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设备的散热风扇发出轻微的嗡鸣,江哲对着镜头调试领夹麦的音量,指尖划过屏幕上不断跳动的在线人数——已经突破三千了。书房的百叶窗漏进几缕午后阳光,在他身后的白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上面用马克笔写着本次“性别教育线上研讨会”的主题:“打破刻板印象,构建平等对话”。
“还有五分钟开始,爸妈那边都安排好了吗?”江哲回头问站在门口的江念熙。女孩正低头给周航发消息,闻言抬起头笑:“放心吧,哥和苏晓姐在隔壁房间做最后准备,周航说他已经守在电脑前了。”她晃了晃手机,屏幕上还停留在和周航的聊天界面,对方刚发来一个“收到”的表情包,配着个敬礼的小人,看得她嘴角弯起。
江哲点点头,视线落回屏幕上的弹幕区。提前入场的观众已经开始讨论,有人问“这次会聊校园里的性别霸凌吗”,也有人好奇“嘉宾是专业学者还是有实际经验的老师”。他深吸一口气,拿起桌上的保温杯喝了口温水——这是江母早上特意泡的胖大海,怕他直播时嗓子扛不住。
两点整,江哲对着镜头露出温和的笑容:“大家好,欢迎来到本次性别教育线上研讨会。我是主持人江哲,也是一名中学心理老师。”他顿了顿,等弹幕里的问候刷过去,继续说道,“今天我们不谈空泛的理论,只聊那些发生在校园里、家庭中,和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真实故事。首先,让我们有请第一组分享嘉宾——江逸晨和苏晓,他们将从校服设计的角度,和我们聊聊‘平等’二字的另一种可能。”
镜头切换的瞬间,隔壁房间的江逸晨立刻坐直了身体。苏晓帮他理了理衣领,小声叮嘱:“别紧张,就像我们之前排练的那样。”江逸晨点点头,看着屏幕上自己和苏晓的影像,指尖不自觉地攥紧了桌角。他是市三中的美术老师,苏晓是同校的语文老师,两人因为一次校园文化节合作相识,又因为共同关注的性别平等话题走到一起,这次能来江哲的研讨会分享,对他们来说既是机会,也是挑战。
“大家好,我是江逸晨,这是我的搭档苏晓。”江逸晨的声音有些发紧,但眼神很认真,“今天我们想和大家聊聊校服。可能很多人觉得校服只是一件衣服,但在我们看来,它其实是校园里最直观的‘平等宣言’。”他点击鼠标,屏幕上出现了两张照片:左边是传统的蓝白运动服,男女款几乎没有区别;右边是某私立学校的校服,女生穿水手裙,男生穿西装裤。
“这是我们做的校园调查。”苏晓接过话头,语气温柔却坚定,“我们问了全校三百名学生,有62%的女生表示,不喜欢穿裙子参加体育课,觉得不方便;有48%的男生说,希望校服能多一些颜色选择,而不是只有单调的蓝和黑。”她顿了顿,调出另一张PPT,“所以我们设计了这款新校服——男女同款的休闲西装外套,搭配直筒裤和百褶裙两种下装,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活动需求自由选择。”
屏幕上的新校服设计简洁大方,藏青色的外套上绣着细小的校徽,直筒裤利落,百褶裙长度到膝盖,看起来既正式又不失活力。弹幕里立刻热闹起来,有人刷“这个设计好,我上学的时候就想穿裤子”,也有人问“这样会不会增加学校的成本”。苏晓耐心地解释:“我们选用了性价比高的面料,而且下装可以单独购买,学生可以根据需要搭配,长期来看反而更经济。”
江逸晨补充道:“更重要的是,它打破了‘女生必须穿裙子’的刻板印象。我们班有个女生,平时喜欢打篮球,以前每次上体育课都要提前换衣服,现在她可以直接穿着校服裤上场,整个人都自信了很多。”他的声音渐渐放松下来,眼神里带着骄傲,“其实平等很简单,就是给每个人选择的权利,而不是用标签去定义他们该穿什么、该做什么。”
就在江逸晨和苏晓分享的时候,周航正坐在自己的公寓里,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脑屏幕。他穿着一身便装,手里拿着笔记本,却一个字都没写——目光全程追着屏幕角落里偶尔出现的江念熙。刚才镜头扫过主持人身后时,他清楚地看到女孩站在阴影里,正低头认真地记着什么,阳光落在她的发梢,像镀了一层金边。
周航是附近部队的营长,上个月因为一次军民共建活动认识了江念熙。女孩在活动现场负责后勤,递水的时候不小心把水洒在了他的军装上,红着脸一个劲道歉,那副窘迫又可爱的样子,瞬间就印在了他的心里。后来他借着感谢的由头约女孩吃饭,一来二去,两人就熟悉了起来。他喜欢江念熙的开朗直率,喜欢她聊起自己做的公益活动时眼里的光,更喜欢她偶尔流露出的小迷糊。
“营长,你看什么呢?”旁边的通讯员小张凑过来,笑着打趣,“这研讨会挺有意思的,你怎么光盯着屏幕角落看?”周航赶紧收回目光,假装翻笔记本:“没什么,看主持人的助手记录得挺认真。”小张了然地笑了笑,没再追问,转身继续看直播。周航松了口气,偷偷又把目光移回江念熙身上,心里盘算着等会议结束,要不要约她晚上出来散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