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我穿越到山西抗日 > 第132章 兵工厂的“质”变。

我穿越到山西抗日 第132章 兵工厂的“质”变。

作者:用户26182811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9 15:33:38

陈世根参谋长亲眼目睹傅水恒团长连续七天七夜不眠不休,用系统积分兑换的高级机床图纸上,密密麻麻全是他的汗渍与指纹。

当第一台自制机床运转时,傅水恒晕倒在机器旁,手里还攥着沾满机油的设计图。

醒来后第一句话却是:“炮弹壳的淬火工艺必须用德国标准!”

那一刻,陈世根这个留苏回来的硬汉,望着傅水恒深陷的眼窝,泪水模糊了视线。

---

太行山的深秋,晨雾总是格外浓重,带着浸入骨髓的寒意。天色还未全亮,陈世根裹了裹洗得发白的军装,踩着湿滑的山路,匆匆赶往位于山谷隐蔽处的兵工厂。他手里攥着一份刚收到的情报,心情比这山间的雾气还要沉郁——日军对根据地的封锁又加强了,尤其是军用物资,铁钉、火药,甚至是一块像样的钢铁,都难以运进来。部队的弹药储备,已经到了捉襟见肘的地步,每次战斗,战士们抠着子弹数打,手榴弹更是金贵得不得了。

离兵工厂那几间依托天然岩洞和简陋砖棚搭建的车间还有一段距离,叮叮当当的金属敲击声和低沉的机器轰鸣已经隐约可闻。但这声音,在陈世根听来,依旧显得单薄,缺乏一种坚实的力量感。目前的兵工厂,修复枪械、复装子弹已是极限,想要自产重武器,无异于痴人说梦。

他掀开当作门帘的厚重油布,一股混杂着金属切削液、煤烟、汗水和机油的气味扑面而来。车间里光线昏暗,全靠几盏马灯和汽灯支撑,人影在晃动的光晕中忙碌着。而在这片忙碌景象的中心,他一眼就看到了那个熟悉的身影——傅水恒团长。

傅水恒正俯身在一张用旧木板拼凑成的工作台上,台面上铺着一张极大的、绘满了复杂线条和符号的图纸。他整个人几乎趴在了图纸上,右手握着一支绘图铅笔,左手压着图纸边缘,指尖因为用力而微微发白。陈世根走近,没有立刻打扰,只是静静地看着。

傅水恒的眼窝深陷,四周是浓重的青黑色,嘴唇干裂起了皮,下巴上胡茬凌乱。他的眉头紧锁着,全部精神都凝聚在图纸的某一个细节上,时而用铅笔旁的刻度尺仔细测量,时而又拿起旁边一块满是油污的橡皮,小心翼翼地擦去一条线条,重新绘制。他的动作专注得近乎虔诚,仿佛手下不是一张纸,而是亟待雕琢的珍宝。

陈世根的视线落在图纸上,那上面线条精密,标注着密密麻麻的德文和数字,一看便知绝非寻常之物。图纸的边缘已经有些卷曲磨损,上面沾染着清晰的手指印痕,甚至有几处颜色略深,像是汗水反复浸润留下的痕迹。他知道,这就是傅水恒口中那神秘“系统”兑换出来的“高级机床图纸”,是独立团兵工厂能否实现“质”变的关键。

“老傅。”陈世根轻声唤道。

傅水恒恍若未闻,直到陈世根又提高声音叫了一次,他才猛地抬起头,眼神有些涣散,过了两三秒才聚焦在陈世根脸上。

“参谋长来了……”他的声音沙哑得厉害,带着明显的疲惫,“你来看,这是主轴箱的内部结构,老天爷,这精度要求,简直是在头发丝上刻花……”

陈世根拍了拍他的肩膀,触手处是硬邦邦的肩胛骨,隔着薄薄的军装,都能感觉到这具身体里绷紧的弦。“别太拼了,身体垮了,图纸再好也变不出机器。”

傅水恒摆了摆手,拿起旁边一个粗瓷碗,将里面早已凉透的茶水一饮而尽,混着茶叶沫子一起嚼了嚼咽下去,算是提神。“不行啊,老陈,时间不等人。鬼子可不会等我们把机器造好了再来‘扫荡’。战士们不能总是拿着烧火棍去跟人家的机枪大炮拼命。”他指了指图纸,“这东西早一天弄出来,我们就能早一天造出自己的迫击炮,到时候,哼……”

他没有说下去,但那眼神里闪烁的光芒,让陈世根心头一震。那是一种混合着极度疲惫与极度渴望的炽热。

“你多久没合眼了?”陈世根沉声问。

傅水恒愣了一下,似乎在计算,随即摇了摇头:“记不清了,没事,我还撑得住。”说完,他又立刻埋首到图纸中,嘴里喃喃念叨着一些陈世根听不太懂的术语,“齿轮公差……表面光洁度……冷却液流速……”

陈世根知道劝不动,叹了口气,转身去找负责具体生产的老师傅了解情况。他从留苏回来的经历,使得他对工业制造并非一无所知,但也正因为知道一些,他才更明白,在没有工业基础的山沟沟里,要凭空造出能生产火炮的精密机床,其难度堪比登天。他看着那些靠着缴获的普通机床和工人们土法改良的工具,再看看傅水恒那张代表着现代工业精华的图纸,一种巨大的鸿沟感压得他几乎喘不过气。

然而,傅水恒似乎有一种蛮横的、不信邪的劲头。他将图纸分解,一个部件一个部件地讲解,带着几个心灵手巧、有些文化基础的青年工人,没日没夜地琢磨。没有合适的钢材,他就动用那神秘的“积分”,兑换来几根闪着幽蓝光泽的优质合金钢坯,那材质让见过世面的老铁匠都啧啧称奇。缺少高精度的测量工具,他又“变”出了游标卡尺、千分尺,甚至还有一套让陈世根都感到惊异的块规。

车间的角落里,专门清理出来一块区域,作为“精密加工区”,由傅水恒亲自带着核心小组攻关。那里,灯火通明的时间总是最长。陈世根好几次深夜过来,都能看到傅水恒要么在调整一台老旧皮带车床的传动机构,试图让它能车削出更精确的零件;要么就蹲在地上,用油石一点点手工研磨某个关键部件,神情专注得仿佛整个世界只剩下他和他手中的零件。他的军装后背,总是被汗水洇湿一大片,紧紧贴在脊梁上,勾勒出瘦削而坚硬的线条。

时间一天天过去,机床的零件一个个被加工出来,摆放在铺着干净帆布的地面上。傅水恒的状态也越来越差,他吃得很少,说话时常常需要停顿一下才能接上气,那双布满血丝的眼睛,却燃烧着越来越旺的火焰。

第七天夜里,陈世根处理完团部的军务,已是后半夜。山风凛冽,吹得人脸颊生疼。他鬼使神差地又走向兵工厂。远远望去,车间的灯光依然亮着,像黑夜中一只不肯闭合的眼睛。

车间里比白天安静了许多,大部分工人已经被傅水恒强令回去休息,只有核心小组的五六个人还在。那台初步组装起来的机床主体,在汽灯下泛着冷硬的金属光泽。傅水恒正和负责电机的工人检查着线路,他的动作明显有些虚浮,脚步也带着踉跄。

“老傅,必须休息了!”陈世根上前,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命令。

傅水恒抬起头,脸上是灰败的颜色,唯有眼神亮得骇人。“最后一遍检查,马上就好,参谋长,马上就好……通了电,转了,才行……”他的声音越来越低,几乎成了呓语。

陈世根还想说什么,却见傅水恒已经挣脱他的手,摇摇晃晃地走到机床的操作位前,深吸了一口气,对负责电机的工人点了点头。

那工人合上了电闸——这电,还是依靠一台缴获的日军小型发电机和部分“积分”兑换的蓄电池才勉强供应上的。

嗡——

一阵低沉的轰鸣声响起,机床的电机开始运转,带动着传动机构,齿轮啮合,主轴缓缓开始旋转。声音由生涩逐渐变得平稳、流畅。

“成了!转了!”一个年轻工人忍不住欢呼起来。

所有人都屏息凝神地盯着那旋转的主轴,脸上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狂喜的笑容。这是独立团,不,可能是整个八路军根据地,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能够加工精密武器的自制机床!

陈世根也感到一股热流冲上眼眶,他下意识地看向傅水恒,想分享这份喜悦。

却见傅水恒站在机床前,身体微微晃动了一下,他伸出手,似乎想去触摸那平稳旋转的主轴,确认这不是幻觉。他的手指在空中停顿了片刻,最终却无力地垂下。紧接着,他整个人像是被抽掉了所有骨头,软软地瘫倒下去,重重地摔在冰冷、沾满油污的地面上。

“团长!”

“老傅!”

惊呼声四起。陈世根一个箭步冲过去,单膝跪地,将傅水恒扶起靠在自己怀里。傅水恒双目紧闭,脸色蜡黄,呼吸微弱而急促,人事不省。他的右手,还紧紧攥着一角皱巴巴的图纸,那上面画的是机床的传动系统示意图,此刻已被他的手汗和地上的机油浸染得一片模糊。

“医生!快叫医生!”陈世根的声音因为惊恐而变调,他用力掐着傅水恒的人中,感受着怀里这具身体传来的、不正常的滚烫温度。

兵工厂顿时乱作一团。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飞出去,傅水恒团长累晕倒了的消息,让所有听闻的人心里都像是压上了一块大石。

团部卫生队的医生很快赶来,进行了紧急处理。结论是长期过度劳累、精神高度紧张、严重睡眠不足导致的身体机能衰竭,需要绝对静养。

傅水恒被抬回了他的住处,那间和普通战士宿舍并无区别的土坯房。陈世根守在一旁,看着医生给傅水恒输液——那宝贵的葡萄糖液,也是用“积分”换来的。傅水恒躺在炕上,深陷在眼窝里的眼睛紧闭着,即使在昏迷中,眉头也未曾完全舒展,仿佛还在思索着某个技术难题。

窗外,天色已经蒙蒙发亮。兵工厂那边,传来了新一天工作的声音,那台新机床的轰鸣声夹杂在其中,显得格外有力。陈世根听着这声音,再看看炕上形销骨立的战友,心中五味杂陈。

不知过了多久,傅水恒的眼皮颤动了几下,缓缓睁开。他的眼神 initially 有些迷茫,随即迅速恢复了清明,甚至带上一丝急切。

守在一旁的陈世根连忙俯身:“老傅,你醒了?感觉怎么样?别动,医生让你必须休息!”

傅水恒的目光却越过陈世根,直接落在了闻讯赶来的兵工厂技术骨干脸上,他嘴唇翕动,声音虽微弱,却异常清晰、坚定,带着不容置疑的强调:

“炮弹壳……淬火工艺……必须用……德国标准!图纸上……标注的……dG系列……不能……用土法替代……”

一句话说完,他仿佛耗尽了刚刚积攒起的一点力气,剧烈地咳嗽起来,脸颊泛起不正常的潮红。

那一瞬间,陈世根感觉自己的心脏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狠狠攥了一下,酸涩的热流猛地冲上鼻腔和眼眶。这个在莫斯科军事学院经历过严苛训练,在枪林弹雨里眉头都不曾皱一下的硬汉,看着战友深陷的眼窝,听着他在生命仿佛即将燃尽时,脱口而出的依然是关乎炮弹质量、关乎战士生命的工艺标准,视线彻底模糊了。

他猛地别过头去,不想让人看见自己夺眶而出的泪水,只是用力地、紧紧地握住了傅水恒那只没有输液、依然因长期接触工具和零件而布满茧痕与细小伤口的手。

dG系列的淬火工艺,必须用德国标准!这声音,如同那台刚刚诞生、尚带温热的机床发出的第一声轰鸣,在这间简陋的土坯房里,在陈世根的心底,沉重而坚毅地回响着。他知道,独立团的兵工厂,乃至整个根据地的军工事业,从这一刻起,真正迈上了一条充满艰难、却通往黎明的“质”变之路。而这条路的开辟者,此刻正虚弱地躺在这里,用他几乎燃烧殆尽的生命,点亮了最初的曙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