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涵大军沿江西进,穿越雄伟险峻的三峡。但见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江水湍急,礁石密布,行船极其艰难。若非墨涵提前通过貂蝉的情报网熟知水道,又得张松地图指引,加之荆南水军平日艰苦操练,只怕尚未入蜀便要折损不少。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庞统立于船头,望着这鬼斧神工的险峻,不禁感慨,“然一旦据之,真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主公,此地利,必为我所有!”
墨涵默然不语。作为乌骓的记忆深处,对险峻地形有着本能的敬畏与征服欲。他仔细审视着每一处可能设伏的隘口,每一段水流湍急的江面,心中不断推演着攻防之道。“地利虽佳,然人心更为关键。刘璋虽弱,益州豪强林立,若不能收服其心,纵有千般险隘,亦终将为人所破。”他沉声道,这话既是对庞统说,亦是对自己前世经历的反思。
历经艰险,大军终于抵达巴郡治所江州(今重庆)。刘璋早已派遣使者在此等候,犒劳军队,态度极为殷勤。法正、孟达更是暗中与墨涵、庞统、貂蝉密会,详述蜀中情况。
“刘季玉听闻将军已至,心中稍安,已下令沿途州县供应粮草,并请将军速往涪城(今绵阳涪城区)相会,共商讨伐张鲁之大计。”法正说道,随即压低声音,“然黄权、王累等老臣极力反对,甚至以死相谏,言‘请神容易送神难’。刘璋虽未听从,然心中疑虑未消,将军还需小心应对,暂勿显露锋芒。”
墨涵颔首:“孝直(法正字)放心,涵自有分寸。”
涪城相会,各怀心思
数日后,墨涵率精兵万人抵达涪城。刘璋亲自出城十里相迎,场面极其隆重。但见刘璋车驾华贵,仪仗盛大,然其本人面色略显苍白,眼神游移,虽强作欢笑,却难掩怯懦之气。其身后文武,有的好奇张望,有的面露忧色,有的则如张松、法正般,眼神中藏着热切。
“久闻墨将军大名,今日得见,果然英雄出少年!璋得将军相助,如久旱逢甘霖啊!”刘璋上前,紧紧握住墨涵的手,语气激动,仿佛抓住了救命稻草。
墨涵躬身施礼,态度谦恭:“益州牧言重了。涵乃汉室之臣,讨伐国贼,分所应当。今见州牧,方知何为仁德之主,益州百姓有福矣。”他言语恳切,给足了刘璋面子。
双方把臂入城,盛宴款待。席间觥筹交错,歌舞升平,一派和谐景象。刘璋不断劝酒,询问荆南风物及破曹之事,对讨伐张鲁的具体方略却含糊其辞。
墨涵心知肚明,刘璋既想借他之力抵御张鲁,又怕他尾大不掉。他也不急于求成,只谈风月,论天下大势,偶尔提及张鲁妖言惑众、侵州犯界之害,引得刘璋唏嘘不已,同仇敌忾之情渐起。
庞统于席间纵论天下,言语豪迈,偶尔暗讽蜀中诸将无人能敌张鲁,需借外力方可平息祸乱,惹得刘璋部下一些将领面红耳赤,却又无法反驳。张松、法正则不时从中圆场,烘托墨涵军威与能力。
一场宴会,看似宾主尽欢,实则暗流涌动,试探与算计在杯酒言欢间无声进行。
荆州动向,杀机渐露
就在涪城宴会的同时,南郡的刘备集团开始动了。
根据诸葛亮之计,关羽率领一万精兵,以“应墨涵将军之请,协防荆南,共抗曹贼”为名(此乃诸葛亮伪造的墨涵求援书信),浩浩荡荡开赴荆南边境。
荆州刺史府内,徐庶与静姝早已得到墨涵密令与貂蝉传回的情报。
徐庶面色凝重:“关羽来的好快!其心叵测,绝非协防!”
静姝镇定自若:“元直先生勿忧。夫君早有预料。我已令各郡县紧闭城门,加强守备,粮草物资皆已转入山中秘营。跳荡营留下的守备部队及各郡兵,皆已进入临战状态。关羽若敢强攻,必让其碰得头破血流!”
徐庶点头:“然我军兵力分散,主力西进,不可与关羽硬拼。需以拖延周旋为主。可派人持主公手令,‘热情’迎接关羽大军,将其引至预先设定的‘防区’,言曹军威胁主要来自某方向,请其驻守。同时,以粮草供应不易为由,限制其兵力展开与活动范围。”
静姝补充:“妾身会通过各家内眷,‘无意’间向关羽军中层将领透露,江东周瑜旧部似有异动,恐袭南郡后方,使其不敢全力图我。”
二人分工合作,徐庶负责正面斡旋与军事部署,静姝负责内部稳定与情报干扰,共同应对这场突如其来的“协防”。
而另一边,张飞率领五千兵马,以“剿匪”、“巡边”为名,悄然西进,目标直指长江入蜀的咽喉要地——秭归、巫县。一旦控制此地,就如同掐住了墨涵大军的喉咙。
蜀中定计,将计就计
涪城军营,墨涵得知荆州动向,冷笑一声:“关羽、张飞已动,诸葛亮果然迫不及待了。”
庞统急道:“主公,归路将断,需速战速决!应立即控制刘璋,夺取成都!”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