚徒看到一丝光亮般的悸动。但紧接着,缠绕其上的玄黑气运与暗红枷锁立刻产生反应,一股强大的排斥与镇压之力反向涌来,试图碾碎这缕异种星火!
林辞立刻撤回星火,眉头紧锁。强行净化此节点,势必会立刻引动整个秦朝气运的反噬,他现在还无力承受。
“看来,需要更巧妙的方法……”他沉思着,目光扫过祭坛周围的石柱与祭器。或许,墨家机关术中,有关能量引导与转化的法门,能派上用场?不需要强行破除,只需制造一个“缝隙”,一个能让被压抑的地脉生机稍稍透气的“阀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