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我穿越到山西抗日 > 第133章 第一门自产迫击炮。

我穿越到山西抗日 第133章 第一门自产迫击炮。

作者:用户26182811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9 15:33:38

太行山的初冬来得特别早,才刚进十一月,凛冽的寒风就已经呼啸着掠过山谷,卷起枯黄的落叶,在山峦间打着旋。陈世根紧了紧身上的军装,站在兵工厂所在的山洞口,望着远处连绵起伏的群山,心中却是滚烫一片。

作为独立团的参谋长,他比谁都清楚今天这个日子的分量。自穿越到这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获得那个神秘的系统以来,他无时无刻不在思考如何让这支队伍在这片土地上真正地扎根、壮大。而今天,即将试射的第一门自产迫击炮,就是这条路上至关重要的里程碑。

参谋长,傅团长和傅政委已经到了试射场。通讯员小李气喘吁吁地跑过来报告。

陈世根点了点头,最后望了一眼这个隐蔽在山腹中的兵工厂。这里原本是猎户们歇脚的山洞,如今被改造成了独立团的军工重地。洞口挂着厚厚的棉帘,勉强挡住了刺骨的寒风,却挡不住里面传出的叮当声响。那声音时急时缓,如同这个时代的心跳,顽强而执着。

他掀开帘子走了进去,一股混杂着金属、机油和汗水的气味扑面而来。山洞里点着十几盏油灯,昏黄的光线下,工人们正在做最后的准备工作。他们的身影在凹凸不平的洞壁上投下晃动的影子,宛如一幅幅无声的皮影戏,演绎着这个时代的坚韧与希望。

老陈!一个洪亮的声音在身后响起。陈世根回头,看见傅水恒团长正大步流星地走进来,傅必元政委紧随其后。傅团长今天特意换上了一身洗得发白的军装,腰间的皮带束得一丝不苟,脸上带着惯有的爽朗笑容,但那双锐利的眼睛里却闪烁着压抑不住的兴奋。

团长,政委。陈世根迎了上去,一切准备就绪,就等您二位了。

傅必元政委环视着忙碌的车间,目光最终落在那门已经组装完成的迫击炮上。他轻轻拍了拍冰冷的炮身,语气中带着感慨:不容易啊,从无到有,咱们独立团终于要有自己的重火力了。

走,去看看咱们的太行造傅水恒大手一挥,率先走向车间中央。

这门迫击炮静静地矗立在车间中央,黝黑的炮身在油灯下泛着冷冽的光泽。虽然炮架和底座上还能看出手工打磨的痕迹,但整体已经初具规模,透着一种朴素的威严。

这就是咱们的宝贝啊。傅水恒绕着迫击炮转了一圈,伸手细细抚摸着炮管上的每一处细节,老陈,李技术员,你们说说,这门炮都有哪些门道?

李技术员赶紧上前,这位原太原兵工厂的技术骨干,如今是独立团兵工厂的顶梁柱。他个子不高,双手粗糙,指缝里总是嵌着油污,但一双眼睛却亮得惊人。

团长,政委,参谋长,李技术员的声音因为激动有些发颤,这门炮完全按照系统提供的图纸制造,口径82毫米,炮管长1.32米,全重68公斤,可以分解为三个部分运输,最重的一部分不超过30公斤,非常适合咱们在山地作战。

傅必元仔细查看着炮身上的刻度:射程如何?

最大射程2850米,最小射程100米。李技术员如数家珍,比鬼子现在装备的掷弹筒要远得多,威力也更大。

傅水恒满意地点点头,但随即又皱起眉头:我听说,制造过程中遇到了不少困难?

陈世根与李技术员对视一眼,苦笑道:何止是困难,简直是步步维艰。

他走到炮管前,指着上面细微的打磨痕迹:最难的就是这炮管。咱们现有的材料,强度和韧性都不够。第一次试制时,用的是从铁匠铺收集来的熟铁,结果试射时炮管直接炸裂,险些伤到人。

李技术员接话道:后来我们尝试用轨道钢,但鬼子的铁路线防守严密,好不容易弄来的几段钢轨,在加工时又出了问题。没有专业的切削设备,只能用土办法,光是加工这一根炮管,就报废了三十多把刀具。

傅必元若有所思:我记得,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傅团长特意批准动用了一千积分,从系统兑换了特殊钢锭和一套简易机床?

正是。陈世根点头,系统提供的钢材确实不同凡响,但加工依然困难。咱们没有大型车床,只能用磨盘改制的手摇钻床一点点打孔。光是炮管内部的膛线,六个工人轮流作业,足足加工了七天七夜。

傅水恒蹲下身,查看着炮管的内部,光滑的膛线在油灯下反射着细微的光芒:这活儿做得精细。

这是王铁柱的功劳。李技术员指向不远处一个正在擦拭工具的老工人,他以前是镇上最好的铜匠,为了加工这些膛线,自己琢磨出了一套土办法。用驴拉的石磨做动力,配合自制的夹具,一点点研磨出来的。有一次夹具松动,飞出来的铁屑在他脸上划了这么长一道口子。李技术员比划着,缝了八针,第二天又回来上工了。

傅水恒站起身,大步走到王铁柱面前,郑重地敬了个军礼:老王,辛苦你了!

王铁柱慌得连忙摆手,黝黑的脸上泛起红晕:团长,这、这可使不得!咱们就是做了该做的事。

傅必元注意到王铁柱手上缠着的绷带还在渗血,关切地问:手上的伤怎么样了?

没事没事,王铁柱把手往身后藏,就是点皮外伤。比起前线的同志们流血牺牲,咱们这点伤算个啥。

陈世根继续介绍制造过程中的其他难关:炮架的制造也不容易。需要特定规格的弹簧钢,咱们根本没有。后来是张大锤想了个办法,用鬼子的汽车钢板重新淬火,反复试验了二十多次,才勉强达到了要求。

他指着炮架上的一个部件:这个方向机,需要精确的齿轮传动。咱们没有铣床,是李秀英带着妇女队的同志们,用锉刀一点一点手工锉出来的。为了这一个零件,她们磨破了多少双手啊。

傅必元感叹道:这就是咱们独立团的精神,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不过,最难的还是炮弹。陈世根的语气沉重起来,炮弹的制造,远比炮身要复杂得多。

他拿起一枚已经组装好的炮弹:弹体铸造就是个大门槛。咱们用的铁水是从老乡那里收来的破锅烂铁,杂质多,流动性差,浇铸的时候老是出现气孔。前三次试制,废品率高达八成。

李技术员补充道:后来我们改进了熔炼工艺,加入了系统提供的一些稀有金属,情况才有所好转。但最大的难题是引信。

他小心翼翼地拆开一枚炮弹的引信部分:这是炮弹的核心技术,要求既敏感又稳定。太敏感容易早炸,太稳定又可能不炸。我们试验了七种不同的方案,最后才确定用弹簧击发的方式。

傅水恒拿起一枚炮弹,在手里掂了掂分量:我听说,在试验引信的时候,赵小虎受伤了?

陈世根沉默了片刻,声音低沉:是,为了测试引信的可靠性,小虎主动要求亲自试爆。第三次试验时发生了意外,弹片击中了他的左腿...医生说,恐怕会留下残疾。

山洞里一时寂静无声,只有油灯燃烧时发出的噼啪声。

傅必元深吸一口气:等试射结束,我们去看看小虎。他是咱们独立团的英雄。

还有装药问题。李技术员打破沉默,黑火药的威力不够,系统提供的配方又太过复杂。最后还是老王想了个土办法,用木炭、硝石和硫磺按新比例调配,威力提升了三成。

傅水恒环视着车间里的每一张面孔,目光炯炯:同志们,你们每一个人都是咱们独立团的功臣!等试射成功,我给你们请功!

团长,陈世根提醒道,时间差不多了,试射该开始了。

傅水恒点点头:好,那就让我们去看看,咱们的太行造到底有多大能耐!

试射场设在离兵工厂不远的一处山谷里,四面环山,相对隐蔽。山谷中央已经清理出一片空地,作为靶场。远处山坡上竖着三排草人靶子,模拟着敌人的阵地。更远处还设置了一堵土坯墙,用来测试炮弹的破坏力。

此时,空地上已经聚集了数百人。除了兵工厂的工人,还有独立团的各级指挥员、战士代表,以及附近村落前来观礼的群众。大家围在一起,交头接耳,脸上都带着期待和紧张的神情。几个孩子骑在大人的肩头,伸长脖子想要看得更清楚些。

陈世根陪同傅水恒、傅必元走到人群前方。司令员和其他几位根据地领导也已经到场,正站在临时搭建的观察席上。看到傅水恒过来,司令员笑着招了招手:水恒同志,看来你们独立团又要给咱们根据地露脸了!

傅水恒敬了个礼:司令员,咱们独立团绝不给根据地丢脸!

试射场上,李技术员正带着工人们做最后的检查。这门凝聚了无数人心血的迫击炮被安置在一片平整的土地上,炮口微微上扬,指向远方的目标。

陈世根注意到,负责操作这门炮的是特等射手赵大勇和他的炮组。赵大勇是独立团有名的神炮手,在历次战斗中用缴获的掷弹筒创造过不少战果。此刻,他正半跪在炮旁,用炮队镜仔细测算着射击诸元。

风向偏东,风速每秒三米。赵大勇报出参数,旁边的副手迅速调整着炮身的角度。

傅必元看了看怀表,对傅水恒低声道:团长,可以开始了。

傅水恒点点头,向前走了两步,环视着在场的人群。原本喧闹的山谷顿时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这位独立团当家人的身上。

同志们!乡亲们!傅水恒的声音在山谷间回荡,今天,我们独立团将在这里试射第一门自产迫击炮!这不是一门普通的炮,它凝聚着咱们兵工厂同志们一百多个日日夜夜的心血,代表着咱们八路军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有人说过,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但是今天,我们要证明,咱们八路军不仅能从敌人手里夺枪夺炮,更能用自己的双手造枪造炮!

人群中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傅必元政委接过话头:这门炮的成功,将极大提升我独立团的战斗力,为更好地打击日寇、保卫根据地提供有力保障!现在,我宣布,试射开始!

李技术员深吸一口气,走到迫击炮前,最后检查了一遍炮身和底座。他的动作缓慢而郑重,仿佛在完成一个神圣的仪式。检查完毕,他朝傅水恒点了点头。

傅水恒神色凝重,下达了命令:试射第一发,预备——

赵大勇从弹药手手中接过第一枚炮弹。这枚炮弹表面还略显粗糙,接缝处能看到细微的毛刺,但弹体上的太行造三个字却格外醒目。

山谷里静得能听见风声。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目光紧紧跟随着那枚炮弹。

赵大勇将炮弹送入炮口,松手,炮弹顺着光滑的炮管滑落——

一声沉闷的响声,炮弹冲出炮口,带着尖啸声划破长空,朝着远处的靶子飞去。时间仿佛在这一刻凝固了,所有人都仰着头,追随着那个在天空中划出优美弧线的黑点。

陈世根不自觉地握紧了拳头,指甲深深掐进掌心。他能感觉到自己的心跳在加速,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这一炮,承载着太多人的期望与付出。

远处山坡上腾起一团烟尘,爆炸声在山谷间回荡。第一排的草人靶子应声而倒,被炸得四分五裂。

命中目标!观测员大声报告。

山谷里顿时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声。战士们把帽子抛向空中,工人们激动地相互拥抱,不少老乡也兴奋地鼓掌叫好。

但傅水恒却摆了摆手,示意大家安静:同志们,这才刚刚开始。下面进行效力射试射!

赵大勇的炮组迅速行动起来,按照预定的射击方案,开始进行连续射击。

第二发,放!

第三发,放!

第四发,放!

一声声炮响在山谷间回荡,炮弹准确命中不同距离的目标。有的在第二排靶子中爆炸,有的打在土坯墙上炸开一个大洞,还有一发准确命中了模拟机枪工事的原木掩体,将其彻底摧毁。

每一次命中,都引来一阵欢呼。陈世根仔细观察着弹着点分布,脸上渐渐露出笑容:精度不错,散布范围在可接受范围内。

傅必元拿着笔记本,快速记录着各项数据:最大射程看来确实能达到2800米以上,比鬼子的掷弹筒强多了。

就在这时,意外发生了。在发射第八发炮弹时,炮身突然传来一声异响,接着冒出一股青烟。

停止射击!李技术员大喊一声,快步冲到迫击炮前。

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陈世根和傅水恒交换了一个担忧的眼神,急忙走了过去。

怎么回事?傅水恒问道,声音中带着压抑的紧张。

李技术员仔细检查着炮管,脸色越来越凝重:炮管出现裂纹,就在膛线末端。

现场的气氛顿时凝固了。欢笑声戛然而止,所有人都屏息凝神地看着那门出现问题的迫击炮。

傅必元眉头紧锁:能修复吗?

李技术员摇了摇头,痛心疾首:这是材料本身的问题,虽然用了系统提供的钢材,但我们的热处理工艺还是不过关。这种损伤是不可逆的。

人群中传来失望的叹息声。几个兵工厂的工人更是难过得低下了头,有人甚至悄悄抹起了眼泪。

傅水恒沉默了片刻,突然大步走到炮前,伸手抚摸着那道细微的裂纹。他的目光扫过在场每一张写满失望的脸,忽然笑了:同志们,你们这是什么表情?

众人困惑地看着团长。

你们以为这是失败吗?傅水恒提高声音,不!在我看来,这是最大的成功!

他走到人群中央,语气激昂:为什么?因为这证明了咱们的迫击炮在连续射击下的极限!现在咱们知道了问题所在,下次就能改进!造武器就是这样,要在试验中发现问题,在问题中寻求突破!

傅必元也站了出来:团长说得对!当年咱们红军长征的时候,有什么武器不是经过千锤百炼才成熟的?今天这门炮虽然出现了问题,但是它已经证明了咱们的制造能力!这就是一个伟大的胜利!

陈世根接过话头:而且,在出现裂纹之前,咱们已经成功发射了七发炮弹,各项数据都达到了预期。这说明咱们的设计思路是正确的,制造工艺是可行的!

兵工厂的工人们渐渐抬起头来,眼中的失落被重新燃起的希望取代。

李技术员抹了把脸,坚定地说:团长,政委,参谋长,再给我们半个月时间,我们一定能解决这个问题!系统里还有更先进的热处理技术,我们可以兑换学习!

傅水恒重重拍了拍李技术员的肩膀,就要有这个志气!需要什么支持,团里全力保障!

就在这时,观测员突然跑了过来,兴奋地报告:团长,刚才那几发炮弹的弹片分布情况已经统计出来了!杀伤半径达到十五米,比鬼子的掷弹筒威力大得多!

这个消息让现场的气氛再次热烈起来。傅必元笑道:看看,这就是咱们的成果!

司令员也走了过来:水恒同志,必元同志,世根同志,我代表根据地党委祝贺你们!今天的试射很成功,出现问题是正常的,关键是要有解决问题的决心和能力!

傅水恒郑重敬礼:请司令员放心,独立团保证在一个月内,造出完全合格的迫击炮!

夕阳西下,试射场上的硝烟渐渐散去。虽然出现了一些波折,但总体上的成功让每个人都充满了干劲。

陈世根站在山坡上,望着正在收拾设备的战士们。傅水恒和傅必元走过来,与他并肩而立。

老陈,这段时间辛苦你了。傅水恒点着一支烟,深吸了一口。

陈世根笑了笑:团长,要说辛苦,兵工厂的同志们才是真辛苦。没有他们,这一切都是空谈。

傅必远望着远山,目光深邃:今天的成功,不仅仅是一门炮的问题。它证明了我们独立团有能力自主生产重武器,这是质的变化。将来,我们还要造更多的武器,直到把日本侵略者彻底赶出中国去!

傅水恒掐灭烟头,语气坚定:等迫击炮量产了,先装备各营,让鬼子也尝尝挨炸的滋味!

山下,李技术员正带着工人们小心翼翼地把那门出现裂纹的迫击炮装车。虽然它已经不能再使用,但每个人对待它的态度依然恭敬。这是独立团军工事业的起点,是所有人心血的结晶。

走吧,傅水恒拍了拍陈世根的肩膀,去看看赵小虎,然后开个总结会。路还长着呢,这才刚刚开始。

陈世根点点头,最后望了一眼暮色中的试射场。今天发生的一切,将永远铭刻在他的记忆中。这门看似粗糙的迫击炮,不仅是一件武器,更是一种象征——象征着这个民族在苦难中依然保持着创造的勇气,在黑暗中依然追逐着黎明的曙光。

远处,兵工厂的灯火已经亮起,如同黑夜中的星辰,照亮着前行的道路。陈世根知道,在那里,新的创造即将开始,更多的奇迹正在酝酿。而他和他的战友们,将一如既往,在这条充满艰难险阻的道路上,坚定地走下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