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贵州山村,晨雾还没来得及散开,林晚星就已经站在村委会的小院里,整理着讲座要用的资料。54岁的她穿着一件简洁的深蓝色外套,头发利落地挽在脑后,手里捧着的文件夹里,除了“女性成长与教育机会”的课件,还夹着一叠“星光基金”资助申请表——这是她第三次来这个村子,前两次来的时候,很多女孩还因为“读书没用”的说法,犹豫着要不要继续上学,而这次,她希望能帮更多女孩下定决心。
“林老师,您来得真早!”村委会的王主任端着一杯热茶走过来,手里还拿着一张手写的名单,“这是村里12到16岁的女孩名单,有30多个,昨天跟她们说您要来开讲座,都特别期待,有的早上六点就来小院门口等着了。”
林晚星接过热茶,指尖传来温热的触感,心里也暖暖的。她想起第一次来这个村子时,看到一个叫小娟的女孩,背着比自己还高的背篓去山上砍柴,明明眼里满是对学校的渴望,却跟她说“我妈说女孩不用读太多书,早点嫁人帮家里干活”。那时候她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多来这里,用“星光基金”的真实案例,让更多家长和女孩知道,读书能给她们带来更多选择。
“谢谢王主任,麻烦您一会儿帮我维持下秩序,要是有家长来,也欢迎他们一起听。”林晚星把资料放在院中的长桌上,开始布置讲座场地——墙上挂着“星光基金”资助女孩考上大学的照片,桌上摆着她们寄回来的成绩单和感谢信,还有几本适合女孩们读的课外书,每本书的扉页上,都写着“你的未来,有无限可能”。
八点半的时候,小院里已经坐满了女孩,还有十几个家长站在后排。林晚星看着她们期待的眼神,清了清嗓子,开始了讲座:“今天想跟大家聊的,不是大道理,而是‘星光基金’里几个女孩的故事。第一个故事的主角叫星光,她跟你们一样,小时候在山里长大,家里想让她辍学打工,但是她坚持要读书,后来考上了师范大学,现在回到家乡当老师,又帮助了很多像她一样的女孩……”
她一边讲,一边翻着照片,当讲到星光现在带的学生里,有三个考上了重点高中时,台下的女孩们发出了小声的惊叹。坐在第一排的小娟,眼睛亮晶晶地看着照片,手里紧紧攥着衣角,显然被故事打动了。
“可能有的家长觉得,女孩读书没用,不如早点帮家里干活。”林晚星看向后排的家长,语气温和却坚定,“但我想告诉大家,‘星光基金’资助的50多个女孩里,有当医生的,有当工程师的,还有像星光一样当老师的,她们不仅能养活自己,还能帮家里改善生活,更能给弟弟妹妹做榜样。读书不是为了让女孩‘脱离农村’,而是为了让她们有能力选择自己的生活——不管是留在农村建设家乡,还是去城市看看更大的世界,都有底气。”
讲座进行到一半时,有位阿姨举手提问:“林老师,我家丫头今年14岁,成绩挺好的,但我家条件不好,要是让她继续读书,可能要花不少钱……”林晚星立刻接过话:“阿姨,您别担心!‘星光基金’会承担女孩们的学费和书本费,要是家里特别困难,还能申请生活补贴。我们的目的不是给大家增加负担,而是帮女孩们抓住读书的机会,让她们以后能靠自己的能力,过上更好的生活。”
她拿出“星光基金”的资助申请表,递到阿姨手里:“您看,这张表很简单,只要填一下孩子的基本信息和成绩,我们审核通过后,下个月就能开始资助。而且我们还会给孩子安排大学生志愿者,平时跟她们聊学习、聊生活,帮她们解决遇到的问题。”
讲座结束后,小院里热闹起来。女孩们围着林晚星,有的问“大学是什么样子的”,有的问“怎么才能考上喜欢的专业”,还有的直接拿起申请表,认真地填了起来。小娟也走到林晚星身边,小声说:“林老师,我也想报名读书计划,我想跟星光姐姐一样,以后当老师,教村里的小孩读书。”
林晚星蹲下来,摸了摸小娟的头:“太好了!小娟,只要你坚持,一定能实现梦想。我会把你的名字记下来,回去后就安排志愿者跟你联系,以后有任何学习上的问题,都可以跟她们说。”
当天下午,林晚星统计报名名单时,发现有20名女孩提交了申请表。她坐在村委会的桌子前,小心翼翼地把名单整理好,拍照发给江念熙,附带一条消息:“念熙,这次有20个女孩报名读书计划,她们都特别渴望读书,你要是有时间,能不能跟你的同学一起,给她们写几封鼓励信?说不定你们的大学故事,能给她们更多力量。”
此时的江念熙,正在大学社团的活动室里,跟同学们讨论“家庭性别平等”的宣传方案。看到母亲发来的消息,她立刻停下手里的工作,激动地举起手机:“大家停一下!我妈妈在贵州山村开讲座,有20个女孩报名了读书计划,我想跟大家一起给她们写鼓励信,分享我们的大学故事,帮她们坚定读书的信心,有没有人愿意参加?”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