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鹿行医救万民,太平一教聚群伦。
黄巾十万摧炎汉,赤胆三千抗暴秦。
可惜叛徒传密信,更悲兄弟丧征尘。
千年谁解英雄意,只把功过写史臣。
东汉末年,巨鹿郡(今河北邢台)有个叫张角的书生,家里往上数三代都是农民,却偏偏从小爱读书。不过他读的不是考科举的儒家经典,而是市面上少见的《太平经》——这书里既有道家养生的内容,又有平均主义的主张,比如人无贵贱,皆天所生,还有不少治病救人的偏方,在当时算是妥妥的非主流读物。
张角读《太平经》读得走火入魔,觉得这书里藏着治国救民的大道理。可那会儿东汉朝廷**得没边儿:宦官专权,卖官鬻爵;地方豪强兼并土地,老百姓没地种只能逃荒;再加上连年旱灾、蝗灾,瘟疫更是一波接一波,死的人能堆成山。《后汉书·灵帝纪》里写当时的惨状:大疫,死者什二三——意思是一场瘟疫下来,十个人里就得死两三个,比现在的流感厉害多了。
张角看着家乡的老百姓病死、饿死,心里不是滋味。他翻遍《太平经》,把里面的治病偏方抄下来,又采了些草药,开始走街串巷给人治病。他治病的方法很特别:先让病人跪下忏悔自己的,说这是请神驱邪,然后再把草药熬成汤给病人喝。没想到,还真有不少病人喝了他的药就好了——其实不是的功劳,是他的草药确实对症,再加上病人的心理作用,病情自然就好转了。
久而久之,张角就成了当地有名的赤脚医生,老百姓都叫他张大师。有人找他看病,他分文不取;有人家里穷得没饭吃,他还会把自己的粮食分给别人。《后汉书·皇甫嵩传》里记载他畜养弟子,跪拜首过,符水咒说以疗病,病者颇愈,百姓信向之,意思是张角招收徒弟,让病人跪拜忏悔,用符水和咒语治病,病人大多能痊愈,老百姓都很信任他。
要是换作别人,当个赤脚医生救救人也就满足了,可张角不这么想。他看着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因为朝廷**、瘟疫横行而受苦,心里渐渐生出一个大胆的想法:光治病救不了天下人,要想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就得推翻这个烂透了的东汉朝廷!
张角知道,靠自己一个人肯定推翻不了朝廷,得拉上更多人。他想到了一个办法:把自己的治病团队升级成宗教组织,用信仰凝聚人心。他给这个组织起了个名字,叫太平教,自己当,还把两个弟弟张宝、张梁拉进来当——张宝负责教信徒练功、治病,张梁负责组织管理,兄弟三人分工明确,像极了现在的创业团队。
张角的传教策略很接地气。他把全国分成三十六个,每个教区叫一个,每个设一个(相当于分公司经理),负责管理当地的信徒。他还编了一句朗朗上口的口号,让信徒们到处传唱: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汉朝要完了,太平教要掌权了,到了甲子年,天下就会太平,简单好记,还很有煽动性,比现在的广告口号还管用。
为了扩大影响力,张角还派徒弟们到全国各地传教。这些徒弟有的扮成货郎,走街串巷卖东西的时候顺便传教;有的扮成游医,继续用符水治病的方法吸引信徒;还有的专门去灾区,给灾民送粮食、治病,趁机发展信徒。老百姓本来就对朝廷不满,又受够了瘟疫和饥荒,看到太平教不仅能治病,还能给他们希望,纷纷加入太平教。
短短十几年时间,太平教的信徒就从几百人发展到了几十万人,遍布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个州(相当于现在的河北、山东、河南、湖北、江苏等十几个省),其中既有农民、工匠,也有商人、小吏,甚至还有一些地方官员偷偷加入了太平教。张角看着自己的信徒帝国越来越大,心里乐开了花:现在有了这么多信徒,推翻朝廷的时机越来越近了!
不过,张角也知道,东汉朝廷虽然**,但还有不少军队,要是硬碰硬肯定不行,得好好计划一下。他和弟弟们约定,在甲子年(公元184年)的三月初五,全国各地的太平教信徒同时起义,用黄巾裹头作为标志(方便区分自己人),所以这次起义后来被称为黄巾起义。
为了让起义更顺利,张角还派人去洛阳(东汉都城)联系宫里的宦官和一些地方官员,想让他们当。他的徒弟马元义甚至偷偷带着几万信徒来到洛阳附近,准备在起义的时候里应外合,一举攻占洛阳。看起来,张角的反汉大计就要成功了,可他没料到,一场意外打乱了他所有的计划。
公元184年正月,离约定的起义时间还有一个多月,张角正在巨鹿老家召集们开会,突然收到一个坏消息:他的徒弟唐周叛变了,把太平教要起义的消息全告诉了东汉朝廷!
唐周为什么叛变?说起来也挺狗血。他本来是张角身边的亲信,负责传递消息,可他觉得跟着张角起义风险太大,要是失败了就得掉脑袋,不如投靠朝廷,还能捞个一官半职。于是,他偷偷跑到洛阳,向当时的大将军何进告密,把太平教的起义时间、地点、名单全说了出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