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总部驻地王家峪返回平安县城的路上,我们三人的心情与来时截然不同。来时的忐忑不安、如履薄冰,已被一种沉甸甸的信任感和即将喷薄而出的干劲所取代。副总指挥那洪亮的“放手去干”,总参谋长那意味深长的“大胆去试”,如同炽热的火种,投进了我们早已蓄满干柴的心田。
山路崎岖,夜色深沉,但我们毫无倦意。骑在马上,傅水恒的目光比天上的星辰还要闪亮,他时不时地挥动马鞭,指向虚空,仿佛在勾勒着未来的蓝图。
“政委,参谋长,你们听到副总指挥的话了吗?‘自由发挥’!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我们不必再完全拘泥于现有的条条框框,可以在总体的战略方针下,用我们觉得最有效的方式去发展、去战斗!”他的声音在寂静的山谷里回荡,带着压抑不住的兴奋。
傅必元政委相对沉稳,但眼角眉梢也洋溢着振奋:“是啊,这是总部首长对我们莫大的信任和期望。尤其是对水恒你那些……‘新点子’,首长们虽然没点破,但显然是默许甚至鼓励的。这份担子,可不轻啊。”
我接口道,思绪已经飞回了平安县城:“当务之急,是利用这份‘自由发挥’权,尽快壮大我们的力量。县城光复,名声打出去了,周边区域的爱国青年、溃散的**士兵、甚至是活不下去的百姓,肯定会来投奔。我们必须有一个能容纳他们的正式框架。”
“框架……”傅水恒喃喃自语,随即眼神一凝,“总部首长虽然高度认可我们的战绩,但在正式编制上,还是有所保留的。毕竟,我们崛起太快,直接给个团级甚至更高番号,可能会引起其他老部队的一些想法。给个‘独立营’的番号,既是对我们现有实力的一个承认,也是给了我们一个……嗯,一个可以无限填充内容的‘袋子’。”
傅政委立刻领会了他的意思:“独立营,营级番号,却无定员限制!妙啊!这就像是给了我们一张空白支票,能填多少数字,全看我们自己的本事!这为将来……一个营拥有几千甚至上万兵力,打下了最坚实的基础!”他说到最后,声音也因这个大胆的设想而微微提高。
“对!就是要这个效果!”傅水恒兴奋地一勒马缰,马儿人立而起,发出一声嘶鸣,“我们不搞虚的,就实打实地招兵、练兵、强军!让这个‘独立营’,成为插在华北日军心脏的一根拔不掉、反而越长越大的巨刺!”
回到平安县城,我们甚至来不及休息,立刻召集了原独立纵队的核心骨干——吴占魁、宋守义、林豹子、赵铁柱等人,传达了总部之行的精神和获得的“尚方宝剑”。
当听到“自由发挥”权和“独立营”这个蕴含着无限可能的番号时,所有人都激动起来。吴占魁这个曾经的伪军团长,更是感慨万千:“想当初在晋绥军,层层掣肘,补充兵员、申请装备,难如登天。如今在八路军,总部首长竟能如此放手信任,真是……真是让我吴某汗颜,也更觉责任重大!我吴占魁,定当竭尽全力,辅佐队长、政委和参谋长,将独立营建成一支抗日劲旅!”
宋守义等原起义军官也纷纷表态,士气高昂。
统一了思想,接下来就是雷霆行动。我们决定,立即启动大规模的“招兵买马,独立营成立”计划。
首先,是以独立营的名义,发布了措辞激昂的《告平安县及周边同胞书》,由傅政委亲自执笔,以电台广播、张贴布告、派人宣讲等多种形式,广泛传播。布告中,详细陈述了光复平安县的伟绩,表明了誓死抗战、保卫家乡的决心,并号召一切有志抗日的热血青年、有经验的军人,踊跃参加独立营,共同杀敌报国!
同时,我们派出了多个由老战士和政工人员组成的工作组,分赴平安县下辖的各乡镇,乃至邻近的日军控制区,深入乡村,发动群众,建立招兵点。龙牙小队和神枪队也化身宣传队,他们的赫赫战功和精良装备(经过谨慎展示),本身就是最好的征兵广告。
傅水恒则再次与系统深度“沟通”。大规模扩军,装备是核心瓶颈。虽然缴获众多,但要武装一支快速膨胀的部队,还远远不够。
“系统,筛选目前积分可以批量兑换,且符合这个时代技术背景的武器蓝图和生产设备!”他在心中默念。
“叮!根据宿主需求及当前积分(),筛选完成。”
“1. ‘八一式马步枪’简化版全套生产工艺图纸及夹具设计图:兑换需3000积分。此枪结构简单,易于生产,性能可靠,适合大量装备步兵。”
“2. 小型水力驱动简易机床组(含车、铣、钻床)及配套动力系统:兑换需4000积分。可建立小型兵工厂,实现步枪零件、手榴弹壳体等基础军工生产。”
“3. 火药基础生产工艺及颗粒化技术手册:兑换需1500积分。可提升自制火药威力和稳定性。”
“4. 复装子弹专用工具及检测设备(中级):兑换需2000积分。可大幅提高子弹复装效率和安全性。”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