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清晨,薄雾还没散尽,江念熙就已经站在衣柜前,指尖轻轻拂过挂在最里面的一件浅灰色外套——那是江逸晨高中时设计的第一套中性校服,领口处还留着当年参加校园设计展时别过的徽章,虽然洗得有些发白,却依旧是她最珍视的衣服。
“要不要再检查一遍报告?别漏了重要的案例。”林晚星端着热牛奶走进房间,看见女儿对着衣柜发呆,笑着把杯子递过去。她早就注意到女儿选了这件旧校服,心里既欣慰又心疼——知道这孩子是想借衣服传递“平等从细节开始”的理念,却也担心她第一次去妇联开会会紧张。
江念熙接过牛奶,指尖传来温热的触感,紧张感消散了大半:“妈,报告我昨晚又过了三遍,案例都标红了,应该没问题。就是……我怕会上说不好‘家庭平等打卡活动’的设想。”她低头看着校服领口的徽章,声音里带着一丝不确定,“您说,大家会不会觉得我的想法太幼稚了?”
林晚星走到女儿身边,轻轻揉了揉她的头发:“怎么会幼稚?你调研了50个家庭,收集了那么多真实故事,这些都是最有力量的东西。再说了,妈今天全程陪你去,要是真紧张,就看妈一眼,妈给你加油。”她顿了顿,又补充道,“你穿这件校服特别好,逸晨知道了肯定开心,而且就像你说的,平等本来就藏在穿什么衣服、做什么家务这些小事里,这才是最接地气的表达。”
有了母亲的鼓励,江念熙终于松了口气。她快速喝完牛奶,把报告和整理好的案例卡片放进背包,跟着林晚星走出家门。坐公交车时,林晚星怕女儿闷,主动提起她小学时的事:“还记得你小学时,因为不想穿裙子跟我闹脾气吗?那时候你就说‘女生也能穿裤子跑跳’,现在看看,你早就把这个想法变成行动了。”
江念熙被勾起了回忆,忍不住笑了:“妈,您还记得啊?那时候我还哭着说‘要穿跟男生一样的校服’,没想到现在真的能带着弟弟设计的校服,去跟妇联的叔叔阿姨聊平等。”她拿出手机,翻出报告里的“家庭家务分工数据”给林晚星看,“您看,有70%的家庭都是妈妈做主要家务,我希望‘打卡活动’能慢慢改变这个情况。”
林晚星仔细看着数据,轻声说:“会改变的。就像‘星光基金’刚开始资助女孩上学时,也有人说‘女生不用读太多书’,但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可我们。你做的事跟妈妈一样,都是在一点点打破偏见,只是领域不同而已。”
公交车很快抵达市妇联大楼,林晚星牵着女儿的手走下车,指着楼前的横幅说:“你看,‘促进性别平等,构建和谐家庭’,这跟你的想法不正好契合吗?说明你走在正确的路上。”她帮江念熙理了理校服的衣领,又叮嘱道,“开会时不用急着说话,先听大家怎么说,要是有想法,就大胆讲出来,妈在外面等你,结束了咱们一起去吃你爱吃的糖醋排骨。”
江念熙点点头,深吸一口气走进大楼。刚到门口,就遇见妇联的王姐,王姐笑着迎上来:“念熙,你来啦!张主席特意交代要好好跟你聊聊报告细节。”她注意到江念熙手里的背包,又补充道,“你妈妈也来了吧?我们在会议室旁边准备了休息室,让她在里面等你,放心,很舒服的。”
原来林晚星早就跟王姐沟通过,怕女儿担心自己,特意安排了休息室。江念熙心里一暖,跟着王姐走进会议室前,还不忘回头看了一眼休息室的方向——透过玻璃门,她能看到母亲正坐在沙发上,对着她比了个“加油”的手势。
会议开始后,张主席先介绍了本次主题,随后特意提到江念熙的报告:“江念熙同学的报告里,‘家庭平等打卡活动’的建议很有新意,现在请她给大家详细讲讲。”江念熙站起身,目光下意识扫过休息室的方向,正好对上林晚星鼓励的眼神,原本紧绷的神经瞬间放松下来。
“我设想的‘打卡活动’,是让家庭成员每天记录自己做的家务,比如爸爸洗碗、妈妈修家电、孩子整理房间,然后在社区群里分享。”她边说边拿出案例卡片,“比如我调研过一个家庭,爸爸之前从不做家务,后来体验过一次做饭,才知道妈妈每天有多辛苦。现在他每天都会主动帮忙,家庭氛围比以前好多了。”
台下的讨论声渐渐响起,社区办的李主任率先支持:“这个活动能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我们社区愿意试点!”市一中的王老师也跟着说:“我们可以让学生写‘家庭平等日记’,带动家长参与。”江念熙看着大家认可的样子,又想起母亲说的“真实案例最有力量”,心里满是成就感。
会议中途休息时,江念熙立刻跑到休息室。林晚星早就泡好了菊花茶,递到她手里:“怎么样?我就说你能行!刚才我在外面都听到大家夸你想法好呢。”她帮女儿擦了擦额头的薄汗,又拿出准备好的小点心,“快吃点东西,补充体力,一会儿还要讨论细节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