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起烽烟,悍将临关。
提兵入京掌朝权,废立君王施暴虐,民怨冲天。
酒色蚀心魂,众叛亲离。
长安城外火连天,身死族灭皆自取,遗臭千年。
东汉末年,陇西临洮(今甘肃岷县)出了个狠人,名叫董卓。这哥们打小就不是省油的灯,生得人高马大,力气能扛鼎,还特别会骑马射箭,搁现在就是健身博主 射击冠军的配置。更牛的是,他年轻时经常跑到羌人部落里混,跟羌人首领称兄道弟,喝酒吃肉,羌人都怕他又敬他——毕竟谁也不想惹一个能打又能喝的狠人。
董卓长大后,顺理成章地当了兵,从边军小卒做起,靠着敢打敢杀的狠劲,一步步往上爬。当时西北边境不太平,羌人和匈奴经常来骚扰,董卓每次打仗都冲在最前面,砍人头、夺战马,功劳一摞一摞的。《后汉书·董卓传》里说他数讨羌、胡,前后百余战,意思是董卓打了上百次仗,每次都没怂过,妥妥的西北战场扛把子。
东汉朝廷一看董卓这么能打,就不断给他升官,从郎中、广武令,一直升到并州刺史、河东太守。到了黄巾起义的时候,董卓又被任命为东中郎将,率军镇压黄巾军,虽然打了几次败仗,但朝廷还是没舍得治他的罪——毕竟西北边境还得靠他镇着,像他这样能打的狠人,放眼整个东汉没几个。
不过董卓这人性子野,不服管。有一次,朝廷让他把军队交给皇甫嵩(东汉名将),他居然敢抗命,说士兵们都舍不得我走,我也没办法,气得皇甫嵩差点上书弹劾他。可朝廷也没辙,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谁让人家手里有兵呢?就这样,董卓在凉州经营多年,手下聚集了一批能征善战的边军,还有李傕、郭汜、张济这些狠辣的将领,渐渐成了凉州的土皇帝,朝廷都得让他三分。
公元189年,汉灵帝去世,大将军何进和宦官集团(十常侍)为了争夺权力,闹得不可开交。何进想杀了十常侍,又怕自己兵力不够,就听了袁绍的馊主意,派人去凉州请董卓率军进京,帮忙收拾宦官。
董卓一听有这好事,差点笑出声——他早就想进洛阳捞点好处了,只是一直没机会,现在何进主动邀请,简直是天上掉馅饼。他立刻率领三千精锐边军,日夜兼程向洛阳进发。可还没等他到洛阳,就传来了何进被宦官杀死、袁绍袁术率军杀尽宦官的消息,洛阳已经乱成了一锅粥。
董卓赶到洛阳时,看到的是一片混乱:皇宫被烧,官员乱跑,老百姓吓得躲在家里不敢出门。更重要的是,皇帝和陈留王(刘协)因为战乱,被宦官劫持到了城外,还没回宫。董卓当机立断,亲自率军去迎接皇帝,把汉少帝和陈留王护送回了洛阳。
就这么一个护送皇帝回宫的操作,让董卓捡到了天大的便宜。当时洛阳的军队群龙无首,袁绍、袁术虽然杀了宦官,但手里没有多少兵力,根本镇不住场子。董卓手里的三千边军,都是常年打仗的精锐,在洛阳城里横冲直撞,没人敢惹。董卓还玩了个小花招——他让军队白天进城,晚上偷偷出城,第二天再大张旗鼓地进城,假装自己有几万大军,吓得洛阳的官员和百姓都以为他兵力雄厚,不敢反抗。
很快,董卓就掌控了洛阳的局势。他先是自封为司空(三公之一),然后又把何进的旧部和洛阳的禁军收编到自己手下,兵力一下子增加到了几万。《后汉书·董卓传》里记载:卓初入洛阳,步骑不过三千,自嫌兵少,恐不为远近所服,率四五日辄夜潜出军近营,明旦乃大陈旌鼓而还,以为西兵复至,洛中无知者。意思是董卓一开始只有三千人,怕别人不服,就天天晚上让军队偷偷出去,早上再大张旗鼓地回来,假装凉州援军到了,洛阳没人知道这个秘密——这波装腔作势的操作,把董卓的狡猾展现得淋漓尽致。
掌控洛阳后,董卓的野心越来越大,他觉得汉少帝年纪小、性格懦弱,不好控制,就想废了汉少帝,立陈留王刘协为皇帝(汉献帝),这样他就能当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权臣。
他先是找袁绍商量废立的事,袁绍一听就急了:皇帝是先帝的儿子,没犯什么错,怎么能说废就废?董卓当场就火了,拔出剑说:天下的事,难道不是我说了算吗?我想废了他,谁敢不同意?袁绍也不是软骨头,冷笑一声:天下的英雄好汉,难道就你一个人吗?说完就离开了洛阳,跑回冀州招兵买马,准备跟董卓对着干。
袁绍走后,董卓更没顾忌了。他召集文武百官,宣布要废黜汉少帝,立陈留王为皇帝。官员们虽然心里不服,但看到董卓身边的刀斧手,没人敢反对。只有尚书卢植站出来反驳,董卓气得要杀卢植,多亏蔡邕等人求情,卢植才保住性命,被罢官流放。
公元189年九月,董卓在崇德前殿举行废立仪式,把汉少帝废为弘农王,立陈留王刘协为皇帝,也就是汉献帝。没过多久,董卓又派人毒死了汉少帝和何太后,彻底清除了障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