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影仪的光线在书房白墙上铺展开时,林晚星指尖还沾着刚泡好的菊花茶水汽。她下意识往旁边挪了挪,给江念熙让出更宽的视野,目光落回屏幕那刻,喉间忽然就发紧——画面里的贵州乡村小学教室,原本斑驳的水泥墙被刷成了浅蓝,靠窗的位置摆着六张崭新的实验桌,玻璃试剂瓶在阳光下折射出细碎的光,二十个穿着小号白大褂的孩子正端端正正坐着,白大褂领口的蓝色绳结歪歪扭扭,却像极了展翅的小蝴蝶。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隐形的大力士’——水的浮力。”屏幕里的科学老师举起一个透明水槽,指尖捏着块鹅卵石轻轻放入水中,“大家仔细看,石头会沉下去,但如果我们给它找个‘小船’,它就能浮起来啦。”
江念熙忽然轻轻“呀”了一声,手指点了点屏幕左下角:“妈,你看那个扎羊角辫的小女孩,眼睛都亮成星星了。”
林晚星顺着她的指尖看去,果然见个穿粉色运动鞋的小姑娘正趴在实验桌前,鼻尖几乎要碰到水槽,手里紧紧攥着根搅拌棒,像是在数水面泛起的涟漪。等老师分发完泡沫板和彩笔,小姑娘立刻低头在泡沫板上画起来,笔尖划过泡沫的“沙沙”声透过麦克风传过来,细碎却清晰。
“现在请几位同学分享一下自己的‘小船’。”老师话音刚落,小姑娘第一个举起手,胳膊举得笔直,白大褂袖子滑下来盖住手背,她也没顾上拉,捧着泡沫板跑到镜头前。林晚星这才看清,泡沫板上画着个歪歪扭扭的火箭,火箭下方写着两个稚嫩的大字:“梦想”。
“老师,我的小船能载着石头飞到天上去!”小姑娘声音脆生生的,带着点山里孩子特有的腼腆,却又透着股藏不住的骄傲,“因为我想当科学家,以后要造真的火箭,带我们村的人去看月亮!”
教室里响起一阵轻轻的笑声,老师笑着摸了摸她的头:“你的梦想真了不起,只要好好学科学,以后一定能实现。”
小姑娘用力点头,跑回座位时,不小心撞到了旁边的椅子,却没顾上揉腿,立刻坐好继续摆弄自己的“火箭船”。屏幕外的江念熙忽然沉默了,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沙发扶手,目光落在屏幕里那些认真的小脸上,像是透过时光看到了多年前的自己。
“还记得我高中时办的读书分享会吗?”江念熙忽然开口,声音里带着点怀念,“那时候我也在台上说,想当科学家,要研究能治好所有病的药。当时还有同学笑我,说女生学理科太辛苦,不如选个轻松的专业。”
林晚星侧头看她,见她眼底泛着淡淡的光,嘴角却带着笑。她想起念熙高中时的模样,扎着马尾辫,书包里总装着厚厚的物理习题册,周末不出去玩,总泡在图书馆里查资料,连吃饭时都在背化学方程式。有次念熙发烧到39度,还坚持要去参加市里的科技竞赛,说那是她离“科学家”最近的一次。
“后来呢?”林晚星轻声问,其实她知道答案,却想再听念熙说一遍。
“后来我考上了医学院,虽然没当成研究火箭的科学家,却成了能救死扶伤的医生。”江念熙笑了笑,目光重新落回屏幕,“但刚才那个小姑娘,让我想起了当时的自己——那种眼里只有梦想的样子,真珍贵。”
屏幕里的实验还在继续,有个小男孩拿着泡沫船试了好几次,石头还是会沉下去,急得鼻尖冒汗。小姑娘看到了,主动凑过去,把自己的泡沫板掰下来一块递给她:“我分你一半,我们一起做个大火箭船,肯定能载住石头。”两个孩子头挨着头,手指在泡沫板上涂涂画画,阳光透过窗户落在他们身上,像是给他们镀了层金边。
林晚星忽然觉得眼角有点发烫,她悄悄抬手擦了擦,却没躲过江念熙的目光。“妈,你怎么哭了?”江念熙递过一张纸巾,声音里带着点调侃,却又满是心疼。
“没什么。”林晚星接过纸巾,吸了吸鼻子,笑着说,“就是觉得这些孩子真好,这个实验室也真好。”
当初决定捐建“星光实验室”时,林晚星其实没多想,只是偶然在新闻里看到贵州乡村学校的孩子没见过实验器材,连最简单的“水的折射”都只能在课本上看图片,心里忽然就揪紧了。她立刻联系了当地的教育部门,从设计实验室布局,到采购器材,再到请老师培训,前前后后忙了三个多月,甚至特意飞了两趟贵州,亲自去学校看场地,生怕哪里考虑不周。
当时江念熙还调侃她:“妈,你这是把公司一半的精力都放在实验室上了。”林晚星却只是笑,说:“钱赚得再多,不如给孩子们留个能做梦的地方。”
此刻看着屏幕里孩子们认真的模样,林晚星忽然懂了,她捐的从来不是一堆冰冷的器材,而是给这些山里的孩子打开了一扇窗——透过这扇窗,他们能看到水槽里的浮力,能看到试管里的化学反应,能看到外面更广阔的世界,能相信自己的梦想真的有可能实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